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美艳;王永静
目的:探讨老年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收治的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与护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例患者经有效治疗与护理均顺利痊愈出院,无肺栓塞发生.结论:加强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与早期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张华凌;赖亦惠;邱爽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用于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在不同类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不同类型肌瘤患者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O型患者与Ⅰ~Ⅱ型患者的手术时间存在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不同类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差异无组间显著性(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用于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吴翠云;林团体;黄锦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收治24例Chiari畸形患者行单纯后颅窝及C1、C2减压术或后颅窝及C1、C2减压术加硬膜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2年并复查MRI.根据复诊MRI及临床恢复情况结果显示:18例临床主要症状消失;6例多数临床症状减轻,少数症状存在;其中6例空洞缩小>50%,2例空洞缩小>30%.结论:Chiari畸形采取手术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吴文学;石凤才;李兴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转运的护理策略.方法:建立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准备专用救护车及转运设备,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负责前往求助医院,稳定患儿病情后,转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结果:安全转运危重新生儿173例,转运过程中病情相对稳定167例,恶化6例,死亡0例.结论:先进的设备和齐备的物品是安全转运的基础和保障,专业的医护人员是安全转运的保证,转运前稳定病情、转运途中监测与救护是成功、安全转运的关键.
作者:苏惠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者Hp感染阳性结果以及体检者对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胃幽门螺杆菌方法的接受程度.方法:采用非侵入性诊断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健康体检者,同时调查体检者对胃幽门螺杆菌的认知度.结果:测定结果发现,Hp检测阳性率在本地区有较高比例,且体检者对胃幽门螺杆菌的知识了解度不高.结论:健康体检者的尿素(14C)呼气试验阳性率相对较高;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方法迅速、准确、无痛苦,易为体检者接受.
作者:李发旺;罗维香;刘永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和患者的健康水平.方法:通过问卷形式,对100例患者的临床健康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价临床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随机抽取20名护理人员就临床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调查和探讨.结果:住院患者对用药相关知识、各项护理操作、预防疾病发生的诱因、自我护理功能锻炼的知晓率低.对口头的健康教育方法和施教护士的相关知识、教育方法满意度低.结论:临床健康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护理、管理和患者及家属3个方面,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作者:白红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黄连阿胶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仲景将其用于阴虚火旺不寐的证治.后世医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此方,不仅用于治疗失眠症,还用于治疗焦虑症、五官科、消化系统、妇科等病症,为临床活用经方、拓展经方的适用范围作了重要贡献.部分学者对黄连阿胶汤的作用机理进行实验研究,探明其作用机理,更好地为临床服务.现将近10年来对在临床内科和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高辉耀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采用改良后多孔胃管皮瓣下引流后的皮下积液转归情况及护理经验.方法: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在胸部皮瓣下放置多孔胃管引流的方法,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皮下积液的转归情况.结果:两组资料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加用多孔胃管皮瓣下引流组的患者发生皮下积液例数明显减少,缩短了伤口引流管留置时间.
作者:杨艳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创伤死亡的常见原因,因此院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早诊断早治疗是为创伤患者后续的确定性治疗-手术干预赢得时间的可靠保障.
作者:田兴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充血性心衰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44例充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给予抗心衰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5.3%,观察组总有效率93.1%,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充血性心衰疗效确切,可增加心衰患者心肌收缩力、心排血量,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赵玉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和多发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早期防治实属必要.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完全可以治愈,现分型如下.
作者:郭永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未婚先孕相关因素.方法:对18例未成年人未婚先孕女孩进行饮食、性知识、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18例女孩,年龄12~15岁.其中12岁1例,13岁3例,14岁6例,15岁7例.饮食情况:18例女孩,有15例偏好吃肉,有的还喜欢吃肥肉,喜欢吃鸡、鸭等,并用化妆品,另外3例,荤素食物较为均匀,但常喝饮料.家庭情况:18例中离异2例,其中跟爸爸1例,跟妈妈1例,12例孩子的父母在外地打工,跟随爷爷或奶奶,成为留守儿童,母亲去世1例,父亲去世1例,2例孩子的妈妈或爸爸在本地打工或忙生意,约1周~10天回家1次.在校情况:11例孩子晚上住校,6例走读,1例辍学.小学生1例,中学生9例,技校及职业中专学校7例.对性知识的了解情况:18例未成年未婚先孕中了解性知识5例,不了解6例,稍微了解7例.看过黄色影片7例,看过黄色刊物、书籍、网络小说15例.结论:饮食、家庭因素、淫秽出版物、性知识缺乏等是导致未成年人未婚先孕的主要因素.
