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近10年公派留学动态数列分析及其思考

朱滨海;沈历宗;王虹;虞海平;赵沛;洪新建;王宇锋;魏珂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 公派留学, 动态数列, 分析, 思考
摘要:目的 回顾并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1年~2010年公派留学动态数列的变化趋势,探讨公派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方法 运用动态数列分析法中的绝对数(人数)、相对数(构成比和增长速度),分析医院2001年~2010年公派留学人员人数、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派出渠道、派出国(境)别、留学时间等特征指标.结果 医院公派留学人员数量呈增长趋势,回归率98.2%.留学人员各项特征指标中,构成比高的类别分别为:男性(70.1%),36岁~40岁年龄组(33.0%),博士研究生学历(45.1%),副高级职称(44.4%),江苏省政府留学基金(40.6%),派往美国(52.4%),1月~3月短期留学(39.2%).留学人员各项特征指标中,各类别的增长速度呈现不同的特征和变化趋势.结论 医院2001年~2010年公派留学工作呈现良性发展趋势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包括:积极引导,不断提高国家公派留学的比例;按需派出,适当提高中长期留学人员的比例;加大派出力度,缩短平台期的时间,尽快进入新的增长期.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本科生临床肿瘤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本科生临床肿瘤学教学效果不理想,这与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内容重复,缺乏特色,定位为选修课,缺少见习等因素有关.为了改善教学状况,医学院校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编制统一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减少重复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特色以及加强教学组织管理等.

    作者:王春刚;王理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急诊医学辅修专业模块化课程设置研究

    为了使急诊医学辅修专业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湖北医药学院对课程进行了模块化设置,打破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学科章节体系,建立以具体的急危重症的诊治和急救技术为基础的模块课程,以专业实习为辅助,以科学的教学法和课程安排为完成教学目标的保障,实践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肖敏;杨贤义;谢华;熊畅;方志成;涂汉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构建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高职人才培养

    在高职高专卫生职业教育中,广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实施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校与行业的深度合作,建立了“延伸式”教学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对接岗位需求,构建了工学结合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注重专业文化建设,将医院/企业文化融人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学生受到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与诚信仁爱的职业道德教育;凸显卫生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探讨;积极尝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就业的顶岗实习模式,如“专业平台+职业方向”实习模式、“实习就业一体化”实习模式、“订单式分流”实习模式等,在卫生职业教育改革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作者:杨玉南;周英;陈丽峰;杨家瑞;王桂平;刘辉;林竹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并对教学方法的效果作出分析.方法 以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集中轮回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将教学案例随机分组,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进行临床教学.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98.8%的学生认同此种教学方法,而表示不赞成此种教学方法的学生仅占0.6%.通过考试成绩分析,实验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多项思维方式、完善知识结构、促进自学能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有效的途径.

    作者:王志莲;王伟;郝敏;魏芳;平毅;王静芳;杨婧;曹磊;孙贝贝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从教师视角与学生认知看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根据各个国际组织制定的医学教育标准和我国出台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相关规定,本科医学教育培养的学生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基本医学技能外,还应具备良好职业精神等其他非智力性职业相关综合素质.为了解我国医学院校本科生对医学职业综合素质的认知以及我国医学院对本科生职业综合素质教育的情况,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教育研究室选取了3所不同类型“985工程”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和2所非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就本科医学生必备的职业综合素质涉及的15项内容,通过问卷方式调查了这些医学院教师、临床教师和各年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通过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或核心能力的总体评价以及学生对这些内容的认知,比较两者之间的差距,研究分析了我国医学院校对本科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及其存在的问题.

    作者:刘瑞梓;曾勇;鲁映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新时期加强医学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是决定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具体实践为例,探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医学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和方式,以期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作者:徐善东;闫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学院文化建设对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

    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学院的文化是学校精神传统和学院专业特色的综合反映.学院文化建设应当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自由精神和社会精神的角度出发,通过软硬件环境改善,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充分而全面地发展.学院文化建设还应当注重多元化和整体性的统一.

