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辉高;陈鲁赞;金肖青
牙科焦虑症是指在牙科诊疗过程中,患者发生紧张、恐惧心理,导致其出现敏感性提升、耐受性下降的现象.有的患者甚至由此逃避治疗,以致错过佳治疗时期,造成口腔疾患进一步发展.随着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更多的医学治疗逐渐转化为一种整体的医学治疗而不是仅仅针对疾病的诊治.在口腔治疗中,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害怕、敌对等复杂的心理状态.如何消除负性心理的影响,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成为口腔治疗研究的新方向是近些年学者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采取了多种的心理干预方式,对不同年龄(青少年、老年人)、不同口腔治疗方式(根管治疗、牙周病治疗、正畸、拔牙)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发现,对比于常规的口腔治疗,心理干预的患者普遍有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青少年、老年人这样比较特殊敏感的群体,心理治疗的适当使用可使病患不再恐惧抗拒,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本文就近年来心理干预在口腔治疗中的作用做一分析.
作者:柏平华;董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流行性出血热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将感染病科2010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36例随机平均分为护理干预组以及对照组,护理干预组采取优质护理的方式对每位患者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落实措施、及时评价;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后对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焦虑程度、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采取优质护理组在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焦虑程度、患者满意度上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患者安全渡过各型分期,缩短住院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云;乔艳;惠娟;徐从翠;张妹;沈萃;赵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46例三尖瓣下移畸形的外科治疗结果及术前超声资料,以期为术前评估三尖瓣下移畸形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指征提供线索.方法 2010年3月-2013年9月收治三尖瓣下移畸形46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0.4~35岁,平均体重(26.2±18.6)kg.Carpentier分型A型4例,B型26例,C型15例,D型1例.行双心室矫治33例,一个半心室矫治10例,单纯行双向Glenn术1例,肺动脉环缩术2例.分析全组术前超声资料,对比双心室矫治及一个半心室矫治病例房化右心室与功能右心室参数及手术结果.结果 本组术后死亡1例(2.2%).全组功能右心室/房化右心室比值(FRV/ARV比值)为0.79±0.31,双心室矫治组FRV/ARV比值为0.99±0.35,一个半心室矫治组FRV/ARV比值为0.43±0.23,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5.9520,P=O.0000).12例术后出现心包积液(26.09%),其中双心室矫治组出现5例,一个半心室矫治组7例.34例术后无心包积液患者FRV/ARV为1.07±0.92,术后心包积液患者FRV/ARV为0.49±0.41,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8897,P<0.05).随访2~44个月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三尖瓣下移畸形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参考左右心室发育情况,功能右心室/房化右心室比值对抉择三尖瓣下移畸形手术方式可能有一定意义.
作者:李晓锋;苏俊武;冷昭廷;刘爱军;范祥明;李志强;贺彦;张晶;刘迎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体(抗GPI)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80例、非RA患者73例分别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RF、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抗CCP和抗GPI,采用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预测值等指标评价RF、抗CCP、抗GPI单独及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效能,观察各项血清学指标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 RA组RF、抗CCP、抗GPI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RA组(P<0.05),RF、抗CCP、抗GPI对诊断RA的敏感性依次为88.8%、71.3%、50.0% (P <0.05),特异性依次为83.5%、97.2%、94.5% (P <0.05),阳性预测值依次为87.7%、96.6%、90.9% (P <0.05),3种抗体联合检测,敏感度达98.4%,特异度99.9%.结论 血清RF、抗CCP、抗GPI 3种抗体在诊断RA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抗CCP的诊断价值大,三者联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诊断率.
作者:张嵩;陈琳洁;范晓云;陈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0~3岁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收治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患儿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疾病多发于冬春季;症状以咳嗽、喘憋及肺部听诊哮鸣音为主,占发病人群的100%;痰培养显示细菌感染率为33.7%,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13.7%;抗菌药物仅限制应用于痰培养显示阳性的患儿,临床治疗药物主要以糖皮质激素激素联合β2受体激动剂为基础,并进行对症治疗.结论 0~3岁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具有季节性规律,且临床症状以咳嗽、喘憋及肺部听诊哮鸣音为主,应密切分析感染类型,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钟勇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宁波镇海化工区变应性鼻炎(AR)变应原情况,为高污染地区AR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宁波美康医学检验中心变应原体外检测试剂盒,以酶免疫分析法对该地区506例AR患者进行变应原血清总IgE (tIgE)和特异性IgE(sIgE)检测,其中镇海化工区274例、城区232例,并对两区域变应原IgE进行特异性分析.结果 两个区域AR患者的变应原sIgE差异主要体现在吸入性变应原方面.化工区AR患者的尘螨、屋尘、霉菌、树类和艾蒿sIgE均显著高于城区患者(P<0.05),其中尘螨和屋尘差异大(P<0.01).在两区域中,患者青少年组在尘螨、带鱼、虾蟹、龙虾、食品Ⅰ和肉类sIgE方面要显著多于成年人组(P<0.05),而成年人组在屋尘、树类、蟑螂、艾蒿和皮屑sIgE方面要显著多于青少年组(P<0.05).结论 受该地区气候潮湿及镇海化工区环境污染的影响,化工区AR变应原tIgE和sIgE较高,表明该地区AR较为严重,患病率可能较高.
