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平;陈林杰
一、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7岁.因乏力伴食欲不振2个月余就诊.患者近2个月来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感四肢乏力,胃口不好,饮食减少,消瘦,体重下降明显,时有头晕.
作者:郁有贵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26眼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急性青光眼患者分别行单纯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种植术;周边虹膜切除、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种植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种植联合小梁切除等3种不同术式.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 矫正视力>0.5者17眼占65.4%,0.05以下者2眼占7.7%.术后22眼眼压正常,4眼药物稳定眼压.结论 对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根据不同病情行白内障手术或三联手术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杨志强;刘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早期短时静脉-静脉血液滤过(short time venous-venous hemofiltration,SVVH)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s,SAP)合并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 23例SAP患者分为对照组(11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SVVH组(12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SVVH治疗.记录分两组患者常规及SVVH过程中的的生命体征、氧合指数、APACHEII评分等资料.结果 SVVH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表现好转,器官功能改善,氧合指数上升,APACHEII评分下降,死亡风险减低.结论 早期联合S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患者,可以明显缓解急性反应期的临床症状,保护组织器官功能,降低死亡风险.
作者:彭玥;杨明施;欧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髋部骨折病例围手术期死亡原因、时间.方法 作者对10年来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髋部骨折病例围手术期死亡12例,同期骨科住院死亡病例总数29例,占41%.男性5例,女性7例,术前死亡9例,术后死亡3例,平均年龄76岁.10例在入院后2周内死亡,1例在入院后3周内死亡,1例在入院后第22天死亡.导致死亡原因有: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心脑血管意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功能衰竭、贫血、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结论 综合骨科住院病例死亡的第一大原因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死亡,死亡比例高达41%.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心脑血管意外是导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病死率的两大主要原因,死亡的时限集中在入院后2周内.
作者:林岳平;林佩达;王友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人工肝治疗严重肝炎时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筛选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比较血浆置换、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血浆置换同步并联血液透析滤过、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5种不同类型人工肝在191例严重肝炎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的有关资料,分析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 569次治疗中共出现并发症287次,发生率达50.44%.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皮疹、麻木和(或)搐搦、血压下降、凝血、胸闷、失衡综合征、置管处渗血及置管处渗液.75.61%的并发症由血浆置换导致.在联合疗法中,以血浆置换同步并联血液透析滤过的并发症较少.全部并发症均经处理缓解.结论 不同类型人工肝治疗严重肝炎时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但经处理均能缓解,可以在严密监护下实施.血浆置换同步并联血液透析滤过相对更安全.
作者:叶卫江;金洁;俞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为了掌握齐齐哈尔市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死亡原因及死亡变化趋势,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主要目标之一: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以2000年为基数分别下降1/5的工作目标,为制定妇幼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将2004~2006年全市0~4岁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作者:刘柏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S100蛋白于1965年由Moore首先在牛脑中发现,因其能溶解于中性100%硫酸铵中而得名.S100蛋白是一个酸性的Ca2+结合蛋白家族,主要存在于脊椎动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小,10~12kDa,具有EF手型结构,具备细胞内和细胞外调节活性,参与多种细胞活动.
作者:李东娅;章晓梅;唐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是在无原发性心、肺和肾等疾病的情况下,由颅脑损伤或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疾病引起的突发性颅内压增高而导致的肺水肿,也称中枢性肺水肿.是脑出血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现将我院2000年3月~2004年6月收治的23例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向荣;康明旺;王建良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新参数(F/T)/PSAD对血清PSA在4~10ng/ml区间的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血PSA测值在4~10ng/ml的88例患者,其中确诊PCa患者21例,BPH患者67例.比较分析F/T比值、PSAD、(F/T)/PSAD在设定的各阈值范围内,对PCa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Pca患者的(F/T)/PSAD)均值明显低于BPH患者(P<0.001).F/T比值、PSAD、(F/T)/PSAD在设定的各阈值范围内诊断PCa的敏感度分别为66.67%,76.19%和85.71%;特异度分别为41.79%,43.28%和68.66%.(F/T)/PSAD诊断PCa的特异度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 应用(F/T)/PSAD能有效提高PSA在4~10ng/ml区间的PCa检出率,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作者:燕东亮;胡恩平;张海涛;周岩;刘晟;蔡海荣;章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不同时限阻断门静脉后复流对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变化,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一个对照组A和4个实验组(以门静脉半阻断30min、45min及门静脉全阻断30min、45min分别标为B1、C1、B2、C2组),每组8只,各组按如上预定的时间阻断门静脉后再开放复流2h,取回肠肠段做连续切片,分别做HE染色和TUNEL、Bcl-2、Bax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小肠黏膜损伤情况、细胞凋亡的变化以及Bcl-2、Bax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各实验组的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凋亡指数上升;其中Bcl-2表达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ax表达在B2、C2组为明显,且B2与B1、C2与C1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凋亡指数(AI)除A和B1组间外其余各组间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cl-2/Bax除B2和C2组间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值降低.结论 门静脉阻断后再开放致小肠黏膜损伤以细胞凋亡为主,凋亡细胞随阻断程度加重和阻断时间延长而增多,凋亡指数(AI)与Bcl-2蛋白负相关,与Bax蛋白正相关,Bcl-2/Bax比值下降是决定凋亡的重要因素,其发生原理和过程可能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相一致.
