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靶向抑制CPEB4对鼻咽癌细胞的影响及放射增敏的机制研究

徐海燕;方玲;钱成根;褚俊峰;汪华

关键词:鼻咽癌, CPEB4, 生物学行为, 放射敏感度, EMT
摘要:目的 本研究于2016年3~6月期间探讨靶向抑制CPEB4对鼻咽癌细胞生物学行为以及放射敏感度的影响.方法 利用RNAi技术构建慢病毒载体靶向抑制CPEB4基因的干扰序列;采用CCK-8法绘制CNE-2-shCPEB4、5-8F-shCPEB4、CNE-2及5-8F的生长曲线(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法检测CNE-2-shCPEB4、5-8F-shCPEB4迁移能力的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CNE-2-shCPEB4、5-8F-shCPEB4凋亡率的改变;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NE-2-shCPEB4、5-8F-shCPEB4、CNE-2及5-8F细胞的放射敏感度差异.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NE-2-shCPEB4,5-8F-shCPEB4、CNE-2及5-8F细胞EMT相关蛋白表达改变.结果 CNE-2-shCPEB4、5-8F-shCPEB4分别与CNE-2及5-8F对照,增殖速度以及迁移能力减弱;凋亡率无明显改变,放射敏感度增加.Western blot法检测了CPEB4靶向抑制后EMT表型相关蛋白表达改变,结果提示E-cadherin表达上调,slug、snail以及vimentin的表达下调相关,推测靶向抑制CPEB4后鼻咽癌放射敏感度增强可能与EMT相关蛋白及因子的表达改变相关.结论 靶向抑制CPEB4蛋白表达后,鼻咽癌细胞系的增殖能力、体外迁移能力显著减弱,放射敏感度明显增强,其机制可能与CPEB4抑制EMT表型相关,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上调可能与抑制E-cadherin表达的转录因子slug、snail表达下调相关.
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上皮细胞损伤在脓毒症肾损伤的机制进展

    脓毒症患者常并发急性肾损伤(AKI),使病死率加倍,并且一半存活的患者会进展至慢性肾损伤或肾脏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差强人意已经促使人们去研究和明确AKI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目前大量研究已经明确AKI的多个致病机制,除了缺血,还包括炎性反应、体液和细胞免疫激活、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异常、细胞周期改变和细胞去分化与再分化.而这些致病机制主要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因此,本文将讨论这些因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寻求脓毒症AKI的有效干预策略.

    作者:张磊;赵鸣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与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和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为两者的鉴别、早期诊断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抗NMDAR脑炎和36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53例患儿病程中危重阶段均在PICU治疗,抗NMDAR脑炎组男性8例,女性9例,脑脊液抗NMDAR抗体全部阳性,血清抗NMDAR抗体阳性率52.9%,均未发现肿瘤.重症病毒性脑炎组患儿脑脊液HSV-Ⅰ IgM阳性率13.9%,脑脊液、血清抗NMDAR抗体均阴性.两组临床特点比较,抗NMDAR脑炎组患儿年龄偏大(P<0.01),既往可有类似病史(P<0.01),起病相对较缓(P<0.01),认知障碍不论是首发症状还是病程中都更常见(P<0.01),行为异常和睡眠障碍在病程中更常见(P<0.01),头颅MRI可表现为脑组织萎缩,而无病例发生重症病毒性脑炎(P<0.01).重症病毒性脑炎组患儿更多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病程中运动障碍较多见(P<0.01),且病理征阳性,脑脊液压力升高以及脑脊液蛋白增高也更常见,头颅MRI多为脑组织肿胀以及广泛信号异常.结论 儿童抗NMDAR脑炎和重症病毒性脑炎相比,患儿年龄偏大、亚急性起病、既往有类似病史、以认知障碍、行为异常和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但发热及颅高压症状相对不显著.与成人不同,儿童抗NMDAR脑炎性别差异不大,极少合并肿瘤,脑脊液中抗NMDAR抗体阳性是诊断重要依据,头颅磁共振及脑脊液检查对鉴别诊断有参考意义.

