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出血患者早期外周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和意义

董少军;孙田田;吴承志

关键词:脑出血, 血肿扩大, 血小板计数
摘要: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早期外周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s count,BPC)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选择2004年4月-2006年7月发病6 h内收住我科的脑出血患者70例,依据有无血肿扩大分为非血肿扩大组和血肿扩大组.所有患者于发病6 h内完成外周BPC的检测,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出血患者外周BPC低于正常对照组(P<O.05),血肿扩大组的外周BPC低于非血肿扩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早期外周BPC开始降低,其显著减少是血肿扩大的预测.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菌素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抗菌素的应用挽救了无数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生命.但我们应清醒的看到抗菌素不规范的使用致使新的感染、耐药菌感染、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常见.

    作者:赵守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早期锥颅抽吸加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7例分析

    目的 探讨锥颅抽吸加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8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在7~24 h内行床边锥颅抽吸加尿激酶溶解术.结果 全组愈后结果按GOS评分标准,恢复良好者44例(50.5%),中残30例(34.5%),重残7例(8%),死亡6例(7%).结论 早期锥颅抽吸加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快速简便、经济、适应证广及效果较好的优点.

    作者:刘晓晖;王斌;刘学民;杜海;丁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病因、诱因及临床表现,以提高该病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过敏性紫癜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 28.3%的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16.7%为其他病原体感染;16.7%过敏原检测阳性;所有患者均有皮肤紫癜,43.3%有消化道症状;23.3%有关节肿痛;36.7%有肾脏损害;38.3%无明显诱因;有无明确病因决定患者的预后及复发率.结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过敏性紫癜的常见诱因,积极寻找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和诱因,明确病因和过敏原并避免再次接触减少其复发,以改善预后.

    作者:时花;刘建中;刘丽;张耀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实习护士心理矛盾分析及临床带教对策

    目的 探讨临床带教与实习护士心理需求相关因素,为制定临床带教对策,提高带教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表格对160名本科及大中专实习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6.65%的护生对职业前景持怀疑态度,69.67%的学生对即将实习感到兴奋,而21.93%的学生在实习中感到无所适从,63.87%的学生认为前期理论学习对实习部分有用,40%的学生不能适应临床工作节奏,23.23%的学生自行调整无效,89.67%的学生认为与患者有交流的必要,但只有40.64%的学生与患者交流成功;38.7%的学生对现实生活感到满意,而61.29的学生感到不满意.结论 实习生在实习中存在着工作热情与工作能力的矛盾、生活习惯与新生活的矛盾、专业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交流需求与交流障碍的矛盾、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建议临床带教教师在临床带教中多与学生交流,针对个体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她们保质保量地完成实习任务,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雯;关英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人工气道的临床护理进展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临床常用的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内插管和气管切开,均能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有利于机械通气或加压给氧,利于气道雾化及气道内给药等[1].本文就近年来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进展和临床护理经验作一综述.

    作者:王学芝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肩部运动损伤,本文对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现状做一综述.1 肩锁关节脱位的分型目前常用的是Rockwood等分型[1]为I型:肩锁韧带扭伤或部分撕裂但仍保持完整,喙锁韧带完整,肩锁关节稳定.X线检查正常.

    作者:贾兆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脑出血患者早期外周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和意义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早期外周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s count,BPC)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选择2004年4月-2006年7月发病6 h内收住我科的脑出血患者70例,依据有无血肿扩大分为非血肿扩大组和血肿扩大组.所有患者于发病6 h内完成外周BPC的检测,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出血患者外周BPC低于正常对照组(P<O.05),血肿扩大组的外周BPC低于非血肿扩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早期外周BPC开始降低,其显著减少是血肿扩大的预测.

    作者:董少军;孙田田;吴承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PEI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肝细胞癌高危人群--慢性肝病患者定期的超声波、肿瘤标记物等检查,很多肝细胞癌可在早期得到诊断,但由于慢性肝病患者的肝储备功能很差,适合做肝切除手术的患者并不多.

    作者:黄柱华;秦凤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52例在校大学生热液烫伤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探讨

    热液烫伤包括热水、热气、热汤、热饭、热油造成的烫烧伤[1].烫伤是在校大学生临床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据统计,在广东省校园伤害中,烫伤占5.1%[2].我院2006年9月-2007年6月共收治了152例热液烫伤患者,占在校大学生2万人的0.76%.

    作者:单金颖;查元新;史凡凡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气管切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

    本文报道加强气道切开患者的护理,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促进原发疾病的早日康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2002年1月-2006年12月36例普通病房行气管切开患者.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0±10)岁,从住院到行气管切开平均(10±5)d,28例为昏迷患者,8例为清醒患者.

