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部损伤

陈子道

关键词:胸部损伤, 损伤性疾病, 软组织损伤, 创伤性窒息, 治疗方法, 心脏破裂, 心脏挫伤, 心包填塞, 肋骨骨折, 肺爆震伤, 血胸, 胸壁, 气胸
摘要:胸部损伤包括胸壁软组织损伤、肋骨骨折、气胸、血胸、创伤性窒息、肺爆震伤、心脏挫伤、心脏破裂(心包填塞)等,治疗方法各异.下面对常见的胸部损伤性疾病予以介绍.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泌尿系创伤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泌尿系器官中除男性前尿道外,解剖位置都较隐蔽,又受到周围组织和器官的良好保护,通常不易受伤.因此,一旦伤及,常是由于致伤暴力大或是胸、腹、腰部、骨盆等严重创伤的合并伤,因伤情隐蔽,有时诊治者注意力集中于其他脏器损伤,而漏诊泌尿系损伤.泌尿系创伤约占全身器官及组织创伤的10%,以肾、尿道损伤多见,输尿管、膀胱损伤少见.

    作者:颜纯海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剖宫产术中出血宫腔填塞碘仿纱条34例的探讨

    我院从1991年10月~2001年10月共剖宫产4 647例,其中34例由于术中大出血行宫腔填塞碘仿纱条达到了止血目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淑敏;谭书卓;胡建秀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腹部外伤后急性阑尾炎误诊因素分析

    腹部外伤后急性阑尾炎临床上少见,极易误诊.随着腹部创伤的增多及对腹部外伤后急性阑尾炎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目前病例报告逐渐增多.本院1996-2001年共收治此类病人13例,其中误诊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阳;郭驰波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室间隔缺损残余漏的防治

    目的探讨26(7.01%)例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残余漏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374例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出现26例残余漏进行分析.结果分析认为造成残余漏除技术原因外,还与修补的方法有关,随访21例至今,Echo示自行闭合4例,缩小6例,二次手术修补VSD 1例,无死亡.结论提高修补技术及选择适当的修补方法,是避免残余漏的发生及防治的关键.

    作者:邓盛;刘邕波;况竹生;熊荣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变化分析(附122例报告)

    目的探讨近10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变化.方法将近10年来12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分为1991-1995年组(Ⅰ组)52例和1996-2001年组(Ⅱ组)70例.对其临床表现、病原微生物、超声心动图及基础心脏病进行比较.结果Ⅱ组与Ⅰ组比较,40岁以上患者明显增多(38/21),无器质性心脏病已跃居首位,P<0.01;风湿性心瓣膜病构成比明显下降,P<0.01,已下降至第二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明显增多,已跃升第一位,P<0.05;而草绿色链球菌感染明显减少,已下跌至第二位,P<0.01;表皮葡萄球菌已成为I E重要的致病菌,P<0.05;血培养阳性率仅为39.1%,近5年来超声心动图(UCG)赘生物检出率明显升高(67.8/51.2).结论沿用以前的IE诊断标准,将有很多病例会漏诊或误诊,UCG对I E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在治疗上对于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应预防应用抗生素,如有手术适应症应积极创造条件,尽早手术.

    作者:梁远红;王晋明;周燕;王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无创性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ACPE)大多数患者的低氧血症及心功能衰竭可通过传统的药物治疗纠正,但有少部分患者药物治疗不佳,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及呼吸肌疲劳,此时必须借助辅助通气、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ETI)和机械通气是常用的传统方法.

    作者:龙威;邓星奇;高育瑶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老年人生长激素分泌不全原因和结果的研究近况

    在成年人中生长激素分泌不全可引起血脂类异常,体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增加,肌肉量减少和骨密度减低等,这也是人体衰老的表现,近年来对如何预防或延缓人体衰老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对生长激素分泌不全的原因和结果进行了大量研究.

    作者:金仲品;刘福青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胰腺损伤的诊断及外科处理36例报告

    胰腺损伤治疗的难度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20%.我院于1986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胰腺损伤36例,结合文献,现报告如下.

