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道神经鞘瘤一例

张阳;邢人伟;聂寒秋;李敏献;梁思渊;牟永华

关键词:胃肠道, 乙状结肠, 神经鞘瘤, 纤维结肠镜检查, 患者, 炎细胞浸润, 现报道如下, 子宫肌瘤, 直肠指诊, 术前诊断, 肉芽组织, 坏死组织, 腹部, 恶性肿瘤, 病理活检, 癌胚抗原, 入院前, 间质瘤, 癌细胞, 肿块
摘要:胃肠道神经鞘瘤临床上较罕见。我院于2014年6月收治1例乙状结肠神经鞘瘤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女52岁。因“大便带血10 d”于2014年6月14日入院。患者入院前曾于外院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乙状结肠占位,肠癌?病理活检结果:炎性坏死组织,少量肉芽组织伴多量急、慢性炎细胞浸润,未见癌细胞。入院查体:腹部膨隆,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直肠指诊未及肿块,退指套有染血,暗红色。粪常规:隐血阳性,癌胚抗原(CEA)正常。全腹部CT增强:乙状结肠占位,考虑间质瘤可能,子宫多发肌瘤(图1)。术前诊断:乙状结肠占位,恶性肿瘤待排;子宫肌瘤。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3D与2D腹腔镜技术在保留肾单位肾肿瘤手术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3D与2D腹腔镜技术对保留肾单位肾肿瘤手术的疗效及相关技术特点。方法将90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D腹腔镜手术组(试验组)和2D腹腔镜手术组(对照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肾脏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肾脏热缺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80.3±10.7)min比(94.6±18.5)min、(17.8±3.1)min比(23.4±4.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6~24个月,无一例发生肿瘤复发。结论与传统的2D腹腔镜技术实施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手术比较,3D腹腔镜技术在手术空间定位、深度感觉上有明显的优势,使手术难度可有一定程度降低,手术时间及肾脏热缺血时间缩短。

    作者:何国永;蔡润东;邱剑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地衣芽孢杆菌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地衣芽孢杆菌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对胃癌患者化疗相关性腹泻(CID)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发生CID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四组,每组18例,A组口服蒙脱石散,B组口服蒙脱石散和地衣芽孢杆菌,C组口服蒙脱石散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D组口服蒙脱石散、地衣芽孢杆菌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患者若存在严重腹泻均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Karnofsky行为表现量表评分(KPS评分)、腹泻分级以及疗效。结果 A组、B组、C组和D组治疗后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70.6±10.6)分比(62.2±12.2)分、(76.1±7.8)分比(61.7±9.9)分、(77.2±7.5)分比(61.1±10.8)分、(83.9±5.0)分比(63.9±10.9)分],而且B组、C组和D组明显高于A组,D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治疗后腹泻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而且B组、C组和D组明显优于A组,D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显效2例,有效10例,无效6例;B组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2例;C组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2例;D组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0例。D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0.81,P<0.05)。结论地衣芽孢杆菌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对胃癌CID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艳梅;温文斌;杨建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及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复合椎旁神经阻滞、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单纯全身麻醉在开胸手术中对阿片药物用量和术后镇痛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行择期单侧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按麻醉方法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E组)和全身麻醉复合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P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单次椎旁神经阻滞0.375%罗哌卡因0.4 ml/kg,E组行硬膜外阻滞并留置硬膜外导管。三组均静脉诱导后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E组每小时硬膜外追加0.375%罗哌卡因5 ml。术后P组和G组应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泵,E组应用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泵。观察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测定血糖及皮质醇;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及使用去氧肾上腺素情况;记录患者术后安静、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痛泵按压次数;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组切皮后10和40 min MAP明显低于P组和G组[(76.23±12.89)mmHg(1 mmHg=0.133 kPa)比(91.93±16.08)和(91.50±14.32)mmHg、(72.85±5.59)mmHg比(82.53±14.17)和(77.17±12.8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E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G组[(30.25±4.33)和(26.77±6.57)μg比(36.67±6.05)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E组使用去氧肾上腺素率明显高于G 组[40%(8/20)和65%(13/20)比15%(3/20)],E 组明显高于 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切皮后40 min和拔管后30 min血糖明显高于P组和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组切皮后40 min皮质醇明显高于E组,拔管后30 min明显高于P组和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各时间点安静时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E组术后6和12 h咳嗽时VAS和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小于G组,E组术后18、24、36和48 h咳嗽时VAS和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小于G组和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E组1例术后出现低血压、G组1例出现恶心呕吐外,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椎旁神经阻滞可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及应激反应,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增强术后早期静脉镇痛的效果。

