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安;王晓平;刘祖欣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营养(PN)在早产儿应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4例早产低体重儿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抗炎补液基础上行胃肠道外营养,对照组常规补液治疗.结果胃肠道外营养(PN)组出院前体重增长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予以PN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苏秀霞;赵玉梅;王德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当代科学方法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高度结合的产物,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深入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面临的认识对象越来越复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卫生问题也变得千姿百态.所有这些,促使全科医学工作者是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
作者:鲍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马来酸罗格列酮(文迪雅)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文迪雅4mg,1次/d,共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指标.结果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均有明显下降,血脂代谢紊乱也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且副作用少.结论文迪雅对2型糖尿病有明显疗效,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型患者的首选用药.
作者:朱耀国;邓中山;刘湘;廖奕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例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结果 2例患者治疗均获成功,未发生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精心的护理是VSD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范爱华;杨茹;施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随着整体护理不断应用的推广,心理护理显得越来越重要,要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必须熟悉其心理特点,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方法只有知已知彼、有的放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刘平;程秀霞;闫忠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吸入性及食入性过敏原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过敏反应体外检测系统(IVT)对35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进行特异性IgE(SIgE)检测,包括179例患者血清6种吸入性过敏原检测及172例患者血清10种食入性过敏原检测.结果 179例血清吸入性过敏原检测1至6项阳性者93.85%;172例血清食入性过敏原检测1~5项食入性过敏原阳性者约80.81%,未见同一患者6种或6种以上过敏原阳性者.结论吸入性过敏原及食入性过敏原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路永红;任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并非单靠药物可达到长期全面地有效控制血糖,还需通过健康教育的手段提高患者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使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做到合理用药、合理膳食,适宜的运动锻炼,加强自我管理,并持之以恒,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延缓并发症的发生[1]、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尤显重要,必须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自2000年3月至2003年11月,我科对3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文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度尿道下裂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采用带蒂阴囊皮管向上翻转或阴囊中隔原位皮管联合带蒂阴囊皮管向上翻转作新尿道.结果 27例患者中25例获得成功,手术后出现尿漏1例,尿道狭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4%.结论对于重度尿道下裂可采用带蒂阴囊皮管成形尿道.该手术效果可靠.
作者:常睿;关超;李庆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病案是临床医护人员对待患者疾病进行诊断治疗过程的全面记录,是医疗活动信息的基本载体,病案记录了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及其结果.病案的质量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是医院医疗护理质量、诊疗技术水平、医疗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它可为医、教、研提供丰富的科学资料,也能为医疗纠纷和保险索赔等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
作者:宋晓红;隋军;邱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随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病机制、病程演变的深入研究,急性胰腺炎诊断、治疗原则渐趋一致,多种临床先进治疗技术介入的综合治疗使SAP病死率降至20%以下,其中营养支持具有重要作用,营养支持虽然不能完全改变SAP病程进展,但通过改善患者整体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功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早期研究对SAP主要采用肠外营养,近年来肠内营养受到重视,本文就与SAP的肠外、肠内营养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刘牧林;程庆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会阴侧切口用华利康缝线行皮内缝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用华利康缝线行会阴侧切口皮内缝合的产妇与300例用羊肠线、丝线常规缝合会阴侧切口的产妇的近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甲级愈合率9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P<0.05),术后切口疼痛率显著降低,平均住院日显著缩短,远期组织反应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华利康缝线行内皮缝合安全、可靠,具有组织反应低,可减少手术缝合伤痛等优点.
作者:王娟;许少群;周佩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连续观察2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PCT、血清TNF-α、IL-6浓度变化,探讨其在危重病救治工作中的意义.方法 2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分为多发伤组、多发伤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未亡组,多发伤合并脏器功能不全死亡组,分别于伤后12h、24h、2d、3d、5d、10d和15d观察血浆PCT、血清TNF-α、IL-6浓度变化.结果多发伤组患者PCT、TNF-α和IL-6早期有所升高,随病情好转即恢复正常;多发伤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未亡组早期PCT浓度即升高,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后又再次升高,以后随病情好转恢复正常,TNF-α和IL-6随病情加重而升高,病情好转即恢复正常;多发伤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组患者PCT、TNF-α和IL-6自伤后持续上升,无下降趋势,且浓度明显高于前两组患者(P<0.01).结论 PCT、TNF-α、IL-6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体内炎症反应程度,监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PCT、TNF-α、IL-6水平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展及预后.
