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孙玲

关键词:心律失常, 内科,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心律失常病人病历资料的全面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征观察和临床实践,总结出系统全面的护理方案。结论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涵盖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症状护理,药物护理心理心电等方面的护理,要注意护理的相互联系与影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胎膜早破患者的诊疗

    目的:简述妇产科胎膜早破患者的诊疗。方法对妇产科胎膜早破的孕妇进行诊疗。结论鼓励孕妇及家属配合医生治疗,将胎膜早破的危害详细告知病人,引起重视,一旦阴道流水,立即就诊。

    作者:吴淑荣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自动化工作模式在我院门诊药房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自动化工作模式对我院门诊药房调剂工作效果的影响。方法结合盒装药自动发药系统、拆零分包机、智能药架、自动传输系统的工作流程及运行情况,对现有工作模式主要存在问及对策分析。效果是“高效、健康、安全、专业化、以人为本”。

    作者:邱星安;邓小凡;谢乃集;包能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羟氯喹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26例分析

    目的:探究羟氯喹结合糖皮质激素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2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随机分为2组,每组1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在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羟氯喹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糖皮质激素治疗总有效率为(69.23%),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羟氯喹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1%),实验组要比对照组的有效率明显高, P <0.05。结论使用羟氯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

    作者:蒲彦婷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的诊疗举措

    目的:探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在临床治疗中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其治疗效果。结论如何正确预防和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作者:姜盼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孕妇病历资料的全面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征观察和临床实践,总结出系统的治疗方案。结论孕期糖尿病的治疗包括饮食、运动和胰岛素治疗,目标将血糖控制到满意水平,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宫喜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有创动脉血压的建立及护理

    目的:探讨有创血压监测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护理方法。对我科100例患者行动脉穿刺置管,建立有创血压及其护理方法的经验回顾。结果95例患者均无出血、感染、空气栓塞、血栓等并症发生。结论有创血压监测的建立给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准确,直观的数据,能及时评估疾病的发展趋势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邱慧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妊娠期子宫破裂的临床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妊娠期子宫破裂的临床诊疗的基本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孕妇病历资料的详尽研读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观测,得出全面系统的诊疗经验总结。结论子宫破裂严重危及孕产妇及胎儿生命,积极预防十分重要,发现先兆子宫破裂,应立即采取措施抑制宫缩,给予静脉全身麻醉,肌内注射哌替啶100mg 等,以缓解宫缩,同时应尽快行剖宫产术。

    作者:金惠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普通外科腹部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普通外科腹部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止手术部位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外科收治行腹部手术治疗的8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普通外科腹部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探讨防止腹部手术部位感染的护理措施。结果876例腹部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69例,感染率7.9%;患者年龄、肥胖、合并糖尿病、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因素是引起腹部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根据腹部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尽量降低腹部手术部位感染率。

    作者:赵恩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体会

    0 引言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治疗儿科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应用的也比较多。特别在基层医院,大多是门诊输液,不能给患儿进行静脉留置,必须每天进行静脉穿刺。笔者在基层医院工作二十年,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达万余次,成功率在90%以上。笔者就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小儿静脉穿刺方法进行了总结。

    作者:顾建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间38例 ARDS 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肺保护性通气、适当的压力控制通气策略(PEEP)的机械通气等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治疗,38例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的 ARDS 患者中,脱机成功30例,病情平稳后转出重症医学科,脱机成功率78.9%,8例死亡,病死率为21.1%,患者大多死于严重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早插管行机械通气,同时应兼顾原发病治疗,采用肺保护性通气、适当的 PEEP 通气策略,可降低病死率,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抗感染治疗,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态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预后。

    作者:张仁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经尿道腔内手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25例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女性膀胱颈部梗阻微创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5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膀胱颈部梗阻患者在连硬外麻醉或全麻下行经尿道膀胱颈部梗阻电切术。结果手术顺利,无出血、尿瘘等并发症,无效后行膀胱造瘘。结论经尿道电切治疗女性膀胱颈部梗阻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创伤小,疗效肯定。

