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肝组织学与临床资料的比较

王伟;杨方;张明香;魏倪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组织学, 临床, 诊断
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组织学改变与临床资料的关系.方法 对259例慢性HBV感染者行肝活检及临床相关检查.分析病理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按病理诊断携带者、CHB分组以及组织学是否≥G2或≥S2分组,对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社会学、生化学、病毒学、纤维化血清学、影像学资料与组织病理学资料比较.结果 病理及临床诊断总体一致性欠佳(Kappa=0.273,P<0.01),尤其以携带者的诊断符合率低(36/144,25%),但在CHB的临床分度方面有较好的符合率(66.7% ~86.2%).分组比较显示:CHB组较携带组饮酒者以及ALT、TBil升高者居多(P分别为0.010、0.001、0.023),HA、PCⅢ、γ球蛋白水平增高(P分别为0.036、0.002、0.032),而HBVDNA水平降低(P=0.010);组织学≥G2或≥S2组较<G2或<S2组年龄大(P <0.001),饮酒者、男性、具家族史者居多(P分别<0.001、0.006、0.026),ALT、TBIL升高及WBC降低者居多(P分别<0.001,0.005、0.023),HA、PCⅢ、γ球蛋白水平增高,脾脏面积增大,而HBV DNA、HBeAg水平降低.ROC曲线分析显示脾面积和PCⅢ的诊断界值分别为25.15cm2、102.45 μg/L,敏感度为70.7%、69.8%,特异性为67.9%、71.5%.结论 慢性HBV感染者的组织学与临床诊断总体一致性欠佳,以携带者显著;脾面积≥25.15cm2或PCⅢ≥102.45μg/L者,应更慎重地全面评估病情,肝组织活检的意义更大,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人咽缩肌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的研究

    目的 探索人咽缩肌细胞体外培养的条件,观察其在相应的生物支架上生长情况,为体外构建人下咽肌组织瓣做前期研究.方法 取9例下咽癌志愿者癌旁正常的咽缩肌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当细胞传代至第4代时,将细胞接种于改性的1mm3平面或立体凹槽聚氨酯(polyurethane,PU)生物支架上进行复合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免疫荧光和电镜观察鉴定细胞的形态及增殖、分化的状况.结果 咽缩肌佳的体外培养条件是37℃、5% CO2孵箱环境,选择DMEM培养基并添加20%胎牛血清,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可获得足够数目成活的咽缩肌细胞,此细胞在接枝丝素蛋白的凹槽PU支架上增殖分化良好并具备定向生长的能力,从而模拟了体内生长的状况.结论 组织块培养法获得的咽缩肌细胞与接枝丝素蛋白的凹槽PU支架复合培养时其生长状况佳,这为体外构建下咽组织瓣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陈静静;沈志森;竺亚斌;康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保乳术在Ⅰ、Ⅱ期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保乳术在Ⅰ、Ⅱ期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9年1月行保乳术治疗的10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三阴组40例,非三阴组68例,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同期收集行改良根治术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2例,与上述行保乳术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本组TNBC168例,占15.6%(168/1076),三阴组年龄≤40岁29例,占72.5%,肿瘤直径2~3cm者28例,占70%,以上指标与非三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3年,保乳术患者复发12例,转移6例,死亡8例,其中三阴组复发5例,转移3例,死亡6例,与非三阴组比较,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改良根治组比较,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轻、肿瘤体积较大,行保乳术后复发率与非三阴组无差别,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与改良根治组均无差别,保乳术可以作为Ⅰ、Ⅱ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手术选择.

    作者:张强;蔡军波;陈鑫;施文标;杨林军;周建;章华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46,XY女性性逆转患者的NR5A1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 分析XY女性性逆转患者核受体亚家族5,组A,成员1(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5 group A member 1,NR5A1)基因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抽提样本外周血白细胞的DNA,对NR5A1的2~7外显子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直接测序,重复实验和克隆测序实验验证检测到的突变,酶切分析筛查110名正常人群排除突变的多态性.结果 在5例样本中未检出明显异常的突变,只在样本4中检出1个多态突变(p.G146A),该突变在正常对照人群中检出了37.3%的突变率.结论 尽管在本研究中只检出1个基因多态突变,但结合国外报道,NR5A1的基因突变和性逆转的发生还是存在相关性.

