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林;陈碧艳
目的 观察可吸收骨水泥强化椎体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9年2月-2011年5月应用经伤椎椎弓根注射可吸收骨水泥强化,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26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周、2个月、6个月、12个月、去除内固定后3个月行X线检查;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行CT检查,测量后凸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的变化.术后随访10 ~3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均无神经损伤或异物反应等并发症.未发现有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术前后凸角平均21.8°,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49.7%,术后1周分别为3.2°和94.3%;术后12个月3.8°和92.3%;去除内固定后3个月5.5°和90.4%.并进行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吸收骨水泥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促进椎体骨折愈合,减少远期椎体高度丢失,同时也是防止椎弓根钉松动或断裂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茂生;谢加兵;杨民;汪正宇;胡旭峰;徐祝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后患者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方法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153例,其中LM治疗97例(LM组),TAM治疗56例(TAM组).结果 LM组以浆膜下肌瘤为主,TAM组以肌壁间子宫肌瘤为主,两组肌瘤类型明显不同(P<0.05);大子宫肌瘤直径及剔除子宫肌瘤数目TAM组大于LM组(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TAM组大于LM组(P<0.05);子宫肌瘤数目<4个肌瘤残留率及复发率小于子宫肌瘤数目≥4个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妊娠率LM组35.29%,TAM组13.0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与TAM术后肌瘤残留及复发率均较为相近,多发性子宫肌瘤是导致残留及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LM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TAM.
作者:徐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查中的护理配合对检查结果的作用.方法 总结145例行尿动力学检查中采取有效全程的知识宣教及相应护理措施,确保检查的结果的可信度.结果 患者积极配合自由尿流率及压力-流率联合检查,经Spearman相关分析,自由大尿流率与自由平均尿流率呈相关,r=0.884,P<0.01;测压期的大尿流率与测压期平均尿流率呈现相关,r=0.815,P<0.01;自由大尿流率与测压期的大尿流率及大尿流率时压力呈相关,分别r=0.271,P<0.05,r=0.434,P<0.01.结论 尿动力检查存在许多影响检查因素,检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全程知识宣教,护士操作技术熟练,患者的主动配合是检查成功的关键,从而提高了尿动力检查报告的准确性.
作者:黎雪春;邱玲;钟东亮;吴文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活动期患者外周血细胞表面CD4+ CD25 (high)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2名RA患者,14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osis of knee,OA)患者和13名正常人外周血细胞CD4+ CD25 (high)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比,并统计分析其数量变化与有关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外周血CD4+ CD25 (high)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百分率(4.82±0.49)均显著低于OA组(6.54 ±0.45)和组对照(7.05±0.62) (P <0.05),且与RA活动指数DAS28呈负相关(P<0.05).结论 RA患者外周血CD4+ 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数量显著降低,提示该细胞亚群可能在调节RA疾病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也可以作为监测RA疾病活动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武加标;任敏;汤丽;李雪飞;顾巧英;戚传平;肖菁;赵东宝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二维和三维超声检查,研究胎儿小脑蚓部及其相关结构,对比其诊断小脑蚓部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对64例在二维超声检查中发现可疑小脑蚓部异常、胎龄18 ~40周的胎儿进一步行三维超声重建检查小脑蚓部及其相关结构.结果 二维超声仅可于冠状面上清楚显示小脑半球及上蚓部结构,矢状面获得小脑切面不理想;三维超声则可进一步于矢状面清晰显示小脑原裂及下后裂、第四脑室与后颅窝池等相通结构,并可用三维容积断层技术(TUI)逐层显示系列连续的胎儿脑矢状切面.结论 三维超声可较清晰显示胎儿小脑蚓部在18孕周以后的发育表现及较明确筛查出小脑蚓部畸形,是诊断小脑畸形的较为理想的影像学方法,可增进胎儿颅脑检查的完整性,提高产前诊断的符合率,减少漏诊.
