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凤花;潘世杰
目的:探讨轻度妊娠高血压孕妇正常分娩者,产前、产时、产后护理方法和观察要点.方法:收治轻度妊高症正常分娩的患者5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通过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5例患者均正常分娩,过程顺利,未出现产后出血、子痫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对轻度妊高症孕产妇女的分娩过程的护理介入避免了来自外界环境以及患者内心的不良刺激,使患者情绪稳定,提高了轻度孕高症患者分娩的安全性.
作者:黄艳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并发冠脉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冠脉内膜下出血或冠脉血管持续痉挛,使管腔迅速发生持久而完全的闭塞,导致该动脉所供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引起不可逆转的组织损害而致心肌坏死.
作者:耿素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肺底积液是胸腔积液的一种特殊表现,指液体位于肺底和横膈之间的胸膜腔内,多为感染性.报告肺底积液患者36例,分析其临床X线特点,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张艳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创伤死亡的常见原因,因此院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早诊断早治疗是为创伤患者后续的确定性治疗-手术干预赢得时间的可靠保障.
作者:田兴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绝经后的妇女取宫内节育器困难,应用尼尔雌醇与卡孕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顿服尼尔雌醇4mg,1周后返回取节育器,并于术前2小时将1枚卡孕栓置于阴道后穹隆.结果: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应用尼尔雌醇与卡孕栓对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困难有良好的效果,方法简单.
作者:卢雪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具有致病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是指那些目前仍然健康,但本身存在某些致病生物因素、不良行为及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这类人群发生某些疾病的几率高于一般健康人群,而他的致残、致死率不亚于已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人群.
作者:武新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并评估疗效.方法: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两组进行跟踪观察,评估两组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结果:试验组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陈国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体会.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128例,对其护理措施及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经积极治疗和周密的护理,123例均顺利度过急性期,进入康复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改善.123例生存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90例,良好33例.结论:临床护理中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加强心理护理;重视对糖尿病的监测,严密观察血糖变化;加强基础护理,重视饮食控制;加强康复护理,促进疾病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丽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滋阴益肾,清热疏肝法防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激素减撤反跳的疗效.方法:将80例激素减撤阶段的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激素减撤反跳率进行疗效判断.结果: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滋阴益肾,清热疏肝法可以稳定ITP患者激素减撤时血小板数,减少反跳复发.
作者:林艳翠;郝卫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护理质量管理.在社会经济不断完善及医院发展过程中,护理质量时有波动,医院护理管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作者:宋家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16例与醉酒相关案例的精神病司法鉴定.方法:受理各类刑事、民事案件151起,其中与醉酒相关的刑事案件16例,通过对其16例与醉酒相关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分析.结果:对其进行精神疾病和法学能力界定,结果为复杂性醉酒6.25%,普通醉酒62.5%,精神发育迟滞(轻-中度)、心境障碍(轻躁狂)和慢性酒精中毒(酒精依赖)者的普通醉酒均6.25%;完全责任能力占鉴定案例数75.0%,限定责任能力18.75%,无责任能力6.25%.结论:与醉酒相关案例的精神病司法鉴定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鉴定工作必须全面客观,不仅要从本专业领域出发,还要示踪法学发展前沿,将医学要件与法学要件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提高司法精神病鉴定工作的质量大有裨益.
作者:李宁;胡忠心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脊髓损伤为脊柱骨折或骨折脱位的严重并发症[1].损伤高度以下脊神经支配的身体部位的功能会丧失,交通事故、枪伤、刀伤、高处坠落、高空掉落物击中脊椎,以及划水、冲浪板、跳水等是造成脊髓损伤的原因,致残率高,后果严重.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急性脊髓损伤患者38例,对其实施脊髓损伤早期的急救和护理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秋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动力髋螺钉(DHS)具有加压和滑动双重功能,是治疗各种类型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式.2005年11月~2009年10月应用DHS(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8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学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肺部严重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治疗体会.方法:选择肺部严重损伤合并低钠血症患者30例,对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治疗后,27例患者低钠血症于1周内逐渐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纠正,低钠低氯性脑病的临床症状也于低钠血症纠正的同时逐渐好转.2例死于呼衰,1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低钠血症做到及早发现,正确治疗,可缩短病程和降低死亡率.
