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与恶性肿瘤上皮间质转化研究进展

金凤(综述);刘延庆;钱亚云(审校)

关键词:肿瘤,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上皮间质转化
摘要: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是细胞内许多重要信号转导通路的枢纽,参与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如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调控、细胞迁移等),其功能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以mTOR为靶点的抗肿瘤基础研究已是当前热点。上皮间质转化( EMT)与肿瘤的侵袭与转移密切相关,受多种转录因子以及Wnt、转化生长因子β、Notch等信号通路的调控。 mTOR结合蛋白、信号通路及相关基因均参与恶性肿瘤EMT进程, mTOR可正性调控EMT,改变肿瘤的侵袭与转移能力。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放化疗组(63例)进行同步放化疗,对照组(63例)进行单纯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1.5、3、5年生存率。结果放化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5%(57/63)比74.6%(4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患者的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下降、恶心和呕吐、血液毒性、胃肠反应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54.0%(34/63)比28.6%(18/63),49.2%(31/63)比17.5%(11/63),57.1%(36/63)比22.2%(14/63),66.7%(42/63)比19.0%(12/63),38.1%(24/63)比19.0%(12/63),39.7%(25/63)比15.9%(1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两组患者随访5年,放化疗组1.5、3、5年总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鳞癌成效显著,患者3、5年生存率明显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怡;黄明钜;谭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与恶性肿瘤上皮间质转化研究进展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是细胞内许多重要信号转导通路的枢纽,参与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如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调控、细胞迁移等),其功能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以mTOR为靶点的抗肿瘤基础研究已是当前热点。上皮间质转化( EMT)与肿瘤的侵袭与转移密切相关,受多种转录因子以及Wnt、转化生长因子β、Notch等信号通路的调控。 mTOR结合蛋白、信号通路及相关基因均参与恶性肿瘤EMT进程, mTOR可正性调控EMT,改变肿瘤的侵袭与转移能力。

    作者:金凤(综述);刘延庆;钱亚云(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核因子κB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 ( NF-κB)在三阴性乳腺癌( TNBC)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9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TNBC 93例( TNBC组)、非 TNBC 100例(非 TNBC 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NF-κB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其与病理、预后的关系。结果 TNBC组患者中NF-κB的阳性表达率为59.1%(55/93),高于非TNBC组的44.0%(4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1,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NF-κB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组织学分级Ⅰ级 NF-κB 阳性表达率高于Ⅱ级和Ⅲ级,PCNA阳性者NF-κB阳性表达率高于 PCNA 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中NF-κB的阳性表达率为82.3%(14/17),未死亡组为54.0%(4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BC患者的NF-κB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非 TNBC 患者,而 NF-κB 的高表达预示TNBC患者预后差。

    作者:张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氧合指数、CRP、D-二聚体等指标对重症肺炎预后的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 Ⅱ)、动脉血乳酸( Lac)、氧合指数、C反应蛋白( CRP)以及D-二聚体预测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岳池县人民医院ICU病房的106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51例)和死亡组(55例),测定两组患者入住ICU后APACHE Ⅱ、Lac、氧和指数、CRP以及D-二聚体等指标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入ICU时,死亡组患者的年龄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与死亡组患者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和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 SCAP)比例、机械通气比例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种类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APACHEⅡ、氧和指数、Lac、CRP以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3±4.2)比(27.5±5.1);(278.1±25.3)比(257.4±29.0);(3.3±1.1) mmol/L 比(4.3±1.3) mmol/L;(72.0±28.9) mg/L比(105.5±32.7) mg/L;(3.5±1.2) mg/L比(5.2±2.1) mg/L](P<0.01);死亡组中APACHEⅡ>30分(69.2%)、氧合指数<250(68.4%)、Lac>4 mmol/L(69.1%)、CRP≥100 mg/L(74.4%)以及 D-二聚体≥5.0 mg/L (73.2%)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存活组[分别为(30.8%、31.6%、30.9%、25.6%以及26.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PACHEⅡ、氧和指数、Lac、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与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超越临界值患者的死亡风险较高,临床在诊疗时应密切注意。

    作者:昌盛;郑仁虎;向玲;熊勤攀;金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依赖锌离子的内源性蛋白酶家族,又称明胶酶B,主要功能是降解和重构细胞外基质,其参与了人体许多生理及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不只是与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因子有关,而且与MMP-9也有关。 MMP-9参与了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脉硬化等的发生、发展,在糖尿病防治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晓文;李竞(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咖啡因在肥胖、糖尿病和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肥胖、糖尿病和肿瘤的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药物或者食品被发现在这些疾病发生和进展中发挥作用,而咖啡因正是其中之一。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揭示了长期饮用咖啡或者摄入咖啡因与降低肥胖,糖尿病和肿瘤的发病风险存在不可忽视的联系,大量的体外实验也通过探索咖啡因的作用机制为其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线索。

