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16和C-erbB-2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

兴桂华;荣玮;徐凤琳;张春庆;徐广有

关键词:胃癌, p16, C-erbB-2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 探讨P16和C-erbB-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52例患者手术切除胃癌组织中P16和C-erbB-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16和C-erbB-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2.3%(22/52)、36.3%(19/52);P16、C-erbB-2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和患者生存期在统计学上均差异显著(P<0.05),而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P16和C-erbB-2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P16、C-erbB-2蛋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P16、C-erbB-2蛋白的表达可对临床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及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新参数(F/T)/PSAD对PSA在4~10ng/ml区间前列腺癌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新参数(F/T)/PSAD对血清PSA在4~10ng/ml区间的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血PSA测值在4~10ng/ml的88例患者,其中确诊PCa患者21例,BPH患者67例.比较分析F/T比值、PSAD、(F/T)/PSAD在设定的各阈值范围内,对PCa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Pca患者的(F/T)/PSAD)均值明显低于BPH患者(P<0.001).F/T比值、PSAD、(F/T)/PSAD在设定的各阈值范围内诊断PCa的敏感度分别为66.67%,76.19%和85.71%;特异度分别为41.79%,43.28%和68.66%.(F/T)/PSAD诊断PCa的特异度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 应用(F/T)/PSAD能有效提高PSA在4~10ng/ml区间的PCa检出率,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作者:燕东亮;胡恩平;张海涛;周岩;刘晟;蔡海荣;章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0~4岁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为了掌握齐齐哈尔市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死亡原因及死亡变化趋势,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主要目标之一: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以2000年为基数分别下降1/5的工作目标,为制定妇幼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将2004~2006年全市0~4岁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作者:刘柏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甲状腺组织降钙素研究

    目的 探讨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甲状腺组织降钙素的改变,进一步揭示脾气虚胃溃疡和甲状腺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实验是将大鼠制成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对其进行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在溃疡典型的第4天和溃疡基本愈合的第14天取材,进而将实验动物分第4天、第14天的脾溃组、治疗组、自然恢复组、盐水组各4组,对各组甲状腺组织的激素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通过图像分析其光密度值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盐水组比较,第4天脾溃组、第14天脾溃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的功能减弱,治疗组激素的分泌能力明显恢复,自然恢复组接近脾溃组.结论 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甲状腺出现了一定的损伤,损伤的甲状腺也可能成为加重胃溃疡的一个原因,加味四君子汤对损伤的甲状腺有治疗作用.

    作者:陆佰荣;廉洁;张海燕;杜鹃;王秀琴;孟庆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NF-κB及其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有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等多种因子参与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作者:张喜平;陈林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间充质干细胞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骨髓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加之取材、分离方便,已成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首选靶细胞.

    作者:杨福冬;何明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ProSeal喉罩临床新进展

    1981年由Brain医生根据成人咽喉部解剖结构研制的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并于1988年正式用于临床.

    作者:朱建民;贺春燕;严建宇;邵亮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成人10μg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性别、免疫前不同抗-HBs水平成人的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和策略.方法 在绍兴市某城区随机抽取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的18~50岁的职工1055名,经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阴性、按0、1、6程序接种10μg/ml国产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结果 全程免疫835人,接种率85.12%.免疫前后抗-Hbs阳性率为52.10%和98.44%,抗-HBsGMT由免前的14.32mU/ml上升至413.98mU/ml.免前抗-HBsGMT=0、>0~<10mU/ml人群免后抗-Hbs阳性率为95.45%、99.27%,抗-HBsGMT为251.67mU/ml、260.61mU/ml.各年龄组抗-HBs、免前不同抗HBs水平人群及同年龄组性别间的抗-HBsGMT均有显著差异,吸烟、肥胖、乙肝家属史、拔牙等与免疫失败有关.结论 成人接种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免疫应答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吸烟、肥胖、乙肝家族史、拔牙等是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应制定成人乙肝疫苗免疫管理规范,尽快开展成人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以建立有效的全人群防御乙肝的免疫屏障,达到加速控制乙肝进程的目的.

