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临床观察

周孝清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胶囊, 苦参素胶囊, 乙型病毒性肝炎
摘要:目的 探究阿德福韦酯胶囊与苦参素胶囊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30例,对照组115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连用48周.治疗组11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素0.3 g,3次/d,口服,连用48周.观察两组病毒应答率、生化应答率、HBsAg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HBe转换率.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24周时病毒应答率,生化应答率、HBsAg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HBe转换率分别为59.1,50.4,1.7,27.8,24.3和75.7,72.2,7.8,49.6,41.7.48周时分别为74.8,66.1,2.6,33.9,27.8和87.8,80.0,11.3,60.0,49.6.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苦参素胶囊联用能增强抗乙肝病毒的效力,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辅助治疗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6年9月-2009年7月对16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取剖腹探杳术辅助内镜定位诊断的方法,及时、准确地发现出血病灶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伟;王兴彬;赵德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低钠血症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24例,其中并发低钠血症者(低钠组)64例,正常血钠者(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心衰级别与血钠浓度的关系,同时比较病死率.结果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低钠血症组中重度心衰组与中度心衰组比较,血钠浓度更低(P<0.01);低钠组比正常血钠组有更高的病死率(P<0.01).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级别越高,血钠浓度越低,其病死率越高;低钠血症与病死率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李秀昕;刘丽平;杜国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伊布利特转复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静脉应用伊布利特注射液在转复房扑、房颤中所需的护理配合.方法 选择心电图确诊为房扑、房颤且发作时间在90 d以内,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13例,予以静脉推注伊布利特.首剂1 mg,如无效30 min后再次应用1 mg或0.01 mg/kg.用药前心理护理、用药期间及用药后心电监测和护理.结果 13例患者中8例转复成功,转复期间加强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心理,可能有助于提高复律成功率.结论 伊布利特是一个起效快,对房扑、房颤患者转复率高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应用前进行心理护理,用药时严密心电监护,缓慢匀速推注可减少不良反应,其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朱艳华;徐静;张晶;于继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时其预防作用,提高医护人员对CRAB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7-12月14例CRAB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及感染原因,采取护理措施.结果 CRAB感染率在ICU中逐年上升,医院人员对院内感染认识不足是导致这次CRAB流行的主要原因.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预防CRAB的流行.结论 应根据CRAB流行的原因,选择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段缓;何先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细化介入病房管理促进介入学科发展

    目的 为了更好地促进介入放射学科的良性发展.方法 总结近十余年来蚌医附院介入科病房管理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思路.结果 分析总结出以下各项有效措施:注重人才培养,构建合理人才梯队;以人为本,患者至上,加强医惠交流;严抓病案质量管理;规范诊疗程序,制定应急预案;健全科室规章制度,按章办事;加强学科联系;积极宣传介入知识,扩大病源.结论 通过严格执行以上各项管理措施,在开展诸多新项目的同时,不仅创造良好经济效益,而且又保障了医疗安全,取得患者信任,扩大了社会效益,大大促进了介入学科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袁牧;谭玉林;张阳;杨陪陪;谢波;华元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麻醉方法在唇腭裂修复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的麻醉方法在唇腭裂修复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唇腭裂修复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 将108例不同时期的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手术,按麻醉方法分为氯胺酮静脉麻醉组(K组)52例和七氟醚吸入全麻组(S组)56例.K组,氯胺酮20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S组,2~3 vol%七氟醚持续吸入,保留自主呼吸.现察比较麻醉期间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间HR比较,术前、术中、术后均有显著差异;同组内HR比较,K组术中明显高于术前,而S组无明显变化.两组间SPO2比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和术后无差别(P>0.05);而两组内术中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术期喉痉挛、低氧、躁动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 七氟醚气管插管吸入麻醉是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赵汝有;刘松;周胜岐;王巧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LKB1在腺癌中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LKB1腺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搜集整理1999-2009年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LKB1构功能、抑癌机理及其在不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对LKB1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KB1突变或缺失表达与众多腺癌的发生发展成正相关,如肺腺癌、乳腺癌和胃腺癌等.在肺腺癌的脑转移过程中,LKB1缺失表达起积极作用.结论 通过对LKB1因的修复,可以增加腺癌细胞凋亡,从而为腺癌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作者:程忠强;詹晓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128例老年住院患者采取加强心理护理,疏导患者情绪;经常更换体位,主动或被动活动肢体;进行呼吸及咳嗽练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给患者穿弹力袜,以利回流;给患者多饮水,输液纠正脱水,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护血管,不在同一处反复穿刺,避免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等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结果 128例老年住院患者中,通过积极预防和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5%,大大低于文献报道的10%~20%的发生率.结论 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早期积极干预,可降低DVT的发生率.

