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军波;陈海啸;陈忠义;冯兴兵
目的 对发育期髋关节缺血再灌注后股骨头骺关节软骨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方法 80只4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及对照组,开腹暴露腹主动脉并关闭3h,制作髋关节缺血一再灌注模型,于术后不同时点取股骨头骺关节软骨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术后光镜观察到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到膜性细胞器的损害及软骨基质成分的变化,表现为结构模糊、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核蛋白体及糖原颗粒减少,软骨基质胶原纤维增粗、间质颗粒减少、钙盐沉积增多.结论 发育期髋关节缺血再灌注后股骨头骺关节软骨的损害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退行性改变,缺血再灌注后超微结构的损害是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的基础,抑制再灌注损伤可能有利于防止发育期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
作者:张敬东;陈华;温宏;毛方敏;李彬;徐华梓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虽然我国肝内胆管结石的相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1],其治疗近二、三十年来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肝内胆管结石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仍是当今胆道外科的难点[2].因此,有必要对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方法的现状作一总结,并对其进展作一展望.
作者:杨木清;许元良;周凡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地氟醚在血液及组织中的溶解度较低,用于全麻维持易于调控,从体内排出也较快,被认为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吸入麻醉药[1],但其对人体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尚未见文献报道.
作者:陈骏萍;葛鹬雯;刘诚;彭洁;施忠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散发性乳腺癌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表达的意义及其与原癌基因C-erbB-2、增殖核抗原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7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进行BRCA1及C-erbB-2、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并分析BRCA1与临床病理指标及C-erbB-2、Ki67的关系.结果 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下降或缺失,其失表达率为46.8%,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及细胞质.BRCA1的表达与C-erbB-2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Ki67的表达无关(P>0.05),与绝经状况、肿块大小、ER、PR状况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BRCA1的表达下降或缺失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BRCA1与C-erbB-2共同检测有望成为预测乳腺癌预后及指导治疗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万芳;黎体缨;吕卫国;石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脊柱结核致残率极高,近10年来新发病人有增多趋势,其中胸、腰椎结核常见.有些学者主张对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尽早手术治疗,以利预防或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1-2].我科于1999年3月至2004年3月应用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14例,报道如下.
作者:郑荣宗;何登伟;潘水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近年来随着对痔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Thomson[1]的肛垫理论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根据痔肛垫下移理论,新近发展了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ioids,PPH),用来治疗以脱垂为主的痔或者直肠黏膜脱垂.
作者:华汉巨;林建江;叶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对肝外伤特别是严重肝外伤处理方法的不断探索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创伤处理新概念的确立和治疗方法的改进已使Ⅲ、Ⅳ级肝外伤的死亡率降至10%以下[1],但严重肝外伤所导致的死亡在基层医院仍占据较高比例.
作者:陈建青;黄法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1%~2%,跗骨骨折的60%,其中波及距下关节面的骨折占跟骨骨折的60%~75%.对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治疗,以前多采用传统的闭合手法复位或斯氏针撬拨复位石膏固定等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晚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概率很高[1].
作者:曹廷生;朱凤春;柴敏军;徐学斌;袁学松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手术治疗传统方法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我科自2004年1月以来采用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29例,并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作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诸葛盼;杨蓓蓓;尤慧华;黄萍芳;张玉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代谢综合征(MS)是指心脑血管疾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MS是以肥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为特点的血脂紊乱以及高血压等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作者:袁俏梅;汪建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检测小鼠移植心脏的细胞粘附分子,探讨参附注射液对移植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同基因近交系Balb/c小鼠,随机分为参附组与对照组,每组雌雄各10只,进行相同性别间配对移植,参附组于移植前连续3d每24h经腹腔给予参附注射液,后1次给药为移植前30min;而对照组同法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移植后4、24、72h及1周时对受体及移植心脏的成活率及移植物的形态进行观察,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细胞内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染色,比较两组上述粘附分子的表达强度及LFA-1阳性细胞率的差别.结果 参附组ICAM-1、VCAM-1的表达强度在移植后各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PECAM的表达强度未见明显差别;LFA-1阳性细胞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参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ICAM-1、VCAM-1、PECAM的表达强度和LFA-1阳性细胞率均在24h高.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有效抑制小鼠心脏移植后移植物内ICAM-1、VCAM-1的表达,减少LFA-1阳性细胞的浸润.
作者:张卿;刘小孙;于吉人;严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膝内侧骨性关节炎高位截骨治疗的临床使用在发达国家因全膝置换术的广泛应用而有减少趋势,但在我国因经济条件及医疗设备限制,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胫骨高位截骨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我科自2002年7月至2004年11月用关节镜清理加胫骨高位截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28例(30个膝关节),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梁军波;陈海啸;陈忠义;冯兴兵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瘢痕疙瘩又称疤痕瘤,单纯手术切除极易复发,手术加放射疗法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有效的治疗方法.1997年8月至2004年2月我们采用手术切除加电子线照射治疗瘢痕疙瘩112例,并对不同照射模式作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金素慧;余光伟;王连聪;韩春茂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心源性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WHO规定发病后6h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学者定义为1h,也有人将发病后24h内死亡者也归入猝死之列.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40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占猝死总人数的88%[1].
作者:王美丽;陈君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腰麻操作简便,麻醉显效快,肌松好且效果确切.但老年人脊柱的韧带及硬膜有不同程度的钙化,使用较细穿刺针作腰麻穿刺常有困难,我们采用改良9号针引导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报道如下.
作者:陈虹;李子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临床上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较少见,仅占腹内脏器闭合性损伤的2.5%~5%,其中80%以上合并其他腹内脏器损伤[1].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早期诊断率低,并发症严重.
作者:方东林;曹利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自2002年3月以来,我院为22例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直肠癌外翻切除吻合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闻立平;朱水根;朱建军;李国伟;汪春良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腰硬联合麻醉(CSEA)同时具有脊麻(SA)起效迅速、效果确切、局麻药用量少和硬膜外麻醉(EA)可连续给药、便于控制麻醉平面并作术后止痛的特点,在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被广泛应用.随着CSEA双针单点即针内针一点穿刺法(SST)逐步推广使用,并发症也相对增多.
作者:吕机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皮肌炎是以红斑水肿为皮损特点,伴有肌无力和肌肉炎症、变性的疾病,主要累及皮肤、血管,常伴有关节、心脏等多器官损害,各年龄组均可发病[1],临床易误诊.现对我院1997年至2005年收治的49例皮肌炎患者作一回顾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作者:李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紫杉醇(paclitaxel)是从紫杉的树干、树皮或针叶中提取或半合成的有效成分,为20世纪末开发的抗癌新药,其作用机制独特,对很多耐药的患者也有效.紫杉醇的作用靶点是构成细胞骨架的微管,主要通过促进蛋白质组装成微管及阻止其解聚,将肿瘤细胞阻遏在G2期和M期,从而抑制其有丝分裂,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还具有抗肿瘤血管形成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1].
作者:周晓芳;方青芳;翁琳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