    作者:章一丰;陈洁;潘南燕;陈奇峰;姚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复肝肽口服液的制备及其质量标准研究

    介绍了膜法制备复肝肽口服液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经膜法提取复肝肽.并进行多肽含量的测定,多肽含量为950.03mg/100ml.复肝肽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通过试验确定了其无毒且具有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作者:傅颖;王茵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博莱霉素与榄香烯乳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比较博莱霉素与榄香烯乳治疗肺癌所致的胸腔积液的疗效、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73例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胸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两组,采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后,分别注入博莱霉素和榄香烯乳,观察胸腔积液的疗效、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博莱霉素组41例,胸腔积液控制的有效率68.29%(28/41),其中完全缓解(CR)6例(6/41,14.63%),部分缓解(PR)22例(22/41,53.67%);生活质量的改善率31.71%(13/41),有效率70.73%(29/41);不良反应:发热14.63%(6/41)、胸痛9.76%(4/41)、消化道反应17.07%(7/41)、骨髓抑制7.32%(3/41);榄香烯乳组32例,胸腔积液控制的有效率53.13%(17/32),其中完全缓解(CR)3例(3/32,9.38%),部分缓解(PR)14例(14/32,43.75%);生活质量的改善率21.88%(7/32),有效率59.38%(19/32,);不良反应:发热18.75%(6/32)、胸痛21.88%(7/32)、消化道反应18.75%(6/32),无骨髓抑制.两组比较胸腔积液的疗效、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及其不良反应无差异性(P>0.05).结论 博莱霉素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所致的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榄香烯乳,其不良反应相对少,但统计学检验均无差异性.

    作者:王红;史惠如;贾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小肠瘀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不同时限阻断门静脉后复流对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变化,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一个对照组A和4个实验组(以门静脉半阻断30min、45min及门静脉全阻断30min、45min分别标为B1、C1、B2、C2组),每组8只,各组按如上预定的时间阻断门静脉后再开放复流2h,取回肠肠段做连续切片,分别做HE染色和TUNEL、Bcl-2、Bax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小肠黏膜损伤情况、细胞凋亡的变化以及Bcl-2、Bax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各实验组的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凋亡指数上升;其中Bcl-2表达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ax表达在B2、C2组为明显,且B2与B1、C2与C1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凋亡指数(AI)除A和B1组间外其余各组间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cl-2/Bax除B2和C2组间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值降低.结论 门静脉阻断后再开放致小肠黏膜损伤以细胞凋亡为主,凋亡细胞随阻断程度加重和阻断时间延长而增多,凋亡指数(AI)与Bcl-2蛋白负相关,与Bax蛋白正相关,Bcl-2/Bax比值下降是决定凋亡的重要因素,其发生原理和过程可能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相一致.

    作者:陈邦飞;刘长宝;吴秀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内镜下EST对胆囊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价值及安全性评估

    目的 探讨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囊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120例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EST切开取石和鼻胆管引流治疗.结果 120例患者117例获成功,3例手术失败,入院时症状如黄疸、发热、上腹胀痛不适等均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65例,活动性出血2例,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13例,胆管炎4例,无一例胆瘘及死亡患者.结论 EST治疗胆囊术后患者胆总管结石不失为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系数较高的微创治疗胆石症的佳方法.

    作者:程德希;陈会松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碳纳米管对小鼠肝和肺细胞DNA损伤的彗星实验研究

    目的 检测碳纳米管进入小鼠体内后对小鼠肝细胞和肺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将小鼠分别用不同剂量多壁碳纳米管(0.1、0.2、0.4mg/ml)暴露14天,每次0.2ml,每隔24h暴露1次,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肝细胞和肺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 0.1mg/ml剂量大小的碳纳米管可造成小鼠肝细胞和肺细胞DNA的严重断裂(P<0.01),而0.2、0.4mg/ml剂量则引起了明显的交联作用.结论 碳纳米管可造成机体内肝细胞和肺细胞DNA的断裂和交联.