    作者:郑普春;陈晓云;李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成药外敷治疗静脉留置针所玫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牛黄解毒片与蜂蜜混合外敷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1月-2009年6月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用50%硫酸镁注射液湿敷,实验组用牛黄解毒片捣碎与蜂蜜调匀外敷局部,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牛黄解毒片与蜂蜜调匀外敷能有效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童蓉;段缓;贾杨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层级责任制管理对护理质量影响的分析

    目的 评价层级责任制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实施前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实施后采用层级责任制管理模式.2008年1月-2009年1月,选择高州市人民医院5个科室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与实施前护理质量作比较.每个病区护士按分管15~20例患者并分为2~3组,每组由不同级别的3名护士组成(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各1名).实施3个月评价效果.比较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前后病区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基础护理措施落实、健康教育知晓、护士的告知、治疗和回应信号灯及时性、主动巡视病房等护理项目,在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后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1).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结论 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护理纠纷.护理核心制度中床边双人核对制度得以落实,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体现分层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作者:谢月霞;苏冰莲;冯伟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南海驻岛官兵微量元素及其它指标的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南海驻岛礁官兵守礁前后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微量元素变化对其它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守礁部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7-10月成建制守礁官兵158名,年龄在19~40岁之间,对照组为成建制的综合补给舰官兵104名,年龄在19~42岁之间.对以上人员进行微量元素及部分酶类、酯类、核酸代谢、血细胞分析、激素检测.结果 守礁部队微量元素在守礁后铜和镁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锌和钙明显上升(P<0.05),铁明显下降(P<0.05);红细胞、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体积、高密度胆固醇降低和睾酮、低密度胆固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守礁官兵铁的食物来源虽丰富,可能是维生素缺乏,铁的吸收、利用、转运受到影响,使平均红细胞体积降低,有小细胞贫血的危险;锌和锌/铜失调使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改变有显著差异,需防止高脂血症;锌的增高可能使睾酮合成上升,需防止粉刺和痤疮,特别是防止情绪激动的发生.

    作者:樊龙中;何俐勇;周赤龙;李裕标;王萍;喻云梅;陈正;谭燮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甲巯咪唑引起严重粒细胞缺乏1例报告

    甲巯咪唑是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ATD),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其不良反应如皮疹、皮肤瘙痒、嗅觉减退、血管炎、急性肝炎等不容忽视,特别是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但临床上该药导致严重粒细胞缺乏相对罕见.

    作者:孙士敏;范红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五角场街道社区高血压人群血脂障碍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五角场街道社区成年高血压患者的各种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使用多级抽样方法调查了社区1 842名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853,女性989名),年龄≥40岁.血脂异常的脂类表现形式遵循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协会指南(1992).结果 常见的血脂异常是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平均发生率为35.3%(其中男性是33.6%,女性是36.8%);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排在第二位的,平均发生率为15.9%;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排在第三位,大约占6.1%:低脂蛋白血症和严重高脂血症分别占2.5%和3.7%;混合高甘油三酯-低脂蛋白血症的患者少,占0.5%(其中男性占0.7%,女性占0.4%).糖尿病患者中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严重高脂血症患者比例更高.相对于标准体重,肥胖者中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高甘油三酯-低脂蛋白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严重高脂血症患者比例更高.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血脂障碍普遍存在,糖尿病和肥胖会增加血脂障碍发生的可能性.