作者:陈邦飞;刘长宝;吴秀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甲状腺组织降钙素的改变,进一步揭示脾气虚胃溃疡和甲状腺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实验是将大鼠制成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对其进行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在溃疡典型的第4天和溃疡基本愈合的第14天取材,进而将实验动物分第4天、第14天的脾溃组、治疗组、自然恢复组、盐水组各4组,对各组甲状腺组织的激素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通过图像分析其光密度值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盐水组比较,第4天脾溃组、第14天脾溃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的功能减弱,治疗组激素的分泌能力明显恢复,自然恢复组接近脾溃组.结论 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甲状腺出现了一定的损伤,损伤的甲状腺也可能成为加重胃溃疡的一个原因,加味四君子汤对损伤的甲状腺有治疗作用.
作者:陆佰荣;廉洁;张海燕;杜鹃;王秀琴;孟庆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有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等多种因子参与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作者:张喜平;陈林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前房穿刺术对闭角型青光眼伴高血压病人经降眼压治疗后血压的控制情况.方法 分析64例64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经前房穿刺术后的眼压及血压的控制情况.结果 64例病人前房穿刺术前的收缩压为195.10±15.24mmHg,舒张压为117.1±11.76mmHg,眼压为68.64±10.05mmHg,治疗后的收缩压为138.82±20.86mmHg,舒张压为93.19±12.07mmHg,眼压为10.66±4.41mmHg,经配对t检验,收缩压、舒张压、眼压治疗前后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前房穿刺术可以快速降低眼压,对于伴有高血压的病人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作者:马莉;阮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置管进行比较,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佳途径.方法 对3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共172例进行分析,分别比较穿刺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种不同途径穿刺结果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置管期间并发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经分割法比较,颈内静脉组与颈外静脉组无显著性差异,股静脉组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股静脉穿刺置管虽穿刺成功率高,但穿刺过程中容易误入动脉,且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途径,因此尽可能不选择股静脉途径穿刺;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都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均可作为常用的穿刺途径,但颈外静脉穿刺具有操作简便易学、穿刺体位要求低等优点,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美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及评价直肠中、下段占位性病灶,尤其是良性病变应用管型肠吻合器经肛切除的价值.方法 应用吻合器对36例距肛缘5~12 cm直肠占位性病灶经肛进行了切除.就手术方法、时间、复发、并发症及不足之处进行回顾.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34min.除1例管状绒毛状腺瘤术后早期吻合创缘出血、1例绒毛状腺瘤术后14个月复发外,无其他与本术式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吻合器在直肠中、下段占位性病灶在一定范围内经肛切除是可行的,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从器械设计上进行改进.
作者:杜明国;谢飞;廖晓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6年6月25例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行胃手术16例,非胃手术9例(门奇静脉断流术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小肠部分切除加粘连松解术1例,结肠癌根治术2例,胆总管探察加切开取石术1例);临床表现为术后进食或夹闭胃管后出现腹胀、恶心,呕吐胆汁样胃液或胃管日引流量不减少,并经胃肠造影、胃镜等检查证实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经禁食、胃肠减压、加强肠内外营养、促胃肠动力等保守治疗后全组患者得到治愈.结论 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胃肠造影、胃镜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采用保守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陆贝;蔡阳;封光华;罗中尧;倪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介绍了膜法制备复肝肽口服液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经膜法提取复肝肽.并进行多肽含量的测定,多肽含量为950.03mg/100ml.复肝肽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通过试验确定了其无毒且具有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作者:傅颖;王茵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近年来发病率呈递增趋势.
作者:贾金铭;刘猷枋;李寅增;张亚强;马卫国;焦拥政;孔令青;郭军;孙利民;马春涛;王勒渝;刘英山;王家辉;罗少波;吴玉强;杨志强;龙书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随着交通、农业机械化、建筑事业的发展,创伤性膈肌破裂有增多趋势,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且易被合并伤的症状所掩盖而导致误诊或漏诊,并有潜在的危机生命的并发症,故早期诊断、及早手术尤为重要.本研究综合1996~2006年间我院救治的21例急性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刘志刚;许运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困扰全世界的常见疾病,在西方国家发病率非常高,以美国为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7%的成年人每天均有胃灼热症状,14%的成年人每周一次胃灼热,而由反流引起的夜间胃灼热症状竟高达74%.国内于1996年在京、沪两地进行了GERD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GERD的发生率为8.97%、患病率为5.77%.
作者:汪忠镐;李春民;来运钢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