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敏C反应蛋白和补体C3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黄翠波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 补体C3, 冠心病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补体C3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比较稳定性心绞痛(SAP)、不稳定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与健康对照组的hs-CRP、C3的水平变化.结果:hs-CRP、C3在AMI组的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SAP、UAP组(P<0.01);SAP组、UAP组和AMI组的hs-CRP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MI组,UAP组的C3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SAP组的C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清hs-CRP、C3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作用,对病情的判断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餐具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方法消毒效果的评价

    从全市餐饮业的餐具中,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物理消毒方法消毒的餐具随机抽取122件,采用化学消毒方法消毒的餐具随机抽取156件,进行两种消毒方法消毒效果比较.结果表明,理化指标(游离性余氯、烷基(苯)磺酸钠),物理消毒方法比化学消毒方法含量低(P<0.01),合格率高(P<0.01);细菌指标(大肠菌群),物理消毒方法比化学消毒方法消毒效果好(P<0.01),合格率高(P<0.01),两种消毒方法的餐具均未检出致病菌.建议有条件的餐饮业尽量采用物理消毒方法进行餐具消毒,更好地保证餐具消毒效果,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作者:张欣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膝关节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术的护理

    退行性膝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退变性疾病,其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高的趋势,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加也使这类疾病越来越多,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行动不利,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加重了社会的负担.膝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变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疗效好的优点,为广大患者所接受,我科用这种方法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变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实行膝关节注射术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韩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中药的不良反应

    近年来随着中药不良反应(ADR)报道的增加,特别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增加[1],中药应用安全性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医院统计报道[2],中药制剂在不良反应的构成中,仅次于抗感染药和抗肿瘤药.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现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防止方法分述如下.

    作者:徐汉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动态护理干预

    目的:对25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有效护理过程干预.以期提高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治愈率和生存质量.方法:收治颅脑外伤患者258例,对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并发症发生的主、客观因素及护理失误等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倡导有效的对疾病转归过程进行护理干预.即合理的院前施救干预、住院过程干预及居家护理指导干预等使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尽快改善意识运动及平衡功能.结果:通过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疾病动态的有效评估.制定出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结论:根据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疾病过程始终的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并发症是治疗护理成功的关键,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提升了患者心理应对能力,改善了生存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莫晓平;苏菊芸;周月梅;李晓玲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通过集体小组或个别指导等形式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生活方式、心理、药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结果:提高了患者医疗保健和自我护理技术,减少了疾病复发率,促进患者康复.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正确的健康教育,可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计建敏;肖文全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MR扩散成像在脑脓肿和囊性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脓肿和囊性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6例单发性颅内占位病变患者,其中脑脓肿6例,囊性脑转移瘤10例,均行MRI检查,包括T1WI、T2WI、T1WI增强及DWI扫描.分别测定瘤内囊性部分和健侧脑脊液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脑脓肿组与脑转移瘤组瘤内囊性部分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瘤内囊性部分ADC值的测定,对脑脓肿和囊性脑转移瘤间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庆荣;段胜武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进行合理性分析,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病历1293份,对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32.1%,抗菌药物的选择过高,预防用药时间和疗程过长,用法及用量过大,联合用药不合理.结论: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水平.

    作者:谢悦旭;杨玉玲;蔡蕤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护理体会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病情重,变化快,甚者危及生命,临床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整理近几年抢救的重度酒精中毒病历资料,总结了以下几点护理体会.

    作者:赵雪勤;隋克毅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心脏手术胸骨固定的方法与进展

    目前国内外胸骨固定的方法有很多,而各种固定方法对不同的患者又有不同的效果.随着对胸骨固定方法的深入研究及胸骨钢板的出现,胸骨钢板固定系统的使用越来越被国内外心脏外科医生所采用.

    作者:徐勇;李明秋;荣晓松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陪伴分娩的临床探讨

    实施陪伴分娩,即助产士一直守护在产妇身边,讲解产程不同阶段的特点,解答产妇提出的问题,鼓励产妇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和勇气,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避免了由于精神紧张造成的产力异常,满足了产妇的心理需要,使产妇能在分娩过程中保持佳的心理状态和应激能力,耐受分娩痛苦,使产程进展加速,产后子宫收缩良好,出血量少,提高了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使产妇能愉快的度过分娩期,使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及早建立良好的母婴关系,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母婴预后,提高了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及产科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门诊输液室72例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对策

