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捧;焦永倩;赵昆仑
目的:探讨房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预防、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的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的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总结其防治过程及临床特点。结果77例患者中35例患者好转,无效21例,有6例患者转院就医,15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发病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以老年患者居多,原发病灶主要以冠心病患者为主;结论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临床具有高致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其并发症多,起病急,神经系统损伤严重,预后较差,需要临床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作者:吴世雄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对策和护理可行性,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分析7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和护理经验。结果在7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中,出现3例术后出血、2例甲状腺危象、2例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1例手足抽搐和1例气管塌陷。针对上述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在正文中一一叙述。患者经过悉心护理后,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和良好的手术操作是并发症预防的关键,术后的对患者的严密监测和对症护理是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
作者:王桂荣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目前对于肱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文献报告较多,但对其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较少。对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并发症分析研究。方法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对73例肱骨干骨折及16例肱骨骨不连的患者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随访12-34个月,平均25.4个月。男56例,女33例,平均39.3岁。74例肱骨干骨折中62例为闭合性骨折余12例为开放性骨折,12例骨不连患者有手术史。骨折病例闭合复位髓内钉定固定,骨不连患者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及同体骨植入。53例采用顺行髓内钉固定,37例采用逆行髓内钉内固定。结果17例发生明显并发症,发生率20%。其中骨不连5例,肩关节撞击征2例,骨折断分离3例肩关节损伤3例,医原性损伤2例,成角畸形2例,一过性桡神经损伤3例,深部感染1例。骨折端存在明显间隙者有较高骨不连发生率。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有较高并发症发生率,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有较高的医原性骨折的可能性,但只要选用合适的内植物,提高手术技巧,就能把并发症发生率降至低。
作者:杨素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预防糖尿病患者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血糖水平及焦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仅为2.6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51%,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具有更好的效果,同时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建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预防。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35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回顾分析方法进行跟踪访谈,调查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手术感染率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走势来看,手术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我院的感染处理水平提高。两组患者在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上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要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两组患者在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是否术前用药以及有无植入物上,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应该严格执行,加强操作的无菌处理,适当采用抗感染药物,对术中预防感染进行严格控制,对手术的切口的无菌护理以及手术时间进行严格控制,手术的措施应该认真操作,严格落实,进而降低骨科手术部位的感染率。
作者:刘奋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改良乳突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改良乳突根治术,在手术前后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效果。结果46例患者在手术及护理后均获得随访,结果显示43例患者痊愈,其余3例患者复发,后经二次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听力,值得推广。
作者:董莹莹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与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单独采用喜炎平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孔艳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实施优化产后指导后对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效果。方法将爱婴区收治的400例产妇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新生儿护理、产褥期知识掌握及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问卷调查项目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优化产后指导,让产妇掌握更多的母婴保健知识,对提高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认知率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融洽了护患关系,大大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梁彩珠;王志明;刘琴;李丽英;吴秀珍;黄艳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对采用不同的诱导方法对患有老年麻醉气管插管的安全性进行系统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这四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病例116例,将其随机分为 A、B 两组,平均每组58例。A 组患者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法进行气管插管麻醉;B 组患者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法进行气管插管麻醉。通过两组患者的 HR、MBP 值的变化幅度对麻醉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采用插管前的 HR 和MBP 值基本相同,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插管进行麻醉后,A 组患者的 HR 和 MBP 值变化幅度明显高于 B 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法对老年手术患者进行插管麻醉其安全性更高,对患者心血管所产生的压力小,不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作者:武志鹏;张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对比胸部 CT 扫描与 X 线平片对肺结核及肺癌空洞积液量的测量差异。收集同时进行 X 线胸片及胸部增强 CT 扫描确诊空洞并积液的肺结核及肺癌患者患者各36及32例,均在 CT 引导下行积液穿刺,对比三种测量方法下的积液量差异。结果结核及癌性空洞患者均表现为胸部增强 CT 所测得的积液量明显较 X 线平片多(P<0.05),且穿刺实际所抽出积液量同样较 X 线平片多(P<0.05),但胸部 CT 所测积液量与穿刺所得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同一患者在同一时间点,胸部 CT 增强扫描所测得的空洞积液量更加接近实际体积,提示 CT 的测量精度更高。