    作者:樊建林;李永东;陈光安;钱惠岗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16抑癌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在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标记抗生蛋白链菌素生物素法(LSAB)检测正常卵巢、良性卵巢瘤、交界性卵巢上皮瘤以及卵巢上皮癌的组织中抑癌基因p16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基因的蛋白表达在恶性卵巢肿瘤中检出率为18.4%,明显低于良性卵巢肿瘤(85%)、交界性卵巢上皮瘤(90%)、正常卵巢组织(100%),P<0.001.结论提示p16基因广泛存在于卵巢组织中,其突变或缺失与卵巢上皮癌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作者:姜继勇;林治清;李卫平;张丽英;陈宁宁;孙军霞;吴白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米索前列醇配合催产素防治妊高征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米索前列醇配合催产素用于防治妊高征产后出血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妊高征产妇160例(轻度43例,中度48例,重度69例),孕37~42周,将产妇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81例,对照组79例,分别用米索+催产素和单用催产素(研究组和对照组),用于妊高征产后出血.结果两组在年龄、孕次、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体质量、妊高征分类等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2 h出血量,米索+催产素组产后出血例数明显低于催产素组(P<0.05),产后出血量不论经阴道分娩或剖宫产均低于催产素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用药前后血压变化:研究组用药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稍有降低,这更有利于妊高征产妇,但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心电监护中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直肠用药配合催产素防治妊高征产后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方便,更适合基层无血源条件的医院,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侠;王洪;王健;曹兴銮;马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肺心病心衰并心律失常普罗帕酮的应用体会

    我科于1999-2001年3年中应用普罗帕酮治疗肺心病心律失常147例,收到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丽岩;贾红玲;杨海彦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创伤急救处理的新进展

    创伤均为突发的意外事故,大多伤者原先为健康者.因此,创伤成功的救治,无论对伤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均有重要意义.现就近年来我国在创伤急救处理方面的某些新进展,简述如下.

    作者:王一镗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含硫氨基酸.1969年McCully提出HCY可能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研究表明它与外周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有密切关系.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已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病的新的、独立的危险因子.

    作者:葛昊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颅脑创伤的急救处理原则

    国内外资料表明,因创伤致死的病例中,半数以上是由于严重的颅脑损伤.当今我国随着工农业生产,尤其是交通建筑业的发展,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已经超过100/10万人口,接近西方发达国家150~200/10万人口的水平.

    作者:谢康民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X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

    本文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4年10月~2001年8月间住院的资料完整的确诊为X综合征的患者11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作者:庞娟;孙金波;刘薇丽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

    1 药物治疗1.1 适应症1.1.1 宫颈涂片细胞学诊断为ASCUS(不典型鳞状细胞)和CIN1(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在追随观察期,可配合药物治疗.

    作者:卞美璐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首诊以周期性麻痹为主的甲亢20例临床分析

    周期性麻痹(周麻)是一组周期性发作的以对称性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点的疾病,约10.0%~29.3%伴有甲亢[1],有时可以是甲亢病人就诊的首发症状而掩盖甲亢的表现导致误漏诊.1995年1月~2000年12月我们诊治首诊以周期性麻痹为主的甲亢20例,现对其临床特点作一分析.

    作者:徐志松;朱敏初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ICU在严重创伤处理中的作用

    严重创伤多为应激反应严重,伤情变化极快,常迅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尤其是严重创伤后引发的重症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更高;另外,由于情况急迫,病变复杂也容易漏诊和误诊,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为此对一些危重伤员可能发生的器官、系统衰竭前的功能减退的一些征象进行及时地、系统地、连续地严密监测和处理以防止致命并发症的出现,从而为治疗原发伤赢得时间,进而使之得到有效的专科处理.就显示出ICU (intensive care unile)非常重要.

    作者:申捷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国产消化道吻合器在食管胃吻合术中的应用

    我们从2000年7月开始使用国产WGW26型弯管形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至2002年2月连续应用 2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志扬;范明慧;王文钊;邓世平;李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食道穿孔的诊治探讨

    我科近6年来诊治食道穿孔11例,综合国内190例报道[1~7],对食道穿孔的病因、诊断及治疗作一综合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从而降低误诊率和死亡率.

    作者:雷霆;李澎;熊海;于洪山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