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菊;李国玲;万鼎铭;张冉;孙玲;赵志平
患者,男,38岁,于2000年9月27日入院。半月前重物击伤左足,致左拇趾甲脱落,行清创包扎术,但未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术后1周伤口愈合。9月24日自觉周身乏力、不适、咬肌紧张、张口受限。9月26日出现面肌、四肢及颈项强直;腹背肌肉强直僵硬,且伴有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约30 min 1次,每次持续40 s左右后自行缓解,并伴有发热、头痛及喷射性呕吐。先后经省、市级多家医院确诊:“破伤风”,后转入我院治疗。
作者:张凯军;李永新;李益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分析128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QOL),探讨QOL的影响因素。方法 自诊断存活2年以上的128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6例接受骨髓移植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采用填表或信函问询。结果 随存活时间延长,Karnofsky计分逐步上升,依次为淋巴瘤>CML>AL>MM,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1年者>化疗后缓解期超过2.5年者>移植后1年以内者>缓解期少于2.5年者。对中药或气功的总的肯定率达57.4%。结论 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1年及化疗达缓解超过2.5年者生理机能明显改善,但普遍存在心理、社会问题;MM患者QOL较差;医疗费是主要的忧虑根源;有关干细胞移植的疑虑值得引起关注;应加强中医在肿瘤治疗后期的调理作用。
作者:曾慧兰;郁知非;陶瑞芳;陈子兴;吴德沛;李建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AL)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但白血病细胞对结构和作用方式不同的多种化疗药物产生抵抗,称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MDR直接影响患者对化疗的反应和预后,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成为当今AL治疗研究关注的焦点。由于AL患者的个体差异及白血病细胞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MDR的机制呈多样性,现分述如下。
作者:董作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近年来免疫抑制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使某些免疫性血液病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但是免疫抑制疗法亦可破坏正常免疫反应,而且这些制剂多具有细胞毒性,因此必须重视免疫抑制疗法带来的毒副作用。本文就几种常用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和并发症介绍如下。
作者:徐世荣;郭晓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科在综合治疗慢性重度淤胆型肝炎黄疸基础上加用高压氧(HBO)治疗,在降黄疸、改善病情方面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 1998年1月~2000年8月收住的重度淤胆型肝炎58例随机分为两组。
作者:于强;毛丹群;余临州;高士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α1-微球蛋白(α1-mG)与尿微量白蛋白(u-Alb)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放射免疫方法对31例SLE患者(尿常规正常组10例,尿常规异常组21例)及19例健康对照组的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u-Alb进行检测。结果 SLE病人尿α1-mG、β2-mG、u-Alb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无论尿常规正常与否,其尿α1-mG、β2-mG、u-Alb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尿α1-mG及u-Alb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作者:龚宝琪;齐文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的克隆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高龄人群,儿童少见。1982年FAB协作组详细描述了MDS的血细胞形态学表现,并提出了分型建议和半定量的分型标准。经在成人MDS患者中的应用,已证实其实用价值,并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认同。但将此分型标准用于儿童患者时,发现并不完全适用。在此,本文结合文献综述儿童MDS目前的主要研究进展。
作者:卢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氟康唑预防、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霉菌感染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方法 将112例次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共25例次,在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低于2.0×109/L时即予常规口服氟康唑100 mg/d共7 d;B组共87例次,仅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符合霉菌感染诊断标准[2]情况下予静脉用氟康唑200 mg/d治疗。观察急性白血病合并霉菌感染的特点;并对照两组患者霉菌感染的发生率及氟康唑的毒副作用。结果 A、B两组患者中霉菌感染发生率有明显差异(χ2=4.21,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易合并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系统霉菌感染;氟康唑未见有严重毒副作用。结论 口服氟康唑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急性白血病合并霉菌感染。
作者:赵丽群;金朝晖;杨梅如;浦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在恶性血液病(malignant hemoblastosis,MH)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SGF专用试剂盒检测MH患者86例。结果 MH患者血清TS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恶性淋巴瘤(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TSGF明显高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P<0.010);慢性白血病(慢淋〈CLL〉、慢粒〈CML〉恶化/加速/急变期血清TSGF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P<0.005);急性白血病(AL)、完全缓解期(CR)、骨髓纤维化(BMF)、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血清TSGF水平基本正常(P<0.050)。结论 血清TSGF水平与患者体内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潜能及负荷量呈正相关关系,可以作为判断预后、观察疗效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王桂菊;李国玲;万鼎铭;张冉;孙玲;赵志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免疫性血液病应包括因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血细胞及造血组织损伤或其发病主要因免疫机制介导的血液疾病,该类疾病在治疗上的主要对策为免疫调整剂。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AIHA系体内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补体,结合在红细胞膜上,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一组溶血性贫血。根据自身抗体作用的特点,分为温抗体及冷抗体。温抗体在37℃时作用活跃,以IgG为主,为不完全抗体。冷抗体在20℃以下,作用较活跃,主要为IgM,为完全抗体。属于后者的为冷凝集素综合征(CAS)和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PCH)。
