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窥镜下电动吸割器对鼻中隔息肉样变的处理

刘毅;金学标

关键词:内窥镜下, 电动吸割器, 鼻中隔, 息肉样变, 内窥镜鼻窦手术, 慢性鼻窦炎, 主体结构, 外观形态, 处理方法, 愈合, 随访, 术后, 患者
摘要:2000年6月~2006年6月,我们在为82例合并鼻中隔息肉样变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通过对鼻中隔息肉样变适当处理,术后进行了随访,从鼻中隔外观形态及其对术腔愈合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对鼻中隔息肉样变的处理方法和保留其主体结构的可能性.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于2004年6月~2005年6月随机选择100例妊娠10~16周,入院前均行B超检查确诊为中期妊娠,因无生育指标或因胎心畸形自愿要求引产者,且无药物及引产禁忌证的孕妇行米非司酮伍用米索前列腺醇引产,观察其临床效果.

    作者:杨青;朱芳;罗丽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纵隔淋巴结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1例

    患者男,26岁,学生,因反复咳嗽、咯血痰2个月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始无明确诱因出现咳嗽,呈阵发性、刺激性,以晨起床时为重,咯少许白黏痰,偶尔带少许暗红色血或鲜血,无黄痰,轻胸闷,无明显气短,无胸痛,无畏寒及发热,无乏力及盗汗,无皮肤瘙痛及进行性消瘦,先后自服多种抗生素及止咳药物,均无效.

    作者:金恒涛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不同治疗方法及非治疗的彩超检查评价

    我院2003~2006年于门诊及住院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21例,有复查记录的64例.复查次数2~7次.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与检查时间间隔长短不同、治疗方法不同或未治疗的彩超检查结果,将患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作一归纳总结.

    作者:王玉联;常红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按照个体化原则,采用单一的动脉旁路重建术、序列式动脉旁路重建术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动脉旁路重建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5例.结果 随访6个月至3年,25例患者肢体缺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原溃疡面愈合.4例足趾干性坏疽,截趾后创面2~4个月愈合,2例移植物在术后6个月内闭塞,但肢体缺血症状明显改善,本组无重要脏器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移植物通畅率92%(23/25),治愈率100%.结论 按照个体化原则,选择单一动脉旁路重建术、序列式动脉旁路重建术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动脉旁路重建术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邢壮杰;李润生;赵晖;杨继武;姜志良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电弧烧伤94例治疗体会

    我院2003年1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94例电弧烧伤患者,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患者94例,其中男93例,女1例,年龄21~56岁,烧伤面积1%~11%TBSA,平均4%,创面以浅二度和深二度为主,其中12例部分创面达三度;累及面部者54例,占57.14%,累及手部者90例,占95.74%,合并眼部损伤者18例,占19.15%.

    作者:轩冬青;刘晓岩;张秀玲;王建华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膝部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一般采用支撑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0月,采用可吸收螺钉加植骨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新涛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新生儿亚硝酸盐中毒3例

    例1 20 d,女婴,哭闹、全身发绀1.5 h 入院.入院时体温不升,心率120次/min,呼吸40次/min,哭闹不安,呼吸平稳,面部及全身皮肤发绀,无花纹,前囟平,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无异常.

    作者:于丽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老年慢性肺炎16例的X线诊断分析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12例,女4例,年龄61~86岁.多数病史有上感史,临床表现发热9例,咳嗽12例,咯痰中带血3例,胸痛胸闷不适12例,消瘦10例,WBC(10~12)×109/L3例,其余均在正常范围内,痰查抗酸杆菌均为阴性,全部病例均做肺CT,提示肺实质性炎症.未见支气管及肺门占位性病变征,4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示炎性改变,1例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慢性炎症.

    作者:沈荣辉;郑素瑜;戴珠敏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急性脑梗死不适当降压5例临床分析

    脑梗死急性期多伴有血压升高,有些临床医生尤其非神经内科医生,一见到血压升高,立即采取降压措施.我科1989~2005年诊治5例脑梗死急性期不适当降压病例,现总结分析如下,希望能起到警示作用.

    作者:熊佐玲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hMSH2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错配修复基因是1993年以来陆续发现的一组基因,主要包括hMSH2、hMLH1、hPMS1和hPMS2,其表达产物执行错配修复功能.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是细胞复制后的一种修复机制,具有维持DNA复制保真度、控制基因变异的作用,对于维持细胞的遗传稳定起重要作用.变的参与.

    作者:郑杰;孔繁斗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综合疗法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16例

    自1990~2001年,我科采用消痔灵液行直肠黏膜下、坐骨直肠间隙和直肠后间隙注射,再配合肛门紧缩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16例患者,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明铨;吴文俭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常规腰穿及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62例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转清亮时间明显提早,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简单、经济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作者:袁荣军;华春华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我院三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急诊手术麻醉处理心得

    我院于2002~2006年成功对3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手术的患儿进行了麻醉处理,使手术平稳顺利进行.3例患儿中男2例,女1例,均为3~6 d,体重2.5~3.5 kg.

    作者:段彩萍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肺下叶结核82例临床分析

    为了探讨肺下叶结核的临床特点和X线胸片表现,减少误诊,现总结我院2002年3月~2006年10月收治的肺下叶结核82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82例肺下叶结核患者,年龄16~78岁,中位年龄32.9岁,男53例,女29例,男:女为1.8:1.

    作者:赖善福;毕翠梅;曾满曦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糖尿病重度酮症酸中毒合并心肌梗死抢救成功1例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病死率也很高,而糖尿病在酮症酸中毒的基础上又合并心肌梗死,病情笃重,我科成功抢救1例糖尿病重度酮症酸中毒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海波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腰椎间盘术后疼痛原因分析

    我院2002~2005年收治258例腰椎间盘手术患者,术后疼痛8例,占3.1%,现将疼痛原因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

    作者:杨怀宇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头孢噻肟钠并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

    我院于2003~2005年用头孢噻肟钠和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重症肺炎65例,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组66例均为住院病例,其中男40例,女26例,年龄2个月至7岁.其中≤1岁40例,1~2岁16例,3~7岁10例.

    作者:牛庆兰;桑长林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痔术后大出血19例临床分析

    目的 介绍痔术后大出血的三种针对性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4年收治的痔术后大出血19例患者诊疗资料.结果 19例痔术后大出血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痔术后大出血患者应采取适宜的方法积极防治.

    作者:王海兵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误诊为肺炎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

    患者女,49岁,因咳嗽,气短,发热1个月人院.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呈阵发性,咯黄色黏疲,同时感气短,进行性加重,发热(体温在38~40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作者:汪瑛;韩英娥 刊期: 2007年第z1期

  • 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方法的改进

    我院2001~2005年采取改进的手术方法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185例,疗效满意,现将手术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宏文 刊期: 2007年第z1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