学术投稿

医疗设备开关电源的维护和保养

潘兴东

关键词:医疗设备, 开关电源, 工作原理, 维护保养
摘要:开关电源是医疗设备中一个常用的部件,也是电子医疗设备的心脏,为医疗设备提供稳定安全的电压支持,关系着众多医疗装备的动力问题。本文从开关电源的功能以及零部件等方面结合临床使用经验对医疗设备开关电源的常见障碍和技术维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CDFI和二维超声分析我院50例乳腺癌腋下淋巴结患者的声像图,对淋巴结的大小、形态、数目、血流参数、血流信号的分布、淋巴门以及纵横比进行分析。结果转移组的淋巴结大多数是多发性的,可以融成团,血流信号较紊乱、丰富,淋巴门消失或者偏心,周边型较多见。结论CDFI以及二维超声检查有利于鉴定良性以及恶性的淋巴结,是为方便简单的方法之一。

    作者:黄诗进;罗利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肠内外营养在重症胰腺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胰腺炎(ASP)患儿的临床效果,进一步了解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及其优势,从而制定出重症胰腺炎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60例ASP患儿,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和肠内营养(EN)组。观察营养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明显升高,PN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其住院时间均高于EN组(P<0.05)。结论在无绝对禁忌证的情况下,尽早给予EN治疗可以显著改善ASP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潘莹;谷口;刘东;苏靖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咽喉反流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0引言20世纪70年代咽喉反流(LPR)这一概念被提出,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的部位,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据国外报道超过40岁的人群发病率高达35%,研究证明耳鼻喉科门诊患者中有10%-15%的存在反流症状和体征,此病普遍存在且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因此明确咽喉反流的发病机制,研究其诊治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靳洪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532绿激光光凝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532绿激光光凝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到2013年5月在我院和其他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激光治疗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改善和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结果激光治疗组视力改善和新生血管生长情况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0%、96.70%,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87.35%、88.06%,差异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32绿激光光凝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好,可阻止新生血管的产生,提高视力,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率少。

    作者:包哈斯图雅;焦景兴;萨日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措施得到的临床数据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从而为广大接受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提供正确有效的护理经验,尽量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过程中的痛苦。方法对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6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分组形式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详细分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护理对他们身体健康中起到恢复作用。结果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6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有4名患者因自身突发其他合并症,使其治疗无效,4例患者自身原因主动放弃了术后护理治疗,其中58例糖尿病患者经过在我院的有效护理病情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缓解。结论经过我院对66例患者的护理临床表现数据证明,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提供具有严密针对性的全面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患者自身合并症的突发现象。

    作者:文基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耿玉强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失眠、更年期综合症验案举隅

    失眠及更年期综合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单纯应用西医治疗效果欠佳,而中医治疗效果显著。师从耿玉强主任以来,观耿老每每以小柴胡汤治疗失眠、更年期综合症,效甚佳,此简述两例病例以供参详。

    作者:刘耀忠;刘红霞;刘芃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髌骨骨折患者应用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的具体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接受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对患者术后进行平均时间为8个月的随访,以X线片对患者关节功能进行检查,再结合膝关节临床检查和关节活动度评价,所有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范围为8-10周,优良率为97.5%。结论临床上对髌骨骨折患者应用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能够取得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术后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万全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46例新生儿窒息导致心肌损伤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增加1,6二磷酸果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测定所有患儿的心肌酶谱,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治疗新生儿窒息导致心肌损伤时增加1,6二磷酸果糖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晓霞;李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复方血栓通胶囊在治疗黄斑性病变出血性病人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在治疗黄斑性病变出血性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3例黄斑性病变出血性患者的病史资料。结果93例患者应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2个月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70%,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可显著改善黄斑性病变出血性患者的视力及出血,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与使用。

