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并非都是冠心病

曾昭耆

关键词:冠心病, 食管镜检查, 神经官能症, 专科医院, 纵隔炎, 胸骨后, 心脏病, 心内科, 食管癌, 化学性, 症状, 医生, 吞咽, 疼痛, 收入, 烧灼, 女士, 继发, 病房
摘要:一位52岁的女士,胸骨后烧灼感逐渐加重近3个月,自己怀疑为冠心病,且医生也拟诊冠心病而将她收入某心脏病专科医院病房.经心内科做了详细的全面检查,未发现异常,故认为是神经官能症,嘱其出院.其后症状未见减轻,3个月后,出现吞咽时疼痛加剧的现象.又去另一家医院诊视,经食管镜检查,发现为食管癌,已溃破,继发化学性纵隔炎.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走出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和治疗的误区

    近20年,国内许多医院相继建立了血清类风湿因子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的检测方法,尽管它们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但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明显的是,一些医师不问其他,简单地将类风湿因子阳性或HLA-B27阳性者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或强直性脊柱炎,于是造成了对一些患者的误诊和误治.与上述现象同出一辙的是,许多医师也简单地将血尿酸增高等同于痛风,或对急性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患者给予别嘌醇治疗,而且这种误诊误治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有必要呼吁医务人员应对发病率日益增加的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和处理提高认识,走出误区,规范治疗,防治结合.

    作者:施桂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近几十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我国逐渐增高.如何让冠心病患者少受病痛折磨,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有关冠心病的防治知识.

    作者:张晓林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及危险因素分层与动脉硬度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以及危险因素分层与主动脉脉搏波速度(PWV)的关系.方法 应用脉搏波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入选的3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股动脉PWV值,并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层,比较不同血压水平及危险程度患者的动脉硬度.结果 1级与2级高血压患者的P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1.7)m/s比(11.9±1.2)m/s,P=0.398];伴有一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者的PWV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10.4±1.4)m/s比(11.7±1.4)m/s,P=0.018].结论 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PWV值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动脉硬度的影响可能较大.

    作者:谢圣兰;郭静;宁新惠;周喆;魏宁;赵航;向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骨盆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早期防治九例

    茌平县人民医院自1990至2002年收治骨盆骨折患者150例,其中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FES)9例.

    作者:王占平;李斌;邵岩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肝豆状核变性30例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分析

    对3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分析,并使用韦氏成人、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WAIS-CR)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显示肝豆状核变性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异常率70%,P300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延长(t=2.57,P<0.01),韦氏智力量表认知功能评分低于90分者占68%.提示P300测定比临床认知能力测定更灵敏、更客观,且检测简便,可作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一项有临床价值的检测手段.

    作者:刁红梅;张梅;马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输尿管镜下双频激光碎石术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268例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镜下双频激光碎石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268例中,上段结石73例,中段结石31例,下段结石164例,双侧结石11例,单次治疗成功率为92.9%(249/268).手术时间15~95 min,平均30 min.术后除出现不同程度血尿外,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 d.结果说明,输尿管镜下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高效、安全、微创,是目前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理想方法,可作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首选的疗法.

    作者:袁涛;廖国强;姜启全;桂亚平;卞崔冬;章劲夫;王天如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胫骨内侧接骨板小切口取出32例

    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我科经小切口取出胫骨内侧接骨板32例,疗效满意.

    作者:王成江;李松;张玉岩;林雪林;刘子祯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交叉克式针内固定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41例

    重度肩锁关节脱位较常见,治疗复杂.以往多采用非手术治疗,因不能进行有效的外固定,治疗效果不佳,大多残存一定的畸形.虽然目前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仍不十分满意.1999至2004年我们采用交叉克式针内固定术治疗41例,报道如下.

    作者:齐春贵;吴瑞森;王西林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马来酸曲美布汀致锥体外系症状一例

    患者男,19岁,因反复腹痛10余天,服药后出现颈项不自主运动2 h入院.入院前10余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剑突下明显,呈针刺样持续疼痛,无腹泻、反酸、嗳气、腹胀等不适.

    作者:周海涛;胡明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由病例分析看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统计,我国患病率为0.26%~0.35%,男女之比为5:1,好发于13~31岁.由于AS常导致青壮年疼痛、致残,影响生活和工作,故科学的诊治十分重要.

