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疗法治疗骨科三期压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杨小平

关键词:综合疗法, 治疗, 骨科三期压疮, 临床疗效, 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三期压疮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综合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为骨科三期压疮患者临床有效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骨科三期压疮患者70例,进行随机均匀分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5例,主要采用烧伤膏联合电磁波仪器以及气垫床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35例,主要采用纱条联合红外线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两组临床治疗,在患者治愈情况和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病情痊愈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在骨科三期压疮患者临床治疗当中,烧伤膏联合气垫床以及电磁波仪器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是比较好的,不仅可以明显提升患者临床治愈率,还能明显缩短患者临床治愈时间,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大力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78例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方法对在我院出生的窒息新生儿78例窒息原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与分娩方式有关,与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比较阴道助产、臀助产或牵引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早产儿、过期产儿窒息发生率远远高于足月儿(P<0.01)。发生新生儿窒息原因前4位是:胎儿宫内窘迫、脐带因素、产程因素和妊娠合并症。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严密观察产程,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李海梅 刊期: 2015年第55期

  • 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识别与预防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预防是全球范围急待解决的公众健康问题。以往的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了心衰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标志性指标(既A期心衰)。发现有心衰的高危因素的个体是心衰预防的关键步骤。高血压和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衰危险因素,糖尿病、心脏瓣膜病、血脂异常及肾功能不全与心衰的危险性高度相关。但无论是有这些心衰危险因素的患者(A期)或已经有心脏结构异常但还无临床症状的患者(B期),还是已经发展为有临床症状的心衰患者(C期及D期),都可能被忽视而不能快速诊断及适当治疗。因此,提高公众关注心衰意识将有助于正确的诊断及治疗,提高患者对心衰指南的依从性,而且更重要的是重视易导致心衰的危险因素,从而指导治疗。

    作者:杨春 刊期: 2015年第55期

  • 护理干预在小儿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的方法提高肺功能检查的成功率。方法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肺功能检查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肺功能检查的基础上配合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肺功能检查方法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一次完成肺通气功能和一口气弥散功能的人数以及10 min内完成的人数。结果干预组一次完成肺通气功能者为24例(30%),对照组为11例(13.85%);干预组一次完成一口气弥散功能者为17例(20.77%),对照组为7例(8.46%),干预组在10 min内完成的为73例(90.77%),对照组为63例(79.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检查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心理、文化背景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使患者对检查时的呼吸动作要领掌握程度得到提高,提高了检查的成功率,缩短患者检查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宋洁;宋远春 刊期: 2015年第55期

  •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肾性贫血上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肾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Hb、H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上,两组患者治疗前用量相差不大,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在高血压发生率上,治疗组为8%,对照组为36%,P<0.05。结论左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应用在肾性贫血疾病的治疗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慧 刊期: 2015年第55期

  • 优质护理在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站机采血小板献血者120例,按照是否实施优质护理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献血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观察组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助于保证机采血小板的顺利进行,建议在血站系统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晓宏 刊期: 2015年第55期

  • 阿托伐他汀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96例动脉硬化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高于常规组8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王展 刊期: 2015年第55期

  • 术前术后准备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对策

    目的:探讨手术前后准备工作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统计一个月未完善术前术后准备手术患者比例。结果350例手术患者近67%存在未完善术前术后准备工作。结论充分的术前术后准备是保证手术安全高效的有力保障。

    作者:杨庆梅 刊期: 2015年第55期

  • 口腔正畸排齐阶段两种牵引尖牙方法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Lackbace与弹力牵引两种方法在尖牙牵引中所发挥的作用,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2例口腔正畸排齐阶段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为实验组的患者施以弹力牵引治疗,为对照组的患者施以Lackbace治疗。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尖牙远移速度以及牙列程度。结果经比较可知,实验组患者的尖牙远中倾斜移动较为明显,磨牙有近中腭旋转趋势,而对照组患者的这一现象并不明显,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排齐阶段的治疗中应用弹力牵引技术能够缩短治疗的时间,应用Lackbace牵引能够保证尖牙的稳定性。

    作者:刘树峰 刊期: 2015年第55期

  • 浅谈洋地黄类药物中毒

    目的:探讨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及临床治疗。方法对洋地黄类强心苷药物中毒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和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洋地黄类药物治疗量和中毒剂量间范围较小(治疗剂量约为中毒量的60%),易发生中毒。结论心衰患者洋地黄中毒的发生率可达20%,并且是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洋地黄中毒的诱发因素很多,但重要的是心功能状态和心肌损害的严重程度。每个患者对其耐受性和消除速度又有很大差异,而所列各种剂量大都是平均剂量,故需根据病情、制剂、疗效及其他因素来摸索不同患者的佳剂量。

