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268例特征分析与治疗

蒙涛

关键词:乙肝病毒, 表面抗原阳性, 特征分析,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体征及预防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或者检查的乙肝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的2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8例表面抗原阳性中,仅单项HBsAg阳性者占39.0%;HBsAg和抗-HBs阳性者占2.24%;俗称“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阳性)仅占9.70%,“大三阳”是乙肝感染严重、传染性强的一群HBV感染者。俗称“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阳性)的占29.85%,此感染人群也具有传染性,但机体免疫力尚好,HBV在体内的复制受到一定的抑制,此人群也是乙肝主要传染源之一;还有19.03%的HBsAg和抗-HBc阳性。结论只有充分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的途径,才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正确的接种和定期复种乙型肝炎疫苗,对防止乙型肝炎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大黄对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及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防治作用

    目的探讨黄对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及对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1次/8h,鼻饲大黄,根据病情酌情调整大黄剂量;对照组50例,按常规给予西沙必利等胃肠动力药。治疗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持续时间, MODS发病率以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MODS病死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MODS发病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黄对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较好,并能有效降低休克后MO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杨红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在本院住院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中药与西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宇彤;胥广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除碳酸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为使患者选择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法,积极控制疾病,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及防止并发症发生,必须重视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日趋延长,老年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也不断增加,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也就越来越多[1]。护理人员进行专门细致的护理,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2]。单靠药物难以达到全面有效地控制血糖,而饮食控制在治疗手段中居于首位。为了使老年糖尿病患者得到正确合理的饮食,我科对4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膳食状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钱绍媛;马玲;李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妊娠高血压疾病51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51例进行产前、产时、产后全方面护理。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科学的护理对减少妊娠高血压疾病围生期孕产妇死亡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素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医治疗糖尿病临床经验点滴谈

    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其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关系。中医中药在增强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延缓糖尿病患者的衰老,防治糖尿病各种常见并发症方面发挥着西医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罗秀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药师参与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的回顾与分析

    目的对临床药师参与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中临床药师的作用。方法抽取该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药师参与治疗的55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参与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中发挥药学人员的专业特长,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秦德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97例治疗探讨

    目的研究与探讨经腹行贲门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97例患者临床资料,将与其他手术方式进行比较,观察患者术后的恢复、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出院后来院及电话随访1~3年,分析远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中及手术后无大出血,无吻合口瘘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97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2d,术后患者无死亡病例。随访出院后1年内死亡1例,2、3年内死亡3例。结论经腹贲门癌根治术,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失血少,术后患者恢复快、无并发症,能达到佳治疗效果,为贲门癌首选治疗方法[1]。

    作者:田书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跨髂关节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目的总结跨髂关节动脉支架置入术护理措施。方法强化了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后的指导。结果术后患肢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小腿胀痛消失,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有力,皮温颜色正常。结论跨髂关节动脉支架置入术通过综合护理,患者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赵俊荣;贾爱梅;孟兆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肺栓塞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肺栓塞动脉螺旋CT血管造影(SCT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11例经临床确诊肺栓塞的患者行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资料和CT检查表现。结果11例临床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均经SCTA做出正确诊断,并且SCTA可较准确、全面地显示血栓栓子的位置、大小、形态、范围和程度,SCTA检查显示病变共累及肺动脉23支。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能快速、安全、无创的诊断肺栓塞,是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李月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单纯椎体间植骨与椎间及椎旁联合植骨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单纯椎体间植骨融合与椎间及椎旁联合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4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采用单纯椎体间植骨融合(A组20例),椎间及椎旁联合植骨融合(B组20例),回顾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植骨融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A组90~120分钟,平均110分钟,B组105~210分钟,平均140分钟,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A组300~900ml,平均450ml,B组300~1200ml,平均600ml,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0~40个月,平均23.6个月,单纯椎体间融合率95%,椎间及椎旁联合融合率10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ODI评分:术后各时间点两组ODI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ODI评分,两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椎体间植骨融合与椎间及椎旁联合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相接近,同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优点。

    作者:杜海峡;肖文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耳穴压贴法缓解肺胀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耳穴压贴法在肺胀治疗过程中对缓解临床症状的作用。方法将100例肺胀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比较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耳穴贴压法在缓解肺胀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佳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诊疗

    目的浅谈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分析。方法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是内分泌重要的疾病之一,面临着这样的疾病,很多患者和医生不知如何去治疗,我们今天分别对其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分析。结论在诊断要点中我们得知,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促性腺激素不足、促肾上膝皮质激素不足致肾上膝皮质功能减退;治疗方法是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营养和护理,更学会替代疗法。

    作者:邓巍;蒋兴春;刘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产后出血13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综合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分娩的13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高危因素及治疗措施。结果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72.31%,胎盘因素占14.62%,软产道损伤占10.77%,凝血功能障碍占2.31%。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龄孕妇、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高血压疾病、疤痕子宫、流动人口、双胎或多胎妊娠、子宫肌瘤、羊水过多、巨大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结论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高危因素所致,应针对具体病因综合应用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各种保守性治疗及手术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作者:古玉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幼儿上尿路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幼儿上尿路结石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21例幼儿上尿路结石的护理方法。结果21例中,一次性取尽石头的19例,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幼儿上尿路结石,效果确切,创伤小,是治疗幼儿上尿路结石的理想方法。而耐心、全面的术前宣教,术后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谢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687株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特征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2012年江阴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对2012年我院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美国BD公司的Phoenix-100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做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5.6软件系统处理数据。结果2012年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687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酶烯类耐药率升高,出现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结论能使用的抗菌药物越来越少,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较难杀死,临床应注意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运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王奔放;董筱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足月窒息新生儿不同时期的肾功能变化与肾损害关系

    目的调查研究足月窒息新生儿不同时期的肾功能变化与肾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足月窒息新生儿分为重度窒息与轻度窒息各50例,并选取临床资料相一致的健康足月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100例患者中有45例肾损害者,18例为轻度窒息组中的患者,27例为重度窒息组中的患者,新生儿窒息后发生肾损害率为45%。重度窒息组患者血清BUN在24h内为(3.83±0.12)mmol/L,轻度窒息组患者为(3.79±0.17)mmol/L,两者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第三天重度窒息组患者的血清BUN为(3.86±0.19)mmol/L,轻度窒息组患者为(3.76±0.16)mmol/L,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患者的Cr、UA与血清β2-MG 在24h、第3d,第7d中均存在较大差异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在窒息后极易发生肾损害,并且损害程度与患者的窒息度具有密切的联系,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血清BUN、Cr、UA以及β2-MG等指标可以有效检测出新生患儿发生窒息后肾损害程度,具有较强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与使用。

    作者:赵青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讨论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护理与健康教育。结论病人腹痛症状减轻或消失;病人住院期间保证机体所需热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病人焦虑程度减轻或消失。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障。

    作者:芦凤君;杨丽丽;张晓艳;李冰妍;曹阳;万绪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梗塞后遗症期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干预新进展

    本文探讨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得出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使患者恢复经口吞咽进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科护理安全潜在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一般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在护理工作中保证护理的安全是需要我们重视的问题。现就儿科护理安全潜在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综述如下。

    作者:李玉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52例输卵管不孕不育患者的疗效

    目的对输卵管不孕不育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探讨和分析其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此次我院诊治的52例输卵管不孕不育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26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单纯的西医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采用中医进行治疗。结果试验组:治愈23例,占88.5%;有效2例,占7.7%;无效1例,占3.8%;治疗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治愈15例,占57.7%;有效5例,占19.2%;无效6例,占23.1%;治疗有效率为76.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输卵管不孕不育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压力,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梁桂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