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足月妊娠羊水过少患者的临床分析

杜琼

关键词:羊水过少, 临床分析, 孕妇
摘要: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预后有着很显著的消极影响,增加围产儿的病死几率,增加孕妇的手术分娩几率。要想使此类孕妇得到更好的分娩结果,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就需要使此类孕妇得到早期准确的诊断,并对她们采取及时的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抚触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抚触是一新的科学育婴方法,通过抚触者双手对新生儿皮肤各部位进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有技巧的抚触,让大量温和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促进了其发育成长,可使婴儿得以生长发育加快,更加健康。

    作者:何丽丽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至2013年收治年龄在70岁以上且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并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同期收治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的高龄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疗程中发生低血糖事件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不但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医治效果且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概率相对较低,具有可靠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裴宏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应用高压泵一次性使用雾化器雾化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护理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使用高压泵一次性使用雾化器雾化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护理心得进行总结。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至2013年10月接诊的42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体患者均接受高压泵一次性使用雾化器雾化治疗,临床医护人员结合患者个人病情,给予周到、细致的临床护理。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病状积分、大呼气流量(Pef)以及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情况。结果对比分析终发现,相较于雾化治疗前,患者哮喘病症积分明显下降,Pef 明显上升,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雾化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检测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高压泵一次性使用雾化器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同时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能有效提高预后质量,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适合于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孙旭华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低浓度罗哌卡因在硬膜外无痛分娩中镇疼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低浓度罗哌卡因在硬膜外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38例产妇进行分析,设为观察组,给予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麻醉,罗哌卡因剂量为100ml,浓度为0.1%,芬太尼剂量为2μg/ml;以同期接受38例产妇为对照组,给予0.2%罗哌卡因联合2μg/ml 芬太尼治疗,观察两组产妇的情况。结果经过镇痛之后,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达100%,对照组镇痛有效率仅78.94%,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对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较小,作用时间较长,并能明显促进运动阻滞分离,对分娩影响更少,联合芬太尼作用于无痛分娩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聂智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前列腺66例麻醉体会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前列腺的麻醉体会。方法分析了我院泌尿外科对收治的66例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前列腺患者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给予66例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患者作对照。比较麻醉效果及相关指标参数。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脊神经阻滞达上界平面时间及局麻药用量均短(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总优良率100%,对照组为86.36%,观察组麻醉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作用迅速,阻滞完全,循环、呼吸干扰小,局麻药用量少,不受手术时间限制,不良反应少,可获得完善麻醉镇痛和良好的肌松效果,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前列腺手术首选麻醉方法。

    作者:秦文燕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自我院开始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理念一年后,从护理质量、护理考核成绩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实施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护理考核成绩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樊文静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63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情况,并以63例(63只眼)非糖尿病患者施行相同术式作为对照。结果糖尿病患者白内障与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无明显差异,糖尿病患者术后矫正视力>0.3者为48只眼(76.19%)。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为:房水混浊,瞳孔区纤维素膜形成,角膜内皮水肿。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良好情况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都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杨金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导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探讨导尿时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方法通过我科近五年来术前准备及因各类原因倒致尿潴留现象原因对比分析。结果导尿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是高危侵入性操作。因此对其护理操作要求也具有很高的要求。了解和掌握导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对减少患者痛苦,减少感染机率,缩短治疗时间非常重要。结论排除导尿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力高低均对患者减少痛苦,降低不适,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曹玉清;蒙虎叶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整体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及体会

    目的:探讨和研究整体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和体会,诠释整体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优势。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确诊为肺炎的173名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100名患儿在常规护理手段的基础上运用整体护理手段,对照组73名患儿选用常规护理手段。结果选取整体护理手段的试验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身体生理指标稳定、住院平均时间短。结论整体护理手段在小儿肺炎中相对于常规护理手段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应用于临床护理并进行普及。

    作者:梁冰;仵纪英;谢雪雪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四金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100例

