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化护理细节在保证小儿支气管镜术安全中的应用

蔡玲芳;林丽君;徐红;陈秀芳;管敏昌;汤卫红

关键词:细化护理, 小儿纤维支气管镜, 并发症,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细化护理细节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术(FFB)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以完善护理流程,保证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术的安全.方法 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2例选择实施纤维支气管镜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观察组患儿给予建立细化护理细节小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并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镜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进镜成功率为98.36%,对照组患儿进镜成功率为88.52%,观察组患儿进镜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2,P=0.029);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03%,对照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34%,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024,P=0.018);观察组患儿纤维支气管镜术操作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0±0.4)h/(1.5±0.7)h,(17.35±2.67)分/(15.32±2.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8、3.715,P=0.030,0.023).结论 建立细化护理细节对行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纤维支气管镜的治疗疗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安全进行,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城中村区域0~6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深圳市城中村区域婴儿母乳喂养情况,探讨影响婴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婴儿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为该人群今后母婴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深圳市沙井街道城中村区域居住的2013年8-10月进行产后访视的325名产妇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电话随访方式进行0~6个月婴儿母乳喂养情况调查,用SPSS 13.0软件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其中多组的两两比较以调整后α =0.017为检验水准,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与产妇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收入呈负相关;与剖宫产率呈正相关;与产妇的年龄关系不大,25岁以上和25岁以下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婴儿6个月以内的纯母乳喂养率随月龄增长呈快速下降趋势,由1个月时的87.4%下降到4个月时的59.7%,再下降到6个月时的33.5%.影响4个月以后婴儿纯母乳喂养率的主要因素是奶水不足、过早添加辅食和工作时间不方便哺乳.结论 加大母乳喂养的宣教工作,针对婴儿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提高6个月以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发育的有效方法.要实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确定的婴儿母乳喂养目标,需要全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任重而道远.

    作者:欧阳芳芳;余宗洋;王秀云;席铁举;刘付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抗阻力训练为主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抗阻力训练为主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对关节滑液中MMP-3和MMP-13的影响,从而分析抗阻力训练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骨伤科收治的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ellgren-Lawrence分期为Ⅰ级或Ⅱ级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抗阻力训练为主的综合治疗和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灌注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以及关节滑液中MMP-3和MMP-13变化.结果 治疗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由66.40±13.02降低为治疗后的39.33±10.46,对照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由66.13±13.28降低为治疗后的49.80±12.10,2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关节滑液MMP-13、MMP-3含量由(245.90±8.97) ng/ml、(183.17±13.86)ng/ml降低为治疗后的(155.40±7.97) ng/ml、(125.47±9.32) ng/ml;对照组MMP-13、MMP-3含量由(246.23±11.08) ng/ml、(183.73±18.61)ng/ml降低为治疗后的(183.26±13.27) ng/ml、(154.10 ±7.05) ng/ml;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MMP-3、MMP-13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 抗阻力训练为主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能有效地改善WOMAC骨关节炎指数,并降低关节滑液MMP-3、MMP-13的水平,从而发挥对早期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作者:何帮剑;吕一;徐铮青;陈文生;陈怿爽;季四青;童培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导乐分娩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 通过对导乐产妇及非导乐常规生产的产妇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导乐分娩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有效护理方式.方法 应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产科住院要求自然分娩的单胎初产妇400例,经产妇许可,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各200例产妇,观察组应用导乐分娩,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进行分娩,比较2组产妇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率、自然产转剖宫产率、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共计六项指标有无差异.结果 应用导乐分娩的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5.27±1.39)h、第二产程(0.49±0.14)h及总产程(7.01±2.15)h较对照组第一产程(7.38±1.62)h、第二产程(1.42±0.31)h及总产程(10.28±2.72)h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出血量(139±37) ml较对照组(182±61)ml少,顺转剖率(2.50%)、新生儿窒息率(1.50%)、胎儿窘迫率(0.50%)较对照组顺转剖率(16.00%)、新生儿窒息率(5.50%)、胎儿窘迫率(3.00%)低,对护理的满意度(98%)较对照组满意度(90%)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乐分娩的应用有助于产妇自然产的顺利进行,能够有效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自然产转剖率、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率,提高产妇满意度.导乐分娩的临床推广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亚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重症脓毒症患者辅助性T细胞17及调节性T细胞的监测及意义