作者:张建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疣状胃炎又称痘疹样糜烂,因病因不清一直无特效疗法。根据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结合西医报道对本病有效的药物,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30例,疗效显著。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8年4月~1999年12月经电子胃镜检查后确诊且符合中医辨证中脾胃湿热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病灶数等均数经t检验,P>0.05,有可比性。
作者:赵立波;黄丽红;杨春晖;艾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肠良恶性病变中nm23-H1的表达及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ABC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大肠正常黏膜、腺瘤及癌中nm23-H1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nm23-H1阳性表达率为66.7%;nm23-H1表达在正常黏膜、腺瘤及大肠癌各组间虽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生存时间等方面均有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 nm23-H1可能在大肠癌的演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m23-H1基因的低表达与大肠癌发生有关,并可能与癌的进展、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张红;陈东;贺建业;李素云;张云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免疫治疗包括免疫抑制和免疫支持两种治疗。1 免疫抑制治疗 免疫抑制治疗是AA的“治本”治疗,也是“扛鼎”治疗。其总的机理是:抑制T淋巴细胞,降低T淋巴细胞产生的造血负调控因子,解除此类因子对造血细胞的抑制或/和破坏,进而重建造血。该类治疗主要包括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LG/ATG)、环胞霉素A(CsA)、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大剂量静脉人血丙种球蛋白(HDIVIG)、环磷酰胺(CTX)及干细胞移植(特别是“微移植”)前的“预处理”等。
作者:邵宗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酶标法动态检测46例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表达。结果 (1)直肠癌组CD3、CD4阳性细胞数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CD8阳性数高于正常对照组;(2)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受抑与癌肿分期密切相关;(3)根治性切除术后免疫功能可逐渐恢复,姑息性切除、单纯造口或探查术后免疫功能持续低下。结论 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与癌肿负荷密切相关,采用T细胞亚群的动态检测对于判断肿瘤发展、手术疗效和评估预后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于东风;王光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双侧髋部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70例15~86岁(平均年龄53岁)健康志愿者双侧髋部骨密度。结果 双侧髋部各部位骨密度呈高度正相关(r=0.696~0.979, P<0.001),右侧骨密度均值显著高于左侧(P<0.01),对应部位骨密度的平均差异为2%~3%;髋部除Ward’s区骨密度与体质量不相关外(r=0.037, P>0.05),其余部位骨密度与体质量呈正相关(r=0.289~0.488, P<0.05)。结论 双侧髋部各部位骨密度呈高度正相关,骨密度值高度一致。
作者:黄干;廖二元;伍贤平;邓小戈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文回顾1985-2000年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21例资料,就早期诊断和误诊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6例,女性5例。年龄30~69岁。临床有血尿者16例,血尿病史长者6 a,短者半个月,始发血尿至手术时间,半年以上者10例。影像学检查肾积水或不显影15例,发现输尿管占位性病变者6例。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肿瘤者5例,输尿管口喷血3例,逆行输尿管插管受阻2例。尿癌细胞学检查14例中,13例为阳性。肿瘤位于左侧10例,右侧11例。输尿管上段肿瘤7例,中下段14例。肿瘤不能切除者3例。病理分级统计8例,均在二级以上。输尿管镜检查3例,其中活检1例,诊为移行细胞癌,1例直视发现肿瘤,1例未明确诊断。21例误诊疾病包括结石、结核、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癌等。
作者:仲伟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自1998年2月~2000年8月采用医用耳脑胶(EC)胶配合纯钛金属板螺钉治疗锁骨严重粉碎性骨折36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19例,女17例。
作者:潘哲尔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院1993年1月~1999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入院时误诊11例,现对误诊患者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张毅;杨炎;马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免疫学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异基因组织从一个个体移植到另一个个体可引起一系列的免疫反应,也是导致HSCT失败的主要原因。随着人们对涉及移植物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免疫耐受、免疫重建以及肿瘤控制等免疫学机理研究的深入,不断地给临床带来新的免疫抑制剂和调节剂,使HSCT能够取得长足发展。以下将简要介绍在异基因HSCT中常用的免疫抑制剂。
作者:王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们两院自1987年1月~1999年6月对106例因左半结肠癌导致急性肠梗阻的病例施行了手术治疗,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64例,女性42例。年龄
作者:俞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