    作者:陈雪娇;许惠惠;潘映秋;戴美珍;范历龙;章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γ-氨基丁酸与帕金森病、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D)是老年人常见的、以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DA)功能不足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是导致本病症状的主要原因,左旋多巴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药物,但长期应用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障碍、手足徐动症或简单重复的不自主运动.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纹状体和黑质内DA的缺失并不是帕金森病唯一的发病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内其他神经递质也参与了发病过程.近期研究表明,γ-氨基丁酸(GABA)作为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与PD、LID的发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并且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将有助于PD、LID发病机制的阐明及预防、治疗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作者:李小茜;何建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I诊断

    目的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al angiomyolipomas,EAML)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肝EAML的MRI表现.9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和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CT检查.结果 9例肝EAML均为单发的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晰;5例位于肝脏左叶,3例位于肝脏右叶,l例位于尾叶;MRI平扫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抑脂T1WI信号减低不明显;增强模式为“快进慢出”型:动脉期8例病灶可见“早期引流静脉”,3例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假包膜”征,6例在动脉期和2例门脉期可见“中心强化血管”征.结论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利于肝EAM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李凤琪;钱海峰;祝跃明;丁玉芹;胡祥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VD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大骨节病关联分析

    目的 探讨VDR基因2个SNP位点多态性与大骨节病的关联关系.方法 选取64例大骨节病患者和60例健康人群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对所选基因的两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计算相应人群中2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单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单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rs2254210和rs2189480在基因型频率、单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及单倍型重构分析中与大骨节病均无显著性关联. 结论 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增大样本量和SNP标记密度,进行全基因关联分析,以验证VDR基因与大骨节病的相关性.

    作者:张利;郭雄;王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抗氧化系统发育与少突胶质细胞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

    近些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神经类疾病的病死率已经大大降低,但该病发生率却一直居高不下.少突胶质细胞(OL)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脑损伤疾病主要的靶细胞.多种氧化性物质都会造成OL的损伤,而OL中的抗氧化系统可以防御氧化物对OL的损伤.而炎性细胞因子的毒性作用、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下降以及代谢途径的改变等都会阻碍抗氧化系统的发育并破坏原有抗氧化系统的平衡,从而导致OL受损,引起各种神经发育类疾病的发生.为了更好地认识该类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OL的损伤机制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柏雄;李红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艾滋病相关歧视与抗HIV病毒药物服药依从性等因素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 了解河南省既往采供血途径HIV感染者感受到的艾滋病相关歧视与服药依从性等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对河南省416采供血途径HIV感染者开问卷调查,评估其遭受过歧视的经历及其关联因素,采集静脉血开展CD4+T细胞检测.结果 140人(33.7%)曾遭受过艾滋病相关歧视,24.8%因歧视而不敢或很少串门或去亲戚家,6.3%因遭受歧视而被迫更换治疗医院,9.2%的接受抗病毒治疗者中在近1个月漏服过药物.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未接受抗病治疗者,接受抗病毒治疗者感受到的艾滋病相关歧视感更低[OR(95% CI) =0.5[0.3 ~0.8],P<0.001],而未感受到艾滋病相关歧视的抗病毒治疗者比感受到歧视者漏服抗病毒药物的比例更低(OR=0.2,95% CI:0.0 ~0.1,P<0.001).尚未发现CD4+T细胞计数与艾滋病歧视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性(P>0.05).结论 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患者的艾滋病相关歧视感,但歧视问题可导致感染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降低,漏服抗病药物的比例显著增加.需加强宣传教育以消除各界对HIV感染者的歧视,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李宏;王哲;徐俊杰;崔为国;楚振兴;胡海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利妥昔单抗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相关进展

    利妥昔是一种针对CD20抗原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首次使用是在美国用于治疗低分化、滤泡型或易复发、侵袭性CD20表达阳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1].之后,便在欧洲用于临床治疗Ⅲ/Ⅳ期的滤泡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入选的病人或已对化疗产生耐药,或已处于接受化疗后的复发阶段.基于两项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在欧洲利妥昔单抗被批准与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CHOP)方案联用治疗侵袭性CD20表达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日本经临床Ⅱ期试验验证,利妥昔单抗被批准用于治疗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套细胞淋巴瘤[2].现今,利妥昔单抗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被批准用于临床,而一项深入广泛的临床评估项目也正在展开,该项目研究包括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和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内的多种B细胞来源淋巴系恶性肿瘤.