    目的:分析门诊输液室静脉输液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应对策略.方法:对门诊输液室发生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女性患者占51.39%,略多于男性患者;以抗感染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为主共有59例(81.94%),其中又以青霉素类为主共26例(36.11%),其他抗感染药物依次为头孢类19例(26.39%),喹诺酮类8例(11.11%),其他6例(8.33).中草药注射液及其他类静脉注射药物分别为8例(11.11%)和5例(6.94%).结论:对于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要严格控制药物的应用和剂量的选择,同时在输注时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及做好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耿立华;罗荣娟;林艳林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与CT增强扫描的综合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CT增强扫描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综合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厚壁性胆囊炎、胆囊腺肌症、胆囊腺瘤、胆囊腺癌、小胆囊癌)患者的影像资料.术前均进行了超声、CT增强检查.结果:8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CT增强扫描全部显示恶性15例,超声确诊12例,确诊率为80.0%(12/15),漏诊3例;CT增强确诊14例,确诊率为93.3%(14/15),漏诊1例.良性65例,超声确诊55例,确诊率为84.6%(55/65),2例良性病变误诊为恶性;CT增强确诊43例,确诊率为66.2%(43/65),1例良性病变误诊为恶性.结论:超声和CT增强检查均能有效检出胆囊息肉样病变;CT增强扫描鉴别肿瘤性息肉优于超声,而超声对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理分型明显优于CT增强扫描,二者联合应用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更可靠.

    作者:李富;林伟;林丽燕;罗红;钟文滨;袁少青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梅河口市餐具集中消毒企业的规范化监督管理

    餐具集中消毒是一个新兴行业,梅河口市的餐具集中消毒企业的卫生监督管理,2010年根据国家有关要求,由梅河口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实施监督管理.特别是2010年5月20日卫生部办公厅发布<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后,梅河口市卫生监督所认真执行规范,强化监管工作,从此使梅河口市餐具消毒企业的监督管理走上了规范化道路.

    作者:王明侠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妊娠期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用药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临床上常见的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等.一般情况下病情轻,病程短,预后较好.但如不及时治疗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然而妊娠期是一个特殊的生理期,一方面孕妇常常害怕用药后引起不良的后果,而在需要治疗时不肯用药,另一方面药物治疗时,由于选择的药物不合理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流产、早产、胎儿畸形、新生儿畸形或功能障碍等.

    作者:贾爱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研究进展

    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发病率随年龄逐年增高,以渐进性排尿困难为主要的临床表现,需要经正规药物治疗,治疗效果不佳者应手术治疗[1].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已成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标准术式,术后多种原因引起膀胱平滑肌或膀胱括约肌痉挛性收缩,即膀胱痉挛.临床表现为尿、便意反应强烈,肛门处坠涨,膀胱剧烈收缩、疼痛难忍及尿道外口疼痛,并出现继发性的岀血,导致出现血压增高、冠心病等并发症[2].

    作者:马蕴坤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建立有效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管理模式

    目的:探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管理模式,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对汕头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进行系统的预防跌倒护理管理模式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管理模式是有效的.结论:建立有效的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管理模式能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作者:叶丹青;章旋燕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除原因分析和对策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除的相关因素及有效应对措施.方法:对18例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脱)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急性胰腺炎、机械性肠梗阻等内科疾病的患者,脑卒中并通过洼田饮水试验达到4及或以上,包括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的老年患者在内,年龄35~98岁,男6例,女12例.同时,发现夜班也是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结论:对留置胃管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做好护患沟通,改进固定胃管方法,加强护理管理,才能有效地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

    作者:冯凤谊;刘敏瑜;梁倩怡;吴丽芬;陆映香;左琴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2例

    病历资料例1:患者,25岁,G4P1,既往于2000年行剖宫产1次,人工流产2次.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1年1月3日,停经38天(2月7日),无诱因出现阴道流血,量少,呈咖啡色.2月14日行B超提示宫内见GS20.3mm,EGM7W2D,要求药物流产.

    作者:钱龙英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超重和肥胖对沁阳市学龄前儿童血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评价沁阳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对血脂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收治5~6岁学龄前儿童879名.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结果: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HDL-C血清浓度呈下降趋势(肥胖组血清HDL-C与超重、体重正常组相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TC、TG、LDL-C浓度呈现升高趋势(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相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血脂异常检出率增加,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重和肥胖的学龄前儿童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应采取综合措施控制超重和肥胖,以减少将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宗海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吸入及静脉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局部及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方法:将96例AECOPD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均给予氧疗、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止咳等治疗.雾化激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2mg,雾化泵吸入给药,2次/日,静滴激素组加用甲基强的松龙40~80mg,静滴,1~2次/日,整个疗程5~7天.结果:治疗后三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吸入激素组及静滴激素组起效更快,改善更为明显.吸入激素组与静滴激素组比较,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ECOPD中局部及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均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

    作者:艾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