    作者:郑应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乳腺癌超声成像现状与进展

    目的 总结乳腺癌超声检查与诊断的现状和进展.方法 查阅相关中外文献,分析乳腺癌的超声检查方法、诊断及应用价值.结果 超声成像是乳腺癌检查的首选方法之一,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一定的局限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高频探头的应用是乳腺癌超声检查的主要方式.超声造影、三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等新技术在乳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结论 超声成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何晓东;顾素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策略

    目的 探讨如何减少和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 75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转开腹133例(5.2%),发生各种并发症52例(2%),其中胆道损伤5例,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导致胆漏1例,胆囊动脉出血4例,胆囊床渗血致二次手术2例,胃肠道损伤2例,胆总管结石残留5例,右肝下包裹性积液17例,腹腔脓肿4例,切口感染5例,腹部少量皮下气肿5例,术中术后死亡各1例(0.08%).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佳术式.严格的培训,细心的规范化的手术操作,熟练掌握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手术技巧及方法,对中转开腹的正确判断,可以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毛盛名;将厚文;刘永武;陈一尘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RA患者感染的相关性,为RA患者合并感染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分析嘉兴市第一医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RA患者319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244例,平均年龄57.1±13.1(20~88)岁;平均病程10.5±8.0(3个月~40年)年.感染组104例,非感染组215例.检测项目包括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和淋巴细胞亚群.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与非感染组RA患者比较,感染组患者的年龄大、男性多、病程长、ESR快、CRP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及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淋巴细胞计数与感染呈显著性负相关(r=0.701,P<0.01);而类风湿因子、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男性、病程长、ESR快、CRP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贫血,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感染呈显著性负相关.

    作者:吴美娟;王宏智;张斌;丁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手部创伤职工伤残鉴定202例分析

    目的 通过手部创伤的职业伤害情况分析,加深对劳动保护及伤害预防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在四会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劳动能力鉴定(伤残鉴定)的手部创伤职工202份资料.结果 本组外来务工人员占91.1%,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占87.1%;多见于机械外伤,受伤部位384处,手指骨折或缺损占88.5%;私有企业职工占98.5%,操作工多见,农民工占绝大多数;私有企业伤残职工未参加工伤保险占48.2%,公有企业与私有企业参保率相比增益系数为1.94.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群占93.6%,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人群相比(t=15.568、t=14.401),P<0.001;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与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人群相比(t=3.058),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做好岗前教育、能力提升和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落实各种措施,预防手部伤害事故发生;健全职工社会保障机制,实施农民工平安计划,是保障职工安全、健康、保护劳动生产力的当务之急.

    作者:吴穗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原位杂交检测宫颈活检组织HPV感染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原位杂交(ISH)检测宫颈活检组织中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28例宫颈活检的石蜡标本,分别行常规检测和ISH-HPV检测.结果 ①二种方法检测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状细胞癌(SCC)HPV感染检出率分别为2.5%与8.9%、37.5%与55.0%和66.6%与90.0%,检出率SCC>CIN>慢性宫颈炎,ISH法明显优于常规检测法(χ2=7.5625,P<0.01).②在所检测的128例宫颈活检组织标本中.21~30岁患者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结论 慢性宫颈炎、CIN、宫颈鳞状细胞癌与HPV 6/11/16/18/31/33密切相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V感染的检出率明显升高.ISH方法对早期宫颈HPV感染患者在分子病理学水平作出准确、特异、快速的诊断,同时具有细胞阳性定位功能.通过HPV感染的检测,可以积极预警年轻人群中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成志强;王晓玫;蔡进中;单军;高利昆;许静;彭全洲;胡锦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性低钾血症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合并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低钾血症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6月间厚街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72例低钾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58%(112例)低钾血症患者发病前出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有治疗史.其中轻度低钾血症18例,中度低钾血症67例,重度低钾血症27例.所有患者经口服、静脉补钾后症状均缓解.结论 低钾血症的发病因素可能与病毒感染、滥用药物(抗生素、地塞米松、退热药)有关,与摄入不足,胃肠道丢失有关;对于难治性低钾血症在常规补钾基础上,辅以安体舒通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姜椿法;李群;刘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肺部粟粒样病变的影像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全数字化(DR)胸片表现为多发粟粒样病变不同疾病的影像特征及其病理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诊断明确、临床及影像资料齐全而肺内均可见多发粟粒样病变的病例.结果 37例中:肺结核8例、弥漫肺转移瘤6例、结缔组织病5例、肺感染4例、白血病肺浸润3例、尘肺3例、吸入性肺炎2例、肺小动脉壁钙化2例、肺水肿2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1例、恙虫病肺间质炎1例,大部分病变的形态、分布、演变过程及伴随征象有一定的特征性.结论 肺部出现粟粒样改变的病种繁多,掌握其各自的影像特点及病理机制对正确诊断非常重要.DR胸片及高分辨CT结合临床常可作出正确的诊断或缩小诊断范围.

    作者:张昌政;谢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