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性脑出血超早手术的术后护理体会

杨金芝;曹芹;施虹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超早期手术, 护理
摘要:目的 总结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骨窗开颅清除颅内血肿术后护理的较佳护理方法.方法 对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骨窗开颅清除颅内血肿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治愈26例,死亡4例,出院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划分为:①完全恢复日常生活9例;②部分恢复或可以独立生活10例;③需人帮助6例;④卧床,意识清4例;⑤植物生存1例.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骨窗开颅清除颅内血肿术后的精心护理及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本病的较佳护理方法,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加快患者康复过程,提高生命质量.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长托宁用于小儿鼾症麻醉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长托宁和阿托品用于小儿鼾症麻醉前给药后心率、血压,腺体分泌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5~12岁,ASAⅠ~Ⅱ级的小儿鼾症患儿40例,3例合并OSAS,均有打鼾史.随机分为2组:A组(长托宁组20例)和B组(阿托品组20例),术前30 min A、B组患儿分别肌注长托宁、阿托品各0.01 mg/kg,观察并记录给药后不同时点患儿ECG、MAP、SpO2、HR、呼吸道腺体分泌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A组给药后较给药前心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O.05),B组心率明显升高(P<O.05).口腔分泌物量A组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长托宁用于全麻下小儿鼾症术前给药安全有效,不影响心率、血压,能有效抑制腺体分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

    作者:左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人工气道的临床护理进展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临床常用的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内插管和气管切开,均能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有利于机械通气或加压给氧,利于气道雾化及气道内给药等[1].本文就近年来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进展和临床护理经验作一综述.

    作者:王学芝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电切术后EGFR、VEGF及KDR表达的影响

    目的 为探讨子宫内膜电切术后辅以甲羟孕酮的临床疗效,从分子水平上阐述其机制.方法 选择自愿接受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的子宫内膜性疾病患者10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术后给予甲羟孕酮100mg,2次/d,连续3个月;对照组55例,术后不给甲羟孕酮.术后6个月随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情况.结果 电切术前所有患者子宫内膜EGFR、VEGF及其KDR的表达与手术后子宫内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术后子宫内膜的EGFR、VEGF及KDR的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子宫内膜电切手术对子宫内膜EGFR、VEGF及其KDR的表达起下降调节作用,术后辅以甲羟孕酮可能有助于抑制复发.

    作者:王世进;李玉洁;申素芳;王艳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2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优点、手术要点及适应症.方法 选择2006年3月-2007年8月非脱垂子宫行经阴道切除术(TV)27例,与同期指征相近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30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TVH组手术均成功,无术中、术后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伤口疼痛程度均小于TAH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H损伤小,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红雨;许翔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老年冠心病血浆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

    目的 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择31例中青年人(对照组)和49例老年人(老年组),分别为冠心病亚组和健康老人亚组,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空腹血浆抵抗素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测量受试对象腰围、臀围和腰臀比.结果 老年组血浆抵抗素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O.05),老年组中冠心病亚组血浆抵抗素与健康老人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抵抗素与年龄呈正相关(γ=O.31,P<0.01;γ=0.28,P<0.05),与体质指数呈正相关(γ=0.25,P<O.05),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γ=-0.31,P<0.05),但在各实验组中,抵抗素与体质指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空腹血浆抵抗素水平与年龄和体质指数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

    作者:曹娟;尹长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临床分析

    乳糜胸是食管癌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系术中损伤胸导管而致大量乳糜液渗漏而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也是食管癌术后二次开胸手术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率约占手术病例的0.4%~2.6%,可为单侧或双侧性.

    作者:孙培军;李宏宾;马尚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101例CHD患者[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组46例,双支血管病变组30例,多支血管病变组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1例]与37例对照组,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Fg等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HD组血浆Fg [(3.75640±1.15034)g/L]均较时照组Fg[(2.85140±0.64145)g/L]显著升高(P<0.001);并且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后,多支病变组血纤维蛋白原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按疾病类型分组后AMI组血纤维蛋白原均高于UAP组和SAP组(P<0.05).结论 血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以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和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丽;高大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52例在校大学生热液烫伤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探讨

    热液烫伤包括热水、热气、热汤、热饭、热油造成的烫烧伤[1].烫伤是在校大学生临床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据统计,在广东省校园伤害中,烫伤占5.1%[2].我院2006年9月-2007年6月共收治了152例热液烫伤患者,占在校大学生2万人的0.76%.

    作者:单金颖;查元新;史凡凡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实习护士心理矛盾分析及临床带教对策

    目的 探讨临床带教与实习护士心理需求相关因素,为制定临床带教对策,提高带教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表格对160名本科及大中专实习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6.65%的护生对职业前景持怀疑态度,69.67%的学生对即将实习感到兴奋,而21.93%的学生在实习中感到无所适从,63.87%的学生认为前期理论学习对实习部分有用,40%的学生不能适应临床工作节奏,23.23%的学生自行调整无效,89.67%的学生认为与患者有交流的必要,但只有40.64%的学生与患者交流成功;38.7%的学生对现实生活感到满意,而61.29的学生感到不满意.结论 实习生在实习中存在着工作热情与工作能力的矛盾、生活习惯与新生活的矛盾、专业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交流需求与交流障碍的矛盾、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建议临床带教教师在临床带教中多与学生交流,针对个体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她们保质保量地完成实习任务,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雯;关英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肩部运动损伤,本文对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现状做一综述.1 肩锁关节脱位的分型目前常用的是Rockwood等分型[1]为I型:肩锁韧带扭伤或部分撕裂但仍保持完整,喙锁韧带完整,肩锁关节稳定.X线检查正常.