作者:欧冰凌;陶宗欣;梁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危型HPV检测在ASCUS分流管理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对165例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患者,联合采用检测高危型HPV和阴道镜下定位多点活检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比较ASCUS高危型HPV阳性患者与高危型HPV阴性患者的宫颈病变的发病情况.结果 ①早期宫颈癌4例,占2.42%;CIN Ⅰ 37例,占22.4%,CINⅡ29例,占17.6%;CINⅢ9例,占5.45%;宫颈炎症86例,占52.1%.②本组患者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57.6%(95/165),HPV感染排序为HPV16、52、58、18、CP8304.③高危型HPV阳性组病理结果为CINⅡ级或以上病变检出率为37.9% (36/95),明显高于高危型HPV阴性组8.57%(6/70,P<0.01);4例早期宫颈癌高危HPV均是阳性,其中HPV16阳性2例,HPV58阳性和HPV18阳性各1例.结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高级别CIN的发生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HPV高危型以HPV16、52型为常见类型.液基细胞学检查ASCUS辅以高危型HPV检测可以有效分流管理ASCUS患者.
作者:陈勇霞;何凤仪;郭莉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分析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mii.Ab)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分析2006 ~ 2011年宿州市立医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系统检测耐药性,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 2006 ~ 2011年该院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458株,分离率逐年上升,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日益增多.2011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36.0%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0.0%,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该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首选用药.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年上升,耐药性逐渐增强,需引起临床关注.动态监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参照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重视多重耐药菌的预防隔离,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作者:刘玉岭;张会平;丁真;宋红岩;史广鸿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椎弓根复合体钉钩系统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9月-2012年1月期间住院的28例青年腰椎峡部裂患者,手术采用椎弓根复合体钉钩系统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3 ~63个月,临床结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结果 28例患者在术后3~12个月均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见椎弓根钉及椎板钩断裂、松动或脱钩等并发症.CT检查峡部裂融合率为92.9%.术前及后一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5±0.8)及(1.0±0.6),ODI指数为分别为(73.5±7.3)%及(10.6±4.0)%.结论 椎弓根复合体钉钩系统直接修复法仅在伤椎上进行简单且符合正常生理解剖结构的复位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手术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海潮;李存孝;范德刚;钱澍;高浩然;闫国良;胡运生;钱济先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的原因,观察护理干预对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的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9月胸外科静脉留置针患者250例,随机设对照组114例与实验组136例,观察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对实验组采取预防措施,且对发生的静脉炎患者采取中药外敷、硫酸镁湿热敷、水胶体敷料及马铃薯片外敷等护理方法.结果 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的留置针患者114例,并发静脉炎28例,未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的留置针患者136例,并发静脉炎14例.结论 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的患者(实验组)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概率明显小于未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的患者(P<0.01),通过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率.
作者:王振华;谭晓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的临床经验.方法 将92例以便血及便后肿物脱出为主要症状Ⅲ~Ⅳ期混合痔患者分为改良PPH组40例和传统PPH组52例,分别进行手术,对比分析手术时间、切除直肠黏膜完整度、术中出血、痔核回缩、术后肛门疼痛、术后出血、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相比较,改良PPH组切除直肠黏膜完整度、术后出血、痔核回缩及复发率明显优于传统PPH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PPH术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疗效更确切,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李巍;李季;夏群;刘士会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肿瘤学作为蚌埠医学院较早具有硕士学位授予的学科,其研究生的培养在肿瘤学的教学中占有较大分量.如何提高肿瘤学临床研究生的临床能力、社会能力及科研能力是作为研究生导师及成员值得需要思考的问题.肿瘤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要紧跟社会发展及学科发展,创新改革,探索符合肿瘤学特点及本地区特点的培养体系,不断深化培养学科内涵建设,提高肿瘤学研究生教学质量及提高研究生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研究生将来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长,适应我国医疗发展的需要.本文从研究生的医德教育和医患沟通技巧,加强肿瘤等相关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加强在实践中贯彻循证医学理论,从而达到规范化、个体化的思维及科学研究的思路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探讨适合研究生发展的方向,以培养出能胜任今后社会发展的专科人才.
作者:贾建光;钱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例37例,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入院后第0,1,3,7天的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变化.结果 实验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实验组治疗后第3,7天后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水平明显下降,较对照组有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必净在SAP早期应用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症状、体征的恢复,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朱克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11月收治的38例壳核区脑出血患者(男:女=19∶ 19)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方法、效果及预后.38例患者的诊断均符合美国成人自发性脑出血治疗指南(2010)的诊断标准,手术方法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根据术前有无脑疝、术中脑压情况,决定是否去骨瓣,如合并脑室出血、脑积水则同时行脑室外引流术.结果 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放弃治疗8例,随访29例,病情稳定后出院时GOS评分5分14例,4分9例,3分5例,2分1例,29例随访病人门诊和电话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死亡1例.结论 壳核区脑出血开颅手术死亡率低,手术方法应个体化.