作者:于丽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查找不合理用药因素,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1560张儿科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60例中,男860例(55.1%),女700例(44.9%),抗菌药物涉及6类15个品种,其中静脉给药处方998例(63.97%),口服给药处方562例(36.03%),根据药物类别从高至低分别为:头孢菌素类608张(38.97%),大环内酯类523张(33.52%),青霉素类333张(21.35%),林可霉素类42张(2.69%),氨基糖苷类33张(2.12%),磺胺类21张(1.35%).1560张抗菌药物处方中,单一使用1349张(86.47%),两种抗菌药物联合211张(14.53%),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物联用648张(41.5%),其中1种抗菌药物与1种抗病毒药物联用570张,两种抗菌药物与1种抗病毒药物联用78张.不合理使用处方145张(9.3%).结论: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静脉用药过多、给药频率低等问题.
作者:龚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聚甲酚磺醛溶液与消糜阴道泡腾片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探讨未婚、未育女性宫颈糜烂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未婚或已婚未育宫颈糜烂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于月经干净后3~5天开始,消糜阴道泡腾片1片置阴道深部宫颈部位,隔日睡前放置1片,10天1个疗程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浸满36%聚甲酚磺醛浓缩溶液、大小适宜的无菌纱布于非经期紧贴糜烂病灶治疗,每次3~5分钟,每周2次,4周1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90%(P<0.05),观察组治愈率68.57%,对照组治愈率48.57%,两组间治愈率有显著差异(P<0.01).两种药物治疗轻度糜烂的治愈率明显高于中、重度糜(P<0.01),观察组对轻、中、重度糜烂的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在用药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有阴道灼热感,程度较轻.结论: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宫颈糜烂,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无出血、无痛苦、无疤痕,疗效快、费用低,是一种高效、安全、简便、经济的治疗方法.特别适用于未生育妇女宫颈糜烂的治疗.
作者:谭芳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早产儿的方法及护理要点,总结护理早产儿的经验,提高各方面的护理质量,降低早产儿的生病率及死亡率.方法:在新生儿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早产儿的特殊护理,将早产儿放置于暖箱中,保证温度和湿度的适宜,间断低流量给氧,对其进行合理的喂养,积极预防感染和加强亲子亲密接触.结果:早产儿出院时身体健康,各方面反射灵敏度均良好,出院时可以自己吸吮乳汁并达到每日低吸入量,在21~24℃的正常室温内能保持体温正常,体重已达到2300g且平均每日增长10~30g,无任何感染症状,无贫血及缺乏营养的其他疾病症状等.结论:早产儿护理的重点是做好保暖工作,加强呼吸道的管理,预防感染并发症,精心细致的护理和合理的喂养是早产儿护理工作的重点,是早产儿成活率提高的关键.
作者:王雅晶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肿瘤系列检测糖类抗原125( CA125)、糖类抗原(CA199)以及癌胚抗原(CEA)3种肿瘤标志物的血清含量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监测21例卵巢癌患者、17例体健者的3种肿瘤标志物的血清水平并计算其阳性率.结果:卵巢癌组3种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4%、42.9%、19.0%;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两项联合检测阳性率85.7%;3项同时检测阳性率90.4%.结论:肿瘤系列检测具有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有助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俊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减少胶塞颗粒进入输液瓶内的几率,减少因此给患者带来的身心伤害,减少患者及家属与护士之间的矛盾及纠纷.方法:通过改进加药的方法,改用专用的输液针头,减少胶塞进入输液瓶内的几率.加强与患者的语言沟通,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结果:减少胶塞进入输液瓶内的几率,减少因此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护患及家属与护士之间的矛盾和纠纷.结论:多观察,反复试验,改进加药方法,减少胶塞进入输液瓶内几率,同时对注射器制造商提出建议,加以改进.通过加药方法的改进,输液针头的选用,明显减少胶塞颗粒进入输液瓶内的发生.
作者:肖春蓉;唐俊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天智颗粒治疗失眠症引起的记忆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失眠症伴记忆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均给予维生素B族、谷维素、豆腐果苷、解郁安神及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组加用天智颗粒口服,疗程8周.两组分别于用药后4周,8周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表测定[1],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治疗4周,8周时MMSE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天智颗粒治疗失眠症引起的记忆障碍有明显疗效.
作者:贾巍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