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败血症的现代概念与治疗(二)

张忠鲁

关键词:败血症, 概念, 治疗, 氧化代谢, 无氧代谢, 休克病人, 脉氧饱和度, 力学状态, 血液, 心输出量, 受损, 混合性, 组织, 血流, 提取
摘要:5 氧代谢5.1部分病人表现有心输出量下降(低血液动力学状态),引起全身血流下降,进而导致氧化代谢受损.多数病人,氧化代谢受损与组织不能从血液中提取大化的氧相关.败血症休克病人即使在接近正常的混合性静脉氧饱和度状态时即可发生无氧代谢.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有关抗幽门螺杆菌(Hp)的治疗,一致认为单一药物疗效甚差,各作者提出二联、三联、四联疗法,在众多的治疗方案中,目前推出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的三联疗法疗效高,应用也广,今将常用的治疗组合分别介绍如下.

    作者:陈贻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克罗恩病诊断的探讨(附18例临床分析)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可累及整个消化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肠病,又称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或肉芽肿性肠炎,1932年由Crohn及同事首先报告描述,197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定名为CD[1].由于CD病因不明,病变部位多变,且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因此,本文收集我院自1995年4月~2001年7月收治的18例CD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诊治进行探讨.

    作者:张晓琦;陈隆典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1 概述业已证实幽门螺杆菌(Hp)是胃腺癌与胃淋巴瘤的诱发因素之一,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Hp列为Ⅰ类致癌因子.Hp的感染率极高,在发达国家30%~50%的成年人有Hp感染,而发展中国家的Hp感染率则高达80%.1998年日本学者Watanabe等首次报道了单独用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能成功地诱发出胃腺癌.目前国内也已开展Hp与胃癌关系的动物实验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试图阐明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可能机制.

    作者:张万岱;姚永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胎头吸引术失败原因及预防的探讨

    胎头吸引术(简称胎吸术)是头位难产行阴道助娩的常用手术之一,具有安全、简便及易掌握等优点.但一旦失败,再改用产钳术助产对母婴损害将大大地增加.本文根据失败病例,对胎吸失败原因及预防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胎吸术的成功率.

    作者:王晓燕;孙迎春;吕荣君;张艳开;唐慧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微量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观察

    本文应用微量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疗效明确,治疗时间缩短.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雷晨;张如意;何兰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胆管细胞型肝癌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

    胆管细胞型肝癌(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CC)是原发性肝癌的少见类型,其影像学表现与肝细胞癌(HCC)有所不同,有关其影像学表现的文献国内报道较少,超声误诊较常见,我们遇到6例,现结合手术病理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程传明;董海霞;房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我院于1997年5月开始采用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移植的方法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廉明;郑学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医用红外热像仪用于早期诊断糖尿病性微、小血管、神经末梢合并症的探讨

    目的用红外热像仪对糖尿病性微、小血管、神经末梢合并症进行临床早期诊断的探索.方法糖尿病患者53名和正常对照者38名在室温25.0 ℃±0.5 ℃,湿度60%±5%条件下,分别进行双手冷负荷前和后5、10和20 min时的手背皮肤温度测定,并计算皮肤温度恢复率与病程,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心电图上R-R间期变动系数、振动觉、视网膜症、蛋白尿和HbA1c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病程和HbA1c与恢复率呈负相关;视网膜症、蛋白尿与恢复率有一定相关性.结论红外热像仪在检测糖尿病性微、小血管、神经末梢合并症方面具有临床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闻智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后胆瘘的防治

    我科自1996年10月~1999年10月共实施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LC)186例,发生术后胆瘘4例,占2.15%,本文结合文献仅就术中胆管损伤致术后胆瘘原因及防治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庾智华;李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细菌学与血清学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细菌学与血清学诊断方法进行比较,寻找适合流行病学调查的简便、经济、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方法用石炭酸复红染色进行幽门螺杆菌细菌学检测;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抗体.结果 ELISA血清学检测的阳性率略高于细菌学检测方法,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无显著差异.

    作者:孙临河;邢立强;高会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败血症的现代概念与治疗(二)

    5 氧代谢5.1部分病人表现有心输出量下降(低血液动力学状态),引起全身血流下降,进而导致氧化代谢受损.多数病人,氧化代谢受损与组织不能从血液中提取大化的氧相关.败血症休克病人即使在接近正常的混合性静脉氧饱和度状态时即可发生无氧代谢.

    作者:张忠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实验室诊断

    精确的检查方法是诊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和证实疗效的关键.目前常用的Hp诊断方法可分为尿素酶依赖性试验、免疫学试验、Hp菌形态学观察以及细菌DNA检测4大类.从方式上,则可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每一种诊断方法各有优缺点,适于不同的临床情况.

    作者:袁孟彪;刘晓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病患者医院内气单胞菌败血症11例临床分析

    气单胞菌是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之一,而气单胞菌败血症则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情危重.2000年4~7月,我院肝病患者中先后发生11例气单胞菌败血症,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赵敏;刘西秦;秦恩强;夏光明;王红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疾病51例临床分析

    近年的研究认为,糖尿病也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它与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在病因学上具有共同的遗传学基础.临床工作中发现糖尿病合并各种自身免疫疾病如Graves病、桥本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等并非少见.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和对该类疾病的不断认识,近年来临床诊断逐渐增多.因此,本文总结并报道1995-2000年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疾病共51例,并加以文献复习,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刘芳;刘先蓉;钟慧;周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胎膜早破时母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及其β链的监测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及其β链(Sgp130)在监测胎膜早破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2例胎膜早破孕妇血清SIL-6R、Sgp130水平,并以正常足月妊娠孕妇20例作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孕妇血清SIL-6R、Sgp130水平较正常妊娠组高,差异显著(P<0.01),随着破膜时间的延长孕妇血清SIL-6R、Sgp130水平有增加趋势,绒毛羊膜炎孕妇血清SIL-6R、Sgp130水平明显高于非绒毛羊膜炎孕妇(P<0.01).结论测定孕妇血清SIL-6R、Sgp130水平可作为胎膜早破和绒毛羊膜炎的一个预测指标.

    作者:李雅丽;徐俊;陈晓辉;戚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斯皮仁诺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我们自1994年2月开始,应用斯皮仁诺口服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5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年龄为23~54岁,平均年龄为37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外阴瘙痒、白带增多、灼痛或性交痛等症状,局部检查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干酪样白带,阴道分泌物镜检念珠菌均为(+).

    作者:由立红;邹英华;由相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180例临床分析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已广泛应用于终止早孕,但药物流产(下称药流)后阴道出血多、出血时间长仍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药流后阴道出血者刮宫病理分析,探讨药流后出血原因及防治措施.

    作者:裘月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用C13呼气试验(C13-UBT)法检测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6.3%,与正常对照人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型糖尿病伴胃轻瘫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8.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2型糖尿病胃轻瘫有关.

    作者:张春芳;赵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在胃癌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其受体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TGF-β表达主要分布于肿瘤细胞浆中,其在胃癌中的表达率71.43%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23.21%,P<0.05.TGF-βⅠ型受体表达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和细胞浆中,其在胃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TGF-βⅡ型受体表达亦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中,其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44.64%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的96.43%,P<0.01.结论 TGF-β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其受体表达的缺失可能是肿瘤细胞逃逸TGF-β负调控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朝晖;张雪梅;李利;唐凤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本病非常多见,发病率一般随年龄增加,其组织学的变异程度较大,且与临床表现无密切关系.

    作者:段芳龄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