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内固定方法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研究

郭文涛;王翀;艾力·热黑;胥伯勇

关键词:锁定钢板,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摘要:目的 探讨比较锁定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骨科中心2008年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83例,并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PFNA内固定组42例,LCP内固定组41例.采用Harris功能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 随访17 ~33个月(平均23个月)后根据Harris评分标准,PFNA组较LCP组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组较LCP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P和PFNA均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相对而言PFNA更加适合老年人群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姜黄素改善糖尿病小鼠心脏抗氧化及葡萄糖摄取能力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分别给予低脂、高脂、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高脂、STZ+含(10mg/kg)姜黄素的高脂饲料干预15天.用TAB结合法测定MDA,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蛋白含量.结果 姜黄素短期干预可降低STZ+高脂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血糖(22.1±1.0mmol/L vs 17.9±1.0mmol/L,P<0.05),并明显减少糖尿病小鼠心脏MDA含量(2.3±0.2nmol/mg prot vs 1.5±0.3nmol/mg prot,P<0.05),同时上调Nrf2系统抗氧化酶NQO-1、GLUT1、GLUT4、及AMPK磷酸化水平,降低TXNIP含量.结论 姜黄素在整体可起到降低血糖作用,在心脏局部可明显对抗糖尿病造成的氧化应激和葡萄糖转运蛋白功能缺陷.

    作者:宋利娜;柳茵;李琳;刘维军;于志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的治疗进展

    目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的金标准是膀胱根治性切除,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生活质量较差,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且手术创伤大,保留膀胱治疗方案的文献报道较多,包括单模式和多模式治疗方案.保留膀胱治疗时选择合适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严格掌握适应证非常重要,单模式治疗效果差,生存率低,多模式治疗方案受到多数学者的欢迎.

    作者:郭长刚;任明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增加静脉输液预防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产时发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分娩过程中增加静脉输液预防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产时发热的临床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研究ASA Ⅰ~Ⅱ级的产妇7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88例和对照组392例,两组均于宫口开至2~3cm时实施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实验组实施分娩镇痛后开放静脉增加输液,对照组仅补充生理需要量,并鼓励产妇进食进水等一般常规护理.观察记录两组产妇体温37.5 ~ 37.9℃及≥38℃例数和发生率,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胎儿心率,疼痛评分,第1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输液后3h内总尿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实验组产时体温37.5~37.9℃和≥38℃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第1产程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剖宫产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尿量增多、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平稳(P<0.05).结论 分娩过程中增加静脉输液能降低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产时发热发生率,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改善分娩结局,同时稳定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符白玲;李煜;胡顺平;刘惠英;毕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糖尿病患者脂肪干细胞(AD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研究

    目的 建立糖尿病患者ADSCs的分离、培养流程,并检测其生物学标志物与健康人来源ADSCs的差异.方法 取健康人和糖尿病患者脂肪组织,按健康人ADSCs的分离培养流程进行两组细胞的分离、培养;取P3代ADSCs,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105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患者脂肪组织采取和正常ADSCs类似的分离培养流程可以获得呈典型形态的AD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P3代ADSCs CD29、CD44、CD105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成功建立了糖尿病患者来源的ADSCs分离和培养流程,初步证实其具有正常人来源ADSCs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朱琳;刘志飞;张星;王晓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应用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及其病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应用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及其疼痛症状与病程的相关性.方法 101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进行治疗,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JOA下腰痛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量化评定治疗效果,在术前3天、术后3天、术后3个月3个时间点由患者根据自己情况进行填写.结果 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在术后3天、3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74.3%和89.1%;JOA下腰痛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在术前3天与术后3天、术后3个月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与术前3天JOA下腰痛评分没有明确的相关性;病程与术后3天和术前3天JOA下腰痛评分差值、病程与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术前3天JOA下腰痛评分差值呈正相关,但未见显著相关性;病程与术前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没有明确的相关性;病程与术后3天和术前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差值、病程与术后3个月VAS和术前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差值呈显著正相关;术前3天和术后3天JOA下腰痛评分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术前3天与术后3个月及术后3天和术后3个月JOA下腰痛评分均呈正相关但未见明显相关性;术前3天和术后3天、术前3天与术后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未见明显相关性;术后3天和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着病程的增长,疼痛症状也有加重的趋势.应用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良好,疗效较稳定,观察至术后3个月未见明显反复加重.病程是影响疗效的因素之一.

