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急性和慢性阑尾炎中应用疗效的对比

卢江昆;叶仁静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 慢性阑尾炎, 疗效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急性和慢性阑尾炎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的选择来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本院收治114例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所治疗时病情程度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为急性阑尾炎,研究组54例患者为慢性阑尾炎,两组均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研究组首次排气、进食、下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总有效率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41.67%。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慢性阑尾炎中应用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本文就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72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本组72例精神病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优化护理工作模式下接受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后,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相比,其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后,两组实验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对护理工作进行优化,不仅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邬君芳;穆万丹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按照不同的检查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0例,观察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CT扫描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前透视检查和X胸片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采用检查方法中放射影像技术对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进行相对应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后,有67例患者都是一次性的将异物取出,2例患者在手术前已经将异物吐出,还有1例患者采用支气管镜检查以后没有发现任何的异物,本次研究,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情况或者是死亡现象。对照组30例患者,有16例患者出现异常的情况。观察组40例患者,有33例患者显示异常。将两组患者采用三维重建联合螺旋CT检查,70例患者都发现异常情况,还有8例患者直接的将异物的形状显现出来。三维重建联合螺旋CT检查的诊断成功率显著优于CT扫描检查以及透视检查和X胸片检查,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诊断过程中,采用放射影像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诊断价值意义,但是不可以只采用放射影像检查结果作为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的标准,必须结合其他的诊断方法,才可以做到查漏补缺,更加的准确的判断疾病。

    作者:齐娟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对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

    目的:分析探讨综合性护理措施在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12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根据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胆汁外漏率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措施应用于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中,能够有效降低胆汁外漏率和感染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肖婉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BiPAP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目的:为了使一部分呼吸衰竭患者免于气管插管,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25例呼吸衰竭患者。方法给予常规治疗(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氧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同时,配合使用BIPAP呼吸机经面罩辅助通气,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使头、颈、肩在同一水平上,保持气道通畅,有利于排痰。检查电源、呼吸机性能及各管道是否密封完好,调整呼吸机参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置,由于患者的自主呼吸较强,故通气模式设置为S/T模式,氧流量为5-7L/分,呼吸频率16~20次/分,治疗开始时IPAP6~8 cmH2O,EPAP2cmH2O,待患者适应后逐渐提高压力参数, IPAP调至12~16cmH2O不超过20cmH2O,EPAP根据血气分析二氧化碳潴留情况调整为4~8 cmH2O.通气时间4-24H,7天1个疗程,部分患者根据需要适当延长。结果25例患者中21例临床症状及体征均缓解,4例因痰液阻塞、病情加重改为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作者:邹兰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血清IL-8、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当中血清IL-8和TNF-α的作用。方法选取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观察组,根据治疗后病情分成加重组与缓解组,并另外选取106例同期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血清当中IL-8和TNF-α的水平。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L-8和TNF-α的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经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且TNF-α水平有明显的降低(P<0.05),但IL-8无明显变化;缓解组患者血清IL-8和TNF-α的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加重组患者血清IL-8和TNF-α的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中血清的IL-8与TNF-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将其作为标志物来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作者:唐桂华;穆怀博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急性和慢性阑尾炎中应用疗效的对比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急性和慢性阑尾炎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的选择来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本院收治114例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所治疗时病情程度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为急性阑尾炎,研究组54例患者为慢性阑尾炎,两组均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研究组首次排气、进食、下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总有效率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41.67%。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慢性阑尾炎中应用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卢江昆;叶仁静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中老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影响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重点研究中老年病人在关节术后引起麻醉调整阶段躁动反应的因素。方法选用了从2013年3月份之后的一年所发生的186例此类病况进行研究,根据躁动情况分成两个组,有40归为躁动组,有146归为平静组,然后对产生此反应的原因进行探索。结果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术后反应,原因可以分为9个。当P不超过0.05时,其余的原因对于研究结果有影响:当P超过此范围时,手术后的血小板对研究结果没有影响。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九个因素分别为术前术后血小板含量、CO2在动脉血中分压效果、手术之后疼痛程度、术后白蛋白和谷丙转氨酶含量、术前谷草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含量。此外,术后镇痛可以防止躁动的产生,起保护作用。

    作者:李飞;李媛媛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实时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CEUS)联合细针穿刺细胞学(FNA)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46个结节,术前超声造影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FNA、CEUS以及两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CEUS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0%、71.42%、85.61%、94.28%、50.00%;FNA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0%、66.67%、88.35%,94.26%、58.33%;FNA与CEUS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20%、76.19%、95.89%、96.12%、94.11%;与单独FNA及CEUS比较敏感性、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00及P=0.000、0.000)。结论 CEUS、FNA两者联合应用评估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是常规超声的有效补充和发展。

