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脱落细胞质量控制的临床应用价值

任红娥

关键词:脱落细胞学, 脱落细胞学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脱落细胞学检查在日常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脱落细胞学用于各类病变标本的筛查,可提供早期发现癌变和癌前病变的信息,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综合治疗膝关节损伤疗效分析

    目的:对部队体能训练中出现的膝关节损伤,通过运用中医药综合治疗的方法,分组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合理、有效、快速的治疗方法,避免在今后的训练中造成更多地损伤,指导部队官兵自我保护和救治的能力。方法在部队训练中统计膝关节损伤情况,对新、老兵进行分组对照,时间三个月,训练科目及方法基本一样;然后运用中医药综合治疗与常规治疗进行分组比较,得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新兵组与老兵组经统计学分析,膝关节损伤率有明显差异(P<0.05);中医药综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药综合治疗组对膝关节损伤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作者:严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分析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采取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的重症住院患者96例,根据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主治医生的工作记录对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综合分析发现患者的入住外科重症监护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基础疾病状况、中心静脉置管情况、是否为急诊、插管方式、患者输血史、镇静情况、雾化吸入、昏迷情况、激素使用情况、血清血蛋白、上机前2天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抑酸剂等因素的差异比较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的分析,制度科学合理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地降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李帅;崔小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研究进展

    综述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以及相关的预防及护理进展,认为积极预防及妥善处理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严格掌握有创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减少不必要的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尽量行无创机械通气等措施,可降低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孙阿巧;李敏玲;李会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产科 DIC 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DIC 是一种消耗性凝血病,近有人认为以消耗性血栓出血性疾病为妥,但常用的仍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999年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妇幼保健院成功地抢救了1位病人由于产后子宫收缩不好导致大出血并发 DIC,我院相关科室的医生和护士竭尽全力的救治下才挽救了病人的性命,患者死里逃生。

    作者:朱明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医疗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实施与意义反思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多种经济形式的医疗机构,使得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同时也使得医疗卫生的监督工作变得更加的困难,所以对医疗卫生监督进行量化分级管理就很有必要,本文就从讨论衡水市实施量化分级管理方面入手分析,进而对其意义进行了思考,以其为我国的医疗卫生监督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张志捧;焦永倩;赵昆仑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康复护理程序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程序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各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训练及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康复护理程序给予护理和指导。结果观察组 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9.6±3.5 vs 13.9±3.9),Fugl-Meyer、Barthe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2±12.6 vs 50.9±10.4,69.1±11.4 vs 42.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康复护理程序有助于降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

    作者:涂德录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幼儿麻醉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观察和分析喉罩麻醉、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幼儿麻醉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需要麻醉的患儿随机分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喉罩麻醉,对照组使用气管插管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手术之前和手术中以及手术之后的心率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以及拔管时间和喉痉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相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之前的心率变化没有显著的差别,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中的心率变化没有显著的差别,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之后的心率变化没有显著的差别。实验组的拔管时间小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喉痉挛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应用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婴儿进行喉罩麻醉比气管插管麻醉更加简便,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作者:林晓峰;赵艳茹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肺结核合并艾滋病26例患者的临床分析与研究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和分析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6例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表现、感染途径、治疗、辅助检查以及转归进行分析和判断。结果26例患者主要以中青壮年为主,共有21例,占患者总人数的80.8%,其中艾滋病感染的途径包括性接触7例(26.9%)、静脉吸毒15例(57.7%)、不详5例(15.4%)。临床表现为明显的消瘦、持续发热。淋巴结肿大、咳痰、咳嗽、皮肤溃烂等。经过系统的治疗之后,患者康复总人数为24例(92.3%)。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出现顽固性发热、明显消瘦时,应该对其实施相应的 HIV 筛查试验,从而实现尽早确诊,减少艾滋病的发展以及蔓延。

