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母华国;桑玲;汤显斌
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级联反应,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循环细胞、细胞间质和许多生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炎症反应介导的损伤是 IRI的主要机制,且主要是由经典途径介导的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补体、趋化因子等参与了IRI。另外,一些免疫细胞也参与其中,尤其是T淋巴细胞。炎症反应与细胞类型有关,并在损伤的不同时期发挥了不同的损伤或保护作用。
作者:陈亚楠(综述);容松(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畸形(PFHA)是一种少见的机能紊乱综合征,主要以单侧面部萎缩为特征。目前其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多样,有多种方法可运用于面部软、硬组织重建,包括自体脂肪游离移植术、组织皮瓣移植技术、正颌外科、骨移植、人工材料填充等。 PFHA患者的病情进展时间较长,临床治疗方法多样,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大程度地改善患者面部的对称性和功能是外科治疗的关键。
作者:陈军宝(综述);卢建建(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骨桥蛋白(OPN)、细胞角蛋白19(CK-19)、黏蛋白1(MUC1)的表达水平在乳腺癌中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0例乳腺良性肿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技术测定患者外周血中 OPN、CK-19及 MUC1表达情况,以分析三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 OPN、CK-19及 MUC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0%(31/50)、30.0%(15/50)和48.0%(24/50),而对照组仅2例 OPN表达阳性,其余均为阴性,健康组中三者均为阴性。观察组 OPN、CK-19及 MUC1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OPN、CK-19及MUC1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86.4%(19/22)比42.9%(12/28),54.5%(12/22)比7.1%(2/28),68.2%(15/22)比32.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OPN、CK-19及MUC1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81.8%(18/22)比42.9%(12/28),45.5%(10/22)比14.3%(4/28),54.5%(12/22)比39.3%(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CK-19及MUC1表达水平在乳腺癌患者中明显上调,并且在Ⅲ期和Ⅳ期患者或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更高。提示其对乳腺癌微转移有一定预测作用。
作者:任洪伟;罗杰;罗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百强固位纤维治疗前牙外伤松动牙的效果及对牙龈指数( GI)和龈沟出血指数( SB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患者(164颗患牙)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松动牙固定方法分为 A 组(38例,56颗牙),B组(34例,53颗牙)、C组(36例,55颗牙)。 A 组采用百强固位纤维联合流动树脂,B 组采用钢丝联合树脂,C组采用牙弓夹板。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 GI和 SBI评价3种固定方式对牙龈和周围健康牙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拆去固定装置6个月后疗效显示,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C组[92.1%(35/38)比61.1%(2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 B 组[85.4%(28/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口腔GI评分呈治疗后6周升高,治疗后6个月下降的趋势(P<0.05);A组和C组SBI评分呈治疗后6周升高,治疗后6个月下降的趋势(P<0.05), B组SBI评分呈下降趋势。三组患者GI、SBI评分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百强固位纤维联合流动树脂固定前牙外伤松动牙,疗效显著且稳定,对牙龈和周围健康牙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吉蒙蒙;徐斌;汤海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往往被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手段非常有限。索拉非尼(多吉美)是一种多靶向分子药物,其作为晚期肝癌一线的标准治疗方式,已逐渐在临床上开展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大量的临床随机试验已证明,其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使患者获益。
作者:杨学芳;李雷(综述);沈世林;王文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对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研究的不断进展,越来越多的抑制肿瘤的有效物质被发现。齐墩果酸( OA)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抑癌作用的重要植物提取物,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随着对齐墩果酸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也逐渐被发现。研究结果表明齐墩果酸的抗肿瘤机制存在多条途径。
作者:闫月乔(综述);杨宇(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医学综述》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同类学科48种期刊中的总被引频次(4045)排名第7位、影响因子(0.447)排名第31位、综合评价总分(56.5)排名第8位、学科影响指标(0.96)排名第2位(5个并列),他引率0.95;在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的总被引频次8755、影响因子0.978、他引率0.98、学科影响指标0.85、学科扩散指标9.33、扩展H指标11。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T-ALL)是进行性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以 T细胞克隆增生、积聚和组织浸润为特点,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占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10%~15%。 NOTCH1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及两者之间通过下游靶基因和靶蛋白实现的交互作用在T-ALL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对这两条信号通路的认识逐渐深入, NOTCH1和PI3K-Akt信号通路成为治疗T-ALL的新靶点。
