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危型HPV检测在ASCUS患者分流管理中的价值

陈勇霞;何凤仪;郭莉莉

关键词:ASCUS, 宫颈上皮内瘤变, 活组织检查, 乳头状瘤病毒, 细胞诊断学
摘要:目的 探讨高危型HPV检测在ASCUS分流管理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对165例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患者,联合采用检测高危型HPV和阴道镜下定位多点活检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比较ASCUS高危型HPV阳性患者与高危型HPV阴性患者的宫颈病变的发病情况.结果 ①早期宫颈癌4例,占2.42%;CIN Ⅰ 37例,占22.4%,CINⅡ29例,占17.6%;CINⅢ9例,占5.45%;宫颈炎症86例,占52.1%.②本组患者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57.6%(95/165),HPV感染排序为HPV16、52、58、18、CP8304.③高危型HPV阳性组病理结果为CINⅡ级或以上病变检出率为37.9% (36/95),明显高于高危型HPV阴性组8.57%(6/70,P<0.01);4例早期宫颈癌高危HPV均是阳性,其中HPV16阳性2例,HPV58阳性和HPV18阳性各1例.结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高级别CIN的发生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HPV高危型以HPV16、52型为常见类型.液基细胞学检查ASCUS辅以高危型HPV检测可以有效分流管理ASCUS患者.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骨粉及耳后肌骨膜瓣在开放式中耳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应用自体骨粉及耳后肌骨膜瓣缩小根治腔对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总结分析2002年3月-2012年7月间56例患者,术中应用自体肌骨膜瓣及自体骨皮质骨粉及纤维蛋白凝血酶粘合剂充填上鼓室、乳突尖和术腔凹凸不平骨坑,骨粉表面覆盖筋膜,粘合剂固定,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乳突腔缩小、干耳时间及术腔上皮化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乳突腔明显缩小,听力明显提高,干耳时间4~9周,平均为6周,干耳率94.64%(53/56).结论 病灶清除不彻底,术腔难于清理是乳突根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乳突腔彻底开放,轮廓化,应用自体骨粉及耳后肌骨膜瓣缩小根治腔并同期行耳甲腔成形术及鼓室成形术,能够使术腔上皮化迅速,干耳快,并发症少,是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齐少恒;陶祥明;褚莉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直肠癌手术方式及对排尿功能影响的近况

    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腹膜反折平面以下的中、低位和青年人直肠癌比例高.由于直肠癌位于盆腔,转移方向多,手术难度大,不易得到彻底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高,以及手术时容易损伤盆神经丛,患者术后排尿功能受到影响,生活质量下降.目前直肠癌手术要求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保留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术中保护患者排尿功能已成为临床新追求和研究热点.

    作者:刘平;姜从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预见性护理在胰头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胰头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医院的80例胰头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n=4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后的生存质量.结果 ①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7.5%(27/40),观察组为95.0%(38/40),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总得分为(103±6)分,观察组为(133±8)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将预见性护理用于胰头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之中,其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为理想的应用价值,应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陈豫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光动力学在中重度痤疮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光动力学在治疗中重度痤疮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参照Pillsbury分类法选取7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局部相应处理后,应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并对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 7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分别经过1~3次治疗后,其中60例痊愈,7例显效,3例好转,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7%.随着治疗次数增加,疗效逐渐增加.其副作用主要包括局部水肿、红斑,轻微瘙痒与刺痛感,但均可自行缓解.结论 光动力疗法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方法,能够避免出现痤疮疤痕和凹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梅韬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全程护理告知程序对产科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研究全程护理告知程序对产科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以了解其在产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5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进行生产的4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0例,对照组的产妇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的产妇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告知程序进行干预,后将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相关技能掌握程度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相关技能掌握程度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程护理告知程序可有效改善产科健康教育效果,可有效改善产妇的综合状态.

    作者:殷秀珠;陈小荷;胡善荣;孙园;王思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38例开颅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11月收治的38例壳核区脑出血患者(男:女=19∶ 19)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方法、效果及预后.38例患者的诊断均符合美国成人自发性脑出血治疗指南(2010)的诊断标准,手术方法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根据术前有无脑疝、术中脑压情况,决定是否去骨瓣,如合并脑室出血、脑积水则同时行脑室外引流术.结果 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放弃治疗8例,随访29例,病情稳定后出院时GOS评分5分14例,4分9例,3分5例,2分1例,29例随访病人门诊和电话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死亡1例.结论 壳核区脑出血开颅手术死亡率低,手术方法应个体化.

