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朱耀国;邓中山;刘湘;廖奕华

关键词:马来酸罗格列酮, 文迪雅, 2型糖尿病,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马来酸罗格列酮(文迪雅)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文迪雅4mg,1次/d,共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指标.结果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均有明显下降,血脂代谢紊乱也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且副作用少.结论文迪雅对2型糖尿病有明显疗效,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型患者的首选用药.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对18例此类病人进行分析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18例病人除1例自动出院外,17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确诊需多方分析,综合判断.在无肝肾综合征前提下,转氨酶正常者采用OFHSE方案(氧氟沙星+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转氨酶增高者,采用OFSE方案(氧氟沙星+链霉素+乙胺丁醇),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李大鹏;王启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胰岛素注射器和普通注射器在皮内试验中的应用比较

    皮内注射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注射方法,主要用于各种药物的过敏试验.通常选用1ml注射器为病人注射,由于皮内注射选择的部位在前臂掌侧内1/3处,此处皮肤嫩细,易于结果判断.注射时,多数病人因疼痛感到惧怕.我科自2002年5月起,改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超细胰岛素注射器作皮内注射,该注射器具有独特的优点,因为超细的针头病人疼痛较轻,减少了恐惧心理,同时用药更准确,皮试效果更好.

    作者:王忠心;赵宝春;窦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对云南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思考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全科医生制已成为卫生改革的重要举措.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关键在于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1].目前全科医学教育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得到广泛开展,但云南省全科医学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2002年在云南省卫生厅高度重视下,由卫生厅基妇处、科教等领导,成立了云南省全科医师转型培训中心;同年5月、10月先后两次派出48名教师组成云南省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班到首都医科大学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进行了培养,其中30名教师由全省12所卫校选派.本文从我省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推进我省全科医学教育快速发展为目的,对云南省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提出一些看法.

    作者:李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尿缴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给低分子肝素0.4ml腹壁脐周皮下注射,每12h一次,尿激酶2万u加入0.9%生理盐水40 ml中静脉注射,每日一次,连续7~10d,对照组给普通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1%,有效率9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疗法疗效理想,应用方便,副反应轻而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飞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14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与面谈.结果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识内容了解肤浅,认识自我护理不够.多数患者需求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健康知识,接受教育的方式大多选择医护讲解、示范及电话咨询.结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将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彭秋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IVT检测

    目的探讨吸入性及食入性过敏原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过敏反应体外检测系统(IVT)对35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进行特异性IgE(SIgE)检测,包括179例患者血清6种吸入性过敏原检测及172例患者血清10种食入性过敏原检测.结果 179例血清吸入性过敏原检测1至6项阳性者93.85%;172例血清食入性过敏原检测1~5项食入性过敏原阳性者约80.81%,未见同一患者6种或6种以上过敏原阳性者.结论吸入性过敏原及食入性过敏原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路永红;任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聚肌胞原液外涂治疗带状疱疹15例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沿感觉神经纤维进入感觉神经节,多呈慢性潜伏感染,主要波及感觉神经节及相应皮区,疱疹多限于身体一侧,以胸段肋间神经分部区多见,伴有局部神经疼痛.带状疱疹治疗方法各异,内服药可选用止痛药、Vit B1、B12、消炎痛、转移因子、无环鸟苷、聚肌胞等[1].

    作者:凌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糖尿病肾病血小板数量与体积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小板数量和体积的变化.方法将2型糖尿病(2DM)、DN、正常人分组,进行血小板数量、体积测定并比较.结果 DN患者血小板数量较2DM及正常人明显增加(P<0.01);DN血小板体积亦较2DM及正常人明显增大(P<0.01).结论 DN时血小板的数量、体积均发生明显改变,其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故抗血小板的治疗可能减缓DN的进展.

    作者:孙虹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彩色超声对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筛查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筛查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20~24周孕妇应用采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产前常规检查,观察各器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21例按部位正确诊断19例(90%),提示诊断3例(10%).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产前胎儿畸形筛查,能及早做出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重要的指征,对优生优育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梁汉飞;董文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药物流产的观察护理

    药物流产抗早孕疗效好,损伤小,痛苦少,深受早孕妇女的欢迎.我院自1996年应用药物流产共540例,成功率95%.

    作者:姜丽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21例多发伤患者血液炎症因子变化连续观察

    目的连续观察2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PCT、血清TNF-α、IL-6浓度变化,探讨其在危重病救治工作中的意义.方法 2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分为多发伤组、多发伤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未亡组,多发伤合并脏器功能不全死亡组,分别于伤后12h、24h、2d、3d、5d、10d和15d观察血浆PCT、血清TNF-α、IL-6浓度变化.结果多发伤组患者PCT、TNF-α和IL-6早期有所升高,随病情好转即恢复正常;多发伤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未亡组早期PCT浓度即升高,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后又再次升高,以后随病情好转恢复正常,TNF-α和IL-6随病情加重而升高,病情好转即恢复正常;多发伤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组患者PCT、TNF-α和IL-6自伤后持续上升,无下降趋势,且浓度明显高于前两组患者(P<0.01).结论 PCT、TNF-α、IL-6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体内炎症反应程度,监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PCT、TNF-α、IL-6水平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展及预后.