    作者:汲振荣;唐冰;裴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本刊“快速通道”的稿件要求

    本刊对符合“快速通道”要求的论文采用特定审稿流程,在收稿后1个月内就论文审稿结果给予答复,对符合要求的论文在收稿后4个月内予以发表。“快速通道”论文必须具备创新性、重要性和科学性,该论文的早日公布将对临床和科研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改良器械和常规器械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器械和常规器械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常规器械和改良器械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各50例(常规器械组和改良器械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脐部戳口恢复满意度、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手术方式更改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改良器械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更改率低于常规器械组,脐部戳口恢复满意度高于常规器械组[(43.5±12.0)min比(60.0±2.2)min、2.0%(1/50)比12.0%(6/50)、(4.5±0.2)分比(3.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器械较常规器械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和手术方式更改率,并提高脐部戳口恢复满意度,降低术者的操作难度,缩短学习曲线。

    作者:王林安;邓斗兴;李玉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无创预测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常见无创性指标对食管静脉曲张(EV)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胃镜检查结果将患者分组,其中无食管静脉曲张(NEV)30例(NEV组);有EV 82例(EV组),轻度21例(轻度EV组),中度47例(中度EV组),重度14例(重度EV组)。比较各组年龄、性别、血小板、谷氨酰转肽酶、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胆红素、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及脾脏厚度等,分析各指标与EV的关系。结果 NEV组和EV组性别构成、年龄、白蛋白、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谷氨酰转移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组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脾脏厚度明显高于NEV组[(14.1±3.1)mm比(10.6±2.3)mm、(8.9±2.1)mm比(7.6±1.6)mm、(4.8±0.9)mm比(3.8±1.0)mm],血小板明显低于NEV组[(86.8±20.2)×109/L比(163.5±18.1)×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中度EV组和重度EV组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及脾脏厚度均高于NEV组和轻度EV组[(13.5±2.1)和(14.8±3.6)mm比(10.6±2.3)和(11.2±3.1)mm、(8.3±2.1)和(9.1±1.1)mm比(7.6±1.6)和(8.1±1.9)mm、(4.7±1.1)和(4.9±0.9)mm比(3.8±1.0)和(4.1±1.2)mm],血小板明显低于NEV组和轻度EV组[(72.8±11.6)×109/L和(63.8±15.6)×109/L比(163.5±18.1)×109/L和(100.2±10.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内径和血小板判断中度重EV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9和0.735,其对应的临界值分别为14 mm和69×109/L。结论门静脉内径及血小板可用于预测中重度EV。

    作者:李林芳;吴春晓;周晓蕾;董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方法新进展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目前治疗胰腺及壶腹周围良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该手术复杂、并发症多且严重。其中胰瘘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主要因素,决定手术的成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胰肠吻合的方式在不断改良,主要包括胰肠套入式吻合、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和捆绑式胰肠吻合,且各自有其优缺点及适应证。因此,遵从吻合方法的个体化原则是必要的。

    作者:李正杰;张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体质量指数直肠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的分析

    目的:利用模拟机测定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直肠癌患者不同体位的放疗摆位误差,并以此计算计划靶体积(PTV)外扩边界的大小。方法选择36例直肠癌患者,根据体位固定方式不同分为真空垫组(18例)和常规腹板组(18例),计算每例患者的BMI,每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每周拍摄正、侧位X线片,并与三维适形放疗系统中的数字重建图像(DRR)进行比较,测定出X、Y、Z轴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并进一步计算出不同BMI患者三维方向的PTV外扩边界。结果真空垫组和常规腹板组患者随BMI增加在X、Y、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均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BMI正常患者在X、Y、Z轴方向的PTV外扩边界分别为4.60、5.51、5.29 mm,超重患者分别为5.48、6.81、6.16 mm,肥胖患者分别为8.92、8.59、7.02 mm。结论超重和肥胖直肠癌患者摆位误差更大,确定患者的PTV外扩边界时需考虑BMI的影响。