    作者:刘寒旸;周艳;龚宇;高文强(综述);汤黎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曲安奈德对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曲安奈德对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以上睑退缩为主要特征的甲状腺相关眼部患者101例,共112眼,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55眼,给予患者进行上穹窿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每次用量0.7 mL,每周注射1次,连续治疗7周;对照组51例57眼,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口服泼尼松40~60 mg,连续治疗7周。在治疗前和治疗7周后,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睑裂高度、上睑退缩值、临床活动性评分(CAS)积分的变化,并分析其疗效,统计其不良反应的症状。结果治疗7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7%(51/55),高于对照组的71.9%(4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睑裂高度和上睑退缩值低于对照组[(8.4±1.1) mm 比(9.1±1.1) mm,(0.53±0.06) mm比(0.72±0.0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CAS积分低于对照组[(1.62±0.22)分比(3.02±0.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曲安奈德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的患者,能有效且快速的降低患者的睑裂高度、上睑退缩值以及CAS积分,其疗效显著且稳定,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妍;张宏彬;庞润晖;史俊虎;白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医学综述》的指标数值

    《医学综述》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同类学科48种期刊中的总被引频次(4045)排名第7位、影响因子(0.447)排名第31位、综合评价总分(56.5)排名第8位、学科影响指标(0.96)排名第2位(5个并列),他引率0.95;在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的总被引频次8755、影响因子0.978、他引率0.98、学科影响指标0.85、学科扩散指标9.33、扩展H指标11。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漏订2016年《医学综述》杂志的读者可以补购

    尊敬的广大读者,感谢您们对《医学综述》杂志一如继往地支持、信任和厚爱!针对没有订阅到2016年第1期和第2期杂志的读者和单位,为保证您的全年刊期完整,我们特别作了准备,您可以直接给本刊编辑部来电来函、发送电子邮件联系补购。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研究现状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往往被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手段非常有限。索拉非尼(多吉美)是一种多靶向分子药物,其作为晚期肝癌一线的标准治疗方式,已逐渐在临床上开展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大量的临床随机试验已证明,其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使患者获益。

    作者:杨学芳;李雷(综述);沈世林;王文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心脏干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旁分泌作用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增加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传统的药物及介入治疗虽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降低其短期病死率,但病程的不可逆转终会致患者死亡。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而心脏干细胞( CSCs)作为治疗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之一,它的治疗效果倍受期待。 CSCs除了可分化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外,还可通过分泌各种细胞活性因子来改善受损的心肌,并提高心脏的收缩功能,为CSCs治疗心肌梗死提供了新的角度。

    作者:俞凡(综述);石蓓(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白细胞介素33与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IL)33属IL-1家族成员,可通过结合到ST2和IL-1受体辅助蛋白(IL-1RAcP)异二聚体复合物产生激活信号。 IL-33组成性或诱导性地表达于体内多种组织或免疫细胞。其一方面可诱导表达ST2的T细胞增殖、分化,分泌辅助型T细胞( Th)2型细胞因子,另一方面可激活固有淋巴细胞分泌 IL-13,从而导致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形成。因此,IL-33可通过激活适应性免疫或固有性免疫在哮喘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汪忆梦(综述);宋传旺(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CYFRA21-1、SCCAg的影响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方案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状上皮癌抗原(SCCAg)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鞍山市第三医院妇收治的94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MFP方案(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顺铂),研究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方案,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于化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亚群及血清CYFRA21-1、SCCAg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68.0%(32/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6%(28/4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7%(45/47)比78.7%(37/47),P<0.05]。治疗后研究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73.8±11.5)%比(62.7±10.4)%,(49.2±8.1)%比(39.4±7.3)%,(2.1±0.3)比(1.5±0.2)],CD8+显著低于对照组[(23.7±5.0)%比(2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血清 CYFRA21-1、SCCAg 显著低于对照组[(0.9±0.1) mg/L比(1.8±0.3) mg/L,(3.3±0.4) mg/L比(5.6±0.6) mg/L](P<0.01)。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外周神经炎、脱发等,其中研究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虹;陈玲;关冰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miR-375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微RNA(miRNA)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其中 miR-375更是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 miR-375在恶性肿瘤组织中呈现低水平表达可促进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相关研究证明,增强 miR-375表达可发挥抑癌作用。同时既将 miR-375作为癌症的治疗靶点之一,又将miR-375作为癌症预后的判断标志之一,更可以为癌症的治疗拓展新的方向提供新的思路,因此研究miR-375对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安然(综述);刘鸣(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臭氧、透明质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臭氧、透明质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A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 KAO 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臭氧、透明质酸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臭氧、透明质酸治疗,臭氧关节腔内注射,40 mg/L,每次15 mL,每周1次,连续治疗3周。随后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每次2.5 mL∶25 mg,每周1次,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总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压痛、肿胀、浮髌试验、下蹲试验评分及症状总积分分别为(1.0±0.4)分、(1.1±0.3)分、(1.2±0.5)分、(0.9±0.3)分、(1.2±0.6)分、(5.5±1.1)分,对照组分别为(1.9±0.4)分、(2.0±0.3)分、(1.5±0.5)分、(1.4±0.5)分、(1.8±0.5)分、(8.7±1.3)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2%(41/47)比66.0%(3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臭氧、透明质酸在缓解患者KAO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优于臭氧、透明质酸,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霄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氢分子的生物医学研究进展