    本文通过分析四金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病的疗效结果,得出结论:四金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玉帛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48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48例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孕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48例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剖宫产孕妇的案例进行研究,分别为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部位组和胎盘附着于其他部位组两组,其中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部位组18例孕妇;胎盘附着于其他部位组30例孕妇,分析对比两组孕妇临床效果。结果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部位组产后出血率为88.89%(16/18),胎盘附着于其他部位组产后出血率为90.00%(27/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部位组产后出血量为(2250±600)ml,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7.78%(5/18),子宫切除率为44.44%(8/18),与胎盘附着于其他部位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部位组早产率为44.44%(4/18),贫血率为22.22%(4/18),新生儿窒息率为22.22%(4/18),死亡率为11.11%(2/18),与胎盘附着于其他部位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孕妇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处的产后出血量大、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子宫切除率高。

    作者:郝丽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女性可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一项随机试验评估了每隔一日应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或安慰剂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女性。对该研究的随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应用阿司匹林的女性心血管疾病和结直肠癌的发生率轻度下降,但这被重大胃肠道出血发生率增加抵消。研究者的竞争风险模型显示,选择性地对65岁以上的女性进行治疗时,风险获益比可能会好。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两组,各80例,研究组患者行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奎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7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68.7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 BrMs 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唐祖贵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疗效。方法取我院2011年至2013年1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两组均给予解痉平喘、抗感染、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失衡等一般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剂量为30mg,每日2次治疗,1周1疗程,治疗2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人数78,占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 Vc MaX、feV、feV1/fVc、MMef、Pef 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盐酸氨溴索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钟武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中医辨证治疗红斑性狼疮的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红斑性狼疮的中医治疗措施。方法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对症治疗。结论红斑性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青年女子,迄今确切病因未明。中医通过辨证施治,调整肌体内外环境,扶正祛邪,有较好的疗效,但对急性重症患者,往往缺乏必要的缓解手段。近年来随着对中医学的深入研究,大大的提高了缓解率及10年以上的生存率,特别是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蔡海燕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浅析二十一世纪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长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实践者、领导者和指挥者。本文就护士长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进行了探讨,认为护士长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高低,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

    作者:刘素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切开复位跟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跟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80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跟骨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闭合撬拨复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治疗后的足部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跟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切开复位跟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足部功能恢复好。具有安全性高、临床效果好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阿不来提·热合曼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应用阿立哌唑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治疗后果,探讨该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利培酮药物诊治,而实验组患者则接受阿立哌唑诊治,观察上述两组间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一步对相关指标进行χ2检验统计学比较分析,如果出现 P 值小于0.05,则说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例数为47例,其治疗有效率为94%。而对照组治疗有效人数为45例,治疗有效率为90%。比较两组间差异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两组间药物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为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而对照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为8例,占该组总病例数的百分比为16%。进一步通过统计学研究发现,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脑气质性精神障碍,阿立哌唑的治疗效果与利培酮相当,但是比较利培酮而言,阿立哌唑治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因此,该类药物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可以作为患者考虑的首选药物。

    作者:祝昂明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医疗及预防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措施。方法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治疗。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很高,调查显示大约有7%的人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反流症状,而15%的人每月至少出现一次。所以胃食管反流病是非常普遍的,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治疗方面注重改善患者的饮食习惯,加以药物治疗可以很好的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娜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产前抑郁对产后泌乳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产前抑郁对产后泌乳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 Beck 抑郁量表及自行编制的一般情况与回访问卷于产前15~30天对孕妇进行调查(孕产妇921例),并于产后2个半月~3个月时对产妇进行回访,详细了解婴儿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抑郁组和无抑郁组产妇的泌乳水平有显著差异(χ2=81.983,P<0.001),抑郁组产妇泌乳不足的比例(67.8%)要显著高于无抑郁组产妇泌乳不足的比例(32.1%)。结论产前抑郁是影响产后泌乳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石俊茹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