    作者:曹启军;李艳红;苗永兴;刘轶群;孙益青;董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平面QRS-T夹角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平面QRS-T夹角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8例症状发作12 h内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PCI术后平面QRS-T夹角的大小分为平面QRS-T夹角≤90°组(324例)和平面QRS-T夹角>90°组(9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与平面QRS-T夹角≤90°组相比,平面QRS-T夹角>90°组年龄较大[(67.4±11.8)岁比(63.6±12.0)岁],QTc间期延长[(438.60±34.97)ms比(425.24±25.49)ms],左室射血分数(LVEF)<45%比例升高[57.4%(54/94)比35.8%(116/324)],β受体阻滞剂使用比例降低[74.5%(70/94)比84.9%(275/324)],而高血压和MVA发生率增高[79.8%(75/94)比64.5%(209/324)、10.6%(10/94)比1.2%(4/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TEMI患者PCI术后平面QRS-T夹角>90°是MVA发生的危险因素(OR=9.640,P=0.001),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是MVA发生的保护因素(OR=0.266,P=0.028)。结论 STEMI患者PCI术后平面QRS-T夹角>90°是MV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β受体阻滞剂则为保护因素。STEMI患者PCI术后平面QRS-T夹角>90°且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应当警惕MVA的发生。

    作者:蒋鹤;李声娜;朱苏徽;王昆;黄为;徐标;宋杰;王涟;张静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本刊重要通知

    本刊已启用稿件采编系统和稿件远程处理系统软件,请作者通过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网站投稿或查稿。投稿网址:www.zgysjxzz.com。本刊信箱将不再接收投稿,每篇稿件收审稿费50元,请及时通过邮局或银行汇款,勿在信封夹钱,以免影响稿件的处理,望周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400例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对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00例呼吸道疾病患儿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结果400例患儿中,检出单纯气管支气管内膜炎246例,支气管软化症67例,支气管狭窄38例,支气管异物23例,气管性支气管4例,会厌囊肿4例,支气管扩张症3例,支气管内肉芽3例,喉软化3例,血管环压迫气管2例,喉蹼2例,声门下囊肿1例,声门下赘生物1例,气管食管瘘1例,支气管闭锁(左侧)1例,气管内囊肿1例。所有患儿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能有效地提高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王莉;夏万敏;艾涛;樊映红;张蕾;罗嘉;黄懿洁;苏培媛;陈维艳;鲁正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胃肠道神经鞘瘤一例

    胃肠道神经鞘瘤临床上较罕见。我院于2014年6月收治1例乙状结肠神经鞘瘤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女52岁。因“大便带血10 d”于2014年6月14日入院。患者入院前曾于外院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乙状结肠占位,肠癌?病理活检结果:炎性坏死组织,少量肉芽组织伴多量急、慢性炎细胞浸润,未见癌细胞。入院查体:腹部膨隆,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直肠指诊未及肿块,退指套有染血,暗红色。粪常规:隐血阳性,癌胚抗原(CEA)正常。全腹部CT增强:乙状结肠占位,考虑间质瘤可能,子宫多发肌瘤(图1)。术前诊断:乙状结肠占位,恶性肿瘤待排;子宫肌瘤。

    作者:张阳;邢人伟;聂寒秋;李敏献;梁思渊;牟永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24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总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DKA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方法对住院治疗的224例DK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4例患者经积极诊断,足量补液及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等治疗后,210例病情治愈,治疗成功率为93.75%,死亡14例,病死率为6.25%。结论早期诊断,大量补液,持续静脉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是DKA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玲;刘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恶性结肠梗阻病因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恶性结肠梗阻的诊断价值及肩样征对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结肠梗阻的MR-DWI图像资料,评价MR-DWI对76例结肠梗阻病因的良恶性诊断价值,并分析肩样征和结肠积粪征对55例原发性和9例转移性恶性结肠梗阻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DWI和MR征象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64例恶性结肠梗阻DWI均呈较明显高信号,诊断敏感度为100.00%(64/64),而12例良性结肠梗阻中只有2例炎性粘连性肠梗阻呈稍高信号。64例恶性结肠梗阻中原发性55例均为结肠癌,转移性9例,48例肩样征均见于结肠癌性梗阻,诊断特异度为100.00%(12/12);33例结肠积粪征中29例梗阻病因为结肠癌性梗阻,4例为转移性恶性结肠梗阻。结论 DWI对结肠梗阻恶性病因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有助于结肠梗阻的良恶性判定;肩样征作为结肠癌的特异性征象,则有助于恶性结肠梗阻病因的原发性和转移性间的鉴别诊断。