    作者:景连东;向婵;廖美芳;饶凯敏;信丽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石菖蒲醒脑开窍作用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1.石菖蒲挥发油指纹图谱研究:采用GC-MS法开展石菖蒲挥发油指纹图谱的研究.出峰先后顺序及相对含量为:甲基丁香酚(2.37%±2.60%)、顺式甲基异丁香酚(4.48%±4.84%)、反式甲基异丁香酚(0.82%±0.40%)、γ-细辛醚(4.51%±4.26%)、β-细辛醚(66.15%±11.85%)、α-细辛醚(6.35%±4.32%)等6个特征成分.

    作者:方永奇;魏刚;吴启端;李翎;匡忠生;林双锋;柯雪红;邹衍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不同类型人工肝治疗191例严重肝炎时并发症防治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人工肝治疗严重肝炎时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筛选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比较血浆置换、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血浆置换同步并联血液透析滤过、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5种不同类型人工肝在191例严重肝炎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的有关资料,分析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 569次治疗中共出现并发症287次,发生率达50.44%.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皮疹、麻木和(或)搐搦、血压下降、凝血、胸闷、失衡综合征、置管处渗血及置管处渗液.75.61%的并发症由血浆置换导致.在联合疗法中,以血浆置换同步并联血液透析滤过的并发症较少.全部并发症均经处理缓解.结论 不同类型人工肝治疗严重肝炎时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但经处理均能缓解,可以在严密监护下实施.血浆置换同步并联血液透析滤过相对更安全.

    作者:叶卫江;金洁;俞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EGF对原始生殖细胞来源小鼠胚胎干细胞分离克隆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对原始生殖细胞来源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分离克隆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从原始生殖细胞中分离克隆小鼠胚胎干细胞的过程中,在基础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表皮生长因子,观察小鼠胚胎干细胞集落形成数和各组的高传代数.结果 表皮生长因子添加与否对原始生殖细胞来源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原代培养无显著的影响,而对后继培养有显著影响.结论 在原始生殖细胞来源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分离的过程中,可以不添加表皮生长因子,而在胚胎干细胞的后续传代中,尤其对于较高代细胞的克隆过程中添加表皮生长因子有利于细胞的生长.

    作者:李松;窦忠英;于爱莲;华进联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创伤性膈肌破裂诊治分析

    随着交通、农业机械化、建筑事业的发展,创伤性膈肌破裂有增多趋势,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且易被合并伤的症状所掩盖而导致误诊或漏诊,并有潜在的危机生命的并发症,故早期诊断、及早手术尤为重要.本研究综合1996~2006年间我院救治的21例急性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刘志刚;许运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肝动脉与门静脉双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与探讨肝动脉及门静脉双介入化疗栓塞对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8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应用肝动脉与门静脉双介入灌注化疗及栓塞(TACE+SPVE)方法治疗患者43例,B组单纯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TACE)方法治疗患者43例.结果 A、B两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6.1%和69.8%,治疗后获得二期手术切除率两组分别为16.2%和4.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0.5、1、2年生存率,A组为90.6%、62.8%、53.5%,B组为72.1%、48.8%、39.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肝动脉与门静脉双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优于单纯肝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

    作者:陈锡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高压液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维生素研究现状及进展

    维生素是一类在日常饮食中必需的、少量即可满足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尽管维生素分子小、数量甚微,但对机体至关重要,一般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作者:陈雪峰;何桂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外科治疗小肠憩室并发症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24例,男性18例,女性6例,男女之比3:1,年龄14~88岁,平均年龄54岁.

    作者:史美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P16和C-erbB-2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

    目的 探讨P16和C-erbB-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52例患者手术切除胃癌组织中P16和C-erbB-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16和C-erbB-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2.3%(22/52)、36.3%(19/52);P16、C-erbB-2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和患者生存期在统计学上均差异显著(P<0.05),而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P16和C-erbB-2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P16、C-erbB-2蛋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P16、C-erbB-2蛋白的表达可对临床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及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兴桂华;荣玮;徐凤琳;张春庆;徐广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