    作者:热孜万古·沙比尔;麦合木提江·麦麦提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胺碘酮联合福辛普利对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目的: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胺碘酮联合福辛普利治疗后心电图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1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研究组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福辛普利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左心房内径差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一年后研究组明显较对照组更小(P<0.05);而研究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心电图显示,胺碘酮联合福辛普利能有效的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宋彩英;吕良芬;钟燕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妇科阴道炎护理健康教育的施行价值评析

    目的:对妇科阴道炎中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的相关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我卫生院收治的140例阴道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形式的护理之后,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和满意程度都要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阴道炎护理健康教育的施行具有一定价值,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葛玲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对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不同补液方法进行院前急救治疗的观察

    目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采用两种补液方法所取得的不同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7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传统补液法,观察组:亚休克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各时段的病死率,临床各项指标及并发症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病死率高于观察组(P<0.05),严重并发症率(37.14%)高于观察组(22.86%);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输液量相对更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收缩压上,两组差异性较小(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采用亚休克疗法有助于减少并发症、输液量,提升患者生存几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谷岩鹏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内科危重患者心力衰竭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与分析内科危重患者心力衰竭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24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是否予以血浆 BNP 监测将其分为 BNP 指导组与常规治疗组两组,每组各12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240例内科危重患者中出现心力衰竭75例,占31.25%。≥60岁内科重病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者(x2=6.890,P=0.009)。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糖尿病、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心力衰竭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内科危重患者心力衰竭发病率较高。

    作者:李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2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行开放性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89.66%),对照组为(59.38.%),观察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恢复均较好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比较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患者身体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麦麦提敏·麦提赛伊迪;艾力·图尔逊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分析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差异性。方法选取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甲组(n=45,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和乙组(n=45,采用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阳性率。结果乙组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88.9%明显高于甲组6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可显著提高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优质护理在提高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提升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两组患者均行糖尿病保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于患者出院6个月后进行随访,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为97.67%,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为73.81%,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器官功能及身体活动功能等指标评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有效提升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章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位临床常见妇科内分泌疾病,调查发现,近几年的发生率逐年升高。现阶段对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研究发现其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子宫内膜局部微环境异常等方面有关。现阶段临床上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手段。本文出于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进行了解的目的,从功能失调性子宫发病机制、治疗进展两方面展开了阐述。

    作者:王国建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肺动脉栓塞的螺旋 CT 诊断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 CT 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及 CT 资料。结果1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中,双侧同时受累5例,栓塞位于周围肺动脉段2例,主肺动脉、肺叶及段动脉广泛栓塞1例,左肺动脉4例;共受累肺动脉68支,其中主肺动脉2支,左右肺动脉11支,肺叶动脉20支,肺段动脉22支,肺亚段动脉13支;MPR 后处理重建方法在肺叶动脉、肺段动脉、肺亚段动脉检出支数明显高于MIP、VR。结论双排螺旋 CT 增强扫描可准确显示肺栓塞部位、形态、间接征象,MPR 技术可作为图像后处理主导方法。

    作者:马利平;赵东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评估与护理

    目的:探讨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40例,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40例,给予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为9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在临床上给予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用药的时间并减少治疗的费用,不良反应少,见效快,安全、有效,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陈雪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对策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出生的7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包括添加辅食、喂养及预防注射等常规护理,并严密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调查统计新生儿家属满意度,分析不安全因素,并采去相应对策。结果新生儿中出现啼哭不止2例,发热2例,喂食延误1例,护理出错率为6.4%。结论新生儿的抵抗力及免疫力都比较低,分析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采用正确的防范对策,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洁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人工气道吸痰管插入困难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危重患者在进行抢救的过程中,确保其呼吸道处于通常状态,保持气体交换与通气,是抢救的一个重要事项。人工气道,实质上就是直接将导管置于上呼吸道建立的一种呼吸通道,主要是为了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与缺氧状况,将气道内存在的分泌物清除;所以,使气道处于通畅状态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

    作者:谢志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