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新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何楠;丁中

关键词:乳腺肿块, 超声诊断, 超声新技术
摘要:随着超声技术的普及,乳腺肿块的检出逐年增多,且其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近年来超声技术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技术革新弥补了常规超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方面的不足,超微血管成像技术以病灶内超低速血流的检出来提高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率,剪切波弹性成像可实时定性定量显示肿块的软硬度信息,而超声造影可显示常规超声无法显示的微小血管.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可从肿块的不同角度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快通道老年髋部骨折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快通道老年髋部骨折术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Ⅲ级的髋部骨折蛛网膜下腔麻醉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术中心电图、心率、有创动脉血压(IBP)等进行常规液体治疗,观察组在FloTrac/Vigileo监护仪监测每搏量变化(ΔSV)以及心排血指数(CI)下行GDFT.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0)、蛛网膜下腔阻滞后(T1)、蛛网膜下腔阻滞5 min(T2)、手术开始15 min(T3)、手术30 min(T4)记录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观察低血压发生率.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血栓形成和术后3 d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T1、T2、T3、T4心率呈下降趋势,MAP呈下降趋势,观察组T1、T2、T3、T4高于对照组,MAP更平稳,两组心率、MAP在组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3%(8/60)比28.3%(17/60)](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术后3 d 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1/60)比13.3%(8/60),8.3%(5/60)比26.7%(16/60)](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治疗过程中,以ΔSV及CI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管理可以减少术中低血压发生,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短期POCD的发生率.

    作者:郗扬;张文超;种皓;周海滨;周雁;杨明辉;王庚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重症医学科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脓毒症以炎症性免疫反应为特征,而晚期常常伴有免疫抑制.目前脓毒症尚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多是对症治疗.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多能干细胞,通过调节免疫、抗菌、提高患者存活率等在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中发挥治疗作用,但对于具体的应用剂量、应用方法、应用时间还需要深入研究.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已进Ⅰ/Ⅱ期临床试验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可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蒋佳维;许华;刘睿;余信;王勇强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建湖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02例新诊断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先给予系统的糖尿病教育,制订个体化的饮食及适当的运动方案,并要求患者严格执行.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笔2~3次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果糖胺、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血糖达标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2 h PG、hs-CRP及果糖胺低于对照组[(6.18±1.24)mmol/L比(8.22±2.39)mmol/L、(10.68±2.41)mmol/L比(12.29±1.23)mmol/L、(2.16±0.67)mg/L比(4.06±0.37)mg/L、(2.54±0.51)mmol/L比(2.90±0.62)mmol/L](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8.56±0.79)d比(12.09±3.43)d](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C肽、餐后C肽、稳态模型评估的β高于对照组[(0.59±0.12)nmol/L比(0.51±0.11)nmol/L、(2.87±0.63)nmol/L比(2.38±0.97)nmol/L、56.34±30.16比43.78±31.92](P<0.05),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1.01±0.16比1.32±0.56)(P<0.05).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改善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同时使血糖平稳及更快达标.

    作者:何殿;高银婷;姜东芹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超声引导技术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穿刺置管短轴、长轴以及斜轴技术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桡动脉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老年髋部骨折后限期手术治疗患者2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Ⅳ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短轴平面外穿刺组(T组)、长轴平面内穿刺组(L组)、斜轴平面内-外联合组(O组),每组80例.三组患者动脉穿刺前采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O组穿刺置管的首次成功率显著高于T组和L组[93.7%(75/80)比78.8%(50/80)、62.5%(63/80)],L组首次成功率显著低于T组(P<0.05),T组和O组动脉置管时间显著短于L组[(27±15)s、(30±14)s比(45±17)s](P<0.05),T组与O组动脉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穿刺失败率以及血肿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斜轴平面内-外联合穿刺技术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

    作者:陈雪;张文超;王佳;种皓;周雁;杨明辉;王庚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分化拮抗非蛋白编码RNA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已被证实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与细胞分化、增殖、迁移和凋亡密切相关.同时,lncRNA通过调控转录和转录后调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lncRNA作为重要的调控因子参与肿瘤的形成及发展,其异常表达可直接发挥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在预后或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分化拮抗非蛋白编码RNA(DANCR)是近年来新定义的一种lncRNA,目前已有较多的研究表明DANCR在维持表皮内未分化的细胞状态方面起重要作用.DANCR也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各种分子事件,下调DANCR表达可抑制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大多数恶性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作者:余定玥;郭加友;冯琛;马志宇;郭嘉漪;程贝贝;孙兴邦;马建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达格列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1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口服降血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达格列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脂、血清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06%(58/63)比71.43%(45/63)](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3.47±0.56)nmol/L比(3.82±0.49)nmol/L,(1.77±0.41)nmol/L比(1.92±0.39)nmol/L](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ys C、Hcy、NGAL、MC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0.89±0.11)mg/L比(1.27±0.22)mg/L,(9.36±2.16)μmol/L比(11.34±3.25)μmol/L,(71.61±21.36)μg/L比(79.81±23.46)μg/L,(202.39±60.18)ng/L比(263.58±36.52)ng/L](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肌酐、24 h UAER、HbA1c、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61.25±15.57)μmol/L比(67.59±15.38)μmol/L,(75.86±14.26)mg比(82.97±14.23)mg,(7.34±1.21)%比(7.88±1.07)%,(1.43±0.19)g比(2.23±0.49)g](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达格列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清Cys C、Hcy、NGAL、MCP-1水平,保护肾功能.