    作者:秦洪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4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临床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对踝关节骨折脱位病例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随机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诊的24例踝关节骨折脱位病例纳入研究,针对其手术治疗资料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经手术治疗与随访,24例病例取得了91.7%的临床优良率(包括优、良、可、差各16例、6例、2例和0例),随访期间无骨性关节炎症状出现,骨折愈合时间(47.8±3.7) d。结论为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实施积极的手术治疗,对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确切,值得普及使用。

    作者:姜云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皮穿刺切吸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皮穿刺切吸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回顾对比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10月治疗的9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病例分为经皮穿刺切吸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治疗组,51例)和传统保守治疗(对照组,39例)。两组行治疗后7天、14天和3月视觉模拟疼痛(VAS)等级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治疗优良率评分、患者满意率评分,复发病例等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和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14天与3月随访对比上述评分无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14天与3月随访对比上述评分有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1±1.8)天,较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3.8±1.9)天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随访时,治疗组患者在优良率、患者满意率、术后复发病例数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切吸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效果良好,疗效确切,安全,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作者:白明;孟格栋;银和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87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治疗的临床药理作用,以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将1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87例,对照组83例。试验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治愈率、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治疗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卢固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四肢长骨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四肢长骨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外固定支架治疗,实验组实施交锁髓内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额尔敦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情绪障碍的原因调查与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讨论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情绪障碍的原因调查与护理对策。方法随机从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抽取65例,研究造成患者不良情绪的原因,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实施护理措施前后患者的整体效果。结果通过调查影响患者情绪的原因以及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后,明显减轻了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临床可比性。结论通过分析研究血液透析患者的情绪影响因素,实施护理措施,能够稳定患者情绪,强化透析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陈继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深入分析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并深入分析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研究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后的整个过程,针对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的110例检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患者,采用临床血清检测为主要诊断方法,大环内酯类药物为治疗方法,深入分析分析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临床诊断结果显示患者在患病早期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持续性发热且伴有剧烈的咳嗽,外周血白细胞和CRP的检测结果大部分正常,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抗原特异性抗体IgM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治疗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效果良好,大部分病例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结论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因为患者年龄较小,临床诊断有一定难度,单采用X光检测易于病毒性及细菌性肺炎混淆,必须采用血清学检测的手段,尤其是对肺炎抗原性抗体IgM的检测。治疗多采用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临床中时有不典型病例的出现,且不典型病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诊断治疗过程中应做到及时多方面的准确诊断。

    作者:余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MR类PET对肝癌TACE术后疗效的评价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本病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且发展迅速,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较晚期或合并肝硬化,而失去了外科手术的机会,因此,肝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成为目前肝癌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TACE在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为部分不能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赢得了手术切除的机会。

    作者:孙玉霞;刘连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不同肝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不同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3年80例患者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并以同期进行常规检测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原发性肝癌,肝炎后硬化、重度、中度、轻度乙型肝炎的AFP、CEA、CA199、CA125指标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4项指标具有互补作用,并能提高肝病的诊断效率。

    作者:于艳妮;刘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咳嗽症状患儿应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至2013年收治应用孟鲁司特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儿50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本院同期收治应用常规方案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儿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儿应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对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普及与推广。

    作者:刘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2例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入院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2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镇静、控制惊厥和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静滴。治疗期间监测患者临床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包括意识状态、四肢肌张力及原始反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人数11例,1例无效;对照组总有效人数7例,5例无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改善症状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较好的疗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能够逆转脑损伤,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减轻后遗神经系统损害。

    作者:陆奇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42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探讨其发生的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4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使用汉密尔顿抑郁症量表(HAMD)进行评定,均高于17分,将其确诊为抑郁症。将患者按照随机平均的方法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其中实验组采取常规的脑卒中治疗,同时给予氟西汀(Fluoxitine)和综合心理治疗措施,对照组则仅用常规的脑卒中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4和第8周后分别进行HAMD评定打分,及NIH-NINDS脑卒中评分以评定疗效,并观察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及加用氟西汀和综合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解析抑郁症的发生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脑卒中后脑血管受损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HAMD评分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NIH-NINDS卒中评分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老年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氟西汀和综合心理治疗,可产生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高杰;方永福;于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