    目的 观察重症脓毒症患者的Th17及Treg的表达,探讨其在重症脓毒症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入住ICU的重症脓毒症患者30例组成重症脓毒症组及健康体检者30例组成对照组.所有重症脓毒症患者在入住ICU第1、3、5天进行采血,同时进行SOFA评分,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组人群外周血Th17细胞及Treg的比率,比较2组间差异.分析重症脓毒症组患者Th17细胞及各类Treg表达率与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重症脓毒症组入住ICU第1天CD4+ CD25+、CD4+ CD25high、CD4+ CD25+ Foxp3+T细胞及Th17细胞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重症脓毒症组入住ICU第3天CD4+ CD25+、CD4+ CD25high、CD4+ CD25+ Foxp3+T细胞及Th17细胞的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重症脓毒症组入住ICU第5天CD4+ CD25+、CD4+CD25high、CD4+ CD25+ Foxp3+T细胞及Th17细胞的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②重症脓毒症患者Th17细胞表达率与SOFA评分正相关(r=0.461,P=0.000);CD4+ CD25+、CD4+ CD25highT细胞的表达率与SOFA评分无相关性;CD4+ CD25+ Foxp3+T细胞的表达率与SOFA评分负相关(r=-0.375,P=0.000).结论 重症脓毒症患者Th17细胞、CD4+ CD25+、CD4+ CD25high及CD4+ CD25+ Foxp3+T细胞的表达率较正常健康人明显增高,Th17细胞及CD4+ CD25+ Foxp3+T细胞的表达率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李国辉;马纪林;石占利;李志会;方堃;蔡龙;施华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丹参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老年AECOPD患者血气指标、血液流变学、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急性加重期老年COPD患者血气指标、血液流变学、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16例急性加重期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108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对2组患者血气指标(PaO2、PaCO2、pH)、血液流变学指标(HBV、LBV、PV、TK、PF)、内皮细胞功能(ET-1、NO)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后,2组PaO2水平明显增大(P<0.05),且观察组Pa02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aCO2水平明显减小(P<0.05),且观察组PaCO2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BV、LBV、PV、TK、PF水平明显减小(P<0.05),且观察组HBV、LBV、PV、TK、PF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T-1水平明显减小(P<0.05),且观察组ET-1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O水平明显增大(P<0.05),且观察组NO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可有效改善急性加重期老年COPD患者血气指标、血液流变学、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贠春梅;刘华;敬金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以服务团队为单位的家庭医生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研究

    目的 探索家庭医生制度下全科团队绩效考核评估方式,以实现对团队的全员激励,促进全科团队的长期发展.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法和小组讨论初步构建全科团队的绩效考核评估框架,进而借助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采集18位专家的指标评分结果,并利用界值法和乘积法进行评估指标的筛选和权重赋值,建立绩效考核评估标准化模型.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表的统计分析,剔除了14个二级指标,增加了一个二级指标,终组成了6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的指标系统,各指标通过权重分配后,确立了综合评估模型.结论 终确立的绩效考核办法说明,服务的持续性和质量应是全科团队工作重点和注意方向,考核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本研究在调动全科团队各成员积极性和促进工作开展与居民认可方面存在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本研究以当下上海城市社区为背景,具有一定时空局限性,应用时仍需结合实际进行调整.本考核体系应与家庭医生制度互相促进改善,且经过调整可以推广到其他基层医疗机构.

    作者:蔡惠勇;宋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个性化音乐唤醒对择期甲状腺手术全麻插管复苏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性化音乐唤醒对择期甲状腺手术全麻插管复苏期患者苏醒时间和躁动发生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0月择期甲状腺手术全麻插管患者200例,按随机编号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前1d访视患者,做好音乐唤醒的准备工作;手术当日在术前准备及麻醉诱导前,戴耳机听音乐,手术完毕停麻药后给予音乐唤醒.对照组采用术后语言唤醒.分别记录患者的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躁动发生次数和躁动程度.结果 全身麻醉停药后,实验组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13.25±6.25)m in,(5.90±3.1)min,(5.21±2.65) min,(6.52±2.56) min;对照组为自主呼吸时间(14.44±5.72)min,呼之睁眼时间(7.48 ±2.9) min,呼之握拳时间(8.26±4.52) min,拔管时间(10.47±3.27)min.实验组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轻度躁动10例,躁动率10%;对照组重度躁动2例,轻度躁动25例,躁动率27%.2组躁动发生率与躁动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个性化音乐唤醒可缩短全身麻醉术后的苏醒时间,使患者舒适,提高复苏质量.