    作者:李鹏洋;李春根;叶超;陈婧;贾红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期因子midkine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分析中期因子在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中表达的差异性,探讨中期因子与绒毛膜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20例、葡萄胎组织35例、侵蚀性葡萄胎18例和绒毛膜癌12例中MK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差异.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表明MK蛋白在正常早孕绒毛、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以及绒毛膜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主要定位于胞质及包膜,且绒毛膜癌组织中的MK的表达明显强于侵葡组织;侵葡组织中MK的表达明显强于葡萄胎组织,葡萄胎组织中MK的表达又明显强于正常早孕绒毛组织.结论 MK在绒癌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在正常绒毛组织中的表达,MK在正常早孕绒毛组织、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以及绒毛膜癌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逐渐增强.

    作者:姚红丽;彭友;仝近毅;刘惠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大麻素受体2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大麻素受体2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导致的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PF级SD大鼠96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开腹翻动胰腺组织后关腹;SAP组:4%牛磺胆酸钠建立SAP模型;HU-308组:腹腔注射HU-308 2.5mg/kg,1h后建立SAP模型;AM-630组:腹腔注射AM-630 2.5mg/kg,1h后建立SAP模型.分别在3、6、12h检测各组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取左肺下叶肺组织匀浆后检测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右肺下叶组织制作成HE病理切片并进行病理学评分.其余肺组织称重后烘干处理,测量湿干重之比.结果 各时间点SAP组、AM-630组、HU-308组中TNF-α、IL-6、MPO、肺组织湿干重比值和病理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HU-308组水平低于SAP组水平(P<0.05).AM-630组中TNF-α、IL-6、MPO水平均大于SAP组(P<0.05).AM-630组中肺组织湿干重比值和病理学评分与SAP组比较,在3h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6、12h大于SAP组水平(P<0.05).结论 激活CB2受体能够抑制SAP导致的肺损伤的形成和发展,抑制CB2受体加重SAP导致的肺损伤.

    作者:李鑫;张鹏;柴琛;王旭锋;徐松;鲁彦;曹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以痛为输火针点刺治疗枕神经痛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以痛为输火针点刺与卡马西平(以下简称对照组)治疗枕神经痛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方法 将枕神经痛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分为火针组和对照组,火针组30例以痛为输选取阿是穴行火针点刺治疗,对照组27例予口服卡马西平,于治疗前和治疗1疗程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VAS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火针组VAS较对照组更为减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火针组显愈率为90.0%,对照组分为51.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以痛为输火针点刺治疗枕神经痛止痛效果更好,且安全性好,具有更好的的疗效.

    作者:洪永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于mPT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干预研究

    线粒体通透性转移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抑制mPTP开放对I/R损伤的心脏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心肌I/R中基于mPTP开放的干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李静远;黄秀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使用链脲佐菌素造模对1型糖尿病大鼠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目的 研究使用链脲佐菌素造模1型糖尿病大鼠发病机制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数量和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使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对健康SD大鼠造模,分别选取造模成功大鼠和健康大鼠各12只,各项体征均符合成模标准后,分别选取模型和健康大鼠各6只(雌雄各半)解剖,取脾脏、胸腺和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 Foxp3+ (Tregs)水平状况,剩余大鼠解剖取脾脏分选CD4+ CD25+细胞后检测其免疫抑制功能.结果 两组大鼠脾脏、胸腺和外周血CD4+ CD25+ Foxp3+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体和异体大鼠CD4+ CD25-细胞增殖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链脲佐菌素造模的1型糖尿病大鼠调节性T细胞数量和功能无显著变化,其发病机制与Tregs无直接关系.

