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代护士人职期的培养

李征莲;汪春燕

关键词:新生代护士, 培养, 入职期
摘要:目的 立足护理事业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度,从护理职业要求的角度研究分析新生代护士的特征和优势,认清加强入职期培养对新生代护士成长和发展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和多面性.方法 2005年7月-2007年12月,我院对新分配护士进行基础理论、基础操作、兴趣、职业行为习惯和服务能力培养,抽查服务质量.结果 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加强入职期护士的培养,可提高医院护工作质量,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56例老年急性胆囊炎诊治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2005年11月-2007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56例65岁以上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中行胆囊切除术36例,胆囊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18例,胆囊大部切除术2例.治愈54例,好转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老年人对急诊胆囊手术一般都能耐受,积极手术结合围手术期严密观察及处理可以大大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徐永建;余明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浅谈社区护士的素质及能力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区护理的发展日益加速,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一定的规模.社区护理已成为社会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是综合应用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和技术,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护理教育、计划生育等融于护理学中,并以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为终目的,提供连续的、动态的、综合的护理专业服务[1],因此社区护理不同于医院的护理.

    作者:张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广州市中学生健康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二)

    目的 分析广州市中学生目前健康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学生健康教育政策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所中学初1到高2年级共4 542名中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并通过家长问卷收集学生家庭背景资料,分析父母收入水平及是否吸烟与学生健康行为的关系.结果 经X2检验分析显示,广州市中学生目前健康行为与家庭经济状况及父母是否吸烟有关联.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某些不良健康行为目前尚处于萌芽阶段,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及早对中学生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以降低其成年后相关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作者:徐亮;邓晓娟;魏莲;王娟;王皓翔;陈小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癌症患者配偶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配偶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人口学方面的资料,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LSIA)评定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癌症患者配偶的SCL-90各因子得分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方面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的配偶;癌症患者配偶的SSRS的社会支持总分[(38.58±2.42)分]、主观支持评分[(18.76±2.39)分]和支持利用度评分[(9.47±2.16)分],显著低于普通人群的配偶[(43.14±8.23)分,(22.48±4.96)分,(11.79±2.65)分];癌症患者配偶的LSRA评分[(9.73±3.25)分]明显低于普通人群的配偶[(13.47±2.63)分].结论 癌症患者的配偶心理压力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的配偶,并存在更多的心理卫生问题,应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心理帮助和社会支持.

    作者:杨志敏;吴义高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重症胸外伤的复苏处理

    由创伤所致的心脏骤停存活率相当低,本文介绍重症胸外伤患者医院内及医院外治疗的一些措施,重点介绍了医院内治疗包括:气道保护、人工通气、循环支持、手术治疗治疗策略及现状,为临床治疗重症胸外伤患者提供参考,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刘明伟;曲艳;苏美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梗阻性左半结直肠肿瘤一期切除吻合治疗体会

    左半结肠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院54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直肠癌一期切除吻合病例,以探讨梗阻性左半结肠直肠癌一期切除吻合的安全性.

    作者:何跃君;刘志力;王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吕梁地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吸人变应原谱研究

    目的 通过对吕梁地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常见吸入性变应原进行检测,探讨吕梁地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吸入变应原谱.方法 采用瑞典法玛西亚公司的UniCAP自动体外检测过敏原系统,选择北艾、释草、户尘螨、粉尘螨、交链孢霉、烟曲霉、黑曲霉、屋尘作为变应原,以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变应原sIgE含量.结果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率为13.25%(50/400),依次为北艾(19/50),户尘螨(12/50),粉尘螨(10/50),葎草(7/50),屋尘(2/50),交链孢霉(1/50),烟曲霉(1/50),黑曲霉(1/50).结论 吕梁地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变应原以北艾为主,且反应强.

    作者:张丹梅;宋子龙;贾春生;赵树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肝外胆管结石超声诊断技巧

    目的 提高超声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78例超声诊断肝外胆管结石及肝外胆管扩张的超声表现,与手术、ERCP结果相对照.结果 78例与手术结果及造影结果比较,其中66例符合(84.6%).结论 综合利用探头加压扫查、饮水、脂餐、变换体位,检查前胃肠道准备等可提高超声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符合率.

