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丽光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4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方法,比较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肺部感染、压疮以及尿路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时间较长,长期卧床会为并发症发生创造条件,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对并发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加快康复速度。
作者:査勇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对中风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监护收治的中风患者88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运动功能改善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后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对于中风的患者实施重症监护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终使患者并发症降低,致残率降低,大限度的回归于社会。
作者:郑晓青;赵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血清中尿素氮(BUN)结果。方法应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3V生物提供的尿素氮(BUN)酶法试剂,对2009年7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209例酒依赖患者和254例健康对照的血清尿素氮(BUN)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用u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酒依赖患者与健康对照的血清尿素氮(BUN)浓度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酒依赖患者血清BUN浓度值显著低于健康人水平,酒依赖患者存在低氮质血症。
作者:奴尔艾合麦提;李书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壮骨汤治疗肺癌骨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自拟补肾壮骨汤联合抗肿瘤及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抗肿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缓解率、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均<0.05)。结论自拟补肾壮骨汤治疗肺癌骨转移疗效满意,毒副作用轻,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
作者:高彩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滴虫性阴道炎是常见的妇科病,严重影响着女性的心理与健康。本文对125例患者用灭滴灵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作者:乌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爆裂性眼眶骨折的病情、治疗及手术效果。方法对2008至2012年18例爆裂性眼眶骨折病情、治疗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对没有出现明显复视或眼球转动受限的早期眶壁骨折6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牵拉或活动眼球、功能锻炼。对肌肉嵌顿于骨折缝隙者或已经出现眼球明显凹陷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观察复视、眼球运动、眼球内陷等情况。结果早期牵拉或活动眼球、功能锻炼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眼眶骨折患者复视或眼球转动受限。对12例眼外肌嵌顿于骨折缝隙者或已经出现眼球明显凹陷者进行眼眶骨折修复手术,将嵌入骨折缝隙的眼外肌及眶内容物复位,植人钛板或Medpor骨片遮盖骨折缺损区。术后眼球运动改善,眼球内陷改善,复视基本消失。结论早期牵拉或活动眼球功能锻炼能很大程度缓解眼眶骨折患者出现复视或眼球转动受限。手术是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后眼外肌嵌顿于骨折缝隙者或已经出现眼球明显凹陷者的首先方法。术中充分松解嵌顿的眼外肌及防止术后再粘连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疗效与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填充物相关。
作者:符晓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咳嗽的诊断要点。方法在对咳嗽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对需要进行诊断的项目进行总结。结论对咳嗽患者尽早作出诊断并及时治疗对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至关重要。
作者:刘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通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并观察对患者的预后情况。目前,在临床上,对患者采用的手术方式主要有:钻孔引流和锥颅血肿碎吸以及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骨成形瓣开颅血肿清除。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同时根据患者的CT显示结果来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在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后,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等。
作者:韩雪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肌肉注射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中,因为人体肌肉组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后,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作用全身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主要适用于不能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临床中常选择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进行肌肉注射,尤其以臀大肌为首选。由于肌肉注射属于有创操作,在临床实践中常引起一些并发症:
作者:杨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葡萄胎的腹腔镜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腹腔镜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结论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控制感染。为预防感染扩散,手术前后均应给予抗生素。因葡萄胎有恶变的可能,常需在治疗后严密随访。