    作者:郭昌星;林军;单红卫;杨兴易;林兆奋;赵良;陈德昌;胡卫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型综合性医院开展院前急救的做法和体会

    目的探讨中型综合性医院如何有效地开展院前急救.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4年来院前急救工作.结果4年中共出车3800次,接回病人3634人,现场急救1327人,现场和途中抢救成功率93%,参加灾害事故急救26起.病人及家属满意度98%.结论健全组织、广泛宣传、严守规程、开放通道、重在急救、政策扶持是中型综合性医院开展院前急救的关键.

    作者:刘洪彦;方先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外、肠内营养支持

    随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病机制、病程演变的深入研究,急性胰腺炎诊断、治疗原则渐趋一致,多种临床先进治疗技术介入的综合治疗使SAP病死率降至20%以下,其中营养支持具有重要作用,营养支持虽然不能完全改变SAP病程进展,但通过改善患者整体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功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早期研究对SAP主要采用肠外营养,近年来肠内营养受到重视,本文就与SAP的肠外、肠内营养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刘牧林;程庆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小剂量阿替洛尔对急性心梗并心衰的疗效观察

    若干项临床实验显示,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心力衰竭,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但由于其负性肌力作用,常引起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故在心力衰竭时的应用受到限制,目前尚不主张应用.笔者对23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并心力衰竭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谨慎地应用小剂量阿替洛尔,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曹孔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并非单靠药物可达到长期全面地有效控制血糖,还需通过健康教育的手段提高患者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使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做到合理用药、合理膳食,适宜的运动锻炼,加强自我管理,并持之以恒,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延缓并发症的发生[1]、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尤显重要,必须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自2000年3月至2003年11月,我科对3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文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3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诺和龙0.5mg,3次/d,进餐即时服用,观察12周.结果空腹血糖治疗前(9.38±2.75)mmol/L明显高于治疗后的(6.12±1.12)mmol/L(P<0.01)餐后2h血糖治疗前(13.90±3.97)mmol/L,明显高于治疗后为(8.43±1.65)mmol/L(P<0.01).理想及一般控制率91.43%;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诺和龙具有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及稳定空腹血糖的作用,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付士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电解质改变的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CO中毒患者血浆中电解质浓度情况,了解当CO中毒时患者电解质的浓度改变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统计2003年11月至2004年2月期间在我院61例CO中毒患者抢救时检测血钾、钠、氯、钙离子及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五项浓度,将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CO中毒患者电解质中钾、钠、钙离子浓度及二氧化碳结合力值普遍出现不同程度降低(P<0.01),而氯离子及阴离子隙(AG)值没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 CO中毒患者电解质浓度改变与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有关,治疗CO中毒患者时,在防治代谢性酸中毒的同时应及时控制其电解质紊乱情况.

    作者:叶长钦;罗进才;彭兰芬;黄志宏;李文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浅谈病案依法管理

    病案是临床医护人员对待患者疾病进行诊断治疗过程的全面记录,是医疗活动信息的基本载体,病案记录了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及其结果.病案的质量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是医院医疗护理质量、诊疗技术水平、医疗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它可为医、教、研提供丰富的科学资料,也能为医疗纠纷和保险索赔等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

    作者:宋晓红;隋军;邱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硬化剂治疗老年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3例

    我科1999年10月至2003年3月,采用急诊硬化治疗(EVS)60岁以上老年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13例,疗效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丽莎;陈扬;何庆玲;陈洪;李钰;陈忠华;刘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余甘子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余甘子果汁粉对食饵性高脂血症家兔血脂及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学的影响.方法 20只日本长耳白兔被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4只,饲以普通饲料.第二组:高脂组,8只,饲以高脂饲料(0.5%胆固醇及15%蛋黄粉).第三组:余甘子组(预防组),8只,饲以高脂饲料(0.5%胆固醇及15%蛋黄粉)加余甘子果粉4g.动物单笼饲养,饮水不限,自由摄食,每日进食150g.分别于第0、6、12周时测定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并于12周后放血法处死,运用图象分析法测定主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余甘子能使高胆固醇饮食家兔的血浆中的TC、TG、LDL-C的含量分别降低42%、29%、31%并使HDL-C的含量升高33%,同时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减少38%.结论余甘子能抑制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作者:刘丽梅;李宝文;王绿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