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动力学检查全程知识宣教对尿流测值的影响

黎雪春;邱玲;钟东亮;吴文起

关键词:尿动力学, 尿流, 知识宣教
摘要: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查中的护理配合对检查结果的作用.方法 总结145例行尿动力学检查中采取有效全程的知识宣教及相应护理措施,确保检查的结果的可信度.结果 患者积极配合自由尿流率及压力-流率联合检查,经Spearman相关分析,自由大尿流率与自由平均尿流率呈相关,r=0.884,P<0.01;测压期的大尿流率与测压期平均尿流率呈现相关,r=0.815,P<0.01;自由大尿流率与测压期的大尿流率及大尿流率时压力呈相关,分别r=0.271,P<0.05,r=0.434,P<0.01.结论 尿动力检查存在许多影响检查因素,检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全程知识宣教,护士操作技术熟练,患者的主动配合是检查成功的关键,从而提高了尿动力检查报告的准确性.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肿瘤学教学实效性探讨

    随着肿瘤学领域的不断研究进展以及目前肿瘤学专科医生紧缺的社会现状,使得对肿瘤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高等医学专业院校在校生是充实临床肿瘤学专业队伍的主要人群,他们对肿瘤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效果是其以后能否胜任临床工作的关键因素,这就对临床肿瘤学教学的实效性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而目前我国临床肿瘤学教学现状滞后于学科的发展,已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高等医学专业院校可以通过让学生初步树立多学科综合治疗观念,训练其循证医学思维,注重个体化治疗,强化临床实践,改进教学方法,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学生自学能力,提升教师素质等手段来促进临床肿瘤学教学实效性,使学生能全面、准确地认识、掌握肿瘤学的临床诊治基本原则,了解肿瘤学领域的新进展及前沿信息,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以满足现代肿瘤学发展需求.

    作者:汪子书;吴穷;郑荣生;秦凤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直肠癌手术方式及对排尿功能影响的近况

    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腹膜反折平面以下的中、低位和青年人直肠癌比例高.由于直肠癌位于盆腔,转移方向多,手术难度大,不易得到彻底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高,以及手术时容易损伤盆神经丛,患者术后排尿功能受到影响,生活质量下降.目前直肠癌手术要求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保留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术中保护患者排尿功能已成为临床新追求和研究热点.

    作者:刘平;姜从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内质网分子伴侣2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ERp2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等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Rp29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Rp29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ERp29在胃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为80.48%(66/82)、45.12% (37/82),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29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癌组织学类型及局部浸润深度等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肿瘤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ERp29表达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平均生存期均高于阴性组患者.结论 胃癌组织ERp29的表达下降,并且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提示ERp29是一个潜在抑癌基因.

    作者:桑旭;张甲;袁光金;朱婧妮;沙晓锋;周后龙;韦淑贞;张闯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椎弓根复合体钉钩系统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

    目的 评价椎弓根复合体钉钩系统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9月-2012年1月期间住院的28例青年腰椎峡部裂患者,手术采用椎弓根复合体钉钩系统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3 ~63个月,临床结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结果 28例患者在术后3~12个月均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见椎弓根钉及椎板钩断裂、松动或脱钩等并发症.CT检查峡部裂融合率为92.9%.术前及后一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5±0.8)及(1.0±0.6),ODI指数为分别为(73.5±7.3)%及(10.6±4.0)%.结论 椎弓根复合体钉钩系统直接修复法仅在伤椎上进行简单且符合正常生理解剖结构的复位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手术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海潮;李存孝;范德刚;钱澍;高浩然;闫国良;胡运生;钱济先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门诊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

    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及其陪伴家属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提高门诊高血压患者及陪伴家属高血压的有关知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血压控制率、预防高血压不良后果的信心.方法 对72例高血压患者及其陪同家属进行面对面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用药知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生理和环境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正确监测血压是对病情观察和用药调整的重要依据;发放相关教育资料;患者及陪同家属互相交流和讨论.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及陪伴家属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高血压有明显影响的不良生活习惯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和体会.使高血压的知情率、正规服药率、血压控制率都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健康教育是提高高血压患者及陪伴家属对高血压的认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规律治疗和终生治疗重要性的认识,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说明提高陪伴家属的认识对患者起到监督作用也很重要.