    作者:高永亮;卢觅佳;杨红忠;黄敏聪;宣尧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药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体内外作用的研究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简称恶黑,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是由黑色素细胞异常增生产生的,该细胞能产生黑色素,色素合成和酪氨酸代谢异常可致恶黑的形成,故其大多原发于皮肤,也可起源于眼、鼻腔等其他器官.恶黑浸润和迁移能力强,扩散迅速,早期即可发生转移,转移部位多见于肺、脑[1].近几年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急剧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患者可在诊断数月内死亡[2].恶黑的预后受年龄、性别、发生部位、肿瘤Breslow厚度及Clark浸润深度等因素影响.手术是本病早期的重要治疗手段,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切除,但易复发.后期主要化学治疗,多药联合化疗疗效稍高于单药化疗,放射治疗在手术切除不彻底、拒绝手术及不能手术者中有一定的疗效,此外还有的治疗手段包括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生物化疗,均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常见的手段,但疗效不太理想.细胞间缝隙连接(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是细胞间传递、交换物质的重要的直接信息通道,是细胞间通讯的主要形式,肿瘤组织细胞间正因为该缝隙连接(GJ)数量减少,物质交流通道的缺乏,导致化疗药物难以扩散到肿瘤组织而达到预期的有效浓度,抗肿瘤作用因此被削弱[3].

    作者:张石琳;邹征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肌肽对高糖引起的HUVECs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肌肽对高糖环境中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的减弱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损伤组和肌肽预保护组.3-(4,5-二甲基噻唑-2)-3,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以反映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并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活性.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存活率随着高糖刺激时间和高糖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肌肽预保护组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高于高糖处理组(P<0.05);高糖组与对照组相比,MDA、LDH含量明显增高,SOD含量显著下降,而肌肽预保护组与高糖组相比,MDA、LDH含量明显下降,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caspase-3活性检测结果显示高糖组活性比正常糖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肌肽预保护组与高糖组相比,caspase-3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 肌肽能够减弱高糖诱导的HUVECs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作者:庄旭东;师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Hsa-miR-486-5p的肿瘤及细胞骨架相关靶基因的预测分析

    microRNAs的功能研究离不开其靶基因的预测.本文利用TargetScan预测软件预测分析hsa-miR-486-5p的肿瘤及细胞骨架相关靶基因.通过分析这些靶基因在肿瘤中的主要功能,为hsa-miR-486-5p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对其他microRNAs的功能研究提供有力的参考.

    作者:孙慧燕;杨晓明;王立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BMI和BN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体重指数BMI和BNP水平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患者中的相关性以及与此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衰患者,根据其BMI将其分为3组,即正常体重组(BMI< 25kg/m2)、超重组(25kg,/m2≤BMI< 30kg/m2)、肥胖组(BMI≥30kg/m2),统计3组的BNP水平,进一步随访患者的全因病死率及再入院率.结果 肥胖组患者BNP水平低[中位数260pg/ml(115 ~ 569pg/ml)],超重组BNP水平次之[中位数428pg/ml(249~ 875pg/ml)],正常体重组BNP水平高[中位数697pg/ml (354 ~ 1286pg/ml)];而肥胖组与超重组全因病死率及再入院率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组,分别为45%、40%、64% (P =0.002).结论 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衰患者中BMI与BNP水平呈负相关,而患者BNP水平越高其预后较差.

    作者:官文俊;谢进;许臣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与单纯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采取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法和单纯臭氧消融法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70例,选择性分为治疗组(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组)和对照组(臭氧消融组).治疗后采用MacNab法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测定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以及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和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和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下肢神经功能,疗效优于单纯臭氧消融治疗.

    作者:李少华;张东阳;刘首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壳聚糖季铵盐对戊型肝炎病毒多肽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目的 研究壳聚糖季铵盐(3-氯-2-羟丙基三甲基壳聚糖,HTCC)作为免疫佐剂,对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virus,HEV)多肽疫苗接种小鼠的免疫增强效果.方法 IPTG诱导重组质粒pET28a-ORF23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HEV重组蛋白作为多肽疫苗,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作为化学改性剂对壳聚糖进行接枝改性合成水溶性HTCC作为多肽疫苗佐剂.5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个免疫组,小鼠后腿肌内注射,共免疫2次,间隔3周.ELISA检测3个免疫阶段鼠血清抗HEV-IgG抗体水平;末次免疫5周后,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小鼠全血中CD4+、CD8+、IFN-γ+和IL-4+细胞的百分率;MTS法检测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结果 加HTCC佐剂组的抗HEV-IgG抗体均显著高于不加佐剂组(P<0.05),其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蛋白刺激指数显著高于不加佐剂组(P<0.05).各组间的CD4+细胞百分率无显著差异.加HTCC佐剂组的IFN-γ+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不加佐剂组和两个阴性组(P<0.05),其IL-4+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不加佐剂组和两个阴性组(P<0.05).结论 壳聚糖季铵盐对HEV重组多肽疫苗接种小鼠有一定的免疫加强效果.