    作者:毛亚锦;周洪娥;龙娜;王宗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三林社区妇女对乳腺癌的KAP调查与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三林社区妇女对乳腺癌的相关知识、态度及高危行为,为社区乳腺癌防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以三林社区妇女病普查人群为对象,采用分组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按年龄分层,9个以上易感因素的人群呈正态分布,农村组和居民组在乳腺肿瘤防治知晓及态度情况较好的分别为24.75%和36.79%,在易感因素分析中农村组有工作压力的人群仅占13.89%,而居民组却达到了54.69%.结论 40~50岁的女性人群为乳腺癌高危的人群,相对危险因素较集中,应是干预的重点人群.提高人群的乳腺癌防治意识,限制多方位易感因素的诱发,改变其高危行为是有效控制乳腺癌发病率的关键.

    作者:任光为;宋徽江;施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新生儿溶血病的护理

    新生儿溶血病系指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包括ABO溶血病、RH溶血病、MN溶血病.ABO溶血病不发生在母亲AB型或婴儿A型或B型;第1胎可发病;临床表现较轻.RH溶血病一般发生在第2胎,临床表现较重,严重者甚至死胎[1].

    作者:杨学梅;李莉;陈娟娟;张云莲;秦婉如;戴明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老年护理院细菌性尿路感染菌群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护理院患者细菌性尿路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护理病房住院患者中尿路感染138例患者的菌群分布和药敏结果.结果 共收集致病菌158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109株(69.00%),革兰氏阳性球菌49株(31.00%).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64株,58.72%),革兰氏阳性球菌以粪肠球菌多见(24株,48.98%),药敏结果显示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低,其次为三代头孢菌素;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低.结论 革兰氏阴性杆菌是老年护理院患者细菌性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依据尿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作者:罗冬梅;沈小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更昔洛韦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44例,给予更昔洛韦0.25g,每日1次,静脉滴注,联合氦-氖激光治疗,每天1次,共7 d.对照组32例,给予更昔洛韦0.25 g,1次/d,共7 d.结果 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2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18%;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947,P<0.05).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迅速,病情恢复良好.

    作者:曾洲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6例鼻咽癌合并皮肌炎患者放疗效果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16例鼻咽癌合并皮肌炎患者的放疗疗效及副作用情况.方法 对16例鼻咽癌合并皮肌炎患者进行配对研究,比较两组生存率、急性及晚期放疗反应发生情况,探讨鼻咽癌合并皮肌炎患者的发病及治疗特点.结果 16例鼻咽癌合并皮肌炎患者5年生存率为47%,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皮肌炎组患者放疗中出现严重急性反应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晚期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鼻咽癌合并皮肌炎患者疗效与非皮肌炎患者相近.但放疗中出现较严重急性反应值得临床注意,大剂量激素治疗不需要常规使用.

    作者:白守民;薛卫平;谢德荣;刘宜敏;卢泰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男性假两性畸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男性假两性畸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介绍男性假两性畸形患者术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及相关知识,并就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疼痛和防止伤口感染的护理及患者自我形象紊乱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结论 1年后回访,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并以正常心态适应并回归社会生活.

    作者:顾燕萍;颜珂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心脏粘液瘤摘除术的麻醉处理探讨

    目的 探讨心脏粘液瘤摘除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心脏粘液瘤摘除手术的31例患者资料.结果 全组31例麻醉平稳,手术顺利.心脏复跳后出现房室传导阻滞10例,其中3例需要安装临时起搏器起搏心率,1例术后需安装永久起搏器.术后出现脑梗塞3例,急性下壁心梗1例,频发室性早搏7例,低心排症2例.结论 平稳的麻醉诱导和维持,积极防治栓塞和心律失常等是保证心脏粘液瘤摘除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韦华;邓劲松;张日英;李家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错(牙合)患者第三磨牙发育状况研究