    作者:张洁;黄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新生儿脐血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血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检测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心肌损伤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3年9月至2004年2月间在我院分娩的234例新生儿,于分娩后即刻留取脐血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测定及分析.结果 新生儿脐血CK、CK-MB、cTnI较成人正常值的范围有明显升高,其分布均呈现偏态分布,中位值CK为256 U/L、CK-MB为6.45 ng/ml、cTnI为0.02 ng/ml,95%正常参考值范围CK为120~552 U/L、CK-MB为2~19.5 ng/ml、cTnI为0.00~0.60 ng/ml.胎儿窘迫及母体合并症对各项心肌酶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产钳组CK(中位值265 U/L)明显高于顺产组(220 U/L)及剖宫产(204U/L)组,但分娩方式对CK-MB、cTnI无影响.早产组CK、CK-MB显著低于足月分娩组(P<0.01),但早产对cTnI无影响.234例中共有7例发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心肌损伤,其脐血心肌酶值均在我们得到的正常范围内.结论 新生儿脐血心肌酶应采用与成人不同的标准,需进行大样本的研究来建立新生儿的脐血心肌酶正常值范围;另一方面,不能单纯根据脐血心肌酶升高判断是否存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心肌损伤.

    作者:张岱;王秀艳;杨慧霞;孙晓梅;王晓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冠心病防治中社区医生应掌握的基本策略

    在过去的10年,针对冠心病终末期(有症状或有事件)患者的血管重建技术(经皮介入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推广.但冠心病是一个持续发展的疾病过程,在血管壁上存在多处弥漫病变,并且同一患者可有不止一处的不稳定性斑块.而我国目前对冠心病的防治实践中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只重救治,而对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之前不防,救治之后也不管.这种落后的模式忽略了病前预防,导致医疗资源严重浪费.基Y于半数左右的冠心病患者的初期临床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性猝死,只治不防的策略必然导致大量患者的突发死亡或致残.由于重救治、轻救治后的疾病管理,因此缺血与再梗死的发生率也高,并且很多患者逐渐进入慢性心力衰竭的队伍.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婚检门诊检出性病73例分析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日见增多,幼儿性病屡见不鲜.现将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医院1年来门诊所发现73例性病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车戈溪;刘培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基层医院治疗主动脉夹层六例体会

    2001年至2004年我院共确诊主动脉夹层(AD)6例,6例患者终都转至有手术条件的三级医院,但在转院前均给予了积极的内科治疗,无一例于转院前死亡.

    作者:高宏健;王晓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澳大利亚的农村医疗机构网络

    澳大利亚的农村医疗机构网络是实现国家初级卫生保健战略的重要载体.基于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农村人口相对较少且分布较为分散的状况,澳大利亚政府在考虑人口分布、交通条件、服务半径、农民需求、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农村医疗机构网络体系.

    作者:姚建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美托洛尔联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5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引起心脏病患者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进一步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及远期预后.我们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心力衰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智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社区实施冠心病双向转诊的作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个效率高、成本效益好的卫生体系应该由全科医生先对患者进行筛选,在社区用较少的医疗资源解决大多数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只把很少一部分患者转诊给专科医生,使得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之间工作达成一种平衡.1993年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就明确提出,高效的卫生服务系统应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

    作者:杜雪平;丁静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院前心肺复苏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用于抢救心搏骤停患者的一组急救措施的组合.由于心搏骤停发生后的有效抢救期仅仅为数分钟,使该症的院前急救难度大大增加,这是院前复苏成功率难以提高的首要原因.根据院前急救的特殊性设计和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心肺脑复苏技术,多年来一直是院前急救研究中重要的课题之一.

    作者:冯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应用炎症反应器官功能不全评分动态评估危重病患者病情的研究

    重复应用炎症反应器官功能不全评分(IRODS)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病情进行量化评分,考察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不同时间点IRODS的差异以及IRODS动态评估患者病情的价值.结果示生存组和死亡组间在入住ICU当时、24 h、48 h、72 h、第5天和第7天的IRO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住ICU各时间点相应IRODS的接受者操纵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C)分别是0.930、0.934、0.934、0.940、0.914和0.963,均大于0.9.提示IRODS可用于动态评估危重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作者:姜胜;杨丽;黄子通;蒋龙元;王庸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基层医院急诊治疗180例自杀患者临床分析

    由于种种原因,自杀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农村人口自杀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了解自杀的现状及临床特征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极为重要.2003年1月至2005年我院急诊收治患者共14 154例,其中自杀者180例,占1.27%.现对此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董衍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