    作者:陈燕艳;徐巧丹;应春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腰椎非融合固定结合椎间孔镜治疗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

    目的 考察多节段椎管狭窄患者经椎间孔镜下腰椎非融合固定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1月一2014年2月收治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3.5±7.5)岁.经确诊患者均为多节段椎管狭窄,并接受了椎间孔镜下行后路减压棘突间非融合内固定手术.结果 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65.20±9.33)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2.05±8.20)ml,平均住院时间(5.5±1.5)d.手术前与术后各时点的疼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高度为(0.84 ±0.76)cm,术后为(0.97±0.65) cm;术前相邻节段的椎间高度为(0.77±0.34)cm,术后为(0.83±0.21)cm,手术前后病变节段、相邻节段的椎间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复查结果显示,椎间活动度均值为(6.20±1.57)°,椎体侧向移位均值为(0.08±0.03)cm,未出现手术节段腰椎不稳等并发症情况.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88.89%.结论 经椎间孔镜结合腰椎非融合性固定术在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方面显示出手术简单、安全、有效的微创术优势,能有效缓解腰腿痛症状,且患者术后脊柱活动稳定、活动度良好,未出现手术部位以及邻近腰椎节段退变的恶化进展.

    作者:何齐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个体化教育方案对高血压老年患者居家照护者照护行为的影响

    目的 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照顾者照顾行为不标准,给患者恢复带来许多问题,因此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调整照顾者的照护行为.本文针对个体化教育方案对老年高血压居家照顾者照顾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8月间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居家照顾者160例,将照顾者按来院顺序编1~160号,其中奇数作为干预组,偶数作为对照组,每组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降血压常规治疗,血压稳定后离院,干预组照顾者接受个体化教育方案,对照组照顾者仅接受出院前的常规健康教育.在入院前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在出院后2个月进行患者回访,问卷调查方式统计照顾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收集医院记录,统计患者2个月内再就诊率.应用SPSS 13.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组2个月后高血压知识掌握良好人数占到总数的87.5%,对照组照顾者仅有17.5%的照顾者能够正确护理,2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高血压再就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教育方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居家照护者照护行为具有积极影响,并且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再就诊率.

    作者:李佳;曲学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移动护理工作站的应用对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 通过对应用移动护理工作站后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效果观察,为移动护理工作站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移动护理工作站前后随机抽取4个病区的180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应用移动护理工作站前进行常规教育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除常规教育外配备3个移动护理工作站,设计电子化的健康教育评估评价表,健康教育项目专科化,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等一系列流程改进,对2组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中知晓81例(45%)、部分知晓76例(42.2%)、不知晓23例(12.8%),观察组知晓139例(77.2%)、部分知晓34例(18.9%)、不知晓7例(3.9%).2组患者应用移动护理工作站前后健康教育知晓率比较采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移动护理工作站应用后,通过电子化的健康教育评估评价表,提供个体化、专科化、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并能在床边实时完成所有健康教育记录,移动护理工作站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全面的患者信息,为健康教育者提供了有力的系统支持,可以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田小玲;章敏;曹秀月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山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激励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中山市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CHS)工作人员激励现状及其需求状况,为制定有效的CHS激励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中山市选取3个镇区的815名CHS工作人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整理,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x2检验分析(α=0.05),分析他们对激励机制的态度及其需求情况.结果 仅241名(32.1%)工作人员对现行绩效考评程序明确表示满意;认为绩效考评的必要因素主要为:工作态度(530/70.7%)、出勤情况(514/68.5%)、合作精神(503/67.1%)、工作质量(496/66.1%)、工作效率(481/64.1%)等,而认为应考虑“居民满意度”的比例低(380/50.7%);对于绩效考评的正向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增加收入(628/83.7%)、增加福利(597/79.6%)、公平合理的绩效考评(531/70.8%),负向激励的主要依据有工作责任事故(429/57.2%)、违反规章制度(419/55.9%)、与服务对象关系紧张(362/48.3%);处罚方式主要为扣发工资或奖金(612/81.6%)、行政警告(257/34.3%).结论 中山市CHS机构应重点关注人员待遇和完善人员构建状况有待提高,应构建适合本地区实际、高效的CHS激励机制,以促进CHS的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林燕棉;黄翔;余雪强;王娇艳;杨华杰;周志衡;赖秀娟;张冬莹;李爱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颌骨囊肿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以开窗减压术对30例大型颌骨囊肿患者进行治疗,并探讨该术式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宁波市第二医院口腔科收治30例大型颌骨囊肿患者,给予开窗减压术治疗.从患者口腔给予开窗减压引流术,将囊肿的囊液吸出,使囊腔与口腔相通呈开窗状态,切除囊肿表面菲薄骨板和附着囊壁组织,用3%的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对囊腔进行反复冲洗后,将开窗口处囊壁和口腔黏膜组织进行对缝,用碘仿纱条填塞开窗口.术后1周将碘仿纱条抽出,用囊肿塞维持开窗处创口不闭合,确保引流口通畅.术后定期复诊复查患者CT片和口腔全景片,随访24个月观察患者囊腔变化及内颌骨骨质增生情况.结果 30例患者术后均随访24个月.术后3个月,囊肿轮廓逐步变小,囊肿长径平均缩小57%;术后6个月,囊肿长径平均缩小85%.术后12个月,18例患者囊腔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恢复,其中2例含牙囊肿和1例根尖囊肿完全消失;其余12例患者术后6~12月内行二期刮治术后囊肿消失.3例患者术后出现下牙槽神经感觉的异常,术后4个月后自行消失.患者术后随访均未见复发,且无明显不良并发症.结论 开窗术手术可有效治疗大型颌骨囊肿,具有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且可保持颌骨完整性.

