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乐波;邵国丰;余凯忠;汪朝阳;史信宝;郑大为
例1 男,48 岁,因胸闷、气急2 年,外院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缺损(房缺)10~16mm,于2009 年4 月13 日入院.体检: 血压130/98mmHg, 轻微紫绀, 心率75bpm,律齐,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2/6 级,无连续性杂音,P2 亢进、分裂,两肺未闻及干、湿性音,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任森根;周菲;施红;张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相互结合应用的镶嵌治疗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逐渐显示出独特的优势.笔者对金华文荣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余病变介入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庆浩;郑雪梅;王佳;孙竟然;夏呈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小儿肠套叠是指某一段肠管及系膜套入邻近管内引起的肠梗阻,是婴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发病年龄以4~10个月的婴儿为常见[1].典型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阵发性哭吵,呕吐,血便(黏液果酱样大便),腹部肿块.
作者:袁引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药物术后自控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探讨术后充分镇痛对炎性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根据药物与镇痛方法不同,将120例行LC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组Ⅰ)患者术后根据需要临时给予哌替啶50 mg肌肉注射镇痛,舒芬太尼组(组Ⅱ)患者术后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曲马多组(组Ⅲ)患者术后予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观察麻醉前30min、手术后即刻、术后24h和72h 4个时点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 水平,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各组患者术后2、24、48、72h的镇痛效果.结果 术后各时点组Ⅱ、组Ⅲ的VAS均显著低于组Ⅰ(均P<0.05),但组Ⅱ、组Ⅲ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术毕即刻至术后72h血浆IL-2水平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但组Ⅱ、组Ⅲ术后24h及72h的水平均高于组Ⅰ(均P<0.05).3组患者术毕即刻IL-6、IL-10水平较麻醉前均明显升高(均P<0.01),并持续升高至术后24h达峰值后逐渐下降,但术后72h各组IL-6、IL-10水平仍高于术前(均P<0.05).与组Ⅰ比较,组Ⅱ和组ⅢIL-6、IL-10水平增高的幅度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术后经静脉自控镇痛模式较传统镇痛模式满意度好,且能更有效地减轻LC术后炎性应激反应.
作者:胡桂英;胡崇辉;傅理;徐军;陈元良;吴俊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妇科开腹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镇痛舒芬太尼的小有效剂量及安全性,以得出硬膜外镇痛中舒芬太尼的适剂量.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5组,每组剂量采用修正的序贯法计算得出,各组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常规监测ECG、NIBP、HR、SpO2,术毕接硬膜外镇痛泵送回病房,观察相关指标.结果 从各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疼痛强度(PI)比较,可见各亚组中得到满意镇痛效果时舒芬太尼低有效剂量为48μg,组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有胃肠不良反应.结论 通过对各亚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观察,可得出在同等硬膜外镇痛泵输注条件下,舒芬太尼获得满意镇痛效果低有效剂量为48μg,持续镇痛满意,用于妇科开腹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有效.
作者:唐红丽;耿武军;王权光;陈丽梅;徐旭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颅脑外伤患者术中发生对侧硬膜外血肿并不多见,但一旦出现,就会导致患者再次手术并严重影响预后.笔者对本院2006至2010 年期间32例术中出现对侧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作一回顾,分析颅脑外伤术后并发对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守芳;张能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据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到9.7%.有研究显示,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代谢紊乱可引起大脑功能异常,常见的为认知功能障碍.而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升高与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相关.本研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北京版量表(MOCA)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并测定tHcy,以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tHcy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章晓红;黄海燕;盛燕儿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精浆中性a-葡糖苷酶来源于附睾,是附睾的特异性酶和标志性酶,其改变能间接地反映附睾功能变化,同时也会直接影响精子的某些参数的变化,进而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笔者对266例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精液常规分析及中性a-葡糖苷酶检测,以探讨精浆中性a-葡糖苷酶水平与精子质量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蔡文伟;毛金观;常永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 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收治的71例TRS患者按随机系统抽样法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研究组给予MECT合并利培酮治疗,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观察12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定治疗前、治疗4周末、8周末和12周末时疗效,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各脱组5例.两组治疗前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后4、8、12周末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量表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8、12周末PANSS阳性症状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及GAF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8、12 周末PANSS总分和阳性症状量表及GAF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12周末阴性症状量表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8、12周末 PANSS总分、阴性症状量表分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8、12周末PANSS阳性症状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及GAF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12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53.33%,对照组总有效率25.81%,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TE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ECT合并利培酮治疗TRS阴性症状较单用利培酮治疗更为有效,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杨开仁;姜小琴;毛福荣;郑利锋;周波;金庞;余利霞;蒋月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长期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常有多瓣膜病变,患者病程较长,心肌损害重,可继发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及导致全身免疫力低下,给外科治疗增加困难.我院对风湿性心脏病多瓣膜病变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乐波;邵国丰;余凯忠;汪朝阳;史信宝;郑大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全麻术后患者躁动是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其机制较为复杂,临床表现为挣扎、躁动、恶心、呕吐、喉痉挛和呛咳等, 常伴有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目前认为主要与疼痛和手术应激引起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加、管道刺激及药物残留有关.全麻术后患者躁动的危害较大,容易导致气管导管及引流管脱出,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较高.笔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预防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仁洪;樊理华;章玲宾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糖代谢状态对脉搏波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COPD患者分为糖代谢正常(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糖尿病(DM)组,分别测定baPWV、糖代谢异常危险因子、血脂、炎症因子等指标,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M组baPWV为(1.87±0.37)m/s,显著高于NGT组的(1.60±0.23)m/s及IGR组的(1.69±0.27)m/s(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敏C反应蛋白和收缩压水平为总体baPWV影响因子,年龄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DM组baPWV影响因子.结论 处于糖代谢状态不同阶段COPD患者baPWV有增快趋势,其中以DM患者更为明显.