    作者:陈琳;应明真;王雅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枢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血管紧张素1-7-Mas轴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对于血压的调节、电解质和体液平衡的维持均有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及其受体AT1R组成了经典的ACE-AngⅡ-AT1R轴.而近年来发现的存在于该系统的许多新成分,特别是Mas受体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它们与Ang 1-7共同构成ACE2-Ang 1-7-Mas轴,拮抗经典的ACE-AngⅡ-AT1R轴,成为RAS的新分支.

    作者:刘亚群;谭兴;王杨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集群免疫与常规免疫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集群免疫方案和常规免疫方案用于标准化尘螨变应原治疗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中重度持续性螨过敏变应性鼻炎患者,以安脱达屋尘螨疫苗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其中28例患者接受集群免疫治疗,32例患者接受常规免疫治疗,通过两组鼻结膜症状与体征总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局部不良反应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集群免疫治疗在6周左右达到维持剂量,剂量累加阶段疗程较常规治疗组缩短60%以上,在观察6周后,临床疗效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剂量累加阶段和剂量维持阶段与常规免疫治疗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中重度持续性螨过敏变应性鼻炎而言,集群免疫治疗是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凡启军;刘国钧;刘学军;高金建;黄赛瑜;倪丽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学教育必须是精英教育

    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中国著名的医学高等学府曾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与奇迹,也一直引领着中国医院教育发展的方向.如今,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健康状况.随着新的医学模式应运而生,医学教育是否也要作出相应的改变?一、医学人才应该是复合型多学科的人才疾病是由某种生物医学原因(一个病毒、一个细菌)引起的,医生的责任就是想方设法把这个病毒杀掉.过去几十年来,这种把病人看成一种生物学现象的生物医学模式,把医学机械化、简单化,忽略了人性的因素.

    作者:曾益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撤机组老年患者呼吸机撤离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长期机械通气(≥10天)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撤机困难程度的因素,探讨撤机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调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ICU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气管切开、原发病情况,入院第1天(d1)及第10天(dl0)的生命体征(心率、血压、体温、呼吸频率、尿量等),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动脉血气等).根据撤机的困难程度和时间将撤机成功的病人分为简单撤机组、困难撤机组、延迟撤机组,对3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影响长期机械通气撤机困难程度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收集72例患者,简单撤机组14例,困难撤机组27例,延迟撤机组31例,血乳酸(d10)、血浆白蛋白(d1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发现单纯撤机组与延迟撤机组血乳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撤机组与困难撤机组比较血浆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分类变量Logistic分析示血乳酸(d10)>2.0mmol/L是影响撤机难易程度的独立因素(OR =11.584,P<0.05).结论 机械通气后血乳酸>2.0mmol/L是影响撤机难易程度的独立因素.

    作者:潘小东;赵晓琴;陈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JNK1基因沉默对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研究C-Jun氨基末端激酶1(JNK1)基因表达沉默对肺成纤维细胞MRC-5增殖的影响.方法 设计针对JNK1基因的小RNA分子(siRNA),以脂质体转染法将双链siRNA转入MRC-5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佳转染浓度,RT-PCR检测JNK1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总JNK、磷酸化JNK(P-JNK)蛋白表达,用CCK-8法检测siRNA对MRC-5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siRNA转染MRC-5细胞的佳浓度为50nmol/L;设计的两个靶位点siRNA,均可有效降低JNK1 mRNA表达,其中siRNA1抑制效果较siRNA2明显;siRNA1降低总JNK及P-JNK蛋白表达,有效抑制MRC-5细胞的增殖.结论 体外合成的siRNA可降低MRC-5细胞中JNK1基因的表达,降低JNK磷酸化水平,明显抑制细胞增殖.

    作者:林蓓蓓;张慧;林立;崇蕾;张维溪;李昌崇;张海邻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臂旁外侧核神经元电生理特性及其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

