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房颤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尤其是栓塞所致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脑栓塞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蔡宏文;华军益;叶武;毛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巨R波型ST段抬高是心肌缺血时心电图表现的一种,在动物实验中较为常见,但在临床上尚属少见[1].其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期,也可见于不稳定型及变异型心绞痛、运动负荷试验、心房起搏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中,在严重脑挫伤、食物中毒及急性脑血管病等中也可见到.
作者:李岳春;林加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属于疱疹病毒科B属的DNA病毒,CMV感染是一种机会致病感染,可以累及多个器官,表现为肺炎、肝炎、胰腺炎、脑膜脑炎等,其中CMV肺炎为常见,死亡率高.CMV肺炎常发生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恶性肿瘤大剂量化疗后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死亡率高.
作者:金劼;何援军;彭政;喻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h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生育期年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临床以高雄激素血症、持续无排卵和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可伴有胰岛素抵抗(IR).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PCOS患者糖代谢异常和生殖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作者:陈敏玲;王辉;陈素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为减少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误诊、漏诊,现对我院收治的误诊、漏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以提高对成人气管、支气管异物症的认识,从而达到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的目的.
作者:陈文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肺炎克雷白杆菌常寄生于呼吸道和肠道内[1],是条件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常引起肺部感染,在阴道中出现并引起感染少见.现将本院妇科门诊诊治的肺炎克雷白杆菌性阴道炎报道如下,以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作者:林笑丹;郭文琪;孙爱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diomyopathy,ARVC)又称右室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是一种右室发育不良导致的心肌疾病,患病率较低.ARVC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现将我们所收治的致心律失常性
作者:姜庆军;叶明;葛世俊;周建庆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由于它有较长的癌前病变阶段,因此宫颈细胞学检查可使宫颈癌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1].据报道,传统巴氏宫颈涂片存在10%-15%的漏诊率,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LPT)检查可提高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检出率,提高细胞学检查对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降低假阴性比例,是目前一种较准确和具有实用价值的理想的宫颈癌筛查方法[2].
作者:任立新;高缨;周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支气管结石症为少见疾病,其诊断比较困难,常被误诊为肺结核、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癌等疾病.我们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支气管结石并取石成功,报道如下.537100 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作者:徐则兰;冯洁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快室率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为心内科常见的心律失常,快速有效地控制心房颤动心室率,可预防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及脑栓塞、心脏骤停的发生,为总结艾司洛尔注射液治疗快室率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现将治疗结果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骆高江;朱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包括14元环(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和竹桃霉素)、15元环(阿齐霉素)及16元环(螺旋霉素、交沙霉素和麦迪霉素)三大类,它们可逆地结合到敏感菌核糖体的50S亚单位上,从而抑制RNA依赖的蛋白合成.
作者:楼剑;许文兵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速度、形变、位移及同步性变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应变率成像(SRI)、组织追踪(TT)和组织同步化成像(TSI)定量分析1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和21名正常人左室局部心肌收缩期(Vs)、舒张早期(Ve)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收缩末期(ε sys)、峰值(ε P)和收缩后应变(ε ps)及R波至峰值应变的时间(T-ε P);收缩期(SRs)、等容舒张期(SRir)、舒张早期(SRe)及舒张晚期应变率(SRa);收缩期峰值位移(Ds)、R波至收缩期位移峰值的时间(T-ds)及收缩达峰时间(Ts)等指标.结果 在中重度狭窄者中SRs(-0.79±0.69)s-1、SRir(-0.34 ±0.87)S-1、SRe(0.51 ±0.64)S-1及Vs(3.79±1.66)cm/s、Ve(-4.58 ±1.85)cm/s、Ds (7.84±2.94)cm/s较对照组SRs(-1.02±0.53)S-1、SRir(0.067±0.53)S-1、 SRe(1.13 ±0.62)S-1及Vs(5.50 ±1.79)cm/s、Ve(-6.50 ±2.86)cm/s、Ds(9.99±3,07)cm/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ε ps(-5.38±6.89)%、T-ds(421.76±56.63)ms和T-ε p(512.43±124.59)ms较对照组ε ps(-1.59±2.80)%、T-ds(351.46 ±44,96)ms、T-ε p(363.41±71.58)ms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QTVI、SRI和TT均能较准确地检出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静息状态下的异常心肌节段.
作者:张生光;俞静;汪荣金;陈爱;骆合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心肌炎(AMC)小鼠心肌肿瘤坏死因子SF-13B(TNFSF13B)的表达变化及三七总皂甙对其的影响.方法 BALB/C雄性小鼠72只,随机分为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组(A组)、三七总皂甙组(P组)、对照组(C组).采用猪心肌球蛋白制备小鼠AMC动物模型,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TNFSF13B蛋白表达.结果 A组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损伤严重,P组较A组损伤程度明显减轻;C组心肌TNFSF13B蛋白表达量极少,A组心肌TNFSF13B蛋白表达增加,呈现动态变化,P组心肌TNFSF13B蛋白表达显著低于A组(P<0.05或P<0.01).结论 身免疫性心肌炎可诱导心肌TNFSF13B蛋白的表达,三七总皂甙可能通过下调心肌TNFSF13B蛋白的表达而减轻心肌损伤.