作者:罗绍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了解临床科室矽肺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基本构成及优势菌的耐药性,对2009~2010年矽肺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805株病原菌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樊凤花;潘世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肺挫伤的CT表现,提高对肺挫伤的认识.方法:84例肺挫伤患者,均于伤后1~3小时内行螺旋CT检查,其中33例行CT复查(1~4次),51例行X线胸片复查.结果:肺挫伤大多数位于肺的表面,靠近或紧贴胸膜.轻度肺挫伤63例,重度肺挫伤21例.CT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模糊4例,小点状影6例,斑片状影30例,小片状影5例,磨玻璃影18例,大片状或肺段影6例,广泛性云絮状影15例.结论:螺旋CT检查可快速、准确诊断肺挫伤,同时可检出合并伤,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孙留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它担负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2008年4月中旬开始启用层流净化手术室,其内走廊及16个手术间全部采用层流系统进行空气净化,其原理是将一切进入手术间的空气,包括新鲜空气及再循环的空气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由天花板匀速流下,污染空气由回风口过滤出手术间.手术间气压始终高于周围气压,使空气只能单向流动,保证了手术间空气的洁净度.通过3年多的运转,各项指标达到洁净手术室的要求,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率,提高医疗护理安全,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凤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随着CT扫描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造影剂应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对造影剂的要求也更高,从而更加受到医、技人员的关注.
作者:唐育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中期妊娠引产后胚物残留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宫腔镜诊断中期妊娠引产后胚物残留患者30例,经宫腔镜诊断、定位、确定残留物的大小、位置后行清宫术.结果:术后随访半年,全部患者已恢复正常月经.结论:宫腔镜术是一种简便、直观、安全、可靠的技术.
作者:韩杰;张文华;宋丹迪;刘慧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减少胶塞颗粒进入输液瓶内的几率,减少因此给患者带来的身心伤害,减少患者及家属与护士之间的矛盾及纠纷.方法:通过改进加药的方法,改用专用的输液针头,减少胶塞进入输液瓶内的几率.加强与患者的语言沟通,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结果:减少胶塞进入输液瓶内的几率,减少因此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护患及家属与护士之间的矛盾和纠纷.结论:多观察,反复试验,改进加药方法,减少胶塞进入输液瓶内几率,同时对注射器制造商提出建议,加以改进.通过加药方法的改进,输液针头的选用,明显减少胶塞颗粒进入输液瓶内的发生.
作者:肖春蓉;唐俊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护理观念,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的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个人的佳护理.现就如何在基层医院搞好整体护理的实施与应用工作探讨如下.
作者:乔淑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综合医院围手术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身心情况、临床症状的对照研究,观察开展联合专责护理干预(五步法)模式对患者紧张、焦虑、睡眠质量等心理状态及生命体征波动和满意度调查,探讨该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行择期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病房护理及传统的手术室访视工作制度.观察组采用联合专责护理干预模式,即病房护理由责任护士负全责,在常规病房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五步法模式进行工作.即入院后因人而宜,制定专责护理计划→术前访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术中安抚,配合手术做好护理→术后移交,完善患者护理方案→联合干预,做好患者出院指导.观察测定两组在围手术期的紧张、焦虑、睡眠质量等心理情绪变化,入院时及入手术室半小时的血压、心率等生理状态波动情况,并进行术后患者对整体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术前生命体征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而观察组术前及入手术室半小时焦虑值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晚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生命体征波动小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综合医院围手术期患者开展联合专责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地缓解患者术前紧张焦虑情绪,稳定生命体征,能为手术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连续的优质护理服务,满足患者身心需求.
作者:张克蕊;殷艳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