作者:柳辉高;陈鲁赞;金肖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对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5个月内连续192例发病3d以内的ACI患者收住入院,纳入路径组,与去年同期发病的171例发病3d以内的ACI患者进行入院之初NIHSS评分、病程30 d、90 d进行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 2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平均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2组并发症无统计差别,2组患者在入院初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在治疗30 d随访的NIHSS评分中也无明显差异,90 d NIHS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90 d TOAST分型中LAA型的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E、SAA、SOE、SUE分型mR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管理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费用,不能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能提高LAA型患者的远期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徐耀;刘筱洁;张桁忠;陈应柱;陈兰兰;许浩;蔡桂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思美泰目前正逐步应用于治疗肝硬化前和肝硬化所致肝内胆汁郁积,然而其对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治疗疗效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对比观察思美泰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各100例,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接受思美泰片剂500 mg,2次/d,持续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思美泰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7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经思美泰治疗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及总胆红素(ST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出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思美泰治疗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AST及ALT水平明显低于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P<0.05).结论 思美泰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其中酒精性肝硬化疗效更显著.
作者:黄晓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下肢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不仅骨及软组织严重损伤,且多伴有血管神经挫裂伤、远侧血供障碍,处理较为棘手.本文探讨影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GustiloⅢ型骨折临床效果的因素及有效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马鞍山市人民医院骨科中心2013年1-11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合并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40例,对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40例患者中,35例患者治愈,4例(10%)创面薄膜漏气,5例(12.5%)患者发生管道堵塞,引流管接口脱落2例(5%),对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引流通畅,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在负压封闭引流合并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期间,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做好管道护理,保持负压引流通畅,可早期闭合创面,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袁琼;刘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患者的诊疗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以一例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为例,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细菌的耐药特点、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协助临床医师制定抗感染治疗的方案,实施药学监护,并对该病例进行分析和干预.结果 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是肺部感染常见的定值菌和病原菌,因此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建议采用联合治疗,目前常用的给药方案为β-内酰胺类联合氨基苷类.含舒巴坦的复方制剂对MDR或PDR铜绿假单胞菌仍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此例患者的临床医师开始未采纳临床药师建议,通过临床药师的不断地建议后,同意更换治疗药物为头孢哌酮舒巴坦,终获得满意的效果,从而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结论 临床药师对患者治疗开展药学监护是很有必要,必须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自身优势.如何和医生沟通建议,一起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也是临床药师需要面对去解决的问题.这样抗菌药物才能得到有效、安全的利用,同时减少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也体现了临床药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作者:陈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和变应性血管炎的发病年龄、性别、季节、诱因、皮肤表现、皮肤损害以及其他脏器累及情况的比较.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9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者46例(A组)和变应性血管炎患者46例(B组),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发病年龄、性别、季节、诱因、皮肤表现、皮肤损害以及其他脏器累及情况.结果 B组的发病年龄显著大于A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病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春、夏、秋、冬的发病例数分别为7例(15.3%)、10例(21.7%)、14例(30.4%)、15例(32.6%),B组春、夏、秋、冬的发病数分别为5例(10.9%)、6例(13.1%),17例(36.9%)、18例(39.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病诱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皮肤损害表现为多形性,而A组的主要皮肤表现为隆起的紫癜,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关节受累、胃肠道受累以及肾脏受累例数分别为23例(50.0%)、14例(30.4%)、22例(47.8%),显著高于B组的7例(15.2%)、5例(10.9%)、6例(13.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和变应性血管炎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其中变应性血管炎皮肤损害较过敏性紫癜重,而内脏损害变应性血管炎较过敏性紫癜发生率低.