    作者:于志明;赵玉令;萨其日乐图;缪文龙;郝春青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23例分析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患者术后发生出血的时间、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具体诊断及治疗方法并连同具体用药等内容。方法对2012年至2013年本院门诊及病房收入进行住院治疗的23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结果发生时间以剖宫产术后>3周者占多数(65.96%),其中部分病例(12.77%)>6周。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子宫切口裂开,蜕膜残留,子宫复旧不良,蜕膜残留,重度贫血,子宫内膜炎。胎盘胎膜残留50%,子宫复旧不良42%,剖宫产术后切口裂开3.8%,感染3.8%;25例保守治疗痊愈,1例行子宫次全切术。提示,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复旧不良为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正确处理第三产程,提高剖宫产技术是防止晚期产后出血的关键。结论避免滥用手术,提高手术技能,控制各种感染途径、促进子宫收缩是防止晚期产后出血的重点。

    作者:于占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67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67例白内障患者,按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7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30例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视力以及并发症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46眼(88.5%)视力恢复,对照组35眼(87.5%)恢复,两者差异无显著(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仅5例(13.5%),对照组14例(46.7%),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白内障患者视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值得推广。

    作者:宁汉姣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64层螺旋CT与256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64层螺旋 CT 与256层螺旋 CT 对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临床怀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60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采取64层螺旋 CT(A 组)与256层螺旋 CT(B 组)扫描,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两种均为100%;图像信号噪声比:A 组为56.35±16.11、B 组为56.29±14.22;图像对比度噪声比:A组为48.09±16.41、B组为47.93±14.15;有效剂量为:A组为5.77±0.82mSv、B组为4.85±1.58mSv;扫描时间:A 组为7.33±1.24s 和 B 组为3.26±1.41s。结论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256层螺旋 CT 与64排螺旋 CT 相比,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256层螺旋 CT 能够显著缩短扫描时间,从而可缩短患者的屏气时间,降低患者所接受的放射剂量及检查的危险性,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李艳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其与肺癌、结核球等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的23例确诊为肺炎假瘤的病例。结果患者病灶多位于肺边缘,且边缘光滑平整,仅4例不规则,1例呈毛刺状,呈边界不清状态。结论综合分析患者 X 线、CT 平片,可减少误诊率,影像学检查对肺炎性假瘤有诊断意义。

    作者:肖葵;丁玉娟;杜晨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双醋瑞因联合云克治疗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云克联合双醋瑞因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骨性关节炎(O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给予云克联合双醋瑞因治疗3月;对照组给予双醋瑞因治疗3月,以 Lequensen 总指数和血沉(ESR)等作为疗效判断指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 Lequensen 总指数和血沉(ESR)均下降,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云克联合双醋瑞因治疗可明显改善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好。

    作者:董焱;柴国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骨科护理安全隐患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方法对343例手术患者給予早期知识指导,消除了护理隐患。结果经过精心、专业护理,病人全部满意出院。结论加强护理安全隐患教育,提升专科护理水平,有效地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高健;邵玉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5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准确的发现出血,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重点把握护理要点。结果此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中有46例患者经过有效地治疗和细心的护理使患者转危为安,其中有4例患者经抢救治疗无效临床死亡。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病情恶化速度快随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临床上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与有效地救治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房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给予罗派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重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2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24周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两组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24周后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患者在住院时间、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恢复正常时间明显要优于对照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要比普通干扰素效果更明显;有效率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较好恢复作用,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孙长忠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 ERCP+EST+ LC 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同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一年多来符合该手术适应症的45例患者行ERCP+EST+LC 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术前专科知识宣教和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减轻了患者痛苦,使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康复,节省了住院费用。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 ERCP+EST+ LC 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对 ERCP 与 LC 双镜联合治疗的成功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羽;李海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