作者:吴谦青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肝炎汤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为慢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益肝灵及黄芪精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炎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在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 ALT、AST、TB 水平明显降低,Alb 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肝炎汤治疗慢性肝炎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慈丽纹;王文文;于芙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析对肛肠外科患者术后使用中药熏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的150例行肛肠外科手术患者依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75例患者于术后采取1:5000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坐浴,观察组75例患者于术后给予中药熏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指标变化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创面渗出物消除时间、术后水肿消退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肛肠手术患者术后给予中药熏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创面愈合,尽快消退水肿与切口疼痛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姚冠航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 CT 在肾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3例肾结核患者均行多排螺旋 CT 平扫,其中12同时行 CT 增强扫描。结果33例肾结核 CT 平扫表现为:33例患者共累及46个肾脏,肾内“花瓣样”排列低密度影26个肾,合并同侧输尿管壁不均匀增厚7个肾,肾脏形态增大11个肾,肾脏形态缩小5个肾,肾脏不同程度钙化8个肾。12例 CT 增强显示皮质期与实质期强化程度减低17个肾,脓腔壁不同程度强化11个肾,排泄期造影剂进入脓腔8个肾。结论肾结核在多排螺旋 CT 上表现多样,多排螺旋 CT 可清楚肾结核病变部位、范围及肾脏排泄功能,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毛巨江;沈桂权;焦俊;张千里;代陆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围产期孕妇贫血的早期干预与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80例正常单胎孕妇作为观察组,对妊娠的第12周开始对其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并且在孕周达到29周时补充硫酸亚铁进行贫血干预;同时选取同期180例正常单胎孕妇作为对照组,未实施预防及干预措施。对两组孕妇妊娠孕28周、32周、36周及39周时的贫血发生率进行记录与分析,并且分析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观观察组孕28周、孕32周、孕36周、孕39周时的贫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胎儿宫内发育受限、妊娠高血压疾病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的孕妇实行早期的营养干预能够有效防止贫血及由贫血诱发的母婴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魏晓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研究分析带锁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治疗42例胫骨中段及中下段骨折的患者,对患者进行带锁髓内针治疗。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记录其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随访,骨折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32例患者在术后4周复查 X 线可见连接骨痂形成,10例患者在术后4周复查 X 线可见连接骨痂形成,患者无骨不连发生。结论采取带锁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艾久宝;赵艳红;刘雪骄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究高压氧联合纳洛酮及奥拉西坦治疗急性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疗效。方法选择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及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改善脑血管循环、应用激素、高压氧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另给纳洛酮、奥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结果对照组平均苏醒时间(h)5.51±2.99,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14.3%,死亡率5.71%。治疗组平均苏醒时间(h)3.17±1.58,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6.97%,死亡率2.32%。结论高压氧联合纳洛酮及奥拉西坦治疗急性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起到综合治疗作用,临床中可广泛应用。
作者:秦朝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患者精神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及用药规律。方法采用一日法,选取2014年10月12日为时点对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786例住院患者精神药物用药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用药规律。结果精神分裂症是第一大类疾病(86.6%);单一精神药物治疗用药349例(44.4%),两种联合精神药物用药375例(47.71%),这两种用药方法占主导;抗精神病药用药频度前五位依次是利培酮、氯氮平、喹硫平、舒必利、奥氮平;新型抗抑郁药总使用率是66.67%,心境稳定剂和抗焦虑药无联合用药。结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和新型抗抑郁药已成为临床一线用药,临床用药总体较为规范,在治疗过程中更强调以病人为中心个体化用药。
作者:孙改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DIC 是一种消耗性凝血病,近有人认为以消耗性血栓出血性疾病为妥,但常用的仍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999年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妇幼保健院成功地抢救了1位病人由于产后子宫收缩不好导致大出血并发 DIC,我院相关科室的医生和护士竭尽全力的救治下才挽救了病人的性命,患者死里逃生。
作者:朱明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研究观察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近一年内(2014.3至2015.3)收治炎症性肠胃疾病83例,采用数字标注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益生菌治疗组,其中常规治疗组41例,单纯给予美沙拉嗪药物治疗,益生菌治疗组42例,采用沙拉嗪联合益生菌进行维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炎症性肠胃病复发率以及3个月后的疾病活动指数、内镜及病理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疗炎症性肠病临床疗效均较良好,(t=1.3745, P=0.1731)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但是经3~6个月随访发现益生菌治疗组患者后期病症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x2=10.1225,P=0.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炎症性肠病中联用益生菌效果良好,尤其对于后期控制病情复发具有确切疗效,但是益生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益生菌制剂的安全性。
作者:孙岭;宋凤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可调式巨结肠灌肠仪式一种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结肠疾病需灌肠治疗的专业仪器。它具有调节灌肠液温度、流速、压力的功能。为国内首创。经分析研究对比,国内目前有选用16号一次性硅胶透明吸痰管,吸痰管前段侧壁交错有直径为0.3~0.4cm 的小孔2个,吸痰管的尾端接一次性三通阀制作自制灌肠器,用于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文献报导;有包括机体,其结构要点是机体的容器的底部为加热器,加热器上的搅拌器通过齿轮同电机相连;容器底部通孔通过胶管同具有开关的肛管相连,胶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流量传感器;容器上分别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气泵相连;机体上设置有电路控制装置,涉及可自动控制灌肠注入的液体量、温度和压力的一种医用自动灌肠仪的发明专利,但未见研制由温度、原理监控调节装置、微电脑输液泵、输液袋、三腔引流管以及灌肠液收集器组成的可调式巨结肠灌肠仪的成果、专利及文献报导。可调式巨结肠灌肠仪它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处处相等的原理,把过去比较复杂的灌肠过程简单化;大大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节省灌肠时间;降低患者的痛苦。
作者:徐鑫;张雪峰;杨文海 刊期: 2015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