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体会

顾建英

关键词:小儿, 头皮静脉, 静脉穿刺
摘要:0 引言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治疗儿科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应用的也比较多。特别在基层医院,大多是门诊输液,不能给患儿进行静脉留置,必须每天进行静脉穿刺。笔者在基层医院工作二十年,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达万余次,成功率在90%以上。笔者就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小儿静脉穿刺方法进行了总结。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的比较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的对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2010年至2013年间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的报告。报告分为两组,阿莫西林组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对两组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收集261份不良反应报告,其中174份阿莫西林不良反应报告,87份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报告。在采用两种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效果较好。结论在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

    作者:杜艳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探讨胃大部分切除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胃大部分切除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7至2012年施行的230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有15例患者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6.5%,15例胃排空障碍患者发生于术后3~12天,所有患者经14~45天非手术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发生功能性为排空障碍的原因可能是吻合口水肿引起的胃动力减弱及不同手术方式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被破坏所致,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能提高重要诊断依据,经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作者:马晓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

    目的:观察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结论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病情凶险,发展迅速,临床除了给予及时的治疗外,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高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42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蒙西医结合在慢性胆囊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数字表法将84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蒙西医结合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78.57%高于对照组的57.14%,复发率3.03%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可促进病情缓解,减少疾病复发。

    作者:斯琴其木格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经桡动脉行 PCI 术后外周血管并发1症的护理进展

    0 引言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的心血管类疾病。在各种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是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根据吴静[1]和鲍静[2]的报道,经桡动脉径路比经股动脉径路行 PCI 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低,但是仍存在一些外周血管并发症,而有些是选择桡动脉径路的特殊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为此,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积极的探索,本文就近几年经桡动脉途径 PCI 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容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浅谈糖及代谢产物的临床检验

    目的:讨论糖及代谢产物的临床检验。方法采集标本并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等方法进行检测。结论通过糖及代谢产物的临床检验得出的结果可以作为原发性糖尿病、颅外伤、颅内出血、脑膜炎引起的颅内高压;脱水引起的高血糖;急慢性胰腺炎、肝功能障碍等疾病的诊断依据。

    作者:高宏;付杰;张睿;苗梅菊;李博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经股动脉、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治疗老年常见病之一冠心病患者的方法-经股动脉途径和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得到的疗效对比分析,评价两种介入治疗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冠心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我院运用两种介入治疗的488例,其中260例选用的是桡动脉介入治疗,为治疗组1;228例为股动脉介入治疗,为治疗组2。并统计在术后特定的一段时间里,对其采用的不同护理方式,以及对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治疗组1使用压迫止血绑带,治疗组2使用传统绷带加压包扎,结果治疗组1中260例患者中,对其中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7.78%;治疗组2中228例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4.74%。治疗组1的住院时间比治疗组2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比比治疗组2的低。结论桡动脉介入和股动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差异(P<0.05);经桡动脉穿刺途径与经股动脉穿刺途径相比,两者有相同的治疗效果,但经桡动脉穿刺途径治疗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较股动脉路径明显减少,患者术后体位及活动不受限制,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秦菘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手术室安全隐患与切口感染的关系

    手术室是临床高危科室之,它担负对病人进行手术和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任务,因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分析手术室存在的风险及安全隐患,探讨和分析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根本原因,探讨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患者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占医院外科感染的15%~40%由于手术切口的感染往往会给患者增加痛苦,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和医疗负担,对经手的医务人员和相关科室都存在压力和责任。对于手术切口的感染,其发生和发展与临床上的多种因素有关。针对手术室面临的风险,探讨和分析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积极提出预防措施,对预防并减少切口感染有重要临床意义。是减少医疗纠纷的主要根源。

    作者:焦文菊;武家一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

    0 引言护理风险主要是指患者在临床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安全情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寿命逐渐延长,医院收治的老年患者亦越来越多,由于老年人的身体因素可出现很多症状,甚至引起严重后果,故在临床护理中应对老年手术患者进行安全防范。

    作者:吴锦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浅谈如何增强护士法律与服务意识避免护理纠纷

    目的:探讨如何增强护士法律与服务意识避免护理纠纷。方法通过多次出现护理纠纷进行分析,找出护理问题现状以及针对问题采取有效增强护士法律与服务意识的方法。结果护士通过有效的法律与服务意识的提高降低了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现象。结论医院发生护理纠纷常出现会导致医院的效益,针对护士提高法律与服务意识能够明显制止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医院的美好声誉。

    作者:韦林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浅析外科感染病人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要点及健康指导。方法做好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全身疗法的护理,严格的执行消毒隔离,做好伤口和疼痛的护理,做好营养支持的护理。结论定时、定量、正规服药,注意药物副作用观察。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如何预防疾病传播的相关措施。合理搭配饮食,满足机体蛋白质及热量的需要。保证充足休息及适当的体育锻炼。