作者:李红梅;刘凤霞;昌路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开胸术后呼吸道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效果,从而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肺癌患者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胸外科2010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46例8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资料,对制定的个体化围术期呼吸道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采取有计划、有目的个体化护理措施,降低了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全组肺叶切除26例,局部切除20例,术后发生呼吸道并发症7例,经及时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高龄患者因胸廓和肺的顺应性下降心肺功能低下,肺的生理储备能力低下,另外,开胸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容易出现呼吸道并发症.对8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采取个体化呼吸道护理措施,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赵志菲;王振华;谭晓骏;陶莎;谷金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开展的基本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今后家庭病床资源的合理配置、发展以及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主要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做统计描述,对广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2012年建立的876例家庭病床展开调查,分析开设家庭病床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构成、家庭病床费用.结果 2008-2012年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876张病床,建床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在876例家庭病床患者中以70~ 79岁老年人为主,占57.1%;疾病构成中的脑血管意外康复期居首位,占75.80%,其次长期留置导管的重度尿路梗阻、需卧床的骨折占一定的比例;家庭病床总收入和药品费用不断增长,药品费用占家庭病床费用的比例逐年减少.结论 家庭病床的需求日益增大,在社区卫生服务中逐步得到普及.家庭病床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一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居民提供综合的卫生服务,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从各个方面发展和完善家庭病床,使家庭病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进一步发挥作用.
作者:郑雅婷;姚卫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常频机械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iNO)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 对33例确诊为PPHN且入院时采取常频机械通气疗效不满意的患儿给予iNO.NO初始吸人浓度20例为10ppm,13例为15 ~ 25 ppm.当SpO2≥90%并已经稳定30 min以上,开始下调呼吸机参数,并逐渐下调iNO吸入浓度.当iNO吸入浓度降至5 ppm时,再持续2~3h,若PaO2 >55 mm Hg(1 mm Hg =0.133 kPa)、SpO2> 90%时停止吸入.在NO吸入前和吸入后2~6h分别进行血气分析,连续记录生命体征、SpO2等.结果 28例在吸入NO后30 min左右SpO2逐渐升高,临床缺氧状态逐步改善,有效率达84.85%.吸入NO2~6 h,SpO2、PaO2分别由吸入前的(70.5±14.1)%、(45.8±10.7)mm Hg升到(94.6±2.7)%和(92.9土24.6)mm Hg,FiO2由0.90±0.10降至0.6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现急性合并症.全组治愈28例,治愈率为达(84.85%),自动放弃3例,死亡2例.结论 iNO能有效地解除PPHN患儿的肺血管痉挛,提高血氧分压和治愈率.iNO吸入不良反应小、易操作,值得推广.
作者:马金凤;张健;傅燕娜;刘光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介绍湖南省首期全科医学骨干师资培训班的举办情况,从教学安排与组织、学员规模与构成、教员组成与来源、班务管理与考核等4个方面总结成功与不足.讨论培训内容的组织和讲课教师的安排,提出培训内容框架可由全科医生制度政策文件与培养标准的解读、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概论与全科医学概论、临床带教方法与科研基本方法、全科医生要解决的健康问题等4个部分构成;讲课教师以承办单位的专家为主、外请部分专家,讲课教师应当具有更高水平和更高境界.难点是讲课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深度与宽度的把握,力求区分对骨干师资与带教师资的培训内容,把内容梳理、重点提示、方法指导作为重点加以突出和强化.集中培训形式需要将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基地参观、工作坊模拟等结合起来,以较为生动、丰富的教学形式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作者:张新华;唐志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皖北地区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外表现(EES)的发病情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入选患者,均具有典型的GERD症状.入组患者进行GerdQ量表和食管外相关症状的问卷调查并记录积分,所有患者均进行内镜检查然后分为ERD组和NERD组,然后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 共分析123例GERD患者,伴有EES者111例,NERD69例.其中50名患者(41.0%)认为他们在过去的一周内存在因烧心和/或反流而导致的睡眠困难.在ERD患者中睡眠障碍比NERD更普遍.额外服用非处方药在ERD患者中也比NERD患者更常见.EES的总的发病率在性别、年龄、吸烟状态、BMI和有无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之间并无差异.EES常见是上腹部烧灼不适,其次为慢性咽炎、胸痛、咳嗽、声音嘶哑和哮喘.其发生率分别为:73.2%、51.8%、48.4%、32.0%、24.2%、17.3%.ERD患者与NERD患者相比而言,其每一种EES的发生均有显著差异.GerdQ评分≥8分的患者中每一种EES的发生率均比<8分的患者显著升高.EES的评分在目前吸烟的患者中比以前吸烟或从不吸烟的高.在ERD患者中EES的评分比NERD患者高.50例患者(41.0%)存在睡眠障碍.结论 皖北地区GERD患者的EES相当普遍.相对于NERD患者而言,ERD患者的EES发生率更加常见.
