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华
目的:探讨131碘治疗甲亢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确诊为甲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量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剂量治疗,并将统计的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常量的131碘治疗以及小剂量的治疗效果都不错,小剂量的治疗疗效优于常量,两者效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化的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131碘治疗能够有效的治疗甲亢。
作者:胡伟玲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血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在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临床诊断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86例(51例细菌感染、35例病毒感染),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均采集血清样本检测 PCT、hs-CRP,并结合细菌培养以及临床诊断,对比分析各组的 PCT、hs-CRP 水平。结果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组的 PCT、hs-CRP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且细菌重症感染组显著高于轻症感染组(P<0.05)。结论 PCT 及 hs-CRP 检测对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金辉;田敏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 X 线平片以及 CT 影响对于骨盆骨折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5例我院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 X 线平片以及 CT 影响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CT 影像在骨盆骨折的诊断效果方面明显的优于 X 线平片的诊断效果,所有差异为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盆骨折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使用 CT 影像能够更加准确的对于患者进行诊断,敏感性更高,在临床上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孙力军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三血管气管切面超声诊断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至今收治的30例确诊的永存左上腔静脉胎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三血管气管切面超声诊断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所选取的30例患胎儿,其中12例复合型患儿中3例合并心外畸形,6例合并心内畸形,3例合并心内心外畸形;18例单纯型中 2例合并 III 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在永存左上腔静脉患儿的诊断中,三血管气管切面可作为基本切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莉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经验学习与院校合作型教学在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至2014级专科实习护生58名与2个内科病房试点开始实施,将常规带教法中的临床带教教师与学生分为对照组,将经验学习与院校合作型临床教学人员作为观察组,对两组临床带教效果及带教满意度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观察组实习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与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实习护生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实施经验学习与院校合作型教学能显著提高实习护生的护理综合能力,提高其对于带教人员的教学满意度及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姜萍;吴迎春;冯萍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针刺对心理应激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勃起功能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悬吊水池法建立心理应激性勃起功能障碍30只,将其分为三组,即:模型组、针刺组、正常对照组,每组有10只大鼠,针刺组取“关元”“三阴交”“肾俞”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大鼠 NGF 阳性神经元,并作出相应的图像。结果针刺组和模型组治疗前大鼠阴茎勃起次数差异不显著(P>0.05),低于正常组(P<0.05);针刺组治疗后大鼠阴茎勃起障碍次数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针刺组大鼠阴茎勃起次数多于模型组(P<0.05)。结论心理应激性勃起功能障碍和阴茎中 NGF 神经元减少关系密切,针刺能够有效的改善大鼠勃起功能障碍。
作者:王有昌;马志鹏;邱道显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和分析亲情化护理在重症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重症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则接受亲情化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工作之后的配合度、康复度、护理满意度以及基护落实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系统的护理之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都产生了一定的护理效果,其中实验组患者的配合度、康复度、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基护落实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比较较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必要的亲情化护理措施,对于提升患者满意度、配合度以及康复度有着显著的影响,对于减少患者的住院康复时间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和运用。
作者:戴雪慧;蒋春霞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调查昆山市千灯地区居民健康素养现状,探讨影响居民素养的相关因素。方法本次调查调查对象为该镇15~69周岁常住人口。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抽样地区及居民,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入户调查,双人双机录入数据,使用 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共回收有效问卷404份,有效率为100%。按照被调查者相应健康素养知识点得分达到80%及以上为具备健康素养水平的标准进行各指标的判断。结果昆山市千灯镇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25.6%,略好于2012年24.8%,高于昆山市21.1%的总体水平。具备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健康技能素养的比例依次为23.8%,34.5%,26.3%。总体上看,年龄分组素养中,25~岁年龄段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中青年素养水平高于老年;从文化程度来看,大专/本科素养水平高,达48.6%;不同职业中,医务人员健康素养水平高,达66.7%,工人、农民素养水平相对较低。结论昆山市千灯镇地区居民健康素养高于江苏省省内平均水平。
作者:单志雄;徐勇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检查诊断为乳房肿物的216例(219支)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术前多普勒超声诊断情况与术后病理检查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216例(219支)患者经相应的手术治疗后,术后经病理诊断为乳腺癌98支(44.75%),其余121支(55.25%)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术前超声检查诊断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发生误诊现象9例,发生漏诊8例,临床误诊率为7.44%,漏诊率为6.61%,其临床敏感性为92.56%,特异性为93.39%,准确率为92.9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于乳腺癌的早期检查与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宋江斌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讨论并分析手术治疗踝部骨折的额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踝部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60例患者中患者治愈共计32例(53.33%),显效15例(25.00%),有效11例(18.33%),无效 2例(3.33%),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手术过后60例患者中共有 5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8.33%),主要包括术后感染 2例,缺血性皮缘坏死 2例,内固定失效1例;整体治疗效果较好符合预期。结论在踝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是综合治疗效果为显著的方法,从研究结果来看手术治疗应被认定为踝部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宋顺伟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作用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与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原代大鼠 BMSCs,传代培养至第3代,采用 CCK-8法检测 GBE 对 TGF-β1作用下的 MSCs 增殖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α-SMA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GBE 对 TGF-β1作用下的 MSCs 增殖无明显影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GBE 各剂量组对大鼠 BMSCs 的α-SMA 蛋白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高剂量组(40mg / L)降低α-SMA 阳性细胞比例为明显。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TGF-β1诱导的大鼠 BMSCs 纤维化。
