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凯;周春华;夏舟岚;张荣富;包磊
目的 探讨茶多酚抑制人肺癌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茶多酚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体外模型,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体外观察茶多酚对肺癌细胞增殖抑制及对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茶多酚(25、50、100、200μg/ml)对肺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抑制率分别为51.12%、67.66%、72.93%和76.05%.在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时,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不能进入S期及G2期.与对照组比较,随着茶多酚浓度的增高,细胞表面CD151表达水平逐渐降低,CD82表达水平逐渐增高.结论 茶多酚可抑制人肺癌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与改变细胞表面CD151和CD82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安舟;周建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非发酵菌是医院感染主要的病原菌之一,这类细菌由于细胞壁的通透性障碍而耐多种抗生素,加之其获得性多重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常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患者呼吸机依赖.本文就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非发酵菌(NFGNB)肺部感染情况和药敏调查分析如下.
作者:周素兰;余丹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一般认为年长儿多见,近年来MP所致的婴儿呼吸道感染疾病也并不少见.我们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婴儿进行MP感染调查,旨在探讨婴儿呼吸道MP的感染状况、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袁新华;王红丽;梁友;邢建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 ATS)是妇科常见病,但术前超声诊断正确率偏低,为提高诊断正确率,现将我院近年来经病理证实的腺肌病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
作者:许川一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黄芪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张力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灌流模型.观察不同作用浓度(0.1~3.0 mmol/L)同型半胱氨酸干预60min后,对主动脉环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的影响,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200U/ml)和不同浓度(10~300mg/L)黄芪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环张力变化的影响.结果 预孵60min后,同型半胱氨酸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主动脉环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以超氧化物歧化酶(200U/ml)干预30min后,可以完全逆转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环的抑制作用,而30~300mg/L黄芪干预30min后,则部分地、浓度依赖性地恢复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环的抑制作用.结论 黄芪能改善同型半胱氨酸对实验大鼠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抑制作用.
作者:邱立红;袁俏梅;韩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顺尔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症状的影响.方法 对68例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经2周洗脱期后,均予相同的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孟鲁司特片10mg,每晚口服1次,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2、3、6个月肺功能改变和急性加重期发作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一秒率(FEV1/FVC)和分钟大通气量占正常预计值百分比(MVV)治疗1个月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1);而在治疗2、3、6个月后与治疗1个月后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并无明显改善(均P>0.05),而且在观察期间急性加重发作次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0.01).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口服孟鲁司特片1个月后肺功能改善明显,以后肺功能维持在一个相对较好水平,且孟鲁司特能减少患者的急性加重发作次数.
作者:许先荣;姜琴华;柴秀娟;徐再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宫腔镜单极电凝、电切可使组织达到凝固、切割、止血的目的,从而完成较为复杂的宫腔内手术,但仍存在意外电损伤等潜在危险,且因需要不含电解质的膨宫液,容易诱发水中毒[1].然而,宫腔镜双极汽化功能同样能达到单极目的,并减少了一系列危险因素,现将我院应用宫腔镜双极汽化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潘敏;黄国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TE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主要用于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辅助诊断,而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断冠心病的主要依据.本文总结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的TET和CAG检测结果并作比较,探讨TET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
作者:王伯忠;王雁;张学锋;任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病死率高,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有创通气)是我们既往常规采取的一种重要抢救措施,虽然其疗效确切,但其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昂贵,病人心理创伤大,使得许多患者在危及生命时才考虑有创通气,且不少患者在有创通气期间,因经济等原因终放弃治疗,因此,病死率仍很高.随着近年无创通气在临床应用的日见成熟,我科近1年多来对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首先采用了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pressure,BiPAP)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寿丽华;祝新民;陈培锋;陈金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曲霉菌(aspergillu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因机体免疫状态和基础肺疾病的不同,导致一组临床表现各异的肺曲霉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PA).
作者:郑玉龙;周建英;丁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子宫肌壁间囊肿是一种良性的子宫肿瘤,临床少见,容易出现误诊.现将其临床诊治情况,结合文献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楼卓鑫;杨梅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新生儿心律失常多数呈良性经过,但部分快速型心律失常若不及时诊治可合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而危及生命.现将本院诊治的31例新生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邱海燕;俞蓓蓉;成王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患者具有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检查治疗较多等特点,极易发生医院感染;同时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病原菌种类变迁、耐药率上升,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故有必要对ICU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作一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吴红梅;高胜春;陈扬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具有降压外的抑制循环内分泌系统激活、逆转心肌重构、保护血管内皮功能.ACEI已列入为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慢性肾病等疾病的强适应证[1].但ACEI既可改善肾功能,也可引起肾功能衰竭和高钾血症,为合理应用ACEI,我们对ACEI治疗慢性心功能合并肾功能受损患者的安全性进行观察.
作者:顾国清;钱彩珍;王琴;杨守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心包积液所致的急性心包填塞是心血管病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快速有效解除心包填塞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们选择中心哪静脉导管心包介入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洁伟;郑新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存在着用药者的个体差异及其他原因,仍有部分患者可发生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为了更好地掌握药物流产的适应证,减少药物流产失败率.本文收集了药物流产病例,并对可能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分娩镇痛常在临产后产程进入活跃期施行[1-6],我们对尚未临产需计划分娩引产终止妊娠的孕妇,在静滴催产素的同时对硬膜外阻滞全产程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秀兰;陆瑞光;滕永华;诸英;宋勤奋;陈惠娟;张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蛋白Z启动子A-13G基因多态性在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发生率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冠心病组(至少1支冠脉直径狭窄≥50.00%)157例和对照组129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结合基因测序技术,检测蛋白Z启动子A-13G基因多态性.结果 首次发现浙江地区汉族人群存在蛋白Z启动子A-13G基因多态性,野生型(AA型)、GA型和GG型分别占16.78%、53.85%和29.37%;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3.71%和56.29%;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χ2=1.17、0.32,均P>0.05);冠脉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患者间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χ 2=1.17,P>0.05),而蛋白Z启动子A-13G基因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非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间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A型冠心病患者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是GG型的3.42倍.结论 浙江地区汉族人群存在蛋白Z启动子A-13G基因多态性,蛋白Z启动子A-13G位点A→G突变可能对急性冠脉事件发生有保护作用.
作者:邵红;徐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技术虽趋于完善,但在我国大部分县级医院由于资金少、技术力量弱,手术例数偏少等诸多原因,开展比较困难.我们采用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建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超声引导下子宫内膜射频术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能性子宫出血)具有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特点,已被患者和临床医师所接受.然而由于机体在生理、病理状况上的不同,其转归及副作用也有一定差异.本文就子宫内膜射频术后的影像学特点、临床疗效、存在问题以及可能的补救办法作初步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孙一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