    作者:陈璐璐;王显芝;刘丽巍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咽旁间隙肿瘤的54例手术治疗方法与并发症分析

    目的:对咽旁间隙肿瘤的54例手术治疗方法与并发症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02年1月zhi 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咽旁间隙肿瘤患者54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4例患者中包括良性肿瘤患者45例,恶性肿瘤9例,采取4种手术如露进行治疗;54例患者肿块全部完整切除,复发10例,复发率18.52%,术后发生并发症者19例,发生率为35.19%。结论咽旁间隙肿瘤手术治疗效果相对理想,但是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复发或并发症。

    作者:唐正琪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诊疗微信平台建设在鄂豫陕渝区域医疗信息建设中的实践与作用

    医院诊疗微信平台建设已成为医院管理战略之一。文章阐述医院通过实施诊疗微信平台建设,从而缩短病人的候诊时间,改善医院服务质量,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升鄂豫陕渝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

    作者:钟森;王丽欣;丁洪成;孙泽群;黄剑云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42例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临床检查治疗体会分析

    目的:探讨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症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本院传染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2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病例。结果全部病例5~14天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在足量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B超定位胸腔穿刺抽液、营养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阚威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分析

    目的: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为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控制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ICU病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403例,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进行分析,探索出可能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预防和控制VAP发生的方法。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多次插管、抗生素联用种类>2种、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15分等的OR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多次插管、抗生素联用种类>2种、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15分。

    作者:崔益明;张劲松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术后转移灶的护理体会

    目的:针对甲状腺癌术后并发转移灶的患者在进行碘131治疗期间所制定的护理措施进行讨论,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3年10月共102例在本科室接受碘131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其从入院到出院,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实施。结果以上102例患者经ECT全身扫描均提示转移灶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且在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平均住院日为一周。结论在碘131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不适,提高了患者的疾病治愈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优化门诊西药房取药流程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优化门诊西药房取药流程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自2014年1月起优化门诊西药房取药流程,对比分析实施优化措施前后3个月内差错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施优化措施后3个月内门诊西药房取药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西药房工作中优化取药流程可改善药学服务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繆洁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105例近期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接受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择取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05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使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参照组,共有52例)以及使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共有53例)。结果研究组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肛门功能、术后局部复发、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其近期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时借鉴使用。

    作者:孙金峰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卵巢畸胎瘤诊断中蛋白芯片检测法与电化学发光的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蛋白芯片检测法和电化学发光在卵巢畸胎瘤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随机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卵巢畸胎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蛋白芯片法和电化学放光检测52例研究对象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CEA的表达水平,并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存在的差异进行检验。结果采用蛋白芯片法检测卵巢畸胎瘤患者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CEA表达水平与采用电化学发光检测的表达水平比较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芯片检测法与电化学发光在卵巢畸胎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深入推广和应用。

    作者:梁青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TA与AC方案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毒副反应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TA与AC方案用于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治疗和毒副反应,以选取优方案。方法将满足标准的患者48例随机分成TA组和AC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案进行术前辅助化疗,并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和毒副反应。结果 TA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7.50%,AC方案组则为62.50%,两组的毒副反应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总体来看, TA较AC组在新辅助治疗方面存在着优势,治疗效果较高且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值得在乳腺癌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要建滨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我院内科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并分析我院内科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情况。方法对来我院内科门诊就诊并使用阿司匹林的248例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调查结果中,共有88例(35.48%)的患者阿司匹林使用不当,其中首次住院患者的使用剂量过低、非内科医生指导和担心出现不良反应分别为22/33.85%、13/20.0%和9/13.85%,显著高于有住院史患者的14/7.65%、3/1.64%和2/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阿司匹林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仍有部分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发生,对此医护人员应加强责任心,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教育和指导,可有效的改善阿司匹林的临床使用情况,提高疗效,应加强临床推广。

    作者:张青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52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药物联合应用对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起止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观察对象为52例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胃康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联合用药的治疗方式较单纯用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不良反应率,安全有效。

    作者:王彩玲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法舒地尔在肺源性心脏病致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以及治疗效果

    目的:探究将法舒地尔应用于肺源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所能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这两年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肺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共40例,分组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法:20例归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20例归入研究组,基于常规治疗措施加用法舒地尔进行静脉注射。组间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3例,临床总效率为85.0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9例,临床总效率为55.00%。对照组治疗效果远远不如研究组,P<0.05,统计学有差异。结论临床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基于常规治疗措施加用法舒地尔,可以获得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非常适合临床多加应用。

    作者:白云 刊期: 2015年第53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