    作者:康金兰;方美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Hedgehog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肝癌是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主要类型,它由多种基因参与,涉及多条信号通路的多步骤、多阶段的发生过程,但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1].Hedgehog (Hh)信号转导通路具有高度保守性,目前发现在胚胎发育、组织极性的调控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近期报道发现,此通路异常激活和基因过度表达可导致各种恶性肿瘤,如基底细胞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胰腺癌、胃癌等[2].国内学者发现,在肝癌组织中的Hh通路活性异常增强,但具体机制尚不明[3].目前研究Hh信号通路与肝癌细胞转移侵袭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热点,为进一步研究肝细胞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张雷;姜德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甲基强的松龙和布地奈德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小剂量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吸入高剂量布地奈德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6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观察组各23例,其中观察组给予静滴地塞米松,2次/d,雾化吸沙丁胺醇,3次/d.试验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静滴,1次/8 h;雾化吸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3次/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比较发现治疗后7d试验组PEFam;PEFpm;FEV1;FEV1/FVC(%)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日间哮喘症状评分,夜间哮喘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7d和14 d试验组临床计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高剂量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增清;邹有群;陈永新;钟纪茵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T细胞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活动期患者外周血细胞表面CD4+ CD25 (high)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2名RA患者,14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osis of knee,OA)患者和13名正常人外周血细胞CD4+ CD25 (high)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比,并统计分析其数量变化与有关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外周血CD4+ CD25 (high)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百分率(4.82±0.49)均显著低于OA组(6.54 ±0.45)和组对照(7.05±0.62) (P <0.05),且与RA活动指数DAS28呈负相关(P<0.05).结论 RA患者外周血CD4+ 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数量显著降低,提示该细胞亚群可能在调节RA疾病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也可以作为监测RA疾病活动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武加标;任敏;汤丽;李雪飞;顾巧英;戚传平;肖菁;赵东宝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针灸及体疗康复在急性脑梗死偏瘫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研究早期针灸及体疗康复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2年6月的162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进行针灸及体疗康复治疗,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肢体功能(FMA量表)及生活能力(Rankin量表)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量表及Rankin量表评估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早期针灸及体疗康复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效果较佳,可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

    作者:张井芬;肖玉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7月常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常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加脑血疏口服液进行治疗的46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Barthal指数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 治疗后2周及4周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轻型率高于对照组,Barthal指数≥75分比例也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较佳,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存能力.

    作者:牛庆东;王雪梅;叶平平;康均;李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传统根治术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疗效.方法 将2005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80例早期(Ⅰ、Ⅱa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保留组30例和传统组50例,保留组采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传统组采用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比观察两组的术后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均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保留组局部复发2例(6.67%),远处转移1例(3.33%),无瘤生存期为(15.0±3.4)个月;传统组分别为3例(6.00%)、2例(4.00%)及(14.0±4.3)个月;两组比较,P均>0.05.保留组手术美容学评价为优18例(60.00%),良12例(40.00%),差0例;对照组分别为20例(40.00%)、22例(44.00%)、8例(16.00%),两组优良率比较,P <0.05.结论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美容效果好.

    作者:谭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人感染禽流感A(H7N9)1例诊治分析

    人感染H7N9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2013年2月以来,上海市、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先后发生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病例,病死率较高.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重症病例救治,中西医并重,是有效防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院收治1例H7N9感染患者,系安徽省省内收治的首例病例,成功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克义;马景贺;张友桂;张贺;郭秀荣;李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糖尿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提高广大护理人员对糖尿病伴焦虑抑郁的认识.方法 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医院就诊的糖尿病伴焦虑抑郁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疏导组各35例,常规护理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与饮食、生活等基础护理;心理疏导组由经过专科护士培训的护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干预,内容包括情感关怀、心理疏导和各项技能的培训等.进行为期4周的疗效的观察.比较两组在治疗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心理疏导组的焦虑评分为42.1±5.2,抑郁评分为40.3±6.4,而常规护理组的焦虑评分为49.6±4.7,抑郁评分为51.6±4.9.通过比较,两组SAS和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治疗后,心理疏导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糖尿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积极治疗和基础护理的同时施以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有助于糖尿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减轻和缓解,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任启芳;史菲菲;胡红艳;张艳丽;顾娟;汪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自贡市老年慢性肾脏病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自贡市老年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2月于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老年人1000名,进行健康情况调查,检测患者肾功能相关指标,调查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情况,并筛查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该老年人群中蛋白尿发生率为10.2%,血尿发生率为6.4%,肾功能下降发生率为11.0%;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7.6%,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高龄、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是老年人群发生慢性肾脏病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本地区老年人群的慢性肾脏病患病率接近20%,应引起重视,其中高龄女性、高血压、糖尿病等都是慢性肾病的危险因素,应加强该类的人群的健康保健教育.