    作者:李丰;赵钱雷;李秀翠;李伟;胡颖;林忠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情绪与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索帕金森病(PD)患者伴发的焦虑情绪对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纳入55例PD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运用贝克焦虑量表(BAI)评估其焦虑情绪,运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定量表(MoCA)及Bathe1指数量表(BI)测评其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析BAI评分与MoCA、B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D患者合并焦虑障碍的发生率高达41.8%,焦虑组MoCA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与BAI得分呈负相关(P<0.05),但与非焦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记忆与延迟记忆得分及BI评分显著低于非焦虑组及对照组(P<0.05),且与BAI得分呈负相关(P<0.05);非焦虑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记忆与延迟记忆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与BAI得分未发现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PD患者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及明显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而焦虑可不同程度的影响PD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是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记忆功能,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作者:孙华;曾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红参水提物对哮喘气道炎症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红参水提物对哮喘气道炎症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BABL/c小鼠7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低剂量组(红参水提物100mg/kg)、高剂量组(红参水提物200mg/kg)、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0.5mg/kg)各15只,除正常组外均成功制作哮喘气道炎症小鼠模型,给予对应的处理措施,对比各组小鼠末次激发后24h的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各种炎性细胞因子、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并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模型对照组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IL-5、IL-1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肺组织羟脯氨酸均高于正常组(P<0.01);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的BALF中IL-4、IL-5、IL-14、TGF-β1、VEGF水平、血清IgE、肺组织羟脯氨酸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BALF中IL-4、IL-5、IL-14、TGF-β1、VEGF水平、血清IgE、肺组织羟脯氨酸均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红参水提物主要通过减轻哮喘小鼠模型的气道炎性反应程度达到治疗作用.

    作者:黄丽;靳庆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现代教学模式在中医教育中的思考

    中医教育是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医学的基础,是传统医学的核心教育内容.随着中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进展,各大中医院校正在积极探索中医教育的新方法.本文通过简述目前国内外医学教育所采用的4种主要教学方法,认为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笔者基于多年的中医学教学经验,在中医教学中探索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即复合教学模式,希望为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周全;刘瑞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对CYP2C19基因多态性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198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及分析,根据基因分型分为强代谢组和弱代谢组,每位患者在8周PPI治疗前后均完成RDQ量表及内镜下LA分级(A~D级).结果 198例患者中强代谢组共160例,平均年龄53.23±14.52岁,弱代谢组共38例,平均年龄52.11±12.13岁,所有患者经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治疗8周后,弱代谢组RDQ平均评分由21.26 ±9.81下降至16.11 ±6.24,且内镜下观察食管黏膜损害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代谢组治疗前后RDQ平均评分无明显降低,L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CYP2C19弱代谢型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达到更好的疗效,理论上,强代谢型患者加大PPI剂量可获得预期效果,临床医师可依据代谢分型实现个体化用药,合理化用药.

    作者:肖茹萍;陈阳;卜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CXCL12/CXCR4大肠癌细胞放射敏感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CXCL12/CXCR4对大肠癌细胞放射敏感度的影响.方法 HCT116细胞系进行培养和分组,对其进行外源性CXCL12、AMD3100及CXCL12+ siSurvivin处理在放射治疗下对其细胞存活分数、LDH、caspase-3,caspase-9进行检测.结果 外源性CXCL12处理减弱了放射诱导的细胞存活分数下降和细胞死亡的增加,抑制CXCR4促使大肠癌细胞对放射更敏感.CXCL12/CXCR4对细胞存活起关键作用,通过外源性CXCL12处理可逆转放射促使的Bax的表达和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在放射条件下抑制CXCR4可使细胞凋亡增强.此外,外源性CXCL12处理增加Survivin的表达,CXCL12对放射诱导的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是由Survivin的表达而实现.结论 CXCL12/CXCR4通过Survivin的表达在放射中保护结肠癌细胞,这意味着一个放射在大肠癌治疗应用的重要潜在机制.