    作者:邴兆伟;陈斌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SNARE蛋白复合物在神经疾病与精神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突触传递是神经系统发挥功能的基础,由囊泡介导的物质转运是突触传递的基础.突触传递功能异常是神经与精神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SNARE)介导的突触囊泡的着位在神经递质释放中发挥关键作用,其异常将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因此,SNARE蛋白复合物与多种神经和精神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的发生密切相关.阐明SNARE蛋白复合物在神经与精神疾病发病中的具体机制和作用,对神经与精神疾病的防治与药物开发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冲;吴菁华;杜琪琪;梁淑华;蔡子聪;陶黎阳;张绘宇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及防治进展

    代谢综合征(MS)自提出以来备受学者关注,其终点事件发生率高,特别是心脑血管事件已位居死亡三大原因之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MS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年龄、行为方式、遗传、昼夜节律、维生素D水平、肠道菌群稳态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给MS的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未来,对危险因素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更全面阐释其形成机制,还可以加快相关靶点的药物研发进程,对MS的防治意义重大.

    作者:徐蓉;姚洁;龚开政;刘歆农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尿蛋白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并发症及死亡增加的重要因素,其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和血管内皮损伤,其中肾小动脉痉挛可引起肾小球基膜损伤、滤过膜通透性升高,从而导致尿蛋白的发生.既往认为尿蛋白是诊断子痫前期的必要条件,可客观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与妊娠结局关系密切,要求每一位高危孕妇每次产检均应检测尿蛋白,对可能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应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但是近年来有关尿蛋白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受到质疑.

    作者:王霞红;徐先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生长分化因子15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以分泌蛋白的形式存在.生理状态下,血清中GDF-15的浓度很低,但多种病理情况下其水平明显升高,经过一系列加工修饰后分泌到血清中,与相应的受体结合,通过特定的信号转导通路和转录因子发挥多种作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已有研究发现,GDF-15参与骨缺损、脑梗死、心血管疾病、肿瘤、妊娠特发疾病如子痫前期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并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杨纪粉;卢婷婷;纪向虹;瓮占平;王玲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在眼前段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活体眼表组织结构特征与功能变化的非侵入性图像诊断技术,可作为观察眼表组织在细胞水平的损伤以及纵向监测其修复过程的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使用IVCM分析眼部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尤其是眼前段疾病.在角膜炎的鉴别、角膜营养不良的分型、角膜神经的再生修复、睑板腺和眼表疾病的评估、肿瘤疾病的早期诊断、青光眼的手术评价等方面IVCM均发挥一定作用.IVCM因能快速获取高分辨率图像和微观结构,其临床应用仍在不断向更多疾病的诊治扩展.

    作者:龙婷;邢怡桥;陈媛媛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三种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外周血清中毒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分析3种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外周血清中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9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单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及替代治疗组,各30例.单纯治疗组给予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替代治疗组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比三组患者行不同血液净化前后外周血中硫酸吲哚酚(IS)、硫酸对甲酚(PCS)、马尿酸、3-羧基-4-甲基-5-丙基-2-呋喃丙酸(CMPF)和尿素氮等蛋白结合类毒素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IS、PCS、马尿酸、CMPF、尿素氮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联合治疗组、替代治疗组上述内毒素水平均较单纯治疗组显著降低[(16±7)mg/L、(15±7)mg/L比(20±6)mg/L,(15±7)mg/L、(16±8)mg/L比(22±10)mg/L,(8±5)mg/L、(7±6)mg/L比(11±7)mg/L,(12±4)mg/L、(12±3)mg/L比(19±3)mg/L,(7±4)mmol/L、(7±4)mmol/L比(10±3)mmol/L](P<0.05),但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及替代治疗组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尿毒症相比于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对外周血中IS、PCS、马尿酸、CMPF、尿素氮等蛋白结合类毒素产生更强的抑制效果.

    作者:郑明楠;吴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Ganz截骨入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Ganz截骨入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56例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K-L入路治疗,研究组采用Ganz截骨入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患者疼痛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86±17)min比(74±15)min](P<0.05),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330±20)mL比(372±21)mL,(16.1±2.7)周比(19.4±3.2)周](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8%(5/28)比3.5%(1/28)](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呈上升趋势,且研究组上升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术前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下降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nz截骨入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安全性较高、疗效较佳,亦可以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感,患者接受度较大.

