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咽管瘤全切的显微外科技术

林洪;项炜

关键词:颅咽管瘤, 全切, 先天性肿瘤, 儿童和少年, 颅内肿瘤, 女性, 男性, 成人, 鞍区
摘要: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是鞍区常见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5%,为先天性肿瘤,多见于儿童和少年,也可见于成人,男性多于女性.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足部组织游离移植重建毁损手功能的方法选择

    我院1992年10月~2003年6月对16例毁损性手部外伤患者,运用足部组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一次性修复毁损组织并重建手部功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志学;穆广态;俞玮;梁定顺;李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乳腺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中p53、ER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p53基因产物和雌激素受体(ER)在乳腺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中表达及意义.方法用ABC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细胞p53基因产物和ER表达.结果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Ⅰ级者上皮细胞ER染色结果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相似,不典型增生Ⅱ级ER表达明显增强,22/24例阳性,不典型增生Ⅲ级20/22例见ER染色阳性.在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Ⅰ级无p53蛋白表达,不典型增生Ⅱ级、Ⅲ级中分别有3/24和7/22例p53蛋白表达.乳腺癌59例,ER阳性率为36/59(61.02%).乳腺癌p53蛋白表达阳性22/59(37.29%).结论 p53可促进正常细胞以不典型增生向癌的转化,ER对不典型增生癌变起重要的刺激、激活作用.p53-/ER+代表正常组织、良性增生与高分化和好的预后,p53+/ER-多为不典型增生、低分化癌和差的预后.所以同时检测p53、ER对判断不典型增生向癌的转化及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凤昌;刘洁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腹腔内遗留大纱条致术后大网膜囊肿1例

    患者,男,42岁.入院前半年于外院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术后切口愈合良好,食欲可,无发热,无腹痛、腹胀,术后10 d出院.术后3个月左右开始腹部坠胀感,食欲欠佳,大便干结,活动剧烈时脐周疼痛较明显,并隐约可触及周脐一肿块,肿块逐渐长大.

    作者:厉周;方素珍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检测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清MG7Ag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单抗MG7相关抗原(MG7Ag)对胃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PCR技术对161例患者血清进行胃癌MG7Ag检测,其中胃癌68例,胃癌前病变30例,食道癌32例,慢性胃炎31例.结果胃癌组有56例阳性(82.35%),胃癌前病变组有9例阳性(30%),食道癌组有6例阳性(18.75%),慢性胃炎组有3例阳性 (9.68%).经统计学处理,胃癌组与其他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前病变组与慢性胃炎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8例胃癌患者术后血清MG7Ag阳性率比术前明显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胃癌单克隆抗体相关抗原MG7对胃癌诊断有特异性,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也可作为监测病情、判定疗效之用.

    作者:黄立群;郭光华;蔡杰;任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颅咽管瘤影像学分型与手术入路

    颅咽管瘤是鞍区常见的肿瘤之一,肿瘤大多起源于垂体结节部上端的残余上皮,少数起源于鞍内垂体前后叶之间的残余颅颊裂,偶可见发生于鼻腔、蝶窦及蝶骨内.

    作者:李俊;秦尚振;朱贤立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乳腺癌仿根治术的腋窝处理

    目的通过腋窝处理的改进,探讨乳腺癌仿根治术中,免除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或减轻ALND并发症的可行性.方法在ALND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并作亚甲蓝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及洞式探查.结果 ICBN保留率98.8%(92/93),术后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PMPS)发生率 4.3%(4/93),随访2年3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SLNB检出率90.3%(84/93),准确性95.2%(80/84),假阴性率4.7%(4/84).假阴性4例中,有3例被洞式探查证实为跳跃式转移所致.SLNB的转移阳性率(35.7%,30/84)和阴性率(64.2%,54/84),与ALN的阳性率(38.7%,36/93)和阴性率(61.2%,57/93)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1)SLNB可以取代ALND,对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作出准确判断.SLNB阴性患者将不再清扫腋窝.(2)洞式探查可修正SLNB的假阴性率,使其准确性进一步提高.(3)需ALND者,术中常规保留ICBN可明显减少PMPS的发生.

    作者:卢崇亮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活性碳微粒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活性碳微粒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 46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25例活性碳组病人于改良根治术前48~72 h在瘤床或肿瘤周围腺体内注射活性碳微粒,21例对照组直接行改良根治术,常规清扫腋窝至胸小肌内侧Level Ⅲ组淋巴结.结果活性碳组平均清扫16.32个腋窝淋巴结,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2.00个(P<0.05);活性碳组腋窝淋巴结染黑率为88.8%(360/428),黑染淋巴结癌转移率明显高于未黑染淋巴结 (P<0.05),肿瘤直径≤1.0 cm的淋巴结黑染率明显高于直径>1.0 cm的淋巴结 (P<0.05).结论活性碳微粒能使较小和已有癌转移的淋巴结更易染色,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清除效果.

