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心理学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蔡红星;庄柏翔;赵向东

关键词:神经心理学, 临床法医学, 应用, 神经精神病学, 法医毒物分析, 法医物证学, 法医病理学, 司法鉴定, 司法机关, 生理学, 人身伤害, 民事诉讼, 精神障碍, 分支学科, 运用, 叙述, 案例
摘要:法医学(forensic medicine)从1985年起已分化为:法医病理学、临床法医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物分析、法医生理学、法医神经精神病学等分支学科,其中包括神经心理学.在刑事或民事诉讼中,凡涉及或要解决有关人身伤害、有无生理或精神障碍的案例,司法机关都要求进行司法鉴定,在此类鉴定中运用广泛的是临床法医学,当然也包括神经心理学.今就有关这方面的应用扼要叙述如下.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术前选择性动脉导向化疗对组织和细胞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免疫导向技术术前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ADM-3H11对20例胃癌病人术前行选择性动脉导向化疗.选择6例胃癌病人局部灌注阿霉素(ADM)作为对照组,并对术后标本进行观察.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在导向治疗组中有60.0%(12/20)病例出现癌细胞核固缩、碎裂、细胞浆凝固、细胞间质出现炎细胞浸润,这些变化以中度为主,重度及轻度变化较少.而对照组肿瘤细胞变化不明显.结论作为胃癌的综合治疗方法,术前选择性动脉灌注ADM-3H11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张吉瑞;郭文斌;姜清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橄榄桥小脑萎缩的临床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关系

    橄榄桥小脑萎缩(OPCA)是多系统变性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诊断根据临床特点、脑CT、MRI可以确定.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OPCA与脑MRI检查阳性结果无明显的正相关性,而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此报告,并探讨其间的相互关系.

    作者:李杰;王允杰;张淑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失语症

    失语症(aphasia)是因大脑损伤所致的获得性语言障碍,它可由多种脑部疾病引起,尤其是脑血管病,约1/3急性卒中患者会产生失语.了解失语症的特点和诊断,不仅有助于脑与语言的关系的研究,而且有助于为失语患者制定康复计划.

    作者:董瑞国;高素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顺铂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顺铂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6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32例患者放尽胸水后经胸腔内注入顺铂加香菇多糖进行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放尽胸水后经胸腔内注入顺铂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4.4%)高于对照组(50.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顺铂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有确切疗效.明显提高化疗药敏感性,提高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作者:余汉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双侧额叶血肿经大脑镰下入路行对侧血肿清除术

    经大脑镰下入路行对侧血肿清除术,可减少对侧颅底压力,避免脑组织疝出,这样至少可保全一侧额叶脑组织,使损伤减少到低的程度,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作者:吴泉青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经肛门吻合口近端减压管在急症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的应用

    随着一期吻合术的成功率提高,更多的病得益于此术,但仍有部分病人失败而发生吻合口瘘,给病人带来心身负担,甚至危及生命.我们应用经肛门吻合近端置管减压,取得了良好的预防作用,现回顾报告如下.

    作者:高智亭;吴潼;李荣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睡眠的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人的一生中有1/3时间是在睡眠中渡过的.根据睡眠过程中所记录的脑电图、肌电图、脑内温度和眼球运动情况,睡眠共分五期,其中Ⅰ~Ⅳ期称非快速动眼(NREM)睡眠期,另一期称快速动眼(REM)睡眠期.一次睡眠由觉醒、REM睡眠和NREM睡眠三者循环组成,每昼夜经历3~5个循环周期.

    作者:肖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布氏杆菌病合并脑膜炎1例报道

    患者,男,19岁,农民.主因发热伴头痛、大汗、脊柱痛40余天于2002年8月4日入院.40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冷、寒战伴头痛、脊柱痛及全身不适,且乏力、恶心,无呕吐及关节痛,夜间大汗,睡眠差,初口服安乃近10余天,当时体温可下降,过后又复升,体温高达39 ℃.

    作者:尹洪竹;王麟士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肾皮质腺瘤2例报告

    肾腺瘤为肾实质发生的肿瘤,因有临床症状就诊而被发现者较少见,我院自1988-2002年共确诊2例有症状肾腺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永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伴肌酸磷酸激酶增高的低钾性周期性麻痹2例报告

    作者发现2例低钾患者有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为主的肌酶增高的现象,且随着肌力的恢复很快下降至或接近正常,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月萍;蔡艺灵;韦加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的早期诊断

