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AI-1和超敏CRP与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闫文珍;黄淑田;王瑞英;杨利国;仝珊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超敏C反应蛋白, 冠心病
摘要:目的 探讨PAI-1和超敏CRP与代谢综合征(MS)合并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87例MS患者分为MS合并CHD组和单纯MS组,选择同期正常健康人30例(年龄、性别与代谢综合征两组匹配)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体重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同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空腹血糖(FP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超敏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 MS组BMI、WC、FPG、DBP、TG均高于对照组(P<0.05),HDL-C低于对照组(P<0.05).且合并CHD组SBP、DBP均高于单纯MS组(P<0.05),HDL-C低于单纯MS组(P<0.05).WC、TG显著高于单纯MS组(P<0.01).MS组血PAI-1、hsC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MS合并CHD者血浆PAI-1、hsCRP含量显著高于单纯MS组(P<0.01).PAI-1与WC、SBP、DBP、TG、hsCR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0.42,0.33,0.42和0.50,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47,P<0.05).结论 表明PAI-1和hsCRP与代谢综合征、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在代谢综合征、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测定血浆PAI-1、hsCRP有可能作为代谢综合征冠心病的预测因子.
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脂质体携载L-Arg对Wister大鼠心肌钙负荷的影响

    目的 探讨NO对心肌钙负荷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包裹L-Arg离体灌注雄性Wistar大鼠心脏模型,观察心肌钙负荷及相关损害指标的变化.结果 脂质体包裹L-Arg组促进心肌细胞cGMP合成,并明显降低I/R心肌钙含量和45Ca2+内流,抑制心肌蛋白漏出;与I/R损伤组比较,L-NNA灌流,明显增加心肌钙含量(P<0.05)和Ca2+内流(P<0.01),心肌cGMP降低50%(P<0.05),心肌蛋白漏出增加26.53%(P<0.05);L-Arg脂质体的作用可被L-NNA所逆转.结论 L-Arg导人心肌细胞,可以改善缺血心肌的NO缺陷,抑制Ca2+内流,拈抗氧自由基,进而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孙永波;孙奥丽;付增智;李俊;牟秀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Hartley豚鼠增龄过程中腰椎间盘退变髓核组织形态变化及其生化研究

    目的 研究Hartley豚鼠腰椎间盘自然老化及退变过程中脊索性髓核向纤维软骨髓核转化的规律及其血液生化指标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 Hartley雌性豚鼠40只,分别为1、1、5、2、2、5、3月龄,每组各8只.通过HE观察豚鼠椎间盘髓核退变情况,测定其血清中蛋白多糖水平.结果 2月组椎问盘形态即有退变.血清蛋白多糖含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各组间差异显著.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退变的同时,出现血清蛋白多糖含量的降低.随着椎间盘的不断老化,终板的软骨细胞向髓核迁移,脊索性髓核向心性皱缩并终完全被纤维软骨性髓核取代.在Hartley雌性豚鼠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这一转化完成得更快、更早.

    作者:宋庆慧;朱嘉;刘建玲;孔焕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月见草籽超临界流体萃取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月见草籽超临界流体萃取物中γ-亚麻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内标法,FID检测器.结果 γ-亚麻酸线性范围0.431~2.15μg/ml(R=0.9999,n=5),回收率98.75%(RSD=2.67%,n=6).结论 本方法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用于月见草籽超临界萃取物的质量控制.

    作者:谷满仓;王辉;蒋国潮;钱亚芳;汪祥兴;蔡烈涛;胡益芳;叶松群;李大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癃必消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癃必消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气虚血瘀型患者,按照随机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癃必消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癃闭舒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癃必消胶囊能明显降低1-PSS评分和BS评分,改善前列腺症状,缩小前列腺体积,提高Qmax、Qave,降低膀胱残余尿量.治疗组在降低在I-PSS评分和BS评分、提高Qmax及Qave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癃必消胶囊是通过改善症状、减小前列腺体积、减轻梗阻等多种作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作者:马卫国;贾金铭;金成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花椒挥发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的体外抑杀作用

    目的 观察花椒挥发油体外杀螨效果.方法 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获取蠕形螨,镜下观察花椒精油及不同浓度的花椒挥发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的抑杀作用.结果 花椒精油对两种蠕形螨均有明显的抑杀作用,且对皮质蠕形螨的抑杀效果优于毛囊蠕形螨,但随稀释倍数的增加抑杀效果明显降低.结论 花椒精油具有良好的体外抑杀蠕形螨的作用.