    作者:郑海群;陶薇;何卓晶;傅婷;陈勇;洪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miR-22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microRNA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长度为19~ 25nt非编码小RNA,能够在转录后水平抑制靶基因的表达或蛋白质翻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在人类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本文就miR-221在肿瘤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邢慧慧;刘晓峰;刘长江;孙艾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营养、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5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生态免疫肠内营养组(EIEN组)(n=29)和对照组(n=29),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浓度及免疫球蛋白、细胞亚群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01).EIEN组治疗后CA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7.2±5.3 vs 24.6±4.8,P<0.001).治疗后EIEN组MAMC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EIEN组血清ALB、PA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P<0.001);对照组患者血清PA较治疗前亦有升高(P<0.05).两组比较,治疗后EIEN组血清ALB、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EIEN组血清IgG、IgM、CD3、CD4/CD8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患者IgM较治疗前亦有升高.两组治疗后比较,EIEN组血清IgG、IgM、CD3、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可显著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疗效优于普通肠内营养制剂,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维群;陈学远;冯月娟;韩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流感病毒介导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随着反向遗传技术的不断完善,流感病毒的改造和利用成为可能.流感病毒具有强传染性,将其改造成携带外源基因的流感病毒载体,有利于转染到目的细胞,特别是肿瘤细胞,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同时,由于流感病毒对肿瘤细胞具有凋亡作用,有望将其开发成为肿瘤疫苗及具有基因递送作用的病毒载体用于肿瘤基因治疗.本文就流感病毒的溶瘤作用,流感病毒载体的抗肿瘤及其肿瘤靶向性这几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陈帅帅;沃恩康;王怡婷;郭潮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靶向EGFR/HER-2的双特异性融合蛋白Ec-LDP-Hr及其烯二炔强化融合蛋白Ec-LDP-Hr-AE的抗结肠癌活性

    目的 研究靶向EGFR/HER-2的融合蛋白Ec-LDP-Hr及其烯二炔强化融合蛋白Ec-LDP-Hr-AE对结肠癌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ELISA和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融合蛋白与结肠癌HCT-15的结合活性.克隆形成实验和MTT法检测Ec-LDP-Hr对结肠癌HCT-15细胞的增殖活性影响,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HER-2的表达量改变.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强化融合蛋白Ec-LDP-Hr-AE对HCT-15的细胞毒性及诱导凋亡情况.体内实验研究融合蛋白Ec-LDP-Hr、强化形式Ec-LDP-Hr-AE及其联合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的抑瘤效果.结果 结肠癌HCT-15、HCT-116和HT-29细胞都显示较高的EGFR和HER-2表达量.融合蛋白Ec-LDP-Hr能与结肠癌HCT-15细胞结合,并可通过下调靶点EGFR/HER-2的表达从而抑制HCT-15细胞的克隆形成和细胞增殖.强化融合蛋白Ec-LDP-Hr-AE对HCT-15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并且在低浓度下即可诱导细胞的凋亡.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融合蛋白和强化融合蛋白对结肠癌HCT-15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和37.6%和56.7%,两者联合可提高抑瘤率至71.4%.结论 靶向EGFR/HER-2的双特异性融合蛋白Ec-LDP-Hr对结肠癌HCT-15的裸鼠移植瘤有一定的抑瘤作用,联合强化融合蛋白Ec-LDP-Hr-AE能提高抗结肠癌疗效.

    作者:秦烨;刘秀均;李良;刘旭杰;甄永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