    作者:徐德才;姜之全;韩易;娄飞云;于振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针灸及体疗康复在急性脑梗死偏瘫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研究早期针灸及体疗康复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2年6月的162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进行针灸及体疗康复治疗,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肢体功能(FMA量表)及生活能力(Rankin量表)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量表及Rankin量表评估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早期针灸及体疗康复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效果较佳,可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

    作者:张井芬;肖玉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创新护士技术操作培训及考核模式探讨

    目的 创新在职护士技术操作培训与考核模式,探索实行骨干操作员负责制的护理操作培训、考核模式,并评价其运行效果.方法 将2011年由传统培训模式进行培训的374人设为传统培训组,将2012年由以骨干操作员为主的培训模式进行培训的398人设为创新培训组,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操作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创新培训组技术操作考核优秀率由传统组的34.8%上升为45.0%,不合格率由5.6%下降为2.0%.结论 以骨干操作员为主的培训、考核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操作训练的主动性及技术操作能力.

    作者:段晓侠;李茹;袁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人感染禽流感A(H7N9)1例诊治分析

    人感染H7N9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2013年2月以来,上海市、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先后发生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病例,病死率较高.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重症病例救治,中西医并重,是有效防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院收治1例H7N9感染患者,系安徽省省内收治的首例病例,成功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克义;马景贺;张友桂;张贺;郭秀荣;李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不同孕期HIV/AIDS孕妇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评估

    作者:刘冬梅;庞俊;韦淑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上海社区居民首选社区医院就诊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 分析上海市社区居民首诊选择社区医院就诊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推行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提供政策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上海选取三个有合作基础的区,分别是上海市中心城区(徐汇区)、城乡结合区(闵行区)、郊区(金山区)的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社区取样200人,共计2400人,回收问卷2081份,问卷回收率为86.71%.结果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为男性、离退休、文化程度越低、医疗保障为新农合形式、无体检经历、离社区医院距离越近的居民更倾向于首诊选择社区医院就诊(P<0.05).结论 社区医院应起到健康“守门人”作用,而提高社区医院的首诊率是推进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首要环节,且应有相关的配套政策作为保障才能使上海家庭医生制度有实质性的建设.

    作者:裴蓓;蔡泳;鲍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利多卡因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在临床过程中属恶性心律失常,须急诊处理,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而中药乌头碱中毒所引起的顽固性心动过速报告病例不多,需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以便及时有效的诊治.现将1例由乌头碱中毒所致顽固性的室性心动过速诊治报告如下.

    作者:徐朝辉;杨克琴;付亮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人性化管理理念在门诊西药房中的价值研究

    因为门诊西药房取药人员较多且构成较为复杂的特点,西药房的工作量往往较大,且较为细致繁琐,而这对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应对高强度的工作量,且对其心理应激应对能力的要求也较高,因此西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持续不佳的状态.而工作人员的不良工作及心理状态又反之影响到取药患者的情绪,因此门诊西药房的管理模式对于药房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影响均较大.而人性化管理针对上述问题具有较佳的解决效果,通过评估及满足双方的需求来实现较佳的门诊西药房的服务,既有效考虑到工作人员的工作方面的需求,也对其心理不良状况进行有效的疏导,为改善医患关系提供了较佳的前提条件.

    作者:刘才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1年4月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对照组患者术后留置T管,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从而比较术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胃肠功能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康欣;陈安平;张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舟山市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舟山市小学生超重肥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肥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舟山市定海区2所小学7 ~12岁学生共273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共检出超重小学生518人,超重捡出率为19.95%,其中男生为25.15%,女生为14.26%;共检出肥胖学生334人,肥胖检出率为12.86%,其中男生为15.93%,女生为9.51%;共检出超重+肥胖人数852人,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2.81%,其中男生为41.08%,女生为23.77%;男生的超重、肥胖和超重+肥胖的检出率都较女生组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检出率总体按年龄呈单峰分布,以9~10岁组为高.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父母的BMI以及食欲好,进食快,喜吃肉类、面食及油炸食品,睡前吃零食,户外运动少为儿童期BMI的可能影响因素.结论 舟山市儿童肥胖已呈广泛流行,肥胖防控工作刻不容缓.儿童肥胖受遗传因素及环境行为因素影响,卫生部门、社会、家庭、学校多方应共同参与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防控方案,才有可能抑制儿童肥胖的快速进展.

