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雪姸;魏叶红
额叶脑挫裂伤在临床上比较多见,需要及时把握患者病情变化,护理及治疗不当死亡率较高,由于其损伤机制复杂,伤后病情轻重不一,脑挫裂伤与临床表现不一定呈正相关关系。我科从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共收集了23例额叶脑挫裂伤病人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美珍;赵凤双;王俊英;李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患者、护士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舒适度的认知状况,分析影响患者舒适度的因素[1],根据原因进行不断改进,增加置管舒适度。方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制定的视觉模拟评分法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调查,确定造成不适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舒适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结果患者因PICC置管后造成的不适较实施前明显减轻(P<0.05),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护士应正确把握影响患者舒适度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舒适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陆雪姸;魏叶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讨论脊髓缺血性血管病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可应用血管扩张剂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低血压者应予纠正血压,疼痛明显者可给予镇静止痛药。
作者:王晓芳;闫秋;刘继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联合加压螺钉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9例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应用重建钢板联合加压螺钉治疗的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肩关节功能。结果本组获随访6~12个月,骨折复位良好,愈合时间平均为11周,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固定确切,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成胜;张春雷;李中连;张斌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GCTs)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胚胎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不同部位的生殖细胞肿瘤CT、MRI表现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松果体区,鞍区及基底节区的生殖细胞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的论述,提高了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影像诊断水平,为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提供早期的诊断及有效治疗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周国民;李艳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在ICU患者中实施具体的人文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1月期间转入ICU的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将2011年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文护理的患者设为实验组,2011年之前的只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在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分析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生理心理反应、治疗护理的配合度及对周围环境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出院率生存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提高自身护理技能的前提下对患者实施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石建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间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满意度、遵医行为和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结核咯血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
作者:陈晓艳;陈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通过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理念,使医务人员的思想有了较大的转变,改变了既往被动服务,安于现状的服务状态,贴近了医患关系,提升了医院的服务能力。
作者:张桂香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比较复方丹参滴丸与消心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其中(治疗组)40例采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治疗,与用消心痛治疗的(对照组)40例作疗效比较,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及心电图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和45%,P<0.01);治疗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改善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降低心肌耗氧量等方面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优于消心痛。
作者:王才豪;栗建武;徐世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蒙医学古籍文献中无偏头痛该病名的明确记载,可根据该病临床特点归属于“头痛”的范畴。本病系以整个头部以及头的前、后,偏侧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现代医学认为偏头痛是一种慢性神经血管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患者的病情反复发作,有一侧或者双侧搏动性的中度至重度的头痛,西医对偏头痛其预防和治疗效果并不满意。急性发作时常伴心率加快、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发作前,常有看不清东西、闪光、偏盲、半侧面部与肢体麻木等先兆,当体力活动频繁时病情会有所加重。其发作和月经的周期、情绪紧张、精神刺激、饥饿、饮食种类、睡眠障碍、气候变化等都是有关的[1]。但偏头痛发病机制一直不够明确,目前对其发病机制有血管源学说、神经源学说、三叉神经-血管源学说等三种学说,并与基因异常、内分泌、ADP、5-轻色胺、组织胺、血管扩张、血管收缩、低镁、高钾等因素有关[1]。