    作者:任涛;王晋伟;胡永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4名学生分为2组,实验组62名学生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照组62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内科学理论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技能考试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 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模拟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内科学实践教学效果,可以弥补传统临床教学方法的不足.

    作者:徐宛玲;张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从医患关系视角谈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医患矛盾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多种社会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紧张的医患关系为背景,就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矛盾、传统临床实践模式的困境、治病救人与自我保护的博弈等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高等医学教育在人才选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应对策略.

    作者:张桂芝;秦国民;董兆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教学研究型医学院校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的初步研究

    结合医学院校发展规律特点,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拟定指标体系,采用专题组讨论法与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终确定了由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47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教学研究型医学院校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教学研究型医学院校评价的核心指标,采用比例分配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出教学研究型医学院校综合评价模型.结果显示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可信,能够为相关医学院校科学定位和制定合理发展规划等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丽娟;段志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修完社会医学课程的经本斯大学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450名本科学生进行调查,以评价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分析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提供依据.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社会医学课程兴趣浓厚,学习收获多,教材实用性强,认为课程重要,教学满意度高.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作者:宋汉君;吕少春;李丽疆;卢凤美;盛延良;郭梦凡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前焦虑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探析

    目的 了解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前焦虑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口腔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导致焦虑的不同因素,并根据不同的焦虑因素和焦虑程度进行原因探讨.结果 医学生在进入口腔临床实习前存在焦虑情况的占23.3‰,临床实习前焦虑与前期学习所掌握操作技能的程度、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认知程度、沟通能力以及未来就业压力等因素相关,受性别、实习科别影响.结论 临床实习前焦虑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积极应对有助于帮助学生缓解实习前焦虑,提高临床实习效果.

    作者:丛磊;廖崇珊;苏俭生;赵守亮;陈建荣;王佐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立体化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价

    本文首先对立体化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考核体系的构建的重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继而介绍了立体化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考核体系的实施过程,后对立体化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考核体系的效果做出了评价.

    作者:李雁;和水祥;施秉银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本科专业设置变化的趋势与利弊

    10年来,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本科专业设置出现了多学科化、多布点化、非医学化、趋同化等变化趋势.本文探讨了这种变化的发展趋势,并剖析了变化的成因、分析了变化的利弊.

    作者:张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全科医学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本文总结了全科医学教育的国际经验,主要包括全科医学是医学院校普遍设立的独立学科;医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不分专业均需要学习全科医学课程;全科医生培养包括本科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必经阶段;全科医生需要终身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在此基础上,对发展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提出了若干意见.

    作者:侯建林;王维民;柯杨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框架式教学方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框架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方法 以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级护理专业3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招收的理科学生158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9人;招收的文科学生158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9人.实验组采用框架式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果 无论文科学生还是理科学生,其实验组学生在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与临床的联系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框架式教学方法在提高理解能力、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生物化学兴趣三个方面,文科生的效果要优于理科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框架式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尤其对文科生来说,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肖永红;王小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本文深入分析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特别指出当前临床检验教学与实际工作相互脱离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整合方案.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在保证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大幅压缩手工检验项目教学时数,加大仪器检验教学力度,探索建立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

    作者:张继瑜;王前;裘宇容;杨春莉;周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临床医学专业超声诊断学课程改革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临床医学专业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问题和改革措施.方法 分析临床医学专业超声诊断学教学特征和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通过修订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和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质量.结论 改进原有教学方式可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超声诊断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作者:郑敏;谢蠡;常叶;高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将循证医学引入外科学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中的探索与实践

    在外科学教学中开展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结合循证医学的教学实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一种有益的和成功的尝试.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语言表达和探索创新能力,对于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军;郁正亚;杨建林;刘跃新;张玉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医学英语课程在长学制医学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医学英语课程将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应用于医学英语及医学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中,通过病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演讲展示的方式,阐释医学术语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医学专业词汇,提高学生利用医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扩展和整合相关的医学知识,对于优化以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为目的的长学制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慧;周莉;吴运涛;王凯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