作者:朱志玲;邢小於;韩艳玲;刘海翠;陈鸿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子治疗身体各部位多余毛发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强脉冲光子治疗全身多余毛发的患者126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脱毛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脱毛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针对强脉冲光子治疗身体各部位多余毛发时临床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状态,使患者配合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咏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首次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本组123例糖尿病患者首次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均有不良的心理情绪产生。我们应用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对其进行干预。结果疗效较好,均对治疗增强了信心。结论首次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疗效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罕若林;苏真芳;徐秀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其术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评价患者的恢复功能和影像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68例患者术后随访结果显示VAS平均评分由术前的(8.3±1.4)分改善为末次随访的(3.6±1.1)分;ODI平均评分由术前的(56.26±9.13)分改善为末次随访的(34.13±9.15)分。患者满意度为75%。术后影像学参数包括Cobb角和椎体稳定与ODI评分满意度相关联。结论腰椎退变性侧凸畸形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可以通过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体间和后路融合进行治疗,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祥;张世华;汤建华;王晓雁;钱本俄;张兴建;王海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于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对收治的62例脊柱脊髓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实施相关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治疗及护理,60例好转出院,无褥疮、泌尿系感染、应急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截瘫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加重2例,转ICU治疗。结论术后早期通过实施适当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截瘫患者的早期康复。
作者:连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临床药师参与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中临床药师的作用。方法抽取该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药师参与治疗的55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参与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中发挥药学人员的专业特长,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秦德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治疗失眠用经方的疗效,方法回顾近两年应用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的患者。结论经方加减治疗失眠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葛少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脑血管疾病引发的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418例脑血管疾病继发癫痫的住院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发病特点。结果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年龄多在30至75岁之间;发生继发性癫痫的病灶位置在脑叶的机率高于其他位置。且脑出血引发继发性癫痫的概率高于脑梗死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的继发性癫痫。结论继发性癫痫患者临床表现不同,与脑卒中的部位、发作时间等有关,临床治疗方案要根据其发病的类型不同而不同;脑血管疾病中脑出血患者发生继发性癫痫的概率高,病灶主要位于脑叶位置,以单纯性位置发作为主。
作者:何洪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PA)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1]。已成为医院感染中重要的致病菌之一,尤其引起注意的是,其感染具有难治性、持续性等特点。
作者:罗国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患者的产妇,42岁,孕2产1,住院号002594,停经40+周阵痛2小时于2009年9月26日凌晨3:00入院。入院时血压正常,轻度贫血貌,胎位正常,宫缩弱,宫口开0.5cm。血常规查Hb91g/L,血糖偏低3.8mmol/L。入院后宫缩逐渐加强,9月26日13:50查宫口开5cm,人工破膜羊水III度浑浊,考虑胎儿窘迫,行急诊剖宫产术。于14:45分取出一女活婴,羊水III度浑浊,新生儿情况可,术中出血400ml,子宫切口左侧有撕裂3cm予修补,15:30分手术结束。15:35分返回病房,测T36.40C,P110次/分,R20次/分, Bp133/73mmHg。9月26日17:00,即手术后1小时30分,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脉快,血压74/46mmHg,心率130次/分,尿少色深,子宫宫底脐平,质地偏软按压子宫底,流出暗红色阴道血约300ml。考虑①产后大出血(子宫收缩乏力?);②失血性休克。立即吸氧,心电监护,加快输液,开通二路静脉通道,输代血浆500ml,同时予缩宫素10u静脉滴注,米索前列醇片1片舌下含服等补液抗休克缩宫治疗。于17:30分血压回升,血压114/74mmHg,子宫收缩良好。急诊查血Hb68g/L,凝血功能正常。考虑患者年龄偏大、贫血,易发生产后恢复不良,准备输血。于18:25开始输红细胞5.5U,22:40分输血完毕,测血压137/84 mmHg ,脉搏88次/分。并请B超床边检查盆腔未见明显异常。术后至9月27日6:30分,共输液4350ml,输红细胞5.5u,尿量1600ml。
作者:吕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镇痛分娩及特殊体位矫正胎方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1例进入临产后,确认为枕后位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自然分娩,观察组71例实施特殊体位矫正胎方位并采用镇痛分娩,观察两组的分娩情况。结果对照组顺产13例,剖宫产57例,有9例出现宫内窘迫,3例发生新生儿窒息;观察组顺产59例,剖宫产12例,有2例出现宫内窘迫,未出现新生儿窒息。结论采用镇痛分娩及特殊体位矫正胎方位的产妇,顺产率高,并且降低了剖宫产率和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刘素晓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