    作者:朱蓓;蔡锡顶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超声显示钙化灶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甲状腺图像显示钙化灶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对115例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和超声检查图像进行比较研究,分别以甲状腺结节的边界、形态、钙化灶类型及性别差异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超声检查的诊断意义.结果 115例患者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中共发现良性74例,恶性41例.良性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主要以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粗大钙化灶为主,而恶性结节内钙化灶主要以边界模糊不清、形态不规则的微小钙化灶为主,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甲状腺结节钙化灶构成主要以粗大钙化灶为主(28.10%),而恶性甲状腺结节钙化灶构成主要以微小钙化灶为主(59.0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成像对甲状腺结节中钙化灶的检查诊断具有特异性,可更细致地发现微小钙化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鹏;李星云;马彩叶;王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三维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小脑蚓部异常研究

    目的 通过二维和三维超声检查,研究胎儿小脑蚓部及其相关结构,对比其诊断小脑蚓部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对64例在二维超声检查中发现可疑小脑蚓部异常、胎龄18 ~40周的胎儿进一步行三维超声重建检查小脑蚓部及其相关结构.结果 二维超声仅可于冠状面上清楚显示小脑半球及上蚓部结构,矢状面获得小脑切面不理想;三维超声则可进一步于矢状面清晰显示小脑原裂及下后裂、第四脑室与后颅窝池等相通结构,并可用三维容积断层技术(TUI)逐层显示系列连续的胎儿脑矢状切面.结论 三维超声可较清晰显示胎儿小脑蚓部在18孕周以后的发育表现及较明确筛查出小脑蚓部畸形,是诊断小脑畸形的较为理想的影像学方法,可增进胎儿颅脑检查的完整性,提高产前诊断的符合率,减少漏诊.

    作者:欧冰凌;陶宗欣;梁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高危型HPV检测在ASCUS患者分流管理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高危型HPV检测在ASCUS分流管理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对165例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患者,联合采用检测高危型HPV和阴道镜下定位多点活检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比较ASCUS高危型HPV阳性患者与高危型HPV阴性患者的宫颈病变的发病情况.结果 ①早期宫颈癌4例,占2.42%;CIN Ⅰ 37例,占22.4%,CINⅡ29例,占17.6%;CINⅢ9例,占5.45%;宫颈炎症86例,占52.1%.②本组患者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57.6%(95/165),HPV感染排序为HPV16、52、58、18、CP8304.③高危型HPV阳性组病理结果为CINⅡ级或以上病变检出率为37.9% (36/95),明显高于高危型HPV阴性组8.57%(6/70,P<0.01);4例早期宫颈癌高危HPV均是阳性,其中HPV16阳性2例,HPV58阳性和HPV18阳性各1例.结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高级别CIN的发生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HPV高危型以HPV16、52型为常见类型.液基细胞学检查ASCUS辅以高危型HPV检测可以有效分流管理ASCUS患者.

    作者:陈勇霞;何凤仪;郭莉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Apaf-1、Caspase-9及凋亡体调节的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apoptosis),早是由kerr[1]等人于1972年首次提出,指生物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在一定发育阶段由基因控制的、自主的、有序的死亡过程,它对于自身稳定的维持、组织的进化、器官的发育等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凋亡可能不是细胞死亡的唯一形式,但它却是目前由在结构、生化及基因水平已知非常详细的蛋白质构成的死亡通路唯一形式.细胞凋亡是一种古老的范式,可以追溯到早的多细胞动物,但并不存在于植物、简单真核生物和微生物[2].细胞凋亡机制主要有外源性和内源性途径两种.

    作者:孙军培;刘久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改良PPH术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的临床探讨

    目的 总结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的临床经验.方法 将92例以便血及便后肿物脱出为主要症状Ⅲ~Ⅳ期混合痔患者分为改良PPH组40例和传统PPH组52例,分别进行手术,对比分析手术时间、切除直肠黏膜完整度、术中出血、痔核回缩、术后肛门疼痛、术后出血、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相比较,改良PPH组切除直肠黏膜完整度、术后出血、痔核回缩及复发率明显优于传统PPH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PPH术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疗效更确切,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李巍;李季;夏群;刘士会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