作者:郭昌星;林军;单红卫;杨兴易;林兆奋;赵良;陈德昌;胡卫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无确切外伤史的慢性肾包膜下血肿,在CT征象上不易与肾肿瘤、囊肿、积水等相鉴别.我院近3年诊治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成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培养具有新世纪人格特征的医科大学生.方法在各年级段医科大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当代医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关注并冷静思考热点问题;呈现现实化,多样化的思想特征,重视自身素质培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是其思想主流.在政治热情,价值判断能力,意志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明显不足.结论从情理教育,社会实践以及增强启迪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方面入手,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渠道和必要手段.
作者:蒋晓铭;赵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全科医生制已成为卫生改革的重要举措.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关键在于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1].目前全科医学教育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得到广泛开展,但云南省全科医学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2002年在云南省卫生厅高度重视下,由卫生厅基妇处、科教等领导,成立了云南省全科医师转型培训中心;同年5月、10月先后两次派出48名教师组成云南省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班到首都医科大学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进行了培养,其中30名教师由全省12所卫校选派.本文从我省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推进我省全科医学教育快速发展为目的,对云南省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提出一些看法.
作者:李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本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按整群、分层、随机的原则,用统一的方法和工具,对全市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共调查2383人,SCL-90阳性检出率为38.36%,且农村高于城市.各因子阳性率为13.15%~35.88%,集中表现在强迫、人际、偏执等项目.处于中度应激状态者占30.38%,高中生(35.48%)高于初中生(27.65%).各年级高度应激者占0.9%~2.14%.结论中学生确实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应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尤其是农村学生.
作者:姚兴华;吴黎明;罗滨;黄秋明;张国照;郑祥专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检测CO中毒患者血浆中电解质浓度情况,了解当CO中毒时患者电解质的浓度改变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统计2003年11月至2004年2月期间在我院61例CO中毒患者抢救时检测血钾、钠、氯、钙离子及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五项浓度,将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CO中毒患者电解质中钾、钠、钙离子浓度及二氧化碳结合力值普遍出现不同程度降低(P<0.01),而氯离子及阴离子隙(AG)值没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 CO中毒患者电解质浓度改变与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有关,治疗CO中毒患者时,在防治代谢性酸中毒的同时应及时控制其电解质紊乱情况.
作者:叶长钦;罗进才;彭兰芬;黄志宏;李文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近五年来,我们采用头皮针行小儿导尿五例,均及时解除尿潴留,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玉生;杨国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本文报告1例先天性回肠腺瘤并肠套如下:1 病例介绍患儿,男性,3个月,腹痛、腹胀、呕吐伴停止排便排气2d入院.查体:患儿精神萎靡,腹部膨隆,可见肠型,肠鸣音亢进,拟诊肠套叠.手术见回肠下段套入盲肠,松解后见回肠有一直径1.8cm的包块,质韧.切除送病理,质检:在回肠肌壁间一结节样肿物,体积1.3cm×1cm×1cm,切面灰白,质韧,边界尚清.镜检:肿瘤由平滑肌和肠腺构成,两种成分交错出现.病理诊断:回肠末段腺肌瘤.
作者:宁华秀;袁亦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2例PGML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X线钡透误诊率89.5%,胃镜及病理活检误诊率82.5%,肿瘤切除率95.5%,根治性切除68.2%,姑息性切除27.3%,1例剖腹探查,无手术死亡,术后化疗14例.术后随访:根治性切除组5年生存率60.0%.结论 PGML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治疗应积极,全胃切除指征可适当放宽,根治性切除肿瘤和术后化疗可明显提高生存率.
作者:宋庆青;张长其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