    氢气作为一种无色、无嗅、无毒的抗氧化剂为众所知。近期有研究报道,氢气可有选择性地清除羟基和过氧亚硝基阴离子而不影响其他具有生理功能的活性氧类物质,其在临床治疗上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关注。与传统抗氧化剂相比,氢气有诸多优点,如选择性抗氧化作用、快速扩散至靶点、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纤维化等。该文就氢气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认识和研究氢气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范燕宾(综述);杨巍(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内皮抑素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随着肿瘤血管依赖学说的提出,发现了血管生成抑制物内皮抑素。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内皮抑素的认识也逐渐增多,有些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该文综述了内皮抑素的发现及其结构、其发挥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机制、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重组内皮抑素的构建及其在膀胱癌细胞水平、动物模型水平上的研究。深入了解内皮抑素对膀胱癌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期待内皮抑素能在膀胱癌等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秀宁;梁霞(综述);唐勇(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预防妇科腹腔镜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妇科腹腔镜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麻醉,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手术结束前30 min 静脉泵注0.5μg/kg 右美托咪定,15 min 内完成。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间的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寒战评分、不良反应及认知功能。结果试验组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寒战评分均高于对照组[(3.73±0.13)分比(1.48±0.10)分,(92.1±2.3)分比(79.6±2.4)分,(93.2±2.4)分比(79.8±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试验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25.4±1.0)分比(27.5±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照组[7.5%(3/40)比35.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防妇科腹腔镜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寒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对认知功能影响小,值得推广。

    作者:李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心脏X综合征中医病机概述

    随着现代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心脏X综合征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临床报道日益增多,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治疗手段也日渐丰富,现代医学主要承袭冠心病用药及雌激素替代治疗,效果不甚令人满意。而中医药广泛应用于心脏X综合征的治疗,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出发,在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临床优势。

    作者:观云;毕颖斐(综述);毛静远(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的观察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讨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C 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15年4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尿蛋白/尿肌酐结果将100例患者分为单纯型糖尿病组(<30 mg/g,n=28)和糖尿病肾病组(≥30 mg/g,n=72),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患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单纯性糖尿病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1.53±0.47) mg/L,C反应蛋白水平为(7.23±1.13) mg/L。糖尿病肾病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2.14±0.63) mg/L,C反应蛋白水平为(19.35±4.12) mg/L。健康对照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0.71±0.21) mg/L,C反应蛋白水平为(1.91±0.34) mg/L。糖尿病肾病组高敏 C反应蛋白和 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单纯型糖尿病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蛋白尿水平的提高,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也逐渐升高( P<0.05)。小量蛋白尿组高敏C反应蛋白为(1.70±0.31) mg/L,C反应蛋白为(12.53±1.24) mg/L。中量蛋白尿组高敏 C 反应蛋白为(2.39±0.32) mg/L,C反应蛋白为(22.36±3.11) mg/L。大量蛋白尿组高敏C反应蛋白为(2.91±0.47) mg/L,C反应蛋白为(32.93±4.35) mg/L。大量蛋白尿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小量蛋白尿组、中量蛋白尿组(P<0.05);中量蛋白尿组显著高于小量蛋白尿组(P<0.05)。结论炎性因子参与了糖尿病肾病致病过程,为糖尿病肾病发生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刘艳萍;韦东泉;周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