    臂旁外侧核(lateral parabrachial nucleus,LPB)位于小脑上脚的外侧,由形态、空间位置和细胞构筑不同的7个亚核组成,即上亚核(LPBs)、内亚核(LPBi)、中央亚核(LPBc)、背亚核(LPBd)、腹亚核(LPBv)、外亚核(LPBel)和外亚核(LPBexl)[1].LPB功能非常复杂,主要与心血管等内脏活动的调节和感觉信息的传递有关[2].近年来,LPB参与前馈体温调节和发热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3,4].本文主要对LPB神经元电生理特性及其在体温调节和发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张洁;林友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PET/CT图像膈肌上方条带状伪影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在PET/CT扫描中,PET图像膈肌上方、下肺区域条带状放射性减低或缺损这一伪影(S伪影)较为常见.本研究分析S伪影发生率、特征、影响因素.方法 于笔者医院行PET/CT检查的10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析S伪影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S伪影总体发生率为46%.S伪影分布特征:男性S伪影发生率58.3%,女性27.5%,P<0.05;左侧S伪影发生率为42%,右侧为21%,P<0.05.S伪影对肺SUV值的影响:伪影处肺组织SUVmax和SUVmean(分别为0.281±0.196和0.200±0.166)明显低于无伪影处肺组织(分别为0.622±0.171和0.500±0.140,P<0.05).影响S伪影发生率的因素:膈顶部PET与CT空间配准良好者S伪影出现率为25.7%,配准不良者为34.6%;同机CT冠状面无膈顶部阶梯状伪影者S伪影发生率为28.6%,有阶梯伪影者为38.3%.同时发生上述两种情况者S伪影的发生率为43.6%,高于只发生匹配不良者(30.8%)或阶梯状伪影者(28.6%).两种情况皆不发生者S伪影的发生率仍高达24.5%.结论 PET/CT图像中膈肌上方条带状伪影常见;男性发生率更高,左侧更多见;伪影导致显著低估下肺部SUV; PET与CT图像配准程度及CT膈肌阶梯状伪影与条带状伪影部分相关.

    作者:郭悦;秦嵩;刘秀芹;屈婉莹;姚稚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手术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6例外科手术后CLS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采用液体复苏、糖皮质激素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结果 术后血浆白蛋白浓度20.32±1.35g/L较术前34.68±3.80g/L显著降低(P<0.05);术后血肌酐206.90±120.60μ mol/L较术前90.02±24.85μ mol/L 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4例患者肾功能和血浆白蛋白恢复正常;1例发展为慢性肾衰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外科手术后不明原因白蛋白降低需警惕CLS发生,早期血液净化和胶体复苏治疗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梁伟;石明;程辉;赖小希;王瑞;丁国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shRNA靶向autotaxin对人胃癌细胞AGS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的抑制效应

    目的 探讨靶向autotaxin的短发夹RNA(shRNA)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将已构建成功的靶向autotaxin及非特异性短发夹RNA的质粒载体pSUPER-ATX、pSUPER-mock(阴性对照)和空白质粒pSUPER-control转染胃癌AGS细胞株,并将获得的相应各组细胞与野型细胞(WT)分组种植到裸鼠皮下,以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对比模型,随后观察监测各组裸鼠的肿瘤生长情况,HE染色检测移植瘤及各器官形态学改变.第8周裸鼠处死并剥离出肿瘤组织,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utotaxin蛋白及相关蛋白MMP-2、MMP-9的表达.结果 各组裸鼠的内脏未受到明显的毒害和损伤.第7周pSUPER-ATX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与其余组相比均有显著性缩小(P<0.05),抑制率大约在50%左右.与野型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质粒组相比,pSUPER-ATX组移植瘤的autotaxin、MMP-2、MMP-9表达均有显著性下调(P<0.05).并且autotaxin和MMP-2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r=0.869,P<0.01).而阴性对照组pSUPER-mock的上述指标与野型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所构建的靶向autotaxin的shRNA能够抑制人胃癌AGS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作者:陈周浔;郭健;周峰;杜舟;朱冠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急性阑尾炎超声鉴别及漏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在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漏误诊原因,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临床疑似急性阑尾炎声像图表现,对照手术病理.结果 急性阑尾炎93例,超声确诊84例,漏诊7例,误诊2例,超声诊断敏感度90.3%、特异性90.0%、准确性90.3%、漏诊率7.5%、误诊率2.2%.非急性阑尾炎10例,超声确诊9例,误诊1例,超声鉴别诊断准确率90.0% (9/10).结论 急性阑尾炎超声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密切结合临床拓宽超声检查思路是减少漏误诊的关键.

    作者:贾莉;宗华凤;王希春;温爽;宋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多态性分析

    目的 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多态性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是否存在关联.方法 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检测76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和96例正常对照的KIR基因的多态性.结果 患儿组KIR2DS1、KIR2DS2、KIR2DS5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x2=9.145,P=0.002;x2=15.167,P=0.000;x2 =4.611,P=0.032);其余各KIR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3个或3个以上活化性KIR基因的个体在患儿组中占63.16%,在对照组中占3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273,P=0.000).结论 KIR基因多态性与HCMV感染有关联,活化性KIR基因数目增多可能是HCMV感染后发病的遗传因素之一.

    作者:陈晓晴;余坚;葛海峰;郑晓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