    作者:孟祥宇;汪大伟;赵明;朱兴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郑州市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分析

    目的 调查和分析郑州市户口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情况及常见的21种HPV亚型的感染分布.方法 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对有郑州市户口的年满18周岁的女性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进行HPV筛查和亚型分型检测.结果 在50502例检测样本中HPV感染样本共计4740例,总感染率9.39%.年龄别分析表明,在18~30岁、31~40岁、41 ~ 50岁、>50岁4组的HPV感染阳性率分别是8.55%(78/912)、8.98% (1042/11608)、9.06% (2219/24500)、10.39%(1401/13482).在所有样本中,高危和低危HPV病毒感染发生率分别是8.88% (4485/50502)和1.08% (534/50502).高危HPV感染以第52亚型为高,占比高达20.99%(995/4740);其次是16亚型,占18.00%(853/4740);再次为58亚型,占比13.73%(651/4740).低危感染以81亚型为高,占比7.66% (363/4740);6型次之,占比2.78%(132/4740);11型低,占比1.08%(51/4740).在4740例HPV阳性标本中有单一感染3208例,占比67.68%(3208/4740).多重感染1532例,占比32.32%(1532/4740).在多重感染中,包括二重感染989例,三重感染275例,四重感染71例,五重感染20例和六重感染3例.在二重感染中,常见的亚型组合是52型+58型.结论 郑州市的女性人口HPV感染率在全国来说,处于较低的水平.HP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略有增加,50岁以后发生高危HPV亚型多重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感染常见的前3位高危HPV亚型依次是52型、16型和58型.

    作者:靳大川;郭宇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血钠水平与三尖瓣收缩期位移及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

    目的 研究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血钠水平与三尖瓣收缩期位移及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超声心动图证实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且NYHA心功能分级在Ⅲ~Ⅳ级的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116例,入院当天收集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等一般资料,第2日空腹抽血测定血电解质,尿素及肌酐等生化指标;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选用改良MDRD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入院48h内行超声心动图测定三尖瓣收缩期位移(TAPSE)、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血清钠水平将全部入选病例分为低钠血症组(血清钠≤135mmol/L,n=52)与正常血钠组(血清钠>135mmol/L,n=64).对比两组上述一般资料、生化指标以及超声学指标差异.此外,对低钠血症组,以血钠水平分别与TAPSE、eGFR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同时将TAPSE与eGFR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①低钠血症组NT-proBNP显著高于正常血钠组(P =0.032),TAPSE降低及eGFR下降与血钠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04);②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低钠血症组其血钠水平与TAPSE降低及eGFR下降均呈正相关(r=0.785;r=0.702).同时,低钠血症组TAPSE下降与eGFR下降亦呈正相关(r=0.630).结论 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低钠血症与TAPSE下降及eGFR降低之间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识别此类患者发生肾功能恶化的简便而实用临床预测指标.

    作者:杨晶敏;张洁钰;张菲斐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microRNA调控平滑肌细胞分化和表型转换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生理情况下,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保持分化和收缩状态,当发生血管增殖性疾病时,平滑肌细胞就由分化状态转换为去分化状态,获得增殖、迁移及合成分泌细胞外基质的能力,可导致血管腔狭窄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研究表明,多种分子参与了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换调控.本文就microRNA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中的调控作用进行阐述.

    作者:张莎;任安经;吴弘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唑来磷酸治疗西北高原地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唑来磷酸治疗骨转移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2011年4月~ 2015年6月118例肿瘤骨转移后骨质疏松患者,伴有疼痛症状,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静脉滴注唑来磷酸注射液),对照组58例(口服骨化三醇片).共2个疗程,1年为1个疗程.结果 通过椎骨骨密度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结束后(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改善生活质量与镇痛效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初次使用唑来磷酸患者,经用药24h前后P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骨代谢生化指标比较,两组用药前后,血钙值、BGP和CT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磷酸可明显增加患者骨密度,改善骨质疏松,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窦强;高杰;李志琳;杨成伟;蓝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α-硫辛酸对高糖培养施万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alpha lipoic acid,ALA)对高糖培养施万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及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并纯化后的大鼠施万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5.6mmol/L葡萄糖培养基)、高糖组(50mmol/L葡萄糖培养基)、渗透压对照组(5.6mmoL/L葡萄糖培养基+44.4mmol/L甘露醇),以及高糖内分别加入不同浓度ALA(50、100、200μmol/L)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施万细胞活性氧(ROS)及线粒体膜电位水平,Tunnel法检测施万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cyto C、cleaved-caspase-3及cleaved-caspase-9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施万细胞内ROS水平明显增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下降,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bax蛋白的表达增加(P<0.01),cyto C从线粒体到胞质的释放增加,caspase-9、caspase-3的活化水平增高,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ALA降低高糖所致的施万细胞内ROS水平的增高(P<0.01),提高了线粒体膜电位(P<0.01),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P<0.01),下调bax蛋白的表达(P<0.01),减少了cyto C从线粒体到胞质的释放(P<0.01,P< 0.05),降低了caspase-9及caspase-3的活化(P<0.01),从而抑制了施万细胞凋亡.结论 ALA可以抑制高糖所致的施万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及线粒体凋亡通路的激活.