    本文对我科自1994年1月~2001年12月脑外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迟发性脑内血肿42例,占同期颅脑损伤患者的1.8%,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路;李坤正;卢泽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盆腔CT扫描在直肠癌病人诊治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直肠癌细胞DNA倍体测定和临床病理学分析,验证直肠癌术前盆腔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通过直肠癌术前盆腔CT扫描、直肠癌细胞核DNA含量测定和肿瘤病理学诊断并进行相关性研究,分析CT诊断的临床符合率.结果直肠癌CT改变可出现在病程早期,CT判定肿瘤侵袭范围与临床病理符合率为88.5%,诊断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符合率达93.1%.随肿瘤侵袭加深、病变范围扩大及转移,肿瘤细胞DNA异倍体出现率及含量明显增加,肿瘤的影像学改变与细胞DNA异倍体出现关系密切,两者符合率85%~96%,差异显著(P<0.05).结论直肠癌术前CT扫描显示有明显外周侵袭征象的病例其细胞核DNA异倍体明显增加,与临床病理诊断相符,提示CT在直肠癌患者术前检查中具重要意义,为术前治疗、手术范围确定和估测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鲁明良;郑国宝;张士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神经心理测验在痴呆中的应用

    神经心理测验在痴呆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其可以提供较客观的辅助证据.成套神经心理测验可以评估认知功能的各个方面,因此能够探测到非常细微的认知功能损害.成套神经心理测验对各种类型的痴呆的诊断均有帮助.本文重点介绍常用的成套神经心理测验、简易的神经心理测验在痴呆诊断和筛查中的应用以及不同类型痴呆的神经心理学特点.

    作者:薛海波;张明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瘫延迟诊断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分析及探讨大连市脑瘫患者延迟诊断的影响因素及原因.方法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延迟诊断的影响因素.结果对脑瘫延迟诊断有影响的因素有脑瘫的类型(四肢瘫)、患儿父母的城乡分布、是否为初诊发现.结论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消除城乡差别、普及脑瘫的常识、提高基层医院的诊治水平及建立高危新生儿病例的长期监测都将成为减少脑瘫患儿延迟诊断的重要举措.

    作者:高晓虹;李润洁;曲宸绪;李晓枫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长期家庭氧疗(LTDOT)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PaO2、PaCO2、肺功能、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进行长期家庭氧疗,对照组在家无氧疗.两组于缓解期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年定期测定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观察两组2年、5年的生存率.结果 LTDOT组2年后,PaO2明显升高,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年后仍维持较高水平,PaCO2与基础值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FEV1 2年内有明显提高,但以后又缓慢下降;5年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PaO2呈进行性下降,而PaCO2呈进行性升高,FEV1呈进行性下降.结论 COPD患者进行LTDOT,能提高PaO2,使PaCO2维持较低水平,能使FEV1在初2年内提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周淑琴;霍学云;苏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方法采用美国波士顿公司GDC栓塞治疗17例患者中18个颅内动脉瘤,其中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者,术前Hunt和Hess分级:Ⅰ~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2例.结果 1例死亡,3例轻度短期神经功能障碍,13例痊愈.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较为理想,但还需随访观察.

    作者:姜士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氟马西尼在苯二氮类药物中毒所致昏迷中的诊断与治疗应用

    目的观察氟马西尼治疗苯二氮类(benzodiazepines,BZs)药物中毒昏迷患者的疗效.方法分析比较了32例氟马西尼治疗的BZs药物中毒患者与33例对照组一般对症处理的疗效.结果氟马西尼组较对照组可明显缩短BZs中毒患者入院后昏迷持续时间和留观时间(P<0.01),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氟马西尼在诊断和治疗BZs中毒昏迷患者中有显著疗效.

    作者:龙允杰;邱联群;梁宏宇;刘晓俊;何建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的早期处理

    目的总结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5例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处理、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患者13例在6周左右痊愈,2例仅需短期尿道扩张痊愈.一次治愈率86.7%.无阳萎及尿失禁.结论尿道会师加膀胱颈口会阴牵引复位术是治疗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郑宏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前列腺切除术后33例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开放手术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发生尿道狭窄患者分别有14例(占5.3%)和19例(占2.5%).结论术前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术中操作不当及术后护理不当、泌尿系感染是手术后发生尿道狭窄的主要原因,经尿道冷刀内切开术及电切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刘向伟;李建国;路彦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双靶点微创清除术治疗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研究

    目的对双靶点微创清除术治疗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与对照研究.方法将63例出血量>60 ml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采取双靶点微创清除术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单靶点微创清除术治疗.两组分别在入院初始和3周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3个月后随访,进行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组死亡率及3周时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个月后随访Barthel指数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双靶点微创清除术治疗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疗效好于单靶点微创清除术.

    作者:高先彬;陈兴祥;郭锐;王相亭;石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