作者:楼滟;周建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脊柱手术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影响.方法 40例脊柱手术患者(ASAI~II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比较术中ScvO2、术后1、6、24h血乳酸水平,以及两组患者术中出血和输异体血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ScvO2以及术后1、6、24h血乳酸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实施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后出血明显减少,输注异体血的量也相应减少.结论 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不会破坏全身组织的氧供需平衡状态,可安全地应用于脊柱手术患者.
作者:李清平;王忠岳;吴红利;严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日本大耳白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模型.方法 结扎双侧颈动脉后枕大池二次注血方法制成兔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兔分为SAH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检测SAH前后基底动脉直径,并观察进食量、神经功能变化,5d后取海马分别行电镜观察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AH组兔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5d后基底动脉出现明显痉挛,海马神经元出现核固缩,线粒体空泡样变等神经损伤的改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结论 该模型可以作为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实验模型.
作者:莫云长;王丹丹;罗亮;胡章勇;王均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回顾分析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抗心衰药物的治疗变化,指导术后规范用药.方法 选取102例CRT治疗患者随访数据,根据术前和末次随访记录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分析两组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地高辛等药物使用变化情况.结果 86例患者归入有反应组,16例患者归入无反应组.有反应组术后ACEI/ARB应用剂量明显增加(84比56),β受体阻滞剂也明显增加(86比60),利尿剂无明显变化(85比80),地高辛也无明显变化(82比81);无反应组术后ACEI/ARB应用剂量患者明显减少(13比4),β受体阻滞剂量也明显减少(10比5),利尿剂无明显变化(16比16),地高辛也无明显变化(15比16).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剂量均增加组和单药组比较,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LVEDD缩小及LVEF提高更为显著.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术后应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CRT治疗能提高抗心衰药物的效果.
作者:何浪;王志军;金红峰;钟诚;孙国建;陈建明;沈法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未成熟,特别是呼吸系统发育未成熟,在产后会出现各种呼吸系统的并发症,严重者将会危及患儿生命.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早产儿肺部常见疾病的胎龄分布和X线摄影(CR)表现,以期提高其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吴小兵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不同制剂工艺生产的两种剂型银杏叶提取物 (EGB)对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EGB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寻求佳给药途径.方法 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皮层神经元,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以下6组:正常培养组、缺氧/复氧组、EGB761低剂量组、EGB761高剂量组、EGB1212低剂量组和EGB1212高剂量组.后4组分别在神经损伤前24h给予相应药物处理,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测定检测细胞毒作用,并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结果 缺氧/复氧损伤造成神经元细胞形态的改变,表现为轴突断裂、核固缩、细胞水肿.EGB761和EGB1212预处理可减轻神经元形态学改变.EGB761及EGB1212干预均能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LDH释放,且呈剂量依赖性.同等剂量下EGB1212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优于EGB761(P<0.05).结论 EGB对缺氧/复氧造成的神经元损害有保护作用,新工艺剂型EGB1212比传统剂型EGB761保护作用更为突出.
作者:罗本燕;唐敏;彭国平;汪建文;徐子奇;余国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随着现代诊断和治疗水平的进步,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逐年提高.因此,基于诊断和治疗水平的肿瘤临床分期也在不断进行修订.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自产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期间已经历了10次修订,成为在全世界描述居民健康状况不可缺少的分类标准[1].
作者:廖芯标;谢天胜;任菁菁;董景五;李兰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间的骨折.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1-2],手术方式多样化,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动力髋螺钉(DHS)等髓外固定,到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等髓内固定的过程[3].不合适的内固定会导致内固定失败、骨折畸形愈合、螺钉切出等一系列并发症.近年来PFN由于稳定性好、创伤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但其并发症也不断为文献所报道.减少并发症根本的措施在于髓内钉置钉必须正确.对此,笔者收集本院2006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应用PFN治疗的85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拟对影像学判断PFN股骨颈内置钉的合理性作一探讨.
作者:庄云强;吴丹海;毛伟明;薛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患者女,54岁.体重54kg,身高157cm,ASAII级.诊断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占位性病变,拟在全麻加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前检查:ECG示窦性心动过速;X线胸片示两下肺纹理增多伴右中肺小斑片状影;肺功能示中度限制型肺通气功能障碍;血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
作者:冷芬荣;朱刘辉;杨长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