    作者:汪麟;张哲;王瑞;夏欣欣;韩萍萍;孙连庆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构建危险因素模型预测前降支近段临界病变患者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价值

    目的 分析前降支近段临界病变(ICS-PLAD)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模型预测ICS-PLAD患者发生MACE的价值,为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ICS-PLAD(重处直径狭窄≥50%且<70%)的患者221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CS-PLAD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模型.运用ROC曲线评价危险因素模型对ICS-PLAD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1)与未发生MACE组比较,发生MACE组中糖尿病、高血压和冠脉病变数≥2更常见,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更高(P均<0.05).(2)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OR=2.447,P=0.000,95% CI:1.608-3.725)、LDL-C(OR=1.971,P=0.006,95% CI:1.219~3.187)及冠脉病变数≥2(OR =6.596,P=0.000,95% CI:2.995 ~ 14.526)是ICS-PLAD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模型.(3)危险因素模型预测ICS-PLAD患者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P=0.000).结论 在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高LDL-C血症、高TG血症或多支冠脉病变的ICS-PLAD患者中MACE发生率高,TG、LDL-C及冠脉病变数≥2是ICS-PLAD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建立的危险因素模型对ICS-PLAD患者发生MACE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宋洁;夏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多动症大鼠前额叶皮质中Nf1对BDNF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神经纤维素(neurofibromin 1,Nf1)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调节在多动症(AD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SHR大鼠作为多动症动物模型,WKY大鼠作为对照.应用RT-PCR、蛋白印记法检测Nf1和BDNF的mRNA、蛋白质水平;将Nf1过表达质粒共转染至PC12H及7919细胞,检测Nf1过表达后BDNF水平以探索Nf1与BDNF作用关系;用Image-pro Plus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与WKY大鼠相较,SHR动物模型脑前额叶皮质中Nf1、BDNF水平均偏低(P=0.000);过表达Nf1可使BDNF水平上调(PC12H细胞P=0.000,7919细胞P<0.05).结论 SHR前额叶皮质中Nf1、BD-NF水平偏低,Nf1对BDNF有正性调控作用.前额叶皮质中Nf1对BDNF的调控作用可能参与多动症的发病机制.

    作者:何保梅;吴丽慧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研究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104例IC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熊去氧胆酸治疗,研究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妊娠结局,同时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以及血清IL-17、TGF-β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ICP的严重程度并无相关性(P>0.05),对照组轻度ICP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重度ICP患者(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瘙痒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度ICP患者的瘙痒评分明显高于轻度IC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重度ICP患者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轻度ICP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重度ICP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不及轻度ICP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IL-17、TGF-β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重度ICP患者的IL-17、TGF-β水平改善情况不及轻度ICP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患者的肝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患者Th17/Treg失衡状态,且疗效情况与ICP的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张玲云;詹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糖尿病前期人群早期干预治疗进展

    全球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率已攀升至一个警钟长鸣的阶段,我国糖尿病人口数量更是位居世界第1位.如何防治糖尿病后备军——糖尿病前期人群转化为糖尿病,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挑战.本文将从国内外对糖尿病前期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干预、健康教育和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赵谧;肖新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索利那新与曲司氯铵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

    目的 比较索利那新与曲司氯铵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 2016年5月于笔者医院门诊确诊为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者共79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给予索利那新5毫克/次,1次/天,疗程12周;B组39例,给予曲司氯铵20毫克/次,2次/天,疗程12周.对两组所有患者分别在0、4、12周进行OAB症状评分(OAB-SS)并评估服用药物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停药率.结果 两组在0、4、12周OABSS得分分别为9.3±2.6和10.2±1.9,2.5±1.3和2.7±1.4,1.4±0.5和1.3 ±0.6;两组在0、4、12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P=0.512和P=0.423).由于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率两组分别为0(0%)和5(12.8%).两组内0、4、12周OABSS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两种药物各时段OABS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临床疗效相似,但曲司氯铵因不良反应导致停药率更高.