    作者:吴伟;潘凌峰;石宇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CT引导下臂丛阻滞技术用于冻结肩的松解治疗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可视化麻醉技术——CT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技术及其在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冻结肩患者仰卧于CT台上,在患侧颈部锁骨上区皮肤上放置定位标志物,以层厚5 mm进行CT冠状位平扫,找出清晰的前、中斜角肌间隙层面后设计穿刺进针点、进针角度及深度,随后于局麻下穿刺,CT扫描确认或调整针尖至前、中斜角肌间隙后,注入1%利多卡因10 ml(内含碘海醇1ml),CT扫描观察局麻药的分布,待阻滞完善后行患侧肩关节手法松解术.观察CT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局麻药用量、运动阻滞完善时间、阻滞有效率及手法松解前后患者的疼痛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借助影像工具CT能准确引导穿刺针进入前、中斜角肌间隙,注入较少容量的局部麻醉药(11.11±2.25)ml即可达到完善的阻滞效果,阻滞完善时间为(9.54±2.69) min,无气胸、血胸、局麻药中毒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接受治疗的73例冻结肩患者均在CT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成功,手法松解后疼痛显著减轻(NRS评分:5.14±1.62 Vs 1.48 ±0.58,P<0.05),肩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结论 CT引导臂丛阻滞是可视化麻醉技术之一,可减少局麻药用量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用于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熊远洪;黄冰;姚明;过建国;任小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镇静药物用于术中镇静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眯达唑仑、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在术中患者自控镇静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患者120例,ASA Ⅰ~Ⅱ级,年龄30~ 60岁.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组)、丙泊酚组(P组)、依托咪酯组(E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记录入室时(T0)、给药后5 min(T1)、15 min(T2)、30 min(T3)、60 min(T4)和术毕(T5)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观察4组患者术中镇静的效果.结果 ①4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基础MAP和HR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T0时比较,T1~T4时4组患者HR、MAP、BIS均明显降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T2~T4时D组患者HR、MAP波动较M组、P组和E组平稳(P<0.05).③术中D组发生心动过缓6例,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E组发生注射痛7例,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抑制及低血压等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术中自控镇静时使用右美托咪定、依托咪酯和咪达唑仑是安全可行的,其中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优于依托咪酯、丙泊酚和咪达唑仑.

    作者:甘建辉;史金麟;钱宝民;高惠军;柳浩然;王宇;王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麻风病残疾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长期以来在麻风病的残疾预防控制方面一直进展比较缓慢,近年来,在《进一步减少麻风病疾病负担的全球强化战略(2011-2015)》[1]、世界卫生组织麻风病专家委员会第八次报告[2]和世界卫生大会关于被忽视的热带病的决议(WHA66.12)[3]以及麻风病全球高峰论坛曼谷宣言[4]等一系列重要技术文件中均反复强调了控制麻风残疾的重大意义.如果对残疾控制战略长期连贯实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5].因此,当前很有必要对近年来国内外麻风病残疾流行病学方面所取得的技术进展作一综述,以指导今后麻风病残疾预防控制的实践.

    作者:孟妤薰;王景权;谭又吉;归婵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处理方法对正畸过程中釉面脱矿预防效果的评价

