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堂
目的:探究在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中护理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采用体外冲击波进行慢性软组织损伤治疗的患者23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分别115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则在常规对症护理的同时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39%(113/11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5.22%(98/115),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在治疗后其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软组织损伤采用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的同时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敏;单媛媛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对比分析炎琥宁与α-干扰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9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患儿行炎琥宁治疗,对照组患儿行α-干扰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为81.6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血清hs-CRP、IL-6指标值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儿各指标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要优于α-干扰素,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萍丽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分别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长托宁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品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的症状消失时间,用药量,用药次数和愈合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8.4±6.5)小时和(22.3±11.9)小时,观察组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愈合有效率分别为95%和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长托品症状消失时间早,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均少,愈合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洪林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究尤脱欣、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三联疗法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我院妇科门诊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以来诊断为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88例,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46例,采用尤脱欣、微波局部治疗后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6周; B组(对照组)42例采用尤脱欣联合微波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后4、8、12、l6、24周随访。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7.83%(35/46),明显高于B组85.72%(3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终临床治愈率A组为97.8%、B组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复发率A组2.2%, B组2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短暂而轻微。结论尤脱欣、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疗效较好,可明显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高。
作者:李玉仙 刊期: 2015年第32期
模糊数学是新兴数学的一个分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中,目前中医学中模糊数学的研究及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采用的是模糊综合评判与模糊聚类分析,体现在中医诊断、中药、方剂以及临床研究等这几个方面。
作者:张忠文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我院选择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观察组取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照组取孕三烯酮治疗。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其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具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黄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行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6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0例,给予开放手术治疗)与观察组(n=38例,给予同期膀胱肿瘤电切术加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1%)高于对照组(73.33%),有明显差异(x2=16.51,P=0.01<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26%)、复发率(5.26%)低于对照组(16.67%、2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行同期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冯永红 刊期: 2015年第32期
医德医风电子档案管理平台的使用突破了若干传统医德档案存在的弊端,还实现了对医德档案的动态化管理,不仅对推进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在绩效考核、岗位聘用以及职称评审等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医德医风电子档案的推广将在未来的医德医风建设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作者:朱月恒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采取硫酸镁与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本院接诊的FGR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与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孕妇宫高与脐带血流S/D比值、胎儿双顶径与股骨增长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脐带血流S/D比值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孕妇宫高、胎儿双顶径与股骨增长情况对比,研究组更优(P<0.05)。结论 FGR患者采取硫酸镁与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孕妇与胎儿情况,值得借鉴。
作者:安丽琴;马静;卢艳娜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在无痛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1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6例,研究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检出率分别为94.79%、69.7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动态心电图示患者发生心肌缺血时与心率的相关性分析,r=0.544,P<0.05,患者发生心肌缺血时与心率存在正相关;ST段压低次数总共发生761次,四个时间段发生心肌缺血的百分比分别为49.28%、10.51%、19.25%、21.02%,6:00~12:00时间段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痛性心肌缺血检出率较常规心电图高,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路永光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外伤后X线和CT检查阴性而低场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外伤膝关节进行低场常规SE序列及抑脂序列扫描28例,并与X线及CT结果对比分析。结果低场MRI能很好显示膝关节骨挫伤、韧带及半月板损伤情况,对于平片不能显示的细小骨折也清晰显示。结论普通X 线和CT 检查阴性,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明显,应行MRI检查。膝关节低场MRI能显示膝关节骨挫伤(含隐匿性骨折)、韧带及半月板损伤,有利于及时、有效的治疗。
作者:刘亚红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究脉络宁注射液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加重期病情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肺心病畸形感染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及相关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接受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添加脉络宁注射液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其治疗后心功能及肺功能各项指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脉络宁注射液可以有效地改善肺心病急性感染加重期患者的病情。
作者:李雅丽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合并硬膜下或皮瓣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消退型44例行直接颅骨修补术,稳定型中,12例行积液腔包膜切除加颅骨修补术,16例行加压包扎后颅骨修补术,合并型4例行脑室腹腔分流后择期行颅骨修补手术。结果多数消退型病人于1-2月随访时,积液自行吸收,其中1例术后积液较术前增多,经保守治疗3月后自行吸收。稳定型中,积液腔包膜切除加颅骨修补术组,术后复查积液较术前减少或消失,有残留者后经随访积液消失。加压包扎后颅骨修补者,术后积液无增加,经随访多于2-3个月后吸收。合并型组中经脑室腹腔分流后积液消失,颅骨修补后效果良好。结论手术治疗对慢性积液有良好治疗效果。加压包扎结合颅骨修补对硬膜下积液有较肯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范永建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讨论并分析在早期急性胆囊炎治疗中采用LC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早期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LC组和小切口当囊切除组(OC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资料整合,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死亡率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LC组均明显优于OC组(P<0.05)。结论在早期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中,采用LC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优于传统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陆钢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究肝叶或者规则性肝段切除在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2015年3月在笔者进行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3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探究组分别1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非规则性肝段或者肝叶切除,探究组患者实施规则性的肝叶或者肝段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探究组中15例患者的结石完全清除,2例患者的结石复发,对照组中12例患者的结石完全清除,5例患者的结石复发,探究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探究组的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内胆结石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的同时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熊杰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初发2型糖尿病(T2DM)行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初发T2DM患者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行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HbA1c、餐后2hPG与FBG水平均比对照组低,且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改善情况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初发T2DM患者行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血糖水平与HOMA-IR。
作者:张洁 刊期: 2015年第32期
在自然健康的状态,人的身体应当呈现弱碱性,也就是血液酸碱度(PH值)在7.4左右。当人体处此弱碱状态时,体内极为复杂的各种生化作用均可以发挥极致。所有废物的排除也能迅速彻底,不会再累积在体内。相反的,如果摄取太多酸性食物,导致身体及血液转成偏酸性,久而久之,会导致器官衰竭,而衍生各种疾病。我们要保持身体生命的本本来面目—弱碱性,应尽量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取,增加碱性食物的质与量,使我们的生命回归到弱碱性状态,一切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作者:刘居芳;张长庆;杨海良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抽取1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不良心理状态缓解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消化道出血患者有着明显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姚红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知识宣教对门诊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门诊定每周三组织60岁以上有轻度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以患心血管系统患者为主)进行广泛的相关知识宣教,同时将接受过知识宣教的130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60岁以上有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供130例。对两组复诊率、吃药的医尊性、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复诊率、吃药的医尊性、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的赋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门诊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知识宣教,可增强其相关知识,提高复诊率,吃药的准确性,从而可以提高就诊的疗效。
作者:丁淑玲;刘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本文通过选取20例需要进行颅脑检查的婴幼儿患者,研究分析了MRI扫描技术在婴幼儿颅脑疾病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自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期间诊断以及治疗颅脑疾病的婴幼儿患者20例作为实验观察对象,以便选取适宜婴幼儿及其个体优势的扫描时间段进行颅脑MRI技术扫描。结果20例患者的MRI扫描都取得了成功,且其影像显示清晰,能有效辅助婴幼儿颅脑疾病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
作者:张琳;杨玲;亓敏 刊期: 2015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