    作者:郭丽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浅谈急诊病人护患沟通技巧

    0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医疗纠纷也逐渐增多,因护患沟通障碍而引起的纠纷占有较大比例。而急诊科则是纠纷发生率高的科室,因此急诊护士必须学会怎样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掌握沟通的技巧,以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急救工作是医院24 h对外开放服务,是医院面向社会展示形象的窗口急救患者病情复杂,预示凶险,且具有时间和病情不可确定性,也是医院易发生医疗纠纷之地。此加强管理,提高医护人员修养、构建和谐的社会,离不开和谐的医患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为基础,是医患双方相互尊重、彼此信任。患者有病投医,是充分相信医护人员,医护人员能尽心竭力地为他们服务,减轻患者痛苦,使病痛的群众得到良好服务,绝是抱有感谢之情的。我觉得在急救工作中做到如下几方面才收。

    作者:陈友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简析卡氏肺泡子虫的检验措施

    目的:探讨卡氏肺泡子虫的基本常识和检验措施,为治疗卡氏肺泡子虫所致疾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实验室的化学检验,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做出系统性规律性的检验总结。结论通过科学系统的全面检验,能准确掌握卡氏肺泡子虫的基本特性和致病原因,为针对性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作者:张国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口服益玛欣黄体酮胶囊在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口服益玛欣黄体酮胶囊在治疗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肌肉注射黄体酮针剂;观察组口服益玛欣黄体酮胶囊。观察两组之间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之间的效果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口服益玛欣治疗先兆流产临床效果满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作者:林奕媛;孙成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等比重液在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含有芬太尼的等比重液与传统的重比重液对于剖宫产手术中的孕妇血流动力影响的比较。方法200例19~45岁符合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足月孕妇。ASA I 级或 II 级,无椎管内麻醉的禁忌症。随机将其分为 A 组(等比重液组),B 组(重比重液组)。采用针内针腰-硬联合麻醉(CSEA)。A 组 CSEA 规范操作成功后,注入含芬太尼的等比重液。B 组采用相同操作,注入含50%葡萄糖重比重液。监测两组术中孕妇 BP、HR 以及孕妇术中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 A 组 BP、HR 较平稳,波动小几乎不用采取升压措施,几乎无恶心呕吐发生。B 组 BP 下降程度大,HR增快,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及时给予必要升压措施均予以纠正。结论含有芬太尼等比重液对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孕妇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易于纠正。麻醉过程中恶心呕吐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许桂英;刘海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探讨CT检查在创伤性盆腔腹膜后血肿的诊断意义

    目的:分析创伤性盆腔腹膜后血肿的发生原因及探讨通过 CT 检查对诊断该病的意义。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分析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诊断为创伤性盆腔腹膜后血肿的12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信息,探讨CT 检查对创伤性盆腔腹膜后血肿的诊断意义。结果创伤性盆腔腹膜后血肿患者发生此病的常见病因有骨盆骨折、腹膜后器官损伤等,且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此类患者进行 CT 检查可以准确诊断出创伤性盆腔腹膜后血肿疾病,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骨折、腹膜后器官损伤等是导致创伤性盆腔腹膜后血肿的常见病因。CT 检查手段对创伤性盆腔腹膜后血肿疾病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探讨不同程度溶血标本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目的:观察常用生化测试受溶血标本的影响及其后期其处置方式。方法把进入本院检验科做体检化验者140例,抽取空腹状态下静脉血6mL 置于生化分析仪上做常规检测,依据是否有溶血出现及其溶血程度分为无溶血、轻度和重度组,后将结果比较显示差异。结果和正常组(无溶血)对比溶血标本检验所含 ALT、LDH、AST、CHOL 结果显著提升。GLU、ALP 的检测与无溶血组相比有明显降低,Cr、BUN、TG、UA 的检测结果与正常数据对比显示无明显偏差。结论临床生化检验当中为了确保准确的检测结果,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实施各种方法使检测结果尽可能避开标本溶血的影响。

    作者:蒋美秀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作用及控制血压的影响。方法将12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健康教育组63例高血压患者定时、定点测血压、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且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健康教育组教育前的收缩压平均为156.75mmHg,舒张压平均为102.2mmHg。一年后收缩压平均为141.8mmHg,舒张压为88.7mmHg,与对照组比较P <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健康教育是一种非药物性治疗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临床用药量,从而起到降低血压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郑永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平片诊断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研究

    深入分析我院100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颈椎侧位平片,在颈椎侧位片上精确测量椎体前缘序列弧线的弧弦距。测量结果100例中,其中63例颈椎生理曲度可见轻度变直,其颈椎弧弦距<7mm ≥2 mm,占63%;37例颈椎生理曲度明显变直甚至消失,其颈椎弧弦距<2 mm>0或负数占37%。平片诊断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对颈椎病的诊断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作者:常志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经阴道彩超诊断宫外孕的72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经阴道彩超诊断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接收治疗的72例疑似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阴道彩超对患者子宫进行仔细检查,并作早期诊断,再与病理检查对比。结果阴道彩超诊断结果显示,有70例患者得到了早期确诊,确诊率为97.2%。误诊的患者有2例。结论阴道彩超在早期宫外孕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在临床诊断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秋月 刊期: 2013年第21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