    目的 评价流动树脂、长效玻璃离子和激光封闭法对固定矫治过程中釉面脱矿预防效果,从而为临床治疗中提供合适方法选择依据.方法 选择90颗新鲜离体双尖牙,随机分为5组:流动树脂组、激光处理组、玻璃离子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8个样本,所有样本均常规粘结直丝弓托槽备用.流动树脂组、玻璃离子组在托槽周围2 mm范围内应用相应流动树脂或玻璃离子封闭剂,激光处理组用激光辐照托槽边缘2mm范围内釉质.所有样本(除对照组)托槽边缘4mm范围外涂布防水指甲油,阴性对照组托槽边缘全部涂满指甲油,阳性对照组不作处理.所有样本保存于人工唾液中,进行30 d的脱矿处理后扫描电镜观察样本表面微观结构变化,并对对封闭区和暴露区的釉面脱矿情况进行分别评分,所得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H检验,取α=0.05.结果 流动树脂组和玻璃离子组样本封闭区均无色泽改变,微观结构显示封闭完全;激光辐照后仍有部分样本出现色泽变化,与其它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 =8.59,P<0.05),微观结构表明釉质表面形态改变,伴有轻微脱矿.玻璃离子组样本暴露区釉质脱矿情况好于另外两组,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x2=31.33,P<0.01).结论 长效玻璃离子封闭法预防固定矫治患者釉面脱矿的效果更好,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马长柏;李金华;姜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C、D组COPD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综合评估为C、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曾在嘉兴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综合评估为C、D组COPD患者一级家属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50例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疾病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干预后2、4、6个月时比较2组家属的焦虑程度(SAS)、抑郁程度(SDS)评分.结果 150例COPD患者家属SCL90评分与中国成人常模比较,有5项因子的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护理干预前,2组家属抑郁SDS评分、焦虑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家属的抑郁SDS评分、焦虑SA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的抑郁SDS评分、焦虑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干预后观察组家属的抑郁SDS评分、焦虑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对COPD患者家属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助于缓解其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

    作者:周颖新;吕晓东;陆卫芬;水小芳;刘加良;唐婷玉;陈文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耳鸣习服疗法对耳鸣患者耳鸣残疾评分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耳鸣习服疗法对耳鸣患者耳鸣残疾评分的影响.方法 将98例(113患耳)耳鸣患者根据耳鸣测定结果分为对照组(52例,61患耳)和观察组(46例,52患耳).对照组患者给予掩蔽治疗;观察组给予习服治疗.采用耳鸣残疾度量化表(THI)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耳鸣残疾评分.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鸣烦躁度,耳鸣各项指标(耳鸣时间、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等)评分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T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TH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耳鸣烦躁度分布及耳鸣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轻度烦躁的患者均有所增加,且2组患者耳鸣烦躁度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耳鸣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66% vs.78.85%,x2=5.992,P=0.014).结论 对于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其THI评分和耳鸣烦躁级评分,提高其生活、睡眠质量,短期疗效较满意,适应范围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波;马志超;李勇;陶宝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婴幼儿腹泻乳糖不耐受与轮状病毒肠炎的关系及去乳糖饮食的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婴幼儿腹泻乳糖不耐受与轮状病毒肠炎的关系及去乳糖饮食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接受治疗的104例腹泻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实验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患儿进行常规的抗病毒、抗腹泻治疗和补充体液保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采用去乳糖饮食喂养,对照组患儿则继续喂养普通奶粉或者母乳喂养,观察2组患儿治疗疗效,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41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患儿只有3例显效,40例无效,总有效率只有23.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7.8504,P=0.000).观察组患儿平均减轻体重较对照组患儿少,腹泻天数和呕吐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乳糖饮食对于治疗患儿感染轮状病毒后发生的轮状病毒肠炎和乳糖不耐受症引起的腹泻有较好疗效,且无乳糖配方奶粉安全性高,营养成分与普通配方奶粉相似,不会影响患儿正常发育,有利于婴幼儿健康成长,值得广泛推荐使用于临床实际当中.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富氢液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内毒素、TNF-α、IL-6及胰腺组织的影响研究

    目的 本次研究通过建立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测定血清中IL-6、内毒素、TNF-α含量的变化以及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探讨富氢液对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富氢液组(C组),每组15只,禁食不禁水处理24h后开始建立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富氢液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胰腺发生水肿充血、局部呈现暗红色、并出现散在出血点时为建模成功,分别给予相同量的生理盐水和富氢液,假手术组仅轻微翻动胰腺几次,每组于第1、3、7天3个时间点分别取5只大鼠穿刺门静脉取全血2ml,并切除胰腺组织,并于取材完毕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相应大鼠,按照常规方法制作胰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鯊试剂偶氮显色法测定血清内毒素,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IL-6浓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反应情况,使用SPSS 13.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各个时间点,B、C组大鼠内毒素、TNF-α、IL-6含量及病理学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且C组大鼠4种指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大鼠反应比较灵敏,B组大鼠反应较为迟钝,而C组大鼠的反应与A组相对接近,与B组相比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 富氢液可显著降低急性胰腺炎大鼠体内的血清内毒素、TNF-α、IL-6含量,并减小胰腺组织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渠海;武华;孙衍;陈永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