作者:白香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对国内15年间丙泊酚脑保护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中国期刊网进行检索,共得出有效文章106篇。主要观察:①各年发表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论文数。②丙泊酚脑保护的实验研究方法及对象。③各项研究涉及的脑保护机制。结果1994年至2009期间共发表论文106篇,其中临床研究29篇。基础研究77篇。1994年至1997年间无论文发表。总的研究情况集中在2005年至2007年间,其中临床研究的时间滞后于基础研究,近一年少有研究。实验方法:分为在体动物实验、离体实验和临床研究三种。实验对象:在体和离体实验对象有三种,大鼠71篇,家兔5篇,犬1篇。临床研究对象包括颅脑手术19篇,体外循环9篇,妇科腹腔镜1篇。各项研究涉及的脑保护机制包括:①对颅内压、脑血流和脑氧代谢率的影响;②脂质过氧化问题③通过谷氨酸及其受体途径作用;④对细胞内钙的影响;⑤与细胞凋亡的关系;⑥与细胞因子的关系;⑦对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作用共七方面。结论①丙泊酚具有脑保护作用,机制涉及7方面;②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争议,尤其是临床研究上;③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对于脑保护的作用不同。
作者:毛烨;赵晶;凌文丽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APS)的老年精神病患者肝胆彩色超声影像学改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观察组选择在我院长期住院治疗的5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年龄>60岁),对照组选择来我院就诊的近5年来未服药治疗50例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年龄>60岁)及50例门诊健康体检未患精神疾病的老年人(年龄>60岁),将三组肝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胆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改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老年精神病患者肝胆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改变,故在临床上,应定期复查肝胆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王小燕;王文莉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循证药学模式在我院中药学工作中的应用,及其推广的必要性、可行性。方法介绍循证药学在我院新药引进、中药评价及不良反应监测的作用,表明循证药学可指导并带动临床药学工作。结果循证药学的原则有利于临床药师解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更好提高医疗质量。结论循证药学模式是未来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趋势。循证药学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利于临床合理用药,使用药有效性、安全性增加,并可以加强医院间的协作,能推动临床药学的发展,值得推广。
作者:王秋菊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不孕为妇科疑难病之一。据调查,育龄女性中,不孕症的发生率约占15%~20%,其中约50%~60%是由于输卵管因素所致。针对输卵管性堵塞和炎性病变导致不孕,多数医院和医生都采用手术的方式为患者进行治疗,常见手术方式是输卵管疏通术,输卵管粘连分解术。妇科专家呼吁,别轻易给输卵管做手术,手术后对患者的输卵管造成伤害,事实上,输卵管疾病导致的不孕症七成左右的患者根本无需进行手术,中医治疗不孕症针对病因病机进行治疗,调理即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蒋树容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分析产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或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产科的服务质量。产科是一个高风险、高要求、高标准、差错事故发生率高的科室。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的开展,每个家庭都对分娩寄予很高的期望值,这就要求产科的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因为我们手中承载的是祖国的未来和家庭的希望,如果因为我们的疏忽,而给他人或社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创伤,对我们本身也是一种煎熬。方法总结以往工作中的经验。结论发生差错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中:一是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二资历浅业务技术不熟练,缺乏经验;三是过于自信,无风险意识。四是护际关系部协调。
作者:吴文芳;周翠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精神医学的发展,对精神病人的管理需要越来越人性化。但是,目前鉴于整个医疗环境及社会体制问题,现在大部分的精神病院,采用的还是封闭、半封闭式强制的方法管理精神病人。如何让病人在封闭住院短短的1~3个月期间得到好的治疗,获得大康复效果,是我们一直都在探讨的问题。而我在任病区护士长进行病人管理时利用人本主义理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及自我完善的潜能”,在病人管理细节中充分调动病人自身的能力实现自我管理,既使整个病房治疗护理工作有序开展,同时提高了病人住院治疗的依从性及安全性,也提高了病人的康复率,降低了复发率。
作者:李燕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心室肥厚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阅读相关的文献、书籍,并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总结诊断经验。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可出现多种心电图改变,其敏感性高,但缺乏特异性,诊断时需结合临床及其他相关检查如超声心动图等,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李蔷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7例,分别使用奥氮平、利培酮及喹硫平治疗7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每周记录体重变化,治疗前及治疗第1、3、7周末检验空腹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论在研究结束时,三组患者体重改变,血脂有显著性差异,空腹血糖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对于首发女性分裂症患者,奥氮平、利培酮及喹硫平对体重增加、脂代谢有明显影响。短期使用三种药物不影响患者空腹血糖水平。
作者:赵淑菊;李敬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常见于胃切除、胃肠吻合术后,总发病率约5%左右,其中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后的发病率为BillrothⅠ术式的2~3倍。正常生理条件下,机体存在十二指肠胃反流,而反流物不对胃粘膜造成伤害。但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由于胃-幽门-十二指肠运动障碍,十二指肠内容物(如胆汁酸、胆盐)反流入胃,在胃酸作用下,破坏胃粘膜屏障,引起H+向上皮细胞内反渗,造成胃黏膜慢性炎症、糜烂甚至溃疡,继而引起上腹痛、呕吐胆汁、腹胀、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胆汁反流性胃炎可分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和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前者为非手术胃发生在过量十二指肠液反流;后者为胃幽门手术或胆囊切除后发生的胃胆汁反流。长期胆汁反流可以导致食管炎、胃黏膜糜烂性、增生性、活动性炎症、胃溃疡、甚至促使发生胃癌的发生。本文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产表现、诊断鉴别和药物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
作者:仲高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对颅脑外伤开颅手术术后并发癫痫的患者用整体护理的方法的体会。方法观察开颅手术后并发癫痫的45例患者的情况,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护理、药物护理与出现高热、脑缺氧、脑水肿等进行护理。结果护理措施在控制癫痫方面意义重大。结论整体护理有效的减轻了癫痫的危害,效果较好。
作者:段雪琼;范苏 刊期: 201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