    作者:张欣;杨军;王维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现状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渐进性疾病,终末期可导致股骨头塌陷,髋关节功能受限,此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可达到满意的效果,但年轻患者远期面临翻修手术风险,因而早期干预是保髋的关键.限制负重、改变生活方式、口服药物以及物理治疗可用于早期病变较小的患者,通常非手术治疗不是很有效,大部分患者选择手术治疗,以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保髋术式较多,如髓芯减压术、骨移植术、截骨术、钽棒植入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术等,其中髓芯减压术常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术有潜力.由于每种术式都有利弊,临床医师常联合使用,效果显著.

    作者:李晓奇;吉光荣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蛛网膜下腔注射小剂量舒芬太尼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瞳孔直径和意识的影响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时加用小剂量舒芬太尼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瞳孔直径及意识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选取2016年3至2017年1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就诊的70例年龄≥65岁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使用25G腰麻针于L3~4间隙穿刺进行单次蛛网膜下腔注射,给药方向朝向头侧.观察组患者蛛网膜下腔给予含有舒芬太尼5μg的0.4%罗哌卡因2.5 mL;对照组给予0.4%罗哌卡因2.5 mL.于穿刺前3 min、注药后3、5、30、60、90、120 min记录两组患者感觉阻滞平面、瞳孔直径、观察者警觉/镇静评分法(OAA/S)镇静评级、Ramsay镇静评分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观察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注药后3~90 min瞳孔直径缩小(P<0.01),对照组瞳孔直径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注药后30及60 min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患者不同时间点OAA/S镇静评级及BIS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9%(1/35)比25.7%(9/35)](P<0.05),瘙痒发生率高于对照组[68.6%(24/35)比0%(0/35)](P<0.05).结论 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可引起老年髋部手术患者瞳孔缩小及Ramsay镇静评分升高,而对OAA/S镇静评级及BIS值没有影响,并会引起短时间的瘙痒,但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作者:种皓;周雁;郑少强;王妍;卢山;郗扬;张文超;王庚;杨明辉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和老年科共管模式收治的39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静脉造影结果,分析术前下肢DVT的发生率.将术前是否发生下肢DVT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以确定术前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DVT发生率为11.0%(43/392).经单因素对比分析发现DVT组患者造影检查距受伤的时间较无DVT组长,糖尿病、老年痴呆、粗隆部骨折发生率和既往脑血管病患病率较无DVT组高(P<0.10).经Logistic回归调整后,股骨粗隆部骨折(OR=2.30,95%CI 1.14~4.64)及造影检查距受伤时间(OR=1.15,95%CI 1.03~1.27)是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DVT发生率较高.股骨粗隆部骨折及受伤后等待时间长的患者需要关注是否存在术前下肢DVT.实验室检查不能帮助判断是否发生下肢DVT.

    作者:王京;杨明辉;孙旭;吕振邦;朱仕文;吴新宝;王满宜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超声新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随着超声技术的普及,乳腺肿块的检出逐年增多,且其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近年来超声技术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技术革新弥补了常规超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方面的不足,超微血管成像技术以病灶内超低速血流的检出来提高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率,剪切波弹性成像可实时定性定量显示肿块的软硬度信息,而超声造影可显示常规超声无法显示的微小血管.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可从肿块的不同角度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何楠;丁中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方法 检索1995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维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关于高b值DW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研究.采用诊断试验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Meta-DiSc 1.4软件检验研究间的异质性及汇总分析,Stata 14.0软件测定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16篇符合标准的文献,高b值DW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0.83(95%CI 0.81~0.85),特异度为0.91(95%CI 0.90~0.92),阳性似然比为7.57(95%CI 5.61~10.20),阴性似然比0.19(95%CI 0.16~0.23),诊断优势比46.80(95%CI 34.80~62.94).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351.结论 高b值DWI诊断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田晞;麻增林;王曼;刘钢;谭丽丽;栗金红;孟繁荣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超声诊断肺部疾病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

    超声作为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更适合于需要机械通气和行动不便的危重患者,因此在重症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重症医学领域,超声诊断主要用于肺实变、肺水肿、肺通气相关肺炎等肺部病变的检查,以及常见呼吸困难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与此同时,超声诊断还可以对患者肺通气功能及肺复张效果等做出评估,从而指导临床决策与治疗方案.超声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肺部疾病及功能改变的诊断效果良好,与X线和CT检查相比,具有无辐射性、可重复性高和方便快捷等优势,在未来将得到进一步推广与加强.

    作者:汪晓强;吴彤;田婕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小胶质细胞在神经血管单元中的作用及其在缺血损伤中相关反应的研究进展

    小胶质细胞是脑内的固有免疫细胞,在脑内发挥识别清除废物,诱导炎症及维持脑内微环境稳态等功能,其与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等构成的神经血管单元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脑缺血损伤治疗的靶点.缺血后发生的极化、自噬及焦亡等都与神经血管单元中炎症的发生有一定联系.因此,深入了解小胶质细胞在生理病理条件下在神经血管单元中的作用及其在缺血损伤中发生的生物学过程,对脑缺血损伤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付昱;王祎;李昕;林小茹;司味鑫;王平;张鸿 刊期: 2018年第23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