    作者:蒋丽艳;刘继鑫;张浩;孙艳宏;宋波;周芳烨;杜凤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细胞凋亡与内毒素性肝损伤

    内毒素(endotoxin)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外层成分,其主要化学成分并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的成分是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LPS可刺激几乎所有的真核细胞发生形态、代谢和基因表达变化,导致宿主细胞因子失控性表达,介导严重感染,多脏器损伤,内毒素血症,内毒素性休克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祝晨;黄小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Intermedin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

    目的 观察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中,血管活性肽Intermedin(IMD)及其受体系统降钙素受体样受体(CRLR)、受体活性修饰蛋白(RAMPs)在肾组织表达的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IRI组,双侧肾动脉夹闭45min、再灌注12h制备IRI模型.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的浓度;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肾组织IMD及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的含量;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肾组织IMD、ADM、CRLR、RAMPs的mRNA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IR1组大鼠SCr和BUN明显升高(P<0.05);血浆和肾组织的IMD含量增加(分别升高了53.76%、36.85%),血浆ADM含量升高了143.22%(均P<0.05);IRI组大鼠肾组织IMD、ADM、CRLR、RAMP1、2、3的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均上调(分别升高了22.1%、41.1%、32.8%、33.7%、35.9%、29.4%,均P<0.05).结论 肾脏IRI过程中IMD及其受体系统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肾脏IRI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寇敏;李荣山;周芸;乔晞;于桂花;邵珊;白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63例分析

    目的 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分析.方法 前列腺穿刺63例,年龄41~85岁,平均65岁.均采用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使用丹麦BK21 B超经直肠探头,频率5~10MHz,选用18G Trucnt活检针及活检枪.经会阴部经皮肤穿刺达病灶后,常规6点穿刺.术后常规予抗生素治疗.结果 前列腺痛27例,前列腺结节性增生24例,前列腺炎9例,前列腺结核2例,前列腺细胞非典型增生1例.结论 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操作安全,创伤小,结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体外循环心肌损伤及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体外循环(CPB)是心内直视手术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体外循环装置、心肌保护措施和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提高,心内直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已大大下降.尽管如此,体外循环下心肌损伤及心肌保护的研究仍是心脏外科的热点.

    作者:张宏伟;王茂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国产肠吻合器在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

    目的 探讨国产吻合器在结肠、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低位、超低位保肛的价值.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8月~2006年8月收治并手术的结、直肠肿瘤病人499例,就国产可重复使用肠管状吻合器及40mm可霞复使用闭合器进行应用总结.其中右半结肠切除,回肠结肠吻合;乙状结肠切除,降结肠直肠吻合96例.直肠前切、低位前切183例.低位前切除,齿线上2.0cm内超低位吻合54例.其他传统术式166例,其中结肠手法吻合59例.就手术方法 、吻合器使用,手术合并症、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探讨.结果 本组应用肠吻合器333例,发牛吻合口瘘14例(含1例直肠阴道瘘).手法吻合59例,吻合口瘘2例.骶前出血2例,死亡1例,术后1周,心源性猝死1例.结论 国产可重复使用吻合器、闭合器质量过关,技术可靠.在结直肠肿瘤手术中应用是安全的.尤其是双器具在直肠外科的应用可简化操作,节时,可提高保肛率.

    作者:郭萍;刘志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ATG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循环系统的变化

    目的 探讨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ATG)在应用过程中循环系统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对2005年04月~2008年4月我科39例使用ATG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进行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动态观测.结果 出现循环系统变化的患者比例为85.0%(34/39).首日输注ATG出现循环系统变化的比例较高67%(26/39),与第2~5天比较差异有显著件意义(P<0.05),其中以心率加快(窦速)发生率较高,达54%(21/39),占同期总发生数的81%(21/26).结论 ATG使用过程中85%的患者发牛循环系统的变化,其中明显心率、心律变化,甚至发生急性心衰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应加强治疗过程中心血管系统的监护,尤其是治疗首日更应严密观察.