    作者:巫朝伦 刊期: 2015年第55期

  •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治疗费用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胆结石患者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切口较小,对于患者的后期创伤也较小,具有临床价值,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潘兆伟 刊期: 2015年第55期

  • 对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0引言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急性脑出血在临床上占脑血管疾病的20%。急性脑出血患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如不及时救治,发病数小时这数日即可死亡,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1],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护士不仅要争分夺秒取得救护时间,而且还要在住院期间给予全方位的护理,对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赵志红 刊期: 2015年第55期

  • 髌骨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髌骨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抽取我院的96例髌骨骨折患者分为A、B、C三组, A组患者采用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C组患者采用粗丝线环形缝合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相关手术情况差别不大, A组总有效率比B组和C组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方式对髌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好,可以使患者的关节功能更快地恢复,尽快的康复出院。

    作者:沈小亮 刊期: 2015年第55期

  • 放射临床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临床 X线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3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X线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X线检查可以清晰显示病变大小、部位、数量以及并发症等。早期胃癌的误诊可以通过提高 X线照片质量予以降低。结论 X线诊断早期胃癌具有结果可靠、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热依汗古力·吐尔孙 刊期: 2015年第55期

  • 根管治疗术后再感染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根管治疗术后再感染发生原因。方法收集2014至2015年本院因根管治疗术后疼痛、不适、肿胀等再次就诊病例57例(57颗患牙),按患牙部位、并发症种类分类分析。结果根管治疗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咬合痛、咬合不适、窦道及局部肿胀,多见于磨牙(占78.95%)。发生原因为根管欠充和超充、根管遗漏、根管内遗留器械和根纵裂等。结论根管欠充和超充、根管遗漏、根管内遗留器械和根纵裂是根管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避免根管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关键在于医生要熟悉牙齿解剖结构,考虑到可能的根管变异,从阅读术前X线片至根管充填结束,认真对待根管治疗的每一步。

    作者:郭会乐 刊期: 2015年第55期

  • 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质控管理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质控管理中的效果与体会。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消毒供应中心质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反馈,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管理水平。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通过圈员参与该活动,圈员的工作热情,语言沟通技巧,创造性思维,责任与荣誉,品管圈手法运用与团队精神均有明显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的方法,充分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杜绝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改善了消毒供应中心质控管理存在的漏洞,提高了质量管理。

    作者:林彬红;陈萍茹;张玉凤 刊期: 2015年第55期

  • 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诱发猝死的原因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AMI恢复期诱发猝死的原因分析,为今后的预防或减少AMI猝死和健康指导提供惨考依据。方法选择敦煌市医院心内科1990年至2013年住院AMI 1626例,其中106例在住院4周后(恢复期)发生猝死,并对其猝死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恢复期发生猝死与诸多原因有关。结论对AMI病人恢复期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正确的健康指导能明显减少和预防猝死的发生。

    作者:司亚蓉;司长源;司亚龙 刊期: 2015年第55期

  • 冠心病上腹部手术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探讨

    目的:观察冠心病上腹部手术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为临床推广提供借鉴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56例冠心病行上腹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手术给予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CGEA),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GA),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脏指数(CI)、心率(HR)、去甲肾上腺素水平(NE)、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呼吸末CO2分压(PET CO2)等指标值。结果与对照组患者麻醉用药量相比,观察组患者麻醉用药总量明显较低,P<0.05;两组患者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呼吸末CO2分压(PET CO2)等指标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麻醉维持期间,观察组心脏指数(CI)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脏指数(CI),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NE)明显低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NE),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上腹部手术患者行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秀英;张守华 刊期: 2015年第55期

  • 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使用呼吸机的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使用呼吸机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4例呼吸衰竭的患者,对其使用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并对其进行综合性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治疗与护理之后,患者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心率、PaCO2、PaO2、SaO2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所有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1.7%(22/24)。结论针对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并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率与护理满意率,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会文;朱福君;李海燕;冯碧霞 刊期: 2015年第5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的治疗,而实验组在常规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继续给予中药辨证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1.67%,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两组的安全性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相结合疗法能显著改善高血压的治疗有效率,并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未见增高,所以得知该疗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应用价值。

    作者:石淑慧 刊期: 2015年第55期

  • 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的应用以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所收治的14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患者临床资料的研究与分析,随机进行分组,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例各为70例,对照组采取单一常规护理方式来予以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经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7.1%,护患纠纷发生率为7.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良好有效的沟通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从而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党杰 刊期: 2015年第55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