作者:汤煜媛;李翔鹏(综述);黄羽;李彩霞(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胆汁酸由胆固醇在肝内合成,是胆汁的主要有机成分。以往对胆汁酸功能的认识主要是其在促进脂类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方面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胆汁酸还是一种有效的内分泌代谢调节因子,能够激活多种核受体和膜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调节其自身代谢、糖脂代谢的稳态以及能量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胆汁酸及其代谢调节通路可为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陈淑芹;张菁(综述);方启晨(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妇科腹腔镜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麻醉,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手术结束前30 min 静脉泵注0.5μg/kg 右美托咪定,15 min 内完成。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间的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寒战评分、不良反应及认知功能。结果试验组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寒战评分均高于对照组[(3.73±0.13)分比(1.48±0.10)分,(92.1±2.3)分比(79.6±2.4)分,(93.2±2.4)分比(79.8±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试验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25.4±1.0)分比(27.5±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照组[7.5%(3/40)比35.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防妇科腹腔镜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寒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对认知功能影响小,值得推广。
作者:李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是细胞内许多重要信号转导通路的枢纽,参与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如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调控、细胞迁移等),其功能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以mTOR为靶点的抗肿瘤基础研究已是当前热点。上皮间质转化( EMT)与肿瘤的侵袭与转移密切相关,受多种转录因子以及Wnt、转化生长因子β、Notch等信号通路的调控。 mTOR结合蛋白、信号通路及相关基因均参与恶性肿瘤EMT进程, mTOR可正性调控EMT,改变肿瘤的侵袭与转移能力。
作者:金凤(综述);刘延庆;钱亚云(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脊髓损伤肌痉挛是脊髓损伤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通过分析物理治疗、药物疗法、手术疗法、神经阻滞以及中医疗法等治疗脊髓损伤肌痉挛的方法,认为脊髓损伤肌痉挛的临床治疗应综合考虑,优先给予物理治疗,必要时辅助药物治疗,主张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运用,以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亚琴(综述);李竹;王盾(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臭氧、透明质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A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 KAO 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臭氧、透明质酸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臭氧、透明质酸治疗,臭氧关节腔内注射,40 mg/L,每次15 mL,每周1次,连续治疗3周。随后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每次2.5 mL∶25 mg,每周1次,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总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压痛、肿胀、浮髌试验、下蹲试验评分及症状总积分分别为(1.0±0.4)分、(1.1±0.3)分、(1.2±0.5)分、(0.9±0.3)分、(1.2±0.6)分、(5.5±1.1)分,对照组分别为(1.9±0.4)分、(2.0±0.3)分、(1.5±0.5)分、(1.4±0.5)分、(1.8±0.5)分、(8.7±1.3)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2%(41/47)比66.0%(3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臭氧、透明质酸在缓解患者KAO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优于臭氧、透明质酸,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霄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氢气作为一种无色、无嗅、无毒的抗氧化剂为众所知。近期有研究报道,氢气可有选择性地清除羟基和过氧亚硝基阴离子而不影响其他具有生理功能的活性氧类物质,其在临床治疗上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关注。与传统抗氧化剂相比,氢气有诸多优点,如选择性抗氧化作用、快速扩散至靶点、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纤维化等。该文就氢气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认识和研究氢气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范燕宾(综述);杨巍(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细胞角蛋白7(CK7)以及抑癌基因 p53三项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肿瘤切除术后的NSCLC 患者44例病变组织作为观察组,另选35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检测 TTF-1、CK7及p53在NSCLC及肺良性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 NSCLC中该3项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44例NSCLC患者中的TTF-1、CK7、p53在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20/44)、45.5%(20/44)、52.3%(2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1/35)、5.7%(2/35)、2.9%(1/35)(P<0.01)。