    作者:曾健;吴武军;蒋伟哲;陆云飞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脑动静脉畸形团血管影像学特点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团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脑动静脉畸形脑血管造影影像资料.结果脑动静脉畸形团多表现为幕上、致密、类椭圆或不规则形,呈多支动脉的区域性供血,可伴有动脉瘤或动静脉瘘.结论脑动静脉畸形团形态存在多样性,结构复杂,其内部形态与临床症状与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黄庆;凌锋;苏正;张鸿祺;张鹏;李萌;缪中荣;宋庆斌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颈椎管狭窄症纤维性椎管MRI测定的意义

    目的通过对颈椎管狭窄病人MRI中矢位的测量以表明纤维性增生在椎管狭窄中的意义.方法颈椎管狭窄病人97例, 其中手术病人40例.在T1加权像测量:椎体矢状径,骨性椎管矢状径.在T2加权像测量:纤维性椎管矢状径.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比较纤维性椎管和骨性椎管在椎管狭窄症中的作用以及在临床中意义.结果纤维性椎管的矢状径在各个节段均明显小于相应的骨性椎管矢状径(P<0.001).手术组的骨性椎管中矢状径在各个节段均小于非手术组,但仅有两个节段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小于0.05和0.01).而两组的纤维性椎管中矢状径在各个节段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01).结论造成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的主要和直接的原因是纤维性椎管狭窄.而纤维性椎管的构成主要是硬膜囊前面的椎间盘和后面的黄韧带,它们前后夹击使脊髓受到明显的压迫.只有MRI能准确地反映骨性和纤维性椎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及髓内改变.

    作者:吕成昱;胡有谷;冯卫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经心包腔行晚期中央型肺癌切除术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31例,女5例,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61岁,根据胸片和(或)胸部CT检查均诊断为中央型肺癌,其中左侧24例,右侧12例,术后病理诊断:鳞癌28例,腺鳞癌3例,小细胞癌2例,腺癌3例.TNM分期:T3N2M0 28例,T3N1M0 8例.

    作者:张胜辉;吴新天;黄维雄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改良式Dewar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由外伤造成的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常见损伤之一,对于TossyⅢ度的完全脱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手术治疗.本院自1996-2002年收治21例Ⅲ度肩锁关节脱位,均采用改良式Dewar手术方法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海军;梁元恒;杨晓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创伤性膈疝的误诊原因分析及防治

    我院自1993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误诊创伤性膈疝25例,占同期创伤性膈疝的62%(25/40)现就误诊原因和防治对策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邬时国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因素及治疗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递增,同时还出现年轻化的趋势.乳腺癌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乳腺癌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减少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能提高乳腺癌治愈率和生存率.本文就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唐鲁兵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的选择--附34例报告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4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分别给予单纯灌药化疗,单纯电切,电切加膀胱灌药化疗,膀胱部分切除及全膀胱切除.结果 34例患者随访半年至6年,单纯灌药组4例,2例复发,经再次电切治愈.单纯电切8例,1例术后诊断为膀胱癌而行全膀胱切除术,有3例复发,经再次电切1例治愈,1例好转,1例无效行全膀胱切除.电切加膀胱灌药20例,4例复发,再次电切治愈.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术后4年恶变为膀胱癌.结论电切加膀胱灌药化疗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首选治疗方法,即使对于有肾盂积水的患者.腺性膀胱炎有恶变倾向,应密切随访.

    作者:王琦;孙卫兵;杨玻;刘辉;范治璐;刘用楫;刘文通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MMP-2和TIMP-2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转移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2)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乳腺癌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以寻找能够有效判断乳腺癌转移潜能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1)MMP-2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MMP-2的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80.0%,24/3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6.7%,17/3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TIMP-2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49), TIMP-2的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16.7%,5/30)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0.0%,15/30),差异有显著性(P=0.007).(2)MMP-2 和TIM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02,P=0.001).(3)患者的总生存率在MMP-2有表达组明显低于MMP-2无表达组(P<0.005),在TIMP-2有表达组明显高于TIMP-2无表达组(P<0.01).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TIMP-2可能对MMP-2有抑制作用,MMP-2可作为不良预后指标独立检测,TIMP-2可作为良预后指标独立检测.

    作者:班丽英;谭小新;乔京京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颅咽管瘤全切的显微外科技术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是鞍区常见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5%,为先天性肿瘤,多见于儿童和少年,也可见于成人,男性多于女性.

    作者:林洪;项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经腹入路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入路行肾上腺手术的方法.方法本组42例,左侧23例,右侧19例.患者全侧卧位,经腹腔入路,采用3~4个套管针,剪开侧腹膜显露肾上极内侧,将脾脏或肝脏游离后推开,切开肾上腺表面的肾周筋膜,游离肾上腺或腺瘤,用钛夹钳夹肾上腺中央静脉或肾上腺组织后,切除肾上腺或腺瘤.结果 41例于腹腔镜下顺利切除肾上腺或肿瘤.1例嗜铬细胞瘤病例因肿瘤粘连紧密,改为开放手术.切出的瘤体直径8~62 mm.手术时间平均82 min.出血量平均65 ml.术后5~7 d出院.结论采用全侧卧位,经腹腔入路手术解剖标记清楚有助于肾上腺及腺瘤的定位,避免损伤周围脏器及大血管,手术安全性高,适用于较大的腺瘤、嗜铬细胞瘤及肾蒂前方的肿瘤.

    作者:黄健;许可慰;姚友生;郭正辉;江春;韩金利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继发性腰椎不稳

    腰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时,常需将致压物切除,这样就可能使腰椎的稳定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影响腰椎的稳定性,或者使原来已经不稳的腰椎变得更加不稳,这种情形被称为继发性腰椎不稳或医源性腰椎不稳.

    作者:孙铭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预防致命性肺栓塞上、下腔静脉置放临时滤器8例

    我院近4年为预防致命性肺栓塞,于下腔静脉置放临时滤器7例,上腔静脉置放临时滤器1例,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丽君;王峰;毕成;纪东华;刘永晟;王凝芳;李枫;刘蓉国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颅脑损伤后自发性食管破裂

    Boerhaayve's综合征或自发性食管破裂是指非直接、异物或器械损伤的食管透壁破裂或全层裂开,是一种迅速危及生命的疾病,如颅脑损伤后合并此综合征,则预后极差.我科自1989年至今共收治此病例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力;宁剑伟;杨海燕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