    作者:冒宇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中医院校西医诊断学教学实践探讨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社会需要,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又要掌握必需的现代医学诊断疾病的手段和技能.西医诊断学无疑成为中医院校中医类专业的主干课、必修课.结合本人多年从事西医教学实践,就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医院校西医诊断学教学质量问题做一粗略探讨.

    作者:黄华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地塞米松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STAT1和PDGF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活化子1(STAT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DXM组)、博来霉素组(BLM组)和对照组(Ns组):①DXM组,气管内灌注BLM(5mg/kg,用生理盐水配制BLM溶液浓度为5mg/ml)诱导肺纤维化,随后每日用地塞米松3mg/kg腹腔注射进行干预;②BLM组,气管内灌注BLM(剂量与用法同上),随后每日用牛理盐水(NS)3mg/kg腹腔注射进行干预;③NS组,气管内灌注和腹腔注射均用NS(剂量与用法同上).于气管内灌注后第7、14和28天各分别处死5只大鼠,取右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分类、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STAT1和PDGF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BLM组BALF中细胞总数在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和第28天开始下降;DXM不同时间组细胞总数均低于BLM组,尤其以第7天差异明显(P<0.05);②BLM组肺组织中STAT1和PDGF蛋白表达在第7天达高峰,之后下降,第28天时仍高于NS组(P<0.05),均与BALF中的细胞总数呈正相关(r=0.880和0.902,P均<0.01);DEX组STAT1和PDGF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同期BLM组(P<0.01).结论 地塞米松能够抑制BLM诱导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通过早期抑制肺组织STATl和PDGF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作者:刘金苹;翟乃亮;范贤明;牟爱琴;高福泉;王晓芝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精子膜离子通道与精子获能

    哺乳动物CH精子的成熟获能及精卵结合反应是个复杂的过程.睾丸中产生的精子从其形态结构和染色质的角度已基本成熟,但是还不具备运动、精卵识别及结合的能力[1].

    作者:李宁;李建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索

    医学是通过认识人类的牛命活动规律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保护人类身心健康的科学,全面地理解人、尊重人和关爱人是医学科学自身的根本要求.

    作者:谢颂平;黄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血管炎症与难治性疾病及中药介入的研究进展

    血管炎症分为临床特定的系统性血管炎与具有血管炎性病理改变的血管性疾病,前者如巨细胞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变应性白细胞破碎性(坏死性)血管炎,血栓形成性血管炎等[1].

    作者:史海霞;薛永亮;卞卡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几点体会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是微生物学教学的关键步骤,是培养、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作者:宋波;赵丹;蒋丽艳;周芳烨;刘继鑫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攻克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堡垒为患者造福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一直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点,通常是指闭塞时间>3个月的冠状动脉病变,约占全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例的10%~15%.CTO病变手术成功取决很多因素,包括术者本身的介入技术水平、病变特点、器械等.

    作者:高润霖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体外自动除颤器:心脏骤停的安全带

    猝死是本世纪人类与医学面临的大挑战之一,75%的猝死为心源性.心脏骤停(SCA)事件多发生于院外,绝大多数SCA为致命心律失常所致(约90%),其中80%为心室颤动(VF).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人膜联蛋白V二聚体的制备研究

    目的 制备人膜联蛋白V二聚体,为其药理作用研究创造条件.方法 人膜联蛋白V基因转化毕赤酵母获得的转基因酵母用于本实验.在BMGY培养基中培养转基因酵母,在BMMY培养基中诱导人膜联蛋白V的分泌表达.通过硫酸铵沉淀、分子筛分离、超滤浓缩等纯化步骤序列处理BMMY培养基上清,用SDS-PAGE分析人膜联蛋白V形成二聚体的变化.结果 BMMY培养基诱导转基冈酵母2天后获得人膜联蛋白V,培养基上清经过硫酸铵沉淀、分子筛分离、超滤浓缩等纯化步骤序列处理后制备人膜联蛋白V二聚体.结论 本实验室制备出人膜联蛋白V二聚体,其药理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蔡炯;曾嘉炜;李方;王世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