    作者:代大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脊髓损伤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大剂量泼尼松(MP)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sD成年雌性大鼠78只,随机分成13组:即假损伤组;脊髓挫伤组(SCI组)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MP组),再分为:1 d组、3 d组、7 d组、14 d组、21 d组、28 d组;用改良的Allen装置造成T12脊髓节段挫裂伤.在手术前及术后进行BBB(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评分.术后立即采用大剂量冲击疗法,腹腔注射MP 30 ms/ks,伤后1 h开始,按5.4 m异/(kg·h)计算23 h总量,分4次腹腔注射,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取损伤节段上、下长约0.5 cm脊髓连续冰冻切片,间隔取片后分别以抗神经丝蛋白、突触素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NF、SYP在SD大鼠脊髓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MP明显改善损伤脊髓的病理形态.7,14,21,28 d时MP组NF染色轴突数目均明显高于SCI组.而灰度值均明显低于SCI组.MP治疗组较SCI组相同时间点神经学功能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大剂量MP在脊髓损伤中后期明显促进其损伤后的再生,具有中远期疗效.

    作者:刘明伟;邹禾苓;周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线粒体脑肌病1例报告

    线粒体脑肌病是遗传缺损引起线粒体代谢酶缺陷,使ATP合成障碍,能量来源不足导致的一组异质性病变.根据线粒体的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线粒体肌病、线粒体脑肌病、线粒体脑病[1].

    作者:耿艳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下肢静脉返流性疾病的综合治疗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返流性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91例(104条下肢)经静脉造影明确诊断,分别施行:①浅静脉术式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与电凝术78条下肢.②交通静脉术式组在浅静脉术式基础上加定位交通静脉结扎切断破坏术26条下肢.③深静脉术式组在浅静脉或交通静脉术式基础上加股浅静脉戴戒术20条肢体.随访2~36月.结果 术后下肢肿胀无改善6条肢体,加重2条,均为股浅静脉戴戒术,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2例股淋巴漏,溃疡复发1例,其余病例均痊愈.结论 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术后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结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电凝术加定位交通静脉结扎术合理组合运用,效果满意.

    作者:倪良宏;郭劲松;唐军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静脉输液滴速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重要、直接的治疗、抢救措施之一.有调查表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投诉54%与输液有关[1].为加强静脉输液过程的管理,规范患者输液滴速,预防输液过快或过慢引起的不良后果及护理纠纷的发生,笔者对静脉输液患者滴速进行现场随机检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志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青年脑梗死的关系及叶酸、维生素B12的干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青年脑梗死的关系以及叶酸、维生素B12的干预作用.方法 86例45岁以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同期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其中急性脑梗死组筛选出高Hcy血症患者49例,再随机分为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组25例及非治疗组24例作对照研究,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Hcy在脑梗死患者所占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叉;叶酸及维生素B12干预后治疗组血浆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O.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血浆Hcy升高是青年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可降低血浆Hcy水平,对预防和治疗青年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金涛;牛好敏;闫斌;郭雅聪;郝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川穹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绞痛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易发心肌梗死、猝死等不良后果.我们用川穹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并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潘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心理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饮食调整及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对22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18例,临床好转2例,另外2例由于住院时间短,好转不明显.结论 在对本病有充分认识、及时诊断、合理治疗的同时,坚持综合护理.本病预后良好.

    作者:张翠英;张启月;刘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动静脉内瘘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失败原因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1998-2007年36例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治疗资料.结果 36例患者中,一次手术失败4例,血肿致血管阻塞1例,血管栓塞2倒,皮下出血1例,内瘘分流过大1例.结论 动静脉内瘘安全性好、并发症少,其长期的通畅依赖于高超的造瘘技术和精心的护理.

    作者:汪宏;胡云渊;方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超早手术的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骨窗开颅清除颅内血肿术后护理的较佳护理方法.方法 对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骨窗开颅清除颅内血肿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治愈26例,死亡4例,出院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划分为:①完全恢复日常生活9例;②部分恢复或可以独立生活10例;③需人帮助6例;④卧床,意识清4例;⑤植物生存1例.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骨窗开颅清除颅内血肿术后的精心护理及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本病的较佳护理方法,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加快患者康复过程,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杨金芝;曹芹;施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人类呼吸道疾病的一种常见病原体.除引起呼吸道疾病外,MP感染尚可造成其他系统严重的并发症[1],如脑炎、心肌炎、肝炎、肾炎等.近年来关于MP感染的报道日益增多,年龄范围扩大,症状加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日趋严重的耐药性.为加深对MP感染的认识,现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谢怀珍;潘家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