作者:邓敏;王启之;燕善军;李大鹏;汪强武;刘晓阳;顾林;薛永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并评价MRI乳腺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82例乳腺病变患者,采用PHILIPS Aehieva 1.5T和Siemens 3.0T磁共振扫描仪先行常规及扩散加权成像扫描,之后行乳腺动态增强扫描,对增强病变进行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分析,比较其在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88个异常强化病灶中,局灶性6个,肿块性30个,非肿块性52个.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动态增强曲线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5,P<0.001).以Ⅱ、Ⅲ型曲线诊断恶性病变敏感度为82%(41/50),特异性为57.89%(22/38),准确性为71.59%(63/88).把良性病变的早期增强率按照TIC类型分成2组,Ⅰ型为A组,Ⅱ、Ⅲ型为B组,2组间均数分别为(55.3±20.5)%、(189.3±58.2)%,2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 =9.832,P<0.001).相应恶性病变均数为(206.7土66.4)%,良性病变A组与恶性病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2.508,P<0.001).良、恶性病变大增强率均数分别为(199.3±70.5)%、(224.3±78.6)%,2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307,P =0.384).而良、恶性病变相对大增强率分别为(1.084±0.350)%/s、(2.316±0.53)%/s,2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8.356,P=0.003).良恶性病变患侧乳腺血管计数得分均数分别为1.06±0.42、2.89±0.5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6.37,P <0.01).结论 动态增强MRI可充分显示异常强化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不同强化病灶形态与其病理基础有一定相关性;乳腺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Ⅰ型曲线与乳腺良性病变、Ⅱ~Ⅲ型曲线与乳腺恶性病变有明显相关性;相对大增强率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明显优于早期增强率及大增强率;病变侧乳腺血管数量及扩张程度可作为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尹森琴;刘永强;张国正;王莹;张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氟化泡沫和氟保护漆预防龋齿项目,评价氟制剂能否有效控制儿童乳牙龋病上升趋势,降低乳牙患龋率,改善口腔状况,从而整体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方法 选取北京市5所幼儿园600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每组300人,一组为试验组每6个月进行一次氟化泡沫和氟保护漆的使用,另一组为对照组不使用氟化泡沫和氟保护漆,只采取常规口腔保健措施,2年后对2组儿童龋面均和患龋率进行评价.结果 2组儿童的龋面均和患龋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试验组患龋率、龋齿平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使用氟化泡沫和氟保护漆的一组儿童的龋面均和患龋率下降31.8%,龋均数0.86.对照组儿童的龋面均和患龋率下降5.8%,龋均数1.86.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2组间基线和2年后新龋增加量的差异,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目前我国儿童患龋还较高的情况下,每6个月对儿童使用一次氟化泡沫和氟保护漆预防龋齿的效果明显,能有效地降低儿童龋面均和患龋率,儿童易于接受且安全可靠,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应该在3~6岁儿童间广泛推广.
作者:许志亮;周荣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目前已成为乳腺外科一个里程碑式的新技术领域革命,是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避免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及其带来的诸多困扰.通过化疗杀灭肿瘤细胞35%~40%时,腋窝淋巴结(axillary Iymph node,ALN)分期诊断会受到影响,检出率会降低,假阴性率会增加[1].因此对于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和SLNB相干问题是一直有争论的,焦点为NAC前后行SLNB的时机问题.
作者:陈蕊;张晖;张荣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潮气呼吸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在婴儿毛细支气管炎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的毛细支气管炎婴儿60例,给予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并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分别记录舒张试验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比较:①患儿雾化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每千克潮气量(VT/kg)、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 remaining)、达峰时间比(tPTEF/TE)、大呼气峰流量(PEF)变化;②上述4种指标之间改善率的差异;③观察雾化前后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TBFV)的变化.结果 ①患儿雾化后4种指标均值较雾化前均有改善,但仍较低,且雾化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雾化后TPEF/TE改善率较其他3种指标改善率低,阳性率为20%,4种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雾化前患儿TBFV环呈现用力呼气曲线图形,雾化后环增宽,潮气量增加,呼气高峰后移.结论 潮气呼吸支气管舒张试验在婴儿毛细支气管炎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其指标TPTEF/TE在毛细支气管炎诊疗中存在局限性,其意义应与临床相结合综合分析.
作者:李金英;安淑华;李权恒;武书娴;李清涛;张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