男性患者TTF-1、CK7阳性率显著低于女性( P<0.05);无吸烟史患者TTF-1、CK7阳性率显著高于有吸烟史患者(P<0.05);高分化患者TTF-1、CK7、p53阳性率显著低于中低分化患者(P<0.05)。 N0患者TTF-1、CK7、p53阳性率显著低于 N1+N2患者(P<0.05)。生存时间≤3年患者 TTF-1、CK7、p53阳性率显著高于生存时间>3年患者(P<0.05)。结论 TTF-1、CK7以及p53在 NSCLC 组织中呈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王红莉;曲延刚;李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术后肺部并发症与术中通气关系密切,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LPVS)能够减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LI/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损伤,改善患者氧合,获得较好的预后。小潮气量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 PEEP)及肺复张策略( RMs)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然而,机械通气并非仅限于ALI/ARDS患者,相比之下,全麻手术人群基数较为巨大,LPVS是否同样适用于该部分人群一直存在争议。
作者:熊伟(综述);陈萍(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随着现代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心脏X综合征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临床报道日益增多,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治疗手段也日渐丰富,现代医学主要承袭冠心病用药及雌激素替代治疗,效果不甚令人满意。而中医药广泛应用于心脏X综合征的治疗,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出发,在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临床优势。
作者:观云;毕颖斐(综述);毛静远(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C 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15年4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尿蛋白/尿肌酐结果将100例患者分为单纯型糖尿病组(<30 mg/g,n=28)和糖尿病肾病组(≥30 mg/g,n=72),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患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单纯性糖尿病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1.53±0.47) mg/L,C反应蛋白水平为(7.23±1.13) mg/L。糖尿病肾病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2.14±0.63) mg/L,C反应蛋白水平为(19.35±4.12) mg/L。健康对照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0.71±0.21) mg/L,C反应蛋白水平为(1.91±0.34) mg/L。糖尿病肾病组高敏 C反应蛋白和 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单纯型糖尿病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蛋白尿水平的提高,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也逐渐升高( P<0.05)。小量蛋白尿组高敏C反应蛋白为(1.70±0.31) mg/L,C反应蛋白为(12.53±1.24) mg/L。中量蛋白尿组高敏 C 反应蛋白为(2.39±0.32) mg/L,C反应蛋白为(22.36±3.11) mg/L。大量蛋白尿组高敏C反应蛋白为(2.91±0.47) mg/L,C反应蛋白为(32.93±4.35) mg/L。大量蛋白尿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小量蛋白尿组、中量蛋白尿组(P<0.05);中量蛋白尿组显著高于小量蛋白尿组(P<0.05)。结论炎性因子参与了糖尿病肾病致病过程,为糖尿病肾病发生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刘艳萍;韦东泉;周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放化疗组(63例)进行同步放化疗,对照组(63例)进行单纯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1.5、3、5年生存率。结果放化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5%(57/63)比74.6%(4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患者的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下降、恶心和呕吐、血液毒性、胃肠反应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54.0%(34/63)比28.6%(18/63),49.2%(31/63)比17.5%(11/63),57.1%(36/63)比22.2%(14/63),66.7%(42/63)比19.0%(12/63),38.1%(24/63)比19.0%(12/63),39.7%(25/63)比15.9%(1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两组患者随访5年,放化疗组1.5、3、5年总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鳞癌成效显著,患者3、5年生存率明显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怡;黄明钜;谭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改善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恩施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癫痫病患者共94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于餐后口服,每次服用1粒,从每日3次开始逐渐增加药量,至出现明显疗效为止,用药量每日不超过6粒;研究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患者于餐后口服,每次服用2粒,每日6粒,根据患者病情服用2~3周后用药量减至每次1粒,每日3次。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 Loeweistein 作业治疗认知评定(LOCAT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9±8)分比(65±8)分,(22.4±3.7)分比(18.3±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以有效改善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使患者健康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阮玉泉;王丽;孙战风;唐冬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