    作者:赵大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鼻出血微波热凝固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目的 回顾和总结鼻出血微波热凝固治疗的技术特点和护理体会.方法 182例反复间断性鼻出血患者,多数合并有全身疾病和局部异常改变,出血量在500 ml以下,给予检查以确定出血部位、表面麻醉、微波止血、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本组一次性治愈172例(95%);二次性治愈10例(5%).结论 微波热凝固治疗是应用特殊微波辐射电极,电磁波直接作用于局部组织,组织在小范围内因高温瞬间凝固达到治疗目的.微波热凝固治疗具有损伤小、边界清楚、治疗范围易控制,操作简便,疗程短,痛苦小且不需要鼻腔填塞等特点,同时配合心理护理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可有效降低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治疗中的风险,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及时准确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防止病情复发.

    作者:赵慧;魏兆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全程护理告知程序对产科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研究全程护理告知程序对产科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以了解其在产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5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进行生产的4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0例,对照组的产妇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的产妇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告知程序进行干预,后将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相关技能掌握程度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相关技能掌握程度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程护理告知程序可有效改善产科健康教育效果,可有效改善产妇的综合状态.

    作者:殷秀珠;陈小荷;胡善荣;孙园;王思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预见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5月脑卒中住院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0年6月-2011年8月脑卒中住院患者16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神经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呼吸道的护理、消化道的护理、泌尿系统的护理、皮肤的护理、心理护理、肢体功能训练及安全意外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安全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安全意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地减少和预防患者安全意外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作者:刘玉芳;颜顺荣;张晓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舟山市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舟山市小学生超重肥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肥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舟山市定海区2所小学7 ~12岁学生共273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共检出超重小学生518人,超重捡出率为19.95%,其中男生为25.15%,女生为14.26%;共检出肥胖学生334人,肥胖检出率为12.86%,其中男生为15.93%,女生为9.51%;共检出超重+肥胖人数852人,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2.81%,其中男生为41.08%,女生为23.77%;男生的超重、肥胖和超重+肥胖的检出率都较女生组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检出率总体按年龄呈单峰分布,以9~10岁组为高.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父母的BMI以及食欲好,进食快,喜吃肉类、面食及油炸食品,睡前吃零食,户外运动少为儿童期BMI的可能影响因素.结论 舟山市儿童肥胖已呈广泛流行,肥胖防控工作刻不容缓.儿童肥胖受遗传因素及环境行为因素影响,卫生部门、社会、家庭、学校多方应共同参与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防控方案,才有可能抑制儿童肥胖的快速进展.

    作者:朱蓓;蔡锡顶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月坛地区更年期妇女知信行现况机会性调查

    目的 通过对月坛地区更年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知信行现况,为更好地开展社区更年期妇女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月坛地区355例40~60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月坛地区更年期妇女对于妇科、慢性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健康生活方式采纳率都处于较低的水平.②定期进行疾病筛查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血压检测:90%,血糖检测:77%,血脂检测:74%等.③有一项以上更年期症状的妇女所占的比例为76.9%,kupperman评分平均为10.34.④对于全科诊疗服务的需求:希望在全科门诊得到妇科疾病相关指导的比例高为77.7%.结论 月坛地区更年期妇女知信行现况不容乐观,对全方位妇女保健指导有很大的需求,需要全科医师加强对更年期妇女的健康管理.

    作者:佟秀梅;杜雪平;孙艳格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探讨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母婴同室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医院感染的特点、危险因素.结果 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24%,其中2007~2011年感染发生率依次为3.17%、1.76%、0.74%、0.46%、0.2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居首,占49.25%,其次为胃肠道感染、皮肤及脐部感染;感染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24.24%,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占18.18%、16.67%;危险因素与新生儿自身易感、母婴同室环境、医疗护理操作、产妇及新生儿用具、医务人员的手等有关.结论 加强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控制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刘云;马福莲;朴桂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