    目的 探讨错(牙合)患者第三磨牙发育状况.方法 对465名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全颌曲面体层片进行研究.记录第三磨牙缺失数、缺失部位,并测量第三磨牙牙轴与(牙合)平面的夹角;记录牙列缺失数及缺失部位、龋损情况.统计处理为x2、t检验.结果 错(牙合)人群中各种原因造成牙列缺失及龋损情况较为严重;第三磨牙缺失率为28.72%,上下颌两组第三磨牙缺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颌以安氏Ⅰ、Ⅲ类缺失第三磨牙居多,下颌以安氏Ⅱ类缺失第三磨牙居多;上下颌两组第三磨牙发育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颌第三磨牙向远中倾斜,下颌第三磨牙向近中倾斜,其中上颌以安氏Ⅲ类第三磨牙更偏向远中,下颌以安氏Ⅱ类第三磨牙更偏向近中.结论 在错(牙合)正畸患者中,上颌第三磨牙缺失较下颌多;下颌第三磨牙比上颌第三磨牙更加倾斜.保留或拔除第三磨牙的矫治方案应针对个体.

    作者:李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确诊22例肝脏血管瘤患者经肘静脉丸式注入超声造影剂SonoVue 2.4 ml,在反向脉冲序列成像的低机械指数下实时观察肝脏血管瘤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结果 2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在造影早期(动脉相或门脉相)发生周边环状强化或斑点状强化,并且缓慢向心性充填式增强,实质相肿瘤完全或大部分强化呈强回声,强度高于周围的肝实质;1例患者表现为动脉相快速整体增强,门脉相与实质相持续增强,其回声高于周边的肝组织;1例患者仅表现周边增强,中心始终不增强.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肝脏血管瘤时有特征性表现,是诊断肝脏血管瘤的又一种新方法,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检查.

    作者:朱先存;左鲁生;黄远洋;王峰;张爱玲;南苏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移植肾的99Tcm-DTPA肾动态监测

    目的 探讨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在肾移植术后监测中的图像特征和临床价值.方法 28例肾移植患者进行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同时测定移植肾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膀胱放射性计数与肾脏放射性计数比值(B/K值),定性和定量分析肾移植术后的影像特征.结果 12例肾移植术后肾血流灌注及功能良好,GFR值为(51.5±6.3)ml/min,B/K均3.6例急性排斥反应肾血流灌注受损程度重于功能相,GFR值为(33.4±5.7)ml/min,B/K均<1.7例慢性排斥反应肾血流灌注和功能相均同时受损,GFR值为(27.5±2.1)ml/min,B/K均<1.1例超急性排斥反应表现为放射性空白区.2例肾小管坏死肾血流灌注损伤轻于功能相.所有影像表现与临床或病理结果相吻合.结论 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可快速且定量评价移植肾的血流和功能,早期初步鉴别排斥反应的类别且具有无创、简单、重复性强的特点.

    作者:李纬明;陈维安;陈连周;李春亿;张祥松;梁宏;胡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婴儿抚触对促进疾病康复的研究进展

    触觉是原始的感觉器官,皮肤又是面积大的体表感觉器官,为中枢神经的外感觉器官,触觉性接触可以增加迷走神经的活动,增加机体的体液和细胞的免疫功能,使婴儿对疾病有抵抗力.婴儿抚触是通过医护人员或父母对婴儿非特定部位肌肤施以轻柔的爱抚,它是一种爱的传递方式,可增加新生儿情商指数,同时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本文综述抚触对疾病状态下(早产儿、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早产儿呼吸暂停及肺炎、硬肿症)婴儿康复的积极作用和应用前景优势,临床实施婴儿抚触对促进高危儿疾病康复影响,从而引发新思路,以更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婴儿抚触.

    作者:兰晓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翼状胬肉两种不同术式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和翼状胬内切除联合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翼状胬肉159例(18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组77例92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位术组82例94眼,术后随访4个月~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结膜充血、水肿和异物刺激感,3~7 d后症状逐渐减轻.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92眼中,复发19眼(21%);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位术94眼中,复发21眼(22%),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手术后复发与手术方式无关.

    作者:宋君胜;姚欣淋;张玉瑶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