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海
甲状腺的影像检查主要包括超声波、X线、CT、放射性核素显像和MRI,本文主要就各种影像学价值作一讲述和比较.
作者:黄钢;袁济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本文针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探讨其对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自理能力(ADL)的作用.
作者:张晓光;姜娟;车玉琴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本文就我院1990年1月~2002年12月,以心脏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25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金钰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70岁以上老年AMI患者134例,其中合并AVB者为32例.观察对照分析合并AVB与不合并AVB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特点及预后.结果老年AMI合并AVB患者的死亡率(28.1%)高于不合并AVB者(12.7%),心源性休克发生率(31.2%)高于不合并AVB者(9.8%),心功能不全发生率(65.6%)高于不合并AVB者(34.3%),神经精神异常发生率(15.6%)高于不合并AVB者(2.9%),各P值均小于0.05.结论老年AMI合并AVB患者病情复杂,预后较差.
作者:马龙彪;王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临床异质性特点.方法对8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并对其中自愿参加进一步研究的311例患者,根据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阳性结果分组,比较各组间临床特点.结果 (1)GAD-Ab在2型糖尿病中的阳性率为11.3%;(2)GAD-Ab阳性组与GAD-Ab阴性组相比,起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C肽、餐后2 h C肽低,发生酮症的机会多,而高血压、高血脂发生率低;(3)LADA患者中LADA-1与LADA-2相比较,具有胰岛功能更差,体质量较低,更需胰岛素治疗而高血压、高血脂发生率低等特点,临床表现更似经典的1型糖尿病.结论中国人群LADA临床表现存在着异质性改变,可通过对GAD-Ab和ICA的联合检测来判断.
作者:陈明卫;杨明功;王佑民;王长江;潘天荣;胡红琳;孙海燕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及评价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2000年6月~2002年10月确诊的89例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采用托吡酯单药治疗,经8周加量期和12周稳定期观察后进行评价.结果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总有效率为82.0%,完全控制率为47.2%,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结论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安全有效,可作为部分性发作一线抗癫痫用药.
作者:徐敏;董万利;许丽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胰腺位于腹膜后,位置深,较少有损伤,占腹部损伤的1%~3%,一旦发生胰腺损伤,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达20%[1].本文通过对27例胰腺损伤的诊治分析,探讨胰腺损伤的救治方法.
作者:刘大晗;马玉红;张宛育;高长庆;叶金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1.1 定义 NAFLD[1]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堆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在西方许多国家,它被认为是肝功能实验室检查异常的首要因素之一.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SH是由Ludwig等人首先提出来的[2].与酒精性肝炎相比,NASH的损害程度虽然要弱一些,但它也会发生炎性坏死,早期出现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存在进行性肝损害.其中大约50%的病人会出现肝纤维化,15%的人会出现肝硬化,3%的人终发展为肝衰竭而需要肝移植[1].而单纯性脂肪肝不伴有坏死性炎症的发生,因而是一种良性且无进行性肝损害的疾病.
作者:刘丽梅;李秀钧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单向活瓣式补片在治疗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自2001年1月~2002年12月应用单向活瓣式补片治疗室缺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10例.平均肺动脉压为60~90 mmHg[(72±11) 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0.89~0.95(0.92±0.04).结果术后48 h均顺利脱离呼吸机,无早期死亡.随访1~24个月,活瓣均已关闭,平均肺动脉压降至15~30 mmHg[(20±5) 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升至0.95~0.98(0.96±0.02),术后早期无肺高压危象发生,术后晚期症状均明显缓解消失.结论单向活瓣式补片治疗室缺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有利于渡过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期,能预防右心功能不全的发生,降低手术死亡率.
作者:赵根尚;张大新;庄世才;冯德广;法宪恩;张瑞成;王海永;邵换璋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并存时视网膜病变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29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两病并存时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点,研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两病并存时视网膜可发生DR和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R)两种改变,其发生率分别为27.51%和85.59%.并发现DR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浓度、血压水平、胆固醇和蛋白尿等显著相关.结论及早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是防治和降低DR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闵晓洁;吴明姝;李昌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胆道疾病是我国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针对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本文就我院近3年收治的38例胆源性胰腺炎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探讨胆源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作者:雷亿群;杨其鹏;余衍亮;熊安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方法选择5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25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9例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根据疼痛的严重程度将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按Braunwald分级分为三组:第一组(9例),BraunwaldⅠ级;第二组(8例)BraunwaldⅡ级;第三组(12例)BraunwaldⅢ级.选择12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CD18的表达.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CD18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由第一组到第三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CD18的表达是逐渐升高的,其中第三组较第一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是激活的;随着不稳定心绞痛病情的加重,外周血白细胞活性也是增加的,白细胞活性状态可能提示了病变斑块存在着炎症反应.
作者:牛楠;赵香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皮质醇增多症分为[1,2]ACTH依赖型,包括:库欣病、异位ACTH综合征;ACTH非依赖型,包括: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腺癌、原发性肾上腺结节性增生.本文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81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皮质醇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积累资料.
作者:董书慧;李延兵;廖志红;许雯;翁建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男31例,女3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58.6±9.8)岁.
作者:吴忆锋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长久以来器官移植成为人类渴望实现的美好愿望.肺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肺功能衰竭的有效的方法,人们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而肺保护作为肺移植的关键技术,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作者:王云海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检测各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与von Willebrand因子(vWF)以及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调脂以外的作用.方法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140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0例.每种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辛伐他汀治疗组,一组为常规治疗组;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后1周两次检测上述标志物.结果三组病例的CRP、MDA、vW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AMI组显著高于SAP及UAP组(P<0.001);辛伐他汀治疗组可以使三种指标显著下降(P<0.05).结论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损伤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辛伐他汀可以抑制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修复内皮从而稳定病变进展.
作者:钱海燕;李庚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自1998年4月~2001年4月,我们对34例晚期胰体尾癌的病人行动脉介入区域化疗治疗,收到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先梅;刘允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 甲状腺激素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包括甲状腺素(T4)和3,5,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饮食摄入碘经小肠吸收,空腹吸收增加,碘吸收后,绝大部分积聚在甲状腺,碘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作用下氧化和有机化变成活性碘,再与酪氨酸结合形成一碘酪氨酸及二碘酪氨酸,两个碘化酪氨酸偶联在一起形成T3(1个一碘酪氨酸及1个二碘酪氨酸偶联)和T4(2个二碘酪氨酸偶联).
作者:高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系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急性破裂、出血而释放大量促凝物质,导致血栓形成,终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闭塞,使心肌发生缺血、坏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新近认为ACS分为两大类:(1)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2)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1,2].心肌标志物联合心电图在ACS诊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肖彬;吴新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T)是治疗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标准术式,但胰瘘为PDT术后主要的严重并发症一直为临床所关注.我们总结89例PDT术后胰瘘的防治经验如下.
作者:尹克宁;卫星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