    作者:贾兆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国产股骨重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探讨国产股骨重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3月-2006年6月采用股骨重建钉治疗30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Evan's分型:Ⅱ型3例、Ⅲ型23例、Ⅳ型4例.其中27例伴有各种并存症.随访其疗效.结果 30例经过12~39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1例拉力螺钉退出,1例出现髋内翻,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国产重建钉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金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脊髓损伤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大剂量泼尼松(MP)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sD成年雌性大鼠78只,随机分成13组:即假损伤组;脊髓挫伤组(SCI组)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MP组),再分为:1 d组、3 d组、7 d组、14 d组、21 d组、28 d组;用改良的Allen装置造成T12脊髓节段挫裂伤.在手术前及术后进行BBB(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评分.术后立即采用大剂量冲击疗法,腹腔注射MP 30 ms/ks,伤后1 h开始,按5.4 m异/(kg·h)计算23 h总量,分4次腹腔注射,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取损伤节段上、下长约0.5 cm脊髓连续冰冻切片,间隔取片后分别以抗神经丝蛋白、突触素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NF、SYP在SD大鼠脊髓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MP明显改善损伤脊髓的病理形态.7,14,21,28 d时MP组NF染色轴突数目均明显高于SCI组.而灰度值均明显低于SCI组.MP治疗组较SCI组相同时间点神经学功能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大剂量MP在脊髓损伤中后期明显促进其损伤后的再生,具有中远期疗效.

    作者:刘明伟;邹禾苓;周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合并免疫性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重症药疹是皮损广泛和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内脏受累的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是重症药疹一种,其病情危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笔者现将临床上所见1例尚合并有免疫性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江浩波;王俐;黄雄;陈芾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病因、诱因及临床表现,以提高该病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过敏性紫癜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 28.3%的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16.7%为其他病原体感染;16.7%过敏原检测阳性;所有患者均有皮肤紫癜,43.3%有消化道症状;23.3%有关节肿痛;36.7%有肾脏损害;38.3%无明显诱因;有无明确病因决定患者的预后及复发率.结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过敏性紫癜的常见诱因,积极寻找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和诱因,明确病因和过敏原并避免再次接触减少其复发,以改善预后.

    作者:时花;刘建中;刘丽;张耀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黄连素抗疲劳作用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黄连素在军事训练中的抗疲劳作用.方法 野外训练后第3天口服黄连素0.3 g,3次/d,观察学员发病状况.结果 对照组1124人,出现上呼吸道感染125人,腹泻149人,踝关节扭伤后肿胀56人,发热18人,腰腿痛256人,奔袭中脑病12人.治疗组1 125人,出现上呼吸道感染88人,腹泻12人,踝关节扭伤后肿胀52人,发热10人,腰腿痛126人,奔袭中脑病7人.结论 黄连素对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发热、腰腿痛、奔袭中脑病有明显抗疲劳作用.

    作者:周家利;彭介年;蒲开春;马强;王洪飞;徐秀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阴式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62例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62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1例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日9 d,均痊愈出院.结论 做好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查安宁;郑红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紧抓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推动全科医学人才战略

    通过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培养具有整体医学观念的全科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基本保证,是推动卫生服务改革的动力.若忽视了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全科医学教育将会失去方向,理论师资、临床师资和社区师资相互脱节,必然理论脱离实践.本文通过分析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目前在全科医学教育上普遍存在的误区,提出了强化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实施全科医学人才战略的建设性观点.

    作者:胡传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抚触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产儿抚触对体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科60例住院早产儿,30例给予常规早产儿护理,30例进行早产儿抚触,观察2组早产儿体重的变化.结果 抚触组早产儿体重的增加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抚触疗法可帮助早产儿度过喂养难关,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加快体重增长.

    作者:吴娟;陈信;秦婉茹;邢彩英;张云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和内镜特征

    目的 探讨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为该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28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均在2~6周治愈.其中,初诊为腹型过敏性紫癜者仅3例,误诊率为89.3%.误诊为胃溃疡2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3例;急性胃黏膜病变4例;急性胃肠炎3例;急性胰腺炎4例;急性阑尾炎5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克罗恩病2例.结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胃肠黏膜广泛散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雪花状多发溃疡.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腹痛剧烈而部位多变、腹部体征轻微是其临床表现特点之一.

    作者:杨斌;赵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动静脉内瘘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失败原因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1998-2007年36例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治疗资料.结果 36例患者中,一次手术失败4例,血肿致血管阻塞1例,血管栓塞2倒,皮下出血1例,内瘘分流过大1例.结论 动静脉内瘘安全性好、并发症少,其长期的通畅依赖于高超的造瘘技术和精心的护理.

    作者:汪宏;胡云渊;方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