    作者:李文坚;朱喜山;戴晓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AFP、AFP-L3、AFP-L3%和IL-6在乙肝肝硬化人群中诊断肝癌的价值

    目的 探讨不同血清肿瘤标志物在乙肝肝硬化人群中预测和诊断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9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99例乙肝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白介素6(IL-6)含量,并计算AFP-L3%(AFP-L3/AFP),比较两组间各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差异,并计算各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肝癌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 乙肝肝硬化组与乙肝肝硬化合并肝癌组之间AFP[3.2(2.1,8.5)ng/ml vs 14.1(3.9,128.3)ng/ml]、AFP-L3[0.2(0.1,0.5)ng/ml vs 0.8(0.2,13.8)ng/ml]、AFP-L3%[5.0%(5.0%,5.0%)vs 5.0%(5.0%,11.7%)]、IL-6[8.7(6.3,11.4)pg/ml vs 13.5(10.7,16.5)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在乙肝肝硬化人群诊断肝癌的敏感度为43.9%,特异性为84.8%;AFP-L3敏感度为48.1%,特异性为83.8%;AFP-L3%敏感度为29.3%,特异性为97.5%;IL-6敏感度为98.9%,特异性为34.3%.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AFP、AFP-L3、AFP-L3%均能有效用于乙肝肝硬化人群预测和诊断肝癌,AFP-L3%更具优势;IL-6敏感度虽高,但特异性低,不能有效用于肝癌的诊断.

    作者:丁鹏鹏;田雅茹;林芳;柏兆方;黄昂;徐东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JNK信号通路在白介素-1β介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活化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在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介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FB)活化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胚肺FB,用IL-1β、JNK抑制剂(SP600125)作用于细胞,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细胞JNK/SAPK磷酸化水平和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纤维连接蛋白(FN)、神经生长因子(NGF)和α-SMA mRNA的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NGF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在IL-1β刺激下,人胚肺FB中α-SMA及磷酸化JNK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PAI-1、FN、NGF和α-SMA mRNA的表达及培养上清液中NGF、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SP600125显著抑制IL-1β诱导的上述指标表达增加(P<0.05).结论 IL-1β促进人胚肺FB活化及细胞外基质聚集,JN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这一过程.

    作者:张慧;林蓓蓓;张维溪;林立;李昌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阿奇沙坦酯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讨

    目的 探讨新型降压药阿奇沙坦酯(azilsartan medoxomil,TAK-491)能否抑制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清洁级雄性200 ~250g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奇沙坦酯低剂量组、阿奇沙坦酯高剂量组,每组12只.建立模型后,阿奇沙坦酯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SD大鼠分别按2mg/kg和4mg/kg每天给予3ml药物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每天用3ml生理盐水灌胃.于术后14、28天取大鼠颈总动脉行HE染色,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同时计算内膜面积(IA)、中膜面积(MA)及内膜/中膜面积比(IA/MA).免疫组化技术测量增殖细胞核抗原(PC NA)、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 p65表达变化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对比发现,药物低、高剂量组术后14、28天IA、IA/ MA明显减少(P<0.05),颈总动脉的PCNA、TLR4、NF-KB p65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TNF-α、IL-6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进行对比发现,手术组术后14、28天IA、IA/ MA明显增加(P<0.05),颈总动脉的PCNA、TLR4、NF-KB p65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血浆中TNF-α、IL-6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阿奇沙坦酯可以减轻损伤后血管再狭窄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介导的NF-KB通路,减少了下游炎性相关因子TNF-α、IL-6等的表达,继而减少内膜增生而实现的.

    作者:殷佳宇;夏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