作者:褚茂平;吴蓉洲;张晓隆;徐正祄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铜绿假单胞菌(PA)是假单胞菌中常见的院内感染条件致病菌.目前临床分离率不断增加,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监测细菌的重点,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其耐药性及耐药水平发展较快,已成为临床上重要的耐药菌之一.临床治疗十分困难,一旦感染,死亡率很高.
作者:施凯舜;潘发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慢性宫颈炎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慢性官颈炎十分必要.慢性宫颈炎发病率高,治疗的方法也多,为了探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宫颈糜烂患者适宜的治疗方法,我们将我院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分别用电灼、聚焦超声、外用溃疡散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可欣;陈建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哮喘模型大鼠黏附分子(CD11b)、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的表达和中性粒细胞(PMN)在哮喘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复制哮喘大鼠模型,随机分成哮喘组和对照组,分离纯化血PMN;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PMN CD11b表达,ELISA法测定NE蛋白,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 1表达;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细胞计数.结果 哮喘组大鼠血PMN D11b、PMN和BALF中NE和TGF-β 1的水平分别为(6.36±0.53)MFI,(139.33 ±10.72)pg/ml,(99.67±11.10)pg,ml,(0.136±0.010)OD显著高于对照组(2.65±0.45)MFI,(75.33±8.54)pg/ml,(64.89 ±6.75)pg/ml,(0.073±0.008)OD(均P<0.01)/.哮喘组BALF中细胞总数、PMN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6.32±0.53)X 09/L-1,(13.56±2.88),(6.00±1.41)Cell/HP显著高于对照组(6.32±0.53)× 109/L-1,(13.56 ±2.88),(6.00±1.41)Cell/HP(均P<0.01).结论 PMN、CDllb、NE和TGF-β 1在哮喘时表达增加,其可能参与了哮喘的炎症过程.哮喘时PMN处于激活状态.其合成CD11b和NE的功能增强.
作者:阮正英;童夏生;陈豪;郭海渊;林红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1(Th1)、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2(Th2)失衡与临床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白细胞介素2(IL-2)和血清γy干扰素(IFN-γ)作为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作为Th2细胞因子.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对45例肺癌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行荧光免疫检测,同时分析Th1/Th2失衡与临床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45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Th1细胞和Th2细胞的水平分别为(1.0±0.31)%、(7.3±2.1)%和(5.1±2_2)%;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Th1细胞和Th2细胞的水平分别为(1.9±0.11)%、(14.9±5.5)%和(3.3±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2、2.800、2.744,均P<0.01).随着肿瘤的不断进展.Ⅲ-Ⅳ期肺癌患者Th1细胞的水平(5.1±1.5)%明显低于Ⅰ-Ⅱ期肺癌患者(8.3±1.8)%(P<0.05),Ⅲ-Ⅳ期肺癌患者的Th2细胞水平(6.6±1.7)%高于Ⅰ-Ⅱ期肺癌患者(4.4±2.1)%(P<0.05).肺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Th2细胞的水平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t=2.711,P<0.01);而Th1细胞的水平却明显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t=2.931,P<0.01).Th1和Th2细胞的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组织分化程度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Th1、Th2表达对判断病情、了解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凌;陈清勇;方睿;江中勇;詹建伟;王彦刈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为来自全身灌注血管床的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平均值,其数值并不反映某一器官的灌注状态,而是反映全身的氧供应和氧需要的平衡状态,可用于判断组织的氧合状态[1].本文拟就svO2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舒伟锋;施小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的特点及缬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 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用缬沙坦80-160mg/d治疗12周.观察心脏变时性功能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运动中大心率(Max HR)未达年龄预测大心率(220-年龄)的85%和心脏变时指数(CRI)<0.8、心率储备率[HRR)<80%为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的诊断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Max HR(132±22)次/min、CRI 0.70±0.20、HRR(57.5%)明显低于对照组(160±17)次/min(t=2.899,P<0.01)、CRI1.22±0.24(t=3.209,P<0.01)、HRR(2.5%)(X2=28.81,P<0.01);经过缬沙坦每天80~160mg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Max HR(144±18)次/min、CRI 0.81 0.21、HRR(37.5%)明显高于治疗前MaxHR(t=2.131,P<0.05)、CRI(t=2.024,P<0.05)、HRR(x 2=3.21,P<0.05).结论 观察组患者存在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情况,可能与心脏自主神经受损有关,缬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能有效的提高心脏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有可能减少心律失常性死亡.
作者:包丽芳;胡申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宫颈癌前病变,其发病率在逐年提高,发病年龄日益年轻,治疗手段也日趋多样化.传统的宫颈冷刀锥切(CKC)用于治疗CIN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其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为患者带来诸多不利.
作者:沈伟;李鼎恒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