    作者:曲林涛;程永远;孙海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肾结石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不同双J管留置时间对并发输尿管石街的治疗价值

    目的:分析肾结石患者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不同双J管留置时间对并发输尿管石街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64例实施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肾结石患者,术后均并发输尿管石街;依据不同双J管留置时间分为术后2周拔除双J管组(观察组)及带双J管排石组(对照组),每组3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排石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排石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100.0%(32/32)比65.6%(21/32)],结石排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6.4±6.6) d比(45.3±10.9)d],医疗费用较对照组降低[(768.4±152.6)元比(1262.3±156.8)元],膀胱刺激征及肉眼血尿的发生率均为15.6%(5/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6%(29/32)、100.0%(3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肾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肾结石患者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2周拔除双J管的方案,较带双J管排石的方案对术后并发输尿管石街排石的成功率要增高,还能减少尿路刺激征及肉眼血尿等术后并发症,且医疗费用也降低。

    作者:叶友新;邢金春;刘荣福;陈斌;王惠强;郑嘉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应用自行脱落单J管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应用自行脱落单J管的相关并发症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1月35例胆总管结石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后,胆总管内放置自行脱落单J管,再行胆总管一期缝合。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35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15)min,术中出血量(50±15)ml。术后第1天淀粉酶正常或轻度短暂性升高。无术后胆漏、出血及切口感染病例。术后2~4d恢复饮食。术后腹部摄片,单J管位置良好。术后2~3周单J管自行从肠道排出,无肠梗阻。住院时间(9.3±1.8)d。术后2个月发现1例结石残留同时合并胆总管缝合处狭窄,行开腹手术T管引流术治愈。结论在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应用自行脱落单J管,可为手术提供安全保证,尽管存在一些并发症,但这种手术方式创伤小,恢复快,仍然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蔡邢峰;卢潮德;肖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进展

    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是一组具有不同形态和生物学行为的罕见异质性肿瘤。由于其罕见性和异质性,在改善其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是NETs家族中的一员,以前被称为胰岛细胞瘤,年发病率在(1~2)/10万,约占原发性胰腺肿瘤的3%。提高pNETs的诊疗技术很有必要。

    作者:魏金平;苏志雷;褚彦玺;戚峰;李奕;邰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早期贲门癌近端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体会

    目的:探讨早期贲门癌近端胃切除后两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5例早期贲门癌患者按消化道重建方法分为连续空肠间置吻合组(50例)和食管-胃直接吻合(4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吻合口溃疡、吻合口狭窄、体质量下降>10%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达到临床治愈。连续空肠间置吻合组和食管-胃直接吻合组住院时间、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17±3.16)d比(15.24±3.04)d、2.0%(1/50)比2.2%(1/45),P>0.05];连续空肠间置吻合组手术时间及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溃疡、吻合口狭窄、体质量下降>10%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食管-胃直接吻合组[(155±6)min比(129±7)min、10.0%(5/50)比66.7%(30/45)、4.0%(2/50)比22.2%(10/45)、2.0%(1/50)比17.8%(8/45)、4.0%(2/50)比28.9%(1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采用连续空肠间置吻合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聂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伴腹水一例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以嗜酸细胞异常浸润胃肠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或/和浆膜层,甚至胃肠壁全层为典型特点的变态反应性疾病[1]。儿童较少见,我院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海燕;原慧云;金翠;范三丽;赵青;高朝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年7月增刊征文通知

    为满足广大读者需求,扩大信息交流量,本刊拟于2016年7月出版1期增刊。征文内容:临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相关学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经验及进展。来稿可以综述与讲座、论著经验、教学查房、术式改进、教训纵横、药物与临床、影像与临床、探讨与评价、病例报告等形式撰写。欢迎踊跃投稿。来稿要求主题明确,科学性和逻辑性严谨,文字通顺、精练。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截稿日期:2016年5月31日。来稿要求网上发送,电子信箱:yishizk@163.com,请在发送主题上注明“医师增刊”及您的联系电话。编辑部电话:0411-82482314,联系人:曲艺。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