作者:张君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整理分析我院的9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资料,研究、探讨临床实践过程中鼻内镜下复合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由我院的医师对本院在临床上治疗的98例次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分类比较,将以上的98例次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为两个对照组,第一组为采取传统的单一手术治疗疗法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49例)、第二组为采用临床复合手术的方法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49例)。比较第一组和第二组患者治疗效果方面的存在的差异。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采取传统的单一手术治疗疗法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总恢复率为77.6%(38/49);采用临床复合手术的方法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总恢复率为93.9%(46/49),经过比较第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好于第一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 <0.05)。结论鼻内镜下复合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疗效果比较好,患者恢复率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
作者:满世伟 刊期: 2015年第44期
随着医学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职能、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合医疗工作的特点,倡导礼仪文化,注重医德修养,规范个人行为,培养审美情趣,把礼仪知识、美学知识、人际交往及行为规范等作为护理人员的行为准则,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 ICU 病人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调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1650例ICU 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结果针对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实施干预对策,2012 至2014年 ICU 医院感染率下降明显。结论ICU 是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科室,做好 ICU 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实施干预对策,对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十分重要。
作者:周春芬;张建军;张子彦 刊期: 2015年第44期
0 引言经过两年临床诊治思维方法的教学讲授,作为一名附属医院的老师,深刻感悟到临床思维方法对于一名医学生的重要性,鉴于目前临床教学,有感于写这篇论文的必要性,过去,人们认为一个临床医生只要具备了医学理论知识,再利用当今各种先进的诊断手段,就可以正确诊断临床疾病,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医生认识到,诊断疾病固然需要医学理论知识,也离不开仪器设备,但更离不开科学思维方法,临床思维方法在教科书和课堂上很少讨论,学生常常临床工作多年,才渐渐领悟到临床思维方法及其意义[1]。
作者:陈鹏志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放射状瘢痕的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选取我院放射科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乳腺放射状瘢痕可疑患者65例,采集其 X 线资料。分析其特征性表现,结果65例患者中,单纯性 RS 者45例 (69.8%),腺体增生11例(16.6%),乳腺癌待查9例(13.6%)。结论乳腺放射状瘢痕 X 线表现,虽类似恶性肿瘤的特征,但也有其自身星芒状影的特点,临床易与乳腺癌混淆,需结合其他辅助检查注意鉴别诊断排除其他乳腺病变后确诊,手术局部切除仍是目前为安全有效的措施.
作者:马谦;孙岩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究口腔美容修复中瓷贴面和烤瓷全冠不同材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88例牙科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应用烤瓷全冠不同材料治疗,观察组应用瓷贴面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95.4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值<0.05)。结论借助瓷贴面的治疗方式能够使前牙的美观问题得到解决,患者的满意度也较好,操作较为方面,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夏雯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中贯穿护理礼仪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收集40名2014年6月护理专业实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课程安排方式将学生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组同学不但需要学习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课程,同时还需要学习护理礼仪教育课程,对照组同学学习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课程,其护理礼仪教育课程安排在二年级时候学习,观察同学们的学习情况。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礼仪是护理人员在对各科室患者行优质护理、人文护理以及个性化护理等护理服务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中贯穿护理礼仪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护理能力、人文关怀、综合素质等。
作者:张秀花;仲雪霞;赵惠玲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手术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单纯行氯胺酮麻醉,观察组42例行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对两组患儿的各项体征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与分许。结果两组患儿生命体征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行手术患儿采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进行麻醉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张君丽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通过对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采用胫骨锁定钢板治疗,评定其临床有效性及患者预后。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骨科治疗的120例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病例资料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法,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法,对比两组愈合时间、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优良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愈合时间(2.8±0.9)d,较对照组(3.9±1.4)d 更短,并发症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6.67%),有统计学差别(P <0.05);观察组治疗效果、远期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并发症率低,有助于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作者:张国臣 刊期: 2015年第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