作者:徐德才;姜之全;韩易;娄飞云;于振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在临床过程中属恶性心律失常,须急诊处理,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而中药乌头碱中毒所引起的顽固性心动过速报告病例不多,需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以便及时有效的诊治.现将1例由乌头碱中毒所致顽固性的室性心动过速诊治报告如下.
作者:徐朝辉;杨克琴;付亮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132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在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护理措施.结果 123例一次碎石成功,一次碎石成功率为93.6%.3例结石息肉包裹严重患者改开放手术,6例因术中结石移位至肾脏碎石失败.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尿,经过止血、对症处理后消失.术后3~5d出院,恢复良好,随访3~6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方法.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落实周密细致的护理措施以及必要的健康指导,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手段.
作者:马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甲状腺图像显示钙化灶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对115例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和超声检查图像进行比较研究,分别以甲状腺结节的边界、形态、钙化灶类型及性别差异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超声检查的诊断意义.结果 115例患者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中共发现良性74例,恶性41例.良性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主要以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粗大钙化灶为主,而恶性结节内钙化灶主要以边界模糊不清、形态不规则的微小钙化灶为主,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甲状腺结节钙化灶构成主要以粗大钙化灶为主(28.10%),而恶性甲状腺结节钙化灶构成主要以微小钙化灶为主(59.0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成像对甲状腺结节中钙化灶的检查诊断具有特异性,可更细致地发现微小钙化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鹏;李星云;马彩叶;王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盐酸吡格列酮(PIO)对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足细胞的保护及其与抗炎作用的关系.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低剂量PIO组(DR1组)、糖尿病中剂量PIO组(DR2组)和糖尿病高剂量PIO组(DR3组).于0、8周末测尿白蛋白、尿Nephrin、尿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尿肌酐(UCr),并计算尿白蛋白/肌酐(UACR)、Nephrin/肌酐(UNER)和MCP-1/肌酐(UMCR).每周监测血糖(BG),8周末取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留取左肾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Nephrin及MCP-1蛋白表达.结果 ①糖尿病大鼠各时间点BG及8周末HbAlc显著高于NC组(P<0.05),糖尿病大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8周末,各PIO组UACR、UNER和UMCR均显著低于DM组(P<0.05),且DR2、DR3组低于DR1组(P<0.05);肾脏Nephrin蛋白表达:NC组>各PIO组>DM组(均P<0.05),DR1、DR2和DR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脏MCP-I蛋白表达:DM组>各PIO组>NC组(均P<0.05),DR1、DR2和DR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UNER与UMCR呈显著正相关(r=0.729,P<0.01),肾脏Nephrin蛋白与MCP-1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696,P<0.01).结论 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足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有关,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作者:匡蕾;叶山东;邢燕;胡闻;陈玉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2例采用Solitaire AB装置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11名患者血管成功再通(TICI≥2b或者3),其中2例大脑中动脉栓塞再通后存在高度狭窄,1例基底动脉栓塞取栓失败,患者死亡.术后症状性出血1例.10例术后NIHSS变化≥10分,30 d随访mRS <2分7例.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MCA、BA急性血管栓塞再通率高,预后较好.
作者:李瑞;曹红元;刘磊;石倩千;易旭;李惠允;周华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7月常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常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加脑血疏口服液进行治疗的46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Barthal指数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 治疗后2周及4周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轻型率高于对照组,Barthal指数≥75分比例也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较佳,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存能力.
作者:牛庆东;王雪梅;叶平平;康均;李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观察39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发生急性精神障碍的情况,分析研究与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精神障碍可能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 对蚌医附院胸心外科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并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20例术后出现精神异常,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分析相关原因,即时执行治疗并积极采取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结果 20例精神异常患者均痊愈,无并发症发生,出院后1~2个月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 食管癌术后急性精神障碍是多因素相互交叉作用的结果,